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界的大神格羅滕迪克去世了·都市快報

2021-01-13 杭州日報

  每一門科學,當我們不是將它作為能力和統治力的工具,而是作為我們人類世代以來努力追求、對知識的冒險歷程的時候,它是這樣一種和諧,從一個時期到另一個時期,或多或少,巨大而豐富……它展現給我們微妙而精細的對應,仿佛來自虛空。

  ——格羅滕迪克從未出版的自傳《收穫與播種》,第20頁

  他神秘、孤獨、天才 他改變了現代數學

  「愛因斯坦對於物理界有多重要,他對於數學界就有多重要」

  11月13日,猶太裔無國籍數學家亞歷山大·格羅滕迪克在法國去世了,享年86歲。格羅滕迪克20歲開始研究數學,他完全改變現代數學,卻在自己事業鼎盛期退出數學界,隱居山林。有人說,他聰明得一塌糊塗,也瘋得一塌糊塗。也有人說,他是最神秘的數學家,介紹他的著作少得可憐,唯一的自傳從未公開出版,留下的只有往事和傳說。

  在全世界數學迷眼中,格羅滕迪克是「上帝」般的人物。法國總統奧朗德也發表訃聞,讚揚他是「偉大的數學家」。他創造性地將代數和幾何圖形聯繫在一起,以至於對新來的研究者來說,很難想像以前並不是這樣的。而代數幾何學方面的知識,至今仍實際應用於衛星通信等方面。

  「愛因斯坦對於物理界有多重要,格羅滕迪克對於數學界就有多重要。」英國《每日電訊報》在訃告中說。

  顛沛的童年

  1928年3月28日,格羅滕迪克出生於德國柏林。他的父親沙斯查是個無政府主義者,曾參加過沙皇俄國的多次暴動(為了革命還和列寧鬧翻過),是監獄的常客;而他的母親漢卡是一位熱衷於革命的記者、作家。這對父母非常活躍,甚至千裡迢迢跑去參加西班牙內戰,留下格羅滕迪克,獨自在德國養父母家中,度過童年。

  很快二戰爆發,猶太裔身份讓格羅滕迪克一家舉步維艱,幾經輾轉。1942年,格羅滕迪克的父親在奧斯維辛集中營被害,他則和母親一同被帶到了法國洛澤爾省的裡厄克羅集中營(格羅滕迪克一生都很強壯,是一個優秀的拳擊手。他將此歸功於這段時期,因為他常常是被伏擊的對象)。

  父母的政治傾向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年幼的格羅滕迪克,而在戰爭中顛沛流離、與家人聚少離多的經歷也為他後來堅定的反戰情結埋下了伏筆。

  

  我是做數學的人

  格羅滕迪克的數學天分,大部分是在二戰結束後顯現的。1945年,格羅滕迪克和母親搬到了法國的蒙彼利埃,在蒙彼利埃大學學習數學。不過,在這所「老師照本宣科」、「幾乎是全法國數學最爛的大學」裡,他幾乎不能學到什麼東西。

  據說,蒙彼利埃大學的兩名教授,曾給格羅滕迪克列出一份清單,裡面有14個問題。兩名教授讓他隨便挑一個問題。事實上,每個問題都能讓普通人花上好幾年研究。可是,沒等幾個月,格羅滕迪克就交出了所有14個問題的答案,讓教授驚訝不已。

  從那以後,格羅滕迪克就開始經常翹課,把精力都放在研究自己的興趣愛好上。他察覺到高中數學課本上的缺陷。關於長度、面積和體積的定義,書本上沒有給出讓他滿意的答案。而這些答案,在格羅滕迪克看來,才是數學中最本質的問題。完全靠自己的努力,他實際上重新發現了測度論和勒貝格積分的概念。

  這個小故事,可以說是格羅滕迪克與愛因斯坦兩個人人生中的平行線:年輕的愛因斯坦根據自己的想法發展了統計物理理論,後來他才知道早有前人論證過了。

  格羅滕迪克後來談到那段經歷時說:「我在孤獨工作中學會了成為數學家的要素……我從內心就知道我是一位數學家,做數學的人。就好像是種本能。」

  

  年輕、熱情、對社交禮儀幾乎一無所知

  1948年,格羅滕迪克等到了一個去巴黎的機會。法國教育官員馬格尼爾回憶,格羅滕迪克申請去巴黎求學的獎學金。馬格尼爾讓他說明一下在蒙彼利埃幹了些什麼。「我大吃一驚,」馬格尼爾說,「本來我以為20分鐘會面就足夠了,結果他滔滔不絕地講了兩個小時。」馬格尼爾立即就推薦了格羅滕迪克得到獎學金。

  可是,在進入高等師範學院的一年中,格羅滕迪克接觸到了許多數學精英,也意識到曾以為「自己是世界上唯一的數學家」是多麼地無知。

  更糟糕的是,格羅滕迪克對社交禮儀幾乎一無所知。他曾走到查爾斯·愛爾斯曼(法國數學界當時的領袖人物)面前,不作任何介紹,當頭就問:「你是拓撲群方面的專家嗎?」為了顯示自己的謙虛,愛爾斯曼回答說是的,他知道一點點關於拓撲群的知識。格羅滕迪克堅持說:「可我需要一個真正的專家!」

  儘管天資聰慧,滿口德語、學歷又不怎麼樣的格羅滕迪克,很快被巴黎學者們視為外來人。1949年,他在導師的推薦下,來到氛圍相對寬鬆的南錫,並在那裡真正開始了學術生涯。

  

  「數學界需要適應他」

  在南錫,格羅滕迪克以21歲的年齡,一口氣發表6篇論文,每一篇都可以讓他當上博士。然而,由於無國籍身份,他無法成為一名正式的研究員。而獲得法國國籍的條件是服兵役。這讓格羅滕迪克仿佛回到了二戰那會兒,感嘆「生命廉價,外國人的命更是賤如草芥」。他離開法國,輾轉於巴西、美國等國家。

  四處漂泊時,他轉向研究代數幾何。也是在那個時間段,他開始和法蘭西學院的讓·皮埃爾·塞爾通信。兩位數學家之間的通信在2001年出版了法文原版,從信件中可以看出,格羅滕迪克充滿了天馬行空的想像,而塞爾則是那個將他拉回地球的人。兩人革命性地改寫了這門學科。

  1956年,當格羅滕迪克再次回到巴黎時,已得到很多人的認可。兩年後,巴黎高等科學研究所(IHES)正式成立,格羅滕迪克是創始人之一。在IHES期間,他開啟了自己的代數幾何王國,後來被譽為代數幾何的聖經的《代數幾何基礎》首八卷就是在1960到1967年間與人合作完成的。

  復旦大學數學系的王慶雪老師說,IHES新建時並沒有什麼地位,而它迅速成為代數幾何的研究中心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格羅滕迪克的存在。現在,它是世界上幾個最重要的數學研究所之一。格羅滕迪克是如此重要,甚至當時麻省理工學院的麥可·亞丁說:「數學界需要適應他。」

  

  

  靠牛奶和香蕉就能過日子

  儘管被奉為代數幾何的上帝,格羅滕迪克的工作狀態就像是數學虔誠的奴僕。他在巴西聖保羅大學的同事侯尼格說,格羅滕迪克本人「過著一種斯巴達式的孤獨生活,只靠著牛奶和香蕉過日子」,每周七天,每天十二小時,將自己完全投入到數學中。還有人依稀記得,他穿過「用輪胎做的涼鞋」。

  1966年,格羅滕迪克獲得菲爾茲獎章。這個獎項相當於數學界的諾貝爾獎,對於每一個數學家來說,都是無上的榮耀。但格羅滕迪克拒絕前往蘇聯領獎。也許是因為年少時的戰時經歷,讓他成為一個徹底的和平主義者。越戰期間,他前往河內,在森林裡給當地的學者講授範疇論。

  1969年,正處於事業巔峰的格羅滕迪克,與IHES決裂,並退出數學界。原因居然是他發現,研究所的一部分資金來源於法國國防部。那年,他42歲。自此,格羅滕迪克幾乎從大家的視野中消失了。

  圍繞他的各種傳言也隨之而起,有人說,他去放羊了,以此來消磨時光。事實上,他創辦了一所名為「生存和生活」的組織,推廣他的反戰和生態保護思想。此後,還曾受聘為蒙彼利埃大學的教授,一直留任到1988年退休。

  1988年,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6年一度的克拉福德獎頒給格羅滕迪克。但他予以拒絕,理由是,自己的教授薪金或退休金已足夠日常花銷。他還寫了一封長信,把評獎委員會罵了一頓。其中,他批評學術界的世風日下,同事間的學術剽竊已經到了明目張胆的程度。

  

  直到去世,他都留著秘密

  即使退休後,格羅滕迪克也從未放棄過數學研究,只不過他拒絕將自己的研究公之於眾。1990年,他曾將2萬頁筆記和信件,交給一個朋友保管。這些資料隨後被帶到蒙彼利埃大學檔案館,按照格羅滕迪克的要求,嚴格看管起來。法國媒體說,隨著格羅滕迪克去世,新一代的數學家,終於有機會看看他「藏起來的遺產」了,說不定有大收穫。

  關於這位傳奇人物,我們知道的大多數事情來源於他的自傳《收穫與播種》,可是這本書並沒有出版過,而是以手稿的形式在其朋友間流傳。

  2010年,格羅滕迪克從他的「藏身之地」——西班牙與法國交界的庇里牛斯山區,給他遠在巴黎的學生寫了一封信,要求禁止傳播他的所有著作。不久,由他的「死忠粉」建立起的「格羅滕迪克圈」網站,就將他手稿的電子版連同其他著作一併刪除了。

  今年11月13日,格羅滕迪克在法國南部阿列日省的聖吉龍醫院病逝,享年86歲。醫院負責人說,出於保護個人隱私,院方不會透露格羅滕迪克的具體死因。而這一切,只不過是一個神秘了一輩子的數學家,留給世界的最後一個傳說罷了。 本報綜合報導

相關焦點

  • 準晶體是不粘鍋塗層的好材料·都市快報
    ■天下人物  記者 李箏 攝影 陳榮輝    此次來杭,丹·謝赫特曼接受了都市快報記者的獨家採訪。    堅信自己是對的  都市快報:你能用通俗的語言解釋一下準晶體嗎?  謝赫特曼:這個問題相當複雜,我儘量試著解釋吧。
  • 都市快報:上海杭州磁懸浮2008年有望懸浮
    都市快報:上海杭州磁懸浮2008年有望懸浮 NEWS.SOHU.COM  2004年03月08日06:53  杭州網--都市快報
  • ·都市快報
    「鰻魚君」是都市快報《漫閱讀》周刊的官方微信公眾平臺。掃描二維碼,關注鰻魚君。回復「星空」,收看更多星空的壯觀照片和視頻,以及天文望遠鏡的詳細介紹。  對話馬褂  城市裡也能看星星  記者 林碧波    1.都市快報:您能做一下簡單的自我介紹嗎?  馬褂:我從小對自然科學感興趣,2009年聽了國際天文年的講座,興趣大增,成為天文愛好者,在業餘時間投入精力學習。因為網絡便利,搜尋學習資料、聯繫天文同好也變得很方便。
  • 家有「小黃帽」 孩子讀書寫字眼睛不再累·都市快報
    浙大教授傾力研發的高科技檯燈 模擬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光 無頻閃、更無藍光危害 市場價468元/臺,快報優惠價418元/臺 明天,「小黃帽」技術人員在快報讀者中心二樓接受諮詢 訂購電話:4007-117-118,全省免費送貨 孩子在家寫作業,沒寫多久就開始揉眼睛
  • 人要臉樹要皮 原來是這意思·都市快報
    前日16:16,網友「渝浙兵哥」微信都市快報:在嘉興市海鹽縣澉浦鎮成校教學樓前,生長著一棵油桐樹,一個成年人無法合抱。此樹內部全空,只有約5釐米厚的外層,呈弧形狀,但枝葉茂盛,無論風吹雨打,均無任何影響。 看到此樹,給人正能量之感,取名「樹堅強」真是名不虛傳!
  • 學霸級手工達人打算用快報報紙做環保袋·都市快報
    她也喜歡做手繪環保袋:「都市快報配色很好,可以考慮用報紙做環保袋。」  打了這麼多份工,做這麼多小玩意,為啥成績還能這麼好呢?  戴莉莉說,同學複習都去圖書館、教室,她最喜歡去的地方,是食堂。「去圖書館,找位子就要半天,複習時還不能讀出聲音,會打攪別人,可在食堂就不怕了,夏天還有空調,也不用擔心吃飯的問題,飯一端出來就吃到了。」
  • 今天起 旅行惠邀你去一睹鐵皮石斛花真顏·都市快報
    兩萬元大獎等你拿 獲獎作品還能登上都市快報 開眼界、長知識……還有驚喜等著你,總價值2萬元的獎品已經為愛攝影的你準備好了,就等你拿起相機,按下快門…… 本次攝影比賽活動,將根據網絡投票數結合專家意見評出:一等獎1名:獎勵保健品代金券5000元;二等獎3名:獎勵保健品代金券2000元;三等獎6名,獎勵鐵皮楓鬥顆粒禮盒2盒;鼓勵獎10名,獎品為鐵皮石斛花茶
  • ...中石油 油量 都市快報 量筒 油箱 王亮 中石化 部分加油站 殼牌...
    陝西電視臺《都市快報》記者就對西安四個加油站進行了一番調查。結果令人吃驚,在中石油明德門加油站加一升油居然只有690ml。  記者王亮:現在,我找來了一個小幫手,就是我身旁的這量125型的摩託車,之前我們已經把這輛摩託車的油箱徹底放空了。一會兒,我們就推著這輛徹底放空油箱的摩託到每個加油站轉一圈,都加上1升的油,然後倒進這個量筒裡,測一測份量到底夠不夠。
  • ·都市快報
    快報這條微信7天閱讀量超過118萬 記者 董呂平 這兩天,一條《10歲娃只看了一眼就永久失明!別讓孩子再玩這個東西了!》一直在微信朋友圈熱傳。這條消息在都市快報官方微信公眾號刊出一個星期,閱讀量已經超過118萬,而且還在不斷上升。 微信說的是武漢的事。
  • 數學界的「黑洞」不服!
    01 拉馬努金在數學界,「黑洞」一抓一大把,如俗稱「1+1」,雅號「數學王冠上的鑽石」的「哥德巴赫猜想」。它吞噬了無數天才的腦細胞,已經困擾了數學家們兩百多年。數學界有很多沒有證明的猜想和公式,你都可以把它們稱為「黑洞」。還有這麼一位數學家,寫下了近4000個沒有證明的公式。這麼多公式,要吞噬多少草稿,多少時間,多少天才數學家的一生?你說,他有沒有資格稱為「黑洞級別的數學家」?
  • ·都市快報
    提醒 記者 王真  通訊員 方序 魯青 本報訊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華東醫藥、都市快報,早幾年前聯合成立了名叫「廣濟之舟」的志願者隊伍,這支志願者隊伍在杭城的醫療圈裡蠻有名。 前天,浙醫二院血管外科專門為這些可愛的志願者舉辦了義診活動,還每人送一雙襪子。
  • 「數學界的諾貝爾獎」—阿貝爾獎
    阿貝爾獎被譽為「數學界的諾貝爾獎」,是由挪威政府籌資,為紀念挪威數學家N.H.阿貝爾(1802-1829)而設立的國際數學大獎。直到阿貝爾去世前不久,人們才認識到他的價值。1828年,四名法國科學院院士上書給挪威國王,請他為阿貝爾提供合適的科學研究位置,勒讓德也在科學院會議上對阿貝爾大加稱讚。次年4月6日,不到27歲的阿貝爾就病逝。柏林大學邀請他擔任教師的信件在他去世後的第二天才送出。此後榮譽和褒獎接踵而來,1830年他和C.G.J.雅可比共同獲得法國科學院大獎。
  • 又一知名大師因新冠肺炎去世
    又一知名大師因新冠肺炎去世 2020-12-29 09: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都市快報
    戒指把手指勒得很緊,最後也是消防幫忙取下了戒指(詳見快報9月23日報導)。沈阿姨被咬同一天晚上,市中醫院就接診了六個被蜈蚣咬傷的病例,4女2男,最大的是78歲的沈阿姨,年紀最小的是個4歲男寶寶。6名患者中,有的在家裡看電視時被咬的,有的坐在汽車上被咬。 蜈蚣與蛇、蠍、壁虎、蟾蜍並稱「五毒」,最近五毒出沒頻繁,除了蜈蚣,蛇也經常出沒。
  • 死亡多年 已成木乃伊·都市快報
    有專家分析,曼弗雷德的姿勢表明他可能去世得非常突然,乾燥的海風、高溫環境以及空氣中豐富的鹽分使得屍體不易腐爛,多年後成為木乃伊。經過對遺體和現場證據的分析,警方認為,基本可排除謀殺的可能。 警方正在追蹤曼弗雷德的最後一次航行路線,試圖找到最後與他通話的人,查找曼弗雷德死亡的真實原因。
  • 吉尼斯認證世界最長壽男性去世,經歷兩次世界大戰,見證25屆奧運會
    視頻截圖報導稱,在來自日本的「世界最長壽男性」渡邊智哲去世後,威頓於2020年2月被金氏世界紀錄認證為「世界最長壽男性」。威頓生於1908年3月29日。他出生在英國東約克郡的赫爾,經歷過西班牙大流感、兩次世界大戰,見證了25屆夏季奧運會。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威頓剛剛6歲。威頓1945年和妻子艾格尼斯結婚,艾格尼斯於1995年死於心臟衰竭。
  • 環境倫理和環境關係·都市快報
    快報  快評  浙江新聞名專欄  本報首席評論 徐迅雷    毒毒毒!這是4月1日《新京報》的報導,而不是「愚人節新聞」:在北京密雲,有一家企業產出的危險廢物,不委託給有資質的單位妥善處理,卻轉包給了當地個人進行「廉價填埋」。
  • 數學界的「諾貝爾獎」,全世界60位獲獎,其中2位華裔數學家
    他們是目前唯一獲得數學界的諾貝爾獎——菲爾茲獎(Fields Medal)的華裔數學天才。他們就是——數學家丘成桐和陶哲軒。數學界的諾貝爾獎——菲爾茲獎(Fields Medal),是據加拿大數學家約翰·查爾斯·菲爾茲(John Charles Fields)要求設立的國際性數學獎項,於1936年首次頒發,被視為數學界的「諾貝爾獎」。菲爾茲獎每四年頒獎一次,在由國際數學聯盟(IMU)主辦的四年一度的國際數學家大會(ICM)上舉行頒獎儀式,每次頒給二至四名有卓越貢獻的年輕數學家。
  • 陶哲軒,當今數學界唯一的莫扎特
    格林 陶哲軒2004年,兩位數學界的青年才俊陶哲軒和格林給這個猜想肯定的答案。在素數集合中真的存在任意長度的等差數列!在數學界,這個命題也被成為「格林—陶」定理,這也是素數研究歷史上的一次裡程碑。陶哲軒也是在跟博客的讀者溝通交流裡獲得啟發,並最終解決了一個困擾著數學界80多年的難題——埃爾德什差異性問題。這裡必須介紹一下這位數學界的布道者。
  • 他發現一個奇怪數字,引發數學界恐慌被丟入大海,如今卻離不開它
    縱觀人類歷史,每次科學的進步,都要面臨著巨大的阻力,因為支持日心說,布魯諾被教會殘忍地燒死,而發現進化論的達爾文,一生中飽受教會的抨擊和諷刺,而在2500多年前的希臘,同樣有一個年輕人,因為發現一個奇怪數字,引發數學界恐慌,從而被丟入大海當中,如今生活卻離不開它,這名青年的名字,叫做希伯斯(Hippa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