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環境倫理的思考
關於環境倫理的思考 文/鄭 度 20 世紀人類社會在科學技術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燦爛文明。然而,在新世紀人類社會仍然面臨著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等一系列問題。貫穿其中的主線是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係,處理好環境與發展的協調。
-
環境倫理研究的新視野
曾建平撰著的《環境正義――發展中國家環境倫理問題探究》(山東教育出版社出版)是作者承擔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的最終成果,對發展中國家在現代化進程中所面對的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進行了深刻的倫理解析。作者從倫理學角度反思了可持續發展的問題,認為目前可持續發展戰略遭遇到某些障礙和制約。
-
發展中國家環境倫理問題研究
一、關於環境倫理思想 1.批判接受西方環境倫理思想。最早誕生在西方社會的環境倫理思想是倫理學的進步,是達致人與自然和諧的必要途徑。這一思想有著其合理性、深刻性,然而,當前發展中國家對它的創新性給予了過多的欣賞,而對它的局限性則缺少深入的反思和批判。
-
環境倫理與和諧社會
因此,我們要想建設和諧社會,就必須特別注意人與自然和諧的問題,建立資源節約型的生產和生活方式,保護好我們的生態環境。環境倫理: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的精神保障要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我們就必須選擇汙染少、能耗低的經濟發展模式;制定更加完善的環境保護法規,建立一支高效的環保執法隊伍;我們還應倡導對環境友好的生活方式。
-
範春萍 環境為什麼可以是一個倫理問題
在許多人苦苦掙扎在日益退化、日益惡劣的環境中的今天,在一個個不同的生態災難輪番向人類襲來的今天,已經沒有多少人否認破壞環境的不道德、沒有多少人否定環境倫理了。可是,這種「不道德」是在什麼意義上的不道德?環境是在什麼意義上成為倫理問題的?或者換一種說法:我們為什麼要對環境講究曾經只在人與人之間才存在的道德?環境何以成為曾只用於調整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倫理的關照對象?
-
生命共同體:中國環境倫理的新理念
用途管制和生態修復必須遵循自然規律」,「對山水林田湖進行統一保護、統一修復是十分必要的」。這一重要論述,喚醒了人類尊重自然、關愛生命的意識和情感,喻示了人與自然關係的倫理考量對人類社會發展的深遠影響,開啟了新一輪在環境倫理語境中對自然價值觀、理想人格、美德倫理、公平正義的探討,為推進綠色發展和美麗中國建設提供了行動指南。
-
建設生態文明環境倫理正當其時
主持人的話 建設生態文明環境倫理正當其時 ■劉湘溶 工業文明在經歷了幾百年的狂飆突進以後已經日益暴露出其自身難以化解的深層矛盾 另一方面,工業文明時代空前放大和張揚了物質因素的力量與作用,人與人之間常常被物質力量和利益因素相隔離,人自身豐富的社會生活內涵被剝離掉了,人成為了一個個只為物質利益而拼爭的封閉個體,對社會和他人的依賴,對生命意義的省察和沉思往往讓位於對物質利益的瘋狂追逐,從而導致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和衝突。而人為了利益的拼爭又必然加劇對自然的傷害。
-
以文學的方式闡釋環境倫理
) 以倫理視角審視人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道德關係,是麥家近年持續創作的「回去」系列小說的主題。其中,基於倫理維度解讀人作為環境道德主體在萬物交融共生的生態系統中的境遇,是這些作品的共同價值指向。 捍衛個體的自然生存環境 鄉人未必懂得「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無從「詩意地棲居」,抑或不解自然的天、地、山、水和人世的禮、樂、仁、智的關係,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對自然充滿敬畏與熱愛。
-
從技術、倫理、訴訟制度看環境司法學
這種研究進路,不僅關注現實社會中的環境問題,而且從環境問題引發環境倫理、生存性智慧的思考;不僅從環境倫理、生存性智慧的角度來分析和處理環境問題,而且涉及到具體訴訟制度的構建與完善。這種研究路徑的嘗試,也許僅僅是研究者的一廂情願,是一種思維主導的理想法治圖景的暫時展現而已。 正如四川大學法學院教授龍宗智教授所言,「在中國,理論和實踐相脫節,彼此各說各話、缺乏互動的現象一直較為突出。
-
環境倫理學的過程哲學根源:懷特海、利奧波德與大地倫理
首先,筆者考察了懷特海和過程思想家對環境倫理學領域的產生和塑造所起的重要作用。筆者說明,懷特海和懷特海派學者,特別是柯布和哈茨肖恩等,對環境倫理學的創立和發展起到重大作用;利奧波德的「大地倫理」很可能受到懷特海的影響;然而這些卻往往遺憾地被人們遺忘。
-
鄭度院士在武漢分院談環境倫理與區域可持續發展
鄭度作報告10月23日上午,著名地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學位委員會主任鄭度在中科院武漢分院作了題為「環境倫理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的學術報告,來自湖北省環保廳相關部門職工、中科院院屬各單位的職工和研究生們參加了本次報告會,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副院長蘇陽主持報告會。
-
尤金·C.哈格羅夫:中小學階段環境倫理教育的傳統和多元文化路徑
由於存在這些困難,我認為最好不要集中關注如何將環境倫理的現有理論轉化為課程材料,而是應當將關注點放在普遍的環境價值觀之上,這些普遍價值觀在特定國家為人們所廣泛接受,與實際形成 這些國家的環境感知的觀念歷史相一致。這樣一種路徑,將以人們在價值觀和美德方面的品格發展為基礎,而不是建立 在教授特定倫理原則的基礎之上。
-
「環境倫理之父」的中國情愫
他就是有「環境倫理之父」之稱的霍爾姆斯·羅爾斯頓。 從他的《哲學走向荒野》和《環境倫理學》2000年在中國翻譯出版算起,這位走向荒野的哲學家的思想幾乎影響了一代中國環保人士。他對荒野的讚美,對自然之美的深刻體悟感動過成千上萬的讀者,激勵他們自覺投身於環保事業。 羅爾斯頓眼中的大自然,內在的就是一個神奇之地,它本身就具有自己的價值。
-
基督教環境倫理的歷史演變與當下責任
縱觀環境的問題歷史,幾乎這和人類的活動有關,人類從一開始自主活動,就面臨著與自然世界之間關係的倫理問題,但是在環境問題出現危機之前,人類尋找的都是向自然索取的藉口。直到環境問題進入人類的視野,才引起人們對過去環境倫理的反思。
-
·都市快報
「鰻魚君」是都市快報《漫閱讀》周刊的官方微信公眾平臺。掃描二維碼,關注鰻魚君。回復「星空」,收看更多星空的壯觀照片和視頻,以及天文望遠鏡的詳細介紹。 2.都市快報:現在市場上有沒有適合入門者的望遠鏡? 馬褂:可用於天文觀測的有雙筒手持的,和一些小型天望。 對於入門者,建議考慮雙筒手持,攜帶方便,也可以看到相當不錯的一些深空天體。還可以考慮購買單眼相機把一些天象拍出來,增加成就感。這兩樣平時外出旅遊都用得著,不會浪費投入。
-
停課不停學之疫情下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新認知——環境倫理小驛站
拍攝和製作的過程是艱難曲折的,無數次的反覆修改讓我們感覺壓力山大,但是想和大家分享學習感悟的熱情戰勝了重重困難,最後製作成功的 vlog 不單讓製作者有滿滿的成就感,也感動了一起觀看的同學們。讓我們一起看看同學們對於製作短視頻的感悟吧!
-
推行醫藥企業倫理準則 塑造健康產業環境
中國作為今年APEC峰會的主辦國,隨著醫藥行業的快速發展和實施「 走出去 」戰略步伐的加快,進一步推進醫藥企業倫理準則的實施,加強藥品安全監管工作、打擊商業賄賂、改善利益相關方之間的商業道德行為,對於塑造中國健康的醫藥產業環境,提升中國企業的國際形象具有積極意義。
-
環境倫理學
環境倫理學 時間:2008-06-23 01:52來源:山西新聞網 山西日報 進入論壇 手機讀報 環境倫理學作為一種倫理理論形態,是從倫理的角度來探討人與自然的關係,認為人和自然的關係也是一種倫理關係,因為人與自然的關係和人與人的關係是密切相關的,人既是自然之子,又是社會之子;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也需要用道德的方式來調控
-
準晶體是不粘鍋塗層的好材料·都市快報
■天下人物 記者 李箏 攝影 陳榮輝 此次來杭,丹·謝赫特曼接受了都市快報記者的獨家採訪。 堅信自己是對的 都市快報:你能用通俗的語言解釋一下準晶體嗎? 謝赫特曼:這個問題相當複雜,我儘量試著解釋吧。
-
保護環境,從認識植物開始!快來和現代快報小記者一起行動吧
現代快報訊(記者 謝喜卓 文/攝)地球上最早的綠植是什麼?南京有哪些特色的本土植物?如何做好個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相處?11月7日,現代快報30餘組小記者親子家庭,攜手來到了南京科技館,在這裡共同開啟一堂關於植物的科普小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