在這顆新發現的星球上,一天只有1.4秒

2021-01-19 寰宇科學新觀察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地球繞著自己的地軸旋轉一圈,經歷了一次日夜更替,我們稱這個周期為一天,這個過程大概經歷了24小時。但是你知道,在銀河系的被發現的所有星球中,自轉周期最短的是哪一顆,有多短嗎?

當波蘭科學家尼古拉斯·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提出日心說的那個年代(500年前),這顆銀河系中自轉周期最短的星球,伴隨著閃爍的X射線和無線電波,在浩瀚的銀河系中誕生。後來的科學家們將其命名為J1818.0-1607。

如果當時哥白尼有軌道X射線望遠鏡或強大的無線電接收器,他會親眼目睹這顆磁星的誕生,那是一顆極為罕見的、具有極端扭曲磁場的暴力中子星。僅僅500年後,這顆新生的星球仍然比任何已知的磁星旋轉得更快——自轉周期只有1.4秒!沒錯,在這顆星球上面,一天只有1.4秒。

更值得一提的是,它不但是自轉速度最快的磁星,它的移動速度也比以前發現的任何種類的中子星都快。

像所有的中子星一樣,J1818.0-1607可能是在一顆超新星爆炸死亡後出現的,這顆磁星是其核心被壓碎的殘骸。中子星在天體物理學上很小,其直徑不比威斯康星州的麥迪遜廣場的寬度大。但是,作為宇宙中除黑洞以外已知密度最大的天體,中子星的質量可以和全尺寸的恆星一樣大,中子星上的物質被擠壓到原子失去結構完整性的地步。可以形象地說,整個中子星就是一個巨大的原子核。

只有極少數中子星是磁星。但這並不是J1818.0-1607唯一不尋常的地方,J1818.0-1607也是一顆脈衝星,一種閃爍速度超快的宇宙燈塔,每次旋轉都會變暗變亮。

參與這項研究的研究人員在NASA的一份聲明中說:「只有五個磁星(包括J1818.0-1607)被記錄為脈衝星,只佔已知中子星總數的不到0.2%」。

為了確定磁星的年齡,研究人員追蹤了它的自轉速度是如何隨時間變慢的,並估計了它出生時的自旋速率。從它的起始轉速開始,新生的磁星需要500年的時間才能減速到現在的速度。然而,根據2020年11月26日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的一篇論文,這個年齡估計有點不可靠。

由於這顆磁星如此年輕,天文學家應該能夠發現產生它的超新星的殘骸,研究人員可能已經發現這些殘骸與磁星有「相對較大」的距離。如果磁星真的有500年的歷史,而超新星遺蹟真的是磁星誕生後的殘留物,那麼它在整個生命周期中都會在銀河系中以每小時1300萬到2600萬公裡的速度移動——比其他已知的大約3000顆中子星中的任何一顆都要快。

然而,如果天文學家估計了磁星的錯誤年齡,或者研究人員確定了錯誤的殘餘物,那麼這顆新生的磁星的移動速度也會被估算錯誤。科學家們仍然在隊此進行進一步的論證。

然而,這顆磁星不能算是銀河系中最年輕的磁星,科學家們此前還發現了另一顆更年輕的磁星,儘管那顆磁星的移動速度比較慢,沒有引起太大的關注。在去年,有天文學家稱他們目睹了一個遙遠星系中的一顆磁星的誕生,按照光的速度來計算,這顆磁星的年齡不超過5歲。

雖然J1818.0-1607的自轉周期為1.4秒,但嚴格意義上,我們不能把這1.4秒稱為一天。因為這顆磁星可能沒有母星,不能像地球或太陽系的其他行星一樣,在自轉和太陽光的作用下產生日夜更替。

相關焦點

  • 太陽系中有地球,科學家已發現倆「新太陽系」,或有生命星球存在
    宇宙非常廣大,可觀測範圍的直徑就廣達930億光年左右,不可觀測部分則還未知,科學家認為可觀測部分的星係數量在2萬億個左右,我們所在的銀河系只是其中的一員而在銀河系中就有1000~4000億顆恆星,我們的太陽只是這數千億顆恆星中的一顆。
  • 銀河系可能有600億顆宜居星球?目前為止至少發現4顆「新地球」
    科學家一直都在致力於尋找宜居的星球,天文學家對宜居星球的概念是:指適合生命存在的星球,即使這個生命只是一個單細胞生物,藉助於美國發射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很多太陽系外的行星被發現,並發現了不少類似地球的行星,科學家推測上面可能存在著生命。
  • 在這3顆星球上,有新發現!
    在這3顆星球上,有新發現!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星球,除了地球之外,在宇宙中是否還有像地球一樣星球,能夠孕育生命呢?這個問題放到今天,仍然沒有一個科學家能夠給出一個準確的答案,然後在前一段時間,西班牙發表了一篇文章,外星人可能真實存在,宇宙中發現的這3點,可能指向它們存在。很多人不了解,為何偏偏要相信地外文明存在呢?
  • NASA發現「新地球」!31光年外的這顆星球人類可活400歲!
    「苔絲」在距離地球大約31光年的位置,發現了一顆在特質上和地球非常接近的星球,並且稱之為「超級地球」!其實同期「苔絲」發現了三顆這樣的星球,分別是GF-1/2/3,他們都分別在圍繞一顆類似咱們太陽的恆星做公轉運動,運行一周的時間約為51天,相當於我們地球的1/6,這也就說明地球上1年相當於這裡的6年,這才有了開篇小編說的地球人在這裡可以存活400年的玩笑,當然前提是咱們能夠在這裡存活下去。
  • 新超級地球現身 直徑大約是地球的1.4倍
    新超級地球現身 直徑大約是地球的1.4倍時間:2017-04-21 15:00   來源:新浪科技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39光年外新超級地球現身:或具備適宜溫度和水---來源: 新浪科技 系外行星LHS1140b藝術想像圖:它有可能是天文學家們搜尋地外生命 的候選目的地之一
  • 最新發現的「宜居星球」上可能有極光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報導,如果你生活在「克卜勒-186f」星球上,傍晚岸邊將看到地平線附近有四顆行星和一顆橙色「太陽」,夜晚絢麗的極光帶在空中舞動。目前,科學家最新研究顯示,克卜勒-186f是迄今發現最小的宜居帶內系外行星,同時,這顆可能孕育生命的星球夜晚被極光照亮。
  • 這顆星球體積只有地球1%,它的水放到地球上,陸地基本就沒有了
    太陽系有八大行星,地球是唯一一顆有智慧生命的星球。我們都知道,地球應該叫水球更合適,因為地球上71%都是海洋,而陸地面積只佔29%。那麼太陽系的其它星球上,是否就沒有水了呢?地球是太陽系中水唯一有大量水的星球嗎?
  • 直徑只有3100公裡,液態水卻比地球多,這顆星球可能存在生命
    因為迄今為止,地球是人類在宇宙中發現的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茫茫宇宙存在數以億萬計的星球,可是卻始終沒有發現除了地球以外存在生命的星球,億萬年來人類隨著地球在宇宙中孤獨的漫無目的地飛行,不僅不知道自己是怎麼來的,甚至連自己最後是怎麼沒的都不知道,而此時在地球上出現各種各樣的自然災害、絕症病毒、戰爭等讓人類苦悶不已,可是人類又找不到傾訴的對象,所以只能在地球上不斷地內耗,導致人類文明前進的步伐非常緩慢
  • 比月球還小的星球,各種證明表明,這顆星球上可能有生命!
    比月球還小的星球,各種證明表明,這顆星球上可能有生命!相信地外生命存在的人並不在少數,其中也包括頂尖的科學家,可是尋找外星文明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他們有可能在距離幾光年之外的一顆類地行星上。在強大引力的吸引下,讓它擁有了79顆衛星。這並不是全部,在木星周圍可能還有一些我們沒有發現的衛星,木衛二是木星的衛星裡面第四大的衛星。這顆星球的直徑只有3100千米,比月球還要稍微更小一些,那麼這顆星球究竟有何特殊之處,讓科學家堅信這上面有生命存在呢?有人就列出了一系列的證據,種種證據和痕跡表明,這顆星球上存在生命的可能性還是非常大的。
  • 科學家在這顆星球上有重大發現,知道後激動不已,這是為什麼?
    當人類從誕生到走進科技時代,經歷了無數的艱辛,可這是一個智慧文明必須要經歷的過程。只有走進科技時代,人類才算是進入了新的篇章,開啟了新的時代。在科技力量的幫助下,我們對這個世界很多的事物有了更多的認知。我們用科學的力量不斷揭開一個個事物謎團,不斷拋棄古時候流傳下來的那些迷信。
  • 直徑只有3100公裡,液態水卻比地球多,這顆星球極有可能存在生命
    因為迄今為止,地球是人類在宇宙中發現的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茫茫宇宙存在數以億萬計的星球,可是卻始終沒有發現除了地球以外存在生命的星球,億萬年來人類隨著地球在宇宙中孤獨的漫無目的地飛行,不僅不知道自己是怎麼來的,甚至連自己最後是怎麼沒的都不知道,而此時在地球上出現各種各樣的自然災害、絕症病毒、戰爭等讓人類苦悶不已,可是人類又找不到傾訴的對象,所以只能在地球上不斷地內耗,導致人類文明前進的步伐非常緩慢
  • 24顆「超宜居星球」被發現!比地球更完美,其上或已存在生命
    自從上個世紀90年代,科學家們第一次在宇宙中發現系外行星後,就開始尋找宇宙的宜居行星,因為從地球的演化來看,地球並不會永遠是人類的家園,終有一天,地球會資源枯竭,氣候環境也會變得不再宜居,而在那之前,人類需要為自己找到另一個新家園。
  • 組圖:你知道太陽系其它星球一天是多久嗎
    不幸的是,金星也是運行最緩慢的星球,它的自轉速度僅有6.5公裡每小時,而地球的自轉速度達到了1670公裡每小時。這意味著它自轉一次的時間超過了243個地球日,而它的公轉周期僅為224.701個地球日。金星的一年還沒有一天的時間長。地球:當我們提到地球日的時候,我們都會認為它有著24小時的周期。事實上,地球的自轉周期為23小時56分鐘4.1秒。
  • 我們的一天和一年在其他星球是怎樣的?
    我們地球上的一天和一年,是人類根據地球與太陽運行規律確定的時間度標。先從「一天」說起。我們人類認知的一天,就是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因為地球是在距離太陽約1.5億公裡的環形軌道上,圍繞著太陽公轉,因此自轉一周,太陽的光照就圍繞著地球照一周,這樣地球就有了白天和黑夜。時鐘是人類經過長期社會生活實踐對客觀時間記錄的標度,人們把地球自轉一天確定為24小時,每小時60分鐘,每分鐘60秒。
  • 美德科學家提出新定義,並發現24顆系外行星,但只有一顆適合居住
    地球位於太陽系的宜居帶中,這條宜居帶距離太陽既不遙遠,也不近,因此得到太陽能量恰到好處。但並非所有位於宜居帶的行星都是宜居星球,比如金星。金星當時是個特例,但是科學家們認為太陽系在銀河系中可能不是特例。
  • 科學家在這2顆行星上發現有疑似文明信號,還有星球大戰?真刺激
    科學家在這2顆行星上發現有疑似文明信號,還有星球大戰?真刺激!科學家從未停止過尋找類地行星,目的是能找到適合人類宜居的星球,以防地球發生意外,可以延續人類的生存。另外還有個目的就是尋找地外文明。科學家尋找類地行星的參照是根據這顆星球上是否有水、大氣、適宜的溫度等,這些都是人類生存的必需品。在人類宜居帶上尋找類地行星是最準確、方便的,這一點毋庸置疑。宜居帶上的行星與恆星之間的距離是適中的,這樣才能夠保證適宜的溫度,才能夠孕育生命,也能讓農作物生長。接著再縮小範圍,去探索哪些星球上有大氣和水。
  • 人類的飛船在12.8億公裡外的這顆星球上, 到底發現了什麼
    科學家雖然一直尋找宇宙中有可能存在的生命的星球,但是每一次都被現實所打敗,哪怕在遙遠的光年之外確實發現到了宜居的星球,可是因為距離的原因,現在也不得不放棄,只能繼續遠遠的觀測著,所以為了切合實際,科學家們決定還是把目光重新放回到太陽系中來,畢竟這個距離之下,一旦人類發現到了什麼異常,還是有機會去探索的!
  • 火星上存在更多的水?專家在這顆紅色星球的極地冰蓋下發現了鹽湖
    近日,義大利研究人員宣布,在火星南極冰蓋下發現了許多液態水,這意味著這顆紅色星球上可能存在生命。這位科技狂人埃隆·馬斯克的火星殖民計劃打了一劑強心針。歐洲航天局的「火星快車」探測器傳回的數據已經證明,在火星南極的Ultimi Scopuli地區的底部存在液態水。
  • 外媒報導:研究人員發現土星一天只有10小時33分38秒
    外媒報導:研究人員發現土星一天只有10小時33分38秒時間:2019-01-22 18:28   來源:IT之家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外媒報導:研究人員發現土星一天只有10小時33分38秒 1月21日消息 日前,卡西尼號探測器的眾多數據已經完成分析,相關的研究成果也已經出爐。
  • 什麼星球才適合居住?國外科學家提出新定義,只有一顆行星符合
    然而前段時間國外研究指出,銀河系內或許遍布宜居行星,這意味著地球不再那麼獨特了。為此國外許多研究人員都開始研究系外宜居行星,那麼他們有什麼發現呢?根據報導,前段時間國外科學家對宜居行星提出了最新的定義,並且在新框架下發現了24顆系外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