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就是力量,歡迎回到2049.
金山逐影幾千秋,雲索高飛水自流。萬裡長江飄玉帶,一輪銀月滾金球。遠自湖北三千裡,近到江南十六洲。美景一時觀不透,天緣有份話衷由。
系列節目實在無聊,來幾句定場詩裝個逼。今天的主人公是遠古巨猿。
在神農架的莽莽林海中,流傳著「野人」的神秘傳說。這種半人半猿的怪物就像幽靈一樣,幾千年來無數次出現在人類驚奇的目光下,無數次留下了種種蛛絲馬跡。不過直到今天,仍然沒人知道它究竟是怎樣一種動物,就連它是否存在都受到了越來越多的質疑。人們願意相信神農架野人的真實性,一方面固然有炒作與獵奇的因素,而另一方面,幾十萬年前的這塊土地上,也確實曾存在過一種大型猿類,也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靈長類動物,這便是巨猿。
上世紀20年代,亞洲先後發現了爪哇直立人、北京直立人等被視為人類祖先的「猿人」,首次為人類進化提供了有說服力的證據,並成為最熱門的人類起源中心。在這個古人類學波瀾壯闊的時代,年輕的德國古生物學家孔尼華踏上了東方之旅。他先是在印尼爪哇島發現了不少直立人化石,接著於1935年來到中國。
孔尼華
中國地大物博,要想尋找化石著實不易,不過孔尼華發現了一個找化石的好辦法,這就是中藥鋪裡賣的「龍骨」,這無疑就是極好的化石來源。想想幾千年來有多少化石就這麼被磨成粉吃掉了,也實在讓人嘆息。於是沒過多久,孔尼華就在香港一家藥鋪裡淘到了一顆巨大的靈長類牙齒,此後幾年內又發現了三枚。經研究,他將其定名為「步氏巨猿」,以紀念周口店遺址首任發掘主持、一年前英年早逝的加拿大解剖學家步達生。
龍骨
步達生
從外表看來,這些牙齒比人牙大得多,但兩者卻有許多非常接近的特徵。這些牙齒引起了主持周口店發掘的是另一位科學家德國人魏敦瑞的興趣,在研究之後,他提出了一個今天看來匪夷所思的觀點,那就是巨猿應該叫「巨人」,北京直立人和今天的我們都是其後代。
步氏巨猿與人類牙齒
事實上,這並非魏敦瑞異想天開。當時,魏敦瑞正被一個奇怪的現象困擾,那就是已出土的北京人頭骨都非常厚實,骨壁厚度幾乎是現代人的兩三倍,簡直像龜殼或頭盔一樣。那麼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根據當時的一些理論,魏敦瑞認為這只能是因為北京人從個頭巨大的祖先進化而來,而這個祖先無疑就是孔尼華發現的巨猿,於是他就把巨猿划進了人類家譜。可以說直到今天,科學家對直立人厚實頭骨的成因仍有不同見解,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人類的體型進化趨勢和大多數哺乳動物一樣,是由小到大,而不是由大到小。
上世紀50年代以來,中國南方和越南又陸續出土了大量的步氏巨猿化石,僅在廣西柳城縣的一個山洞中就發現了1076枚牙齒,這個洞也因此得名「巨猿洞」。其中最大的一個下頜骨,被推斷為屬於老年雄性個體,尺寸竟是現代人下頜的3倍!另外在湖北建始,廣西武鳴、巴馬、田東等地也發現了巨猿牙齒化石。
1968年,另一種巨猿——巨型巨猿在印度北部的西馬偕爾邦被發現。不過,雖然其名為「巨型」,但這只是相對其他古猿而言的,其真實體形要比步氏巨猿小得多,年代也更為久遠。目前的分類學認為,巨猿是分布廣泛的古代靈長類——西瓦古猿的後裔,與今天的亞洲猩猩關係較近,屬於猿類而遠離人類進化的主幹。
西瓦古猿
那麼這些個遠古巨猿到底長什麼樣呢?他們和黃博士有幾分相似呢?
遺憾的是,至今發現的巨猿化石只有1000多顆牙齒與6個下頜骨,兩種巨猿各有3個,所以我們難以獲得更多的信息。但即便如此也不妨,古生物學本就是一門從局部推測整體的學科,對古生物學家來說,這些想必也足夠了。
簡單來說,復原過程就是根據牙齒和下頜骨,復原出與之匹配的頭骨,接著再根據頭骨復原出整個軀體骨架。然後再附上皮肉、毛髮並加以潤色。美國古生物學家喬昆等人為此請教了製作靈長類模型的專家,製作出了今天流傳最廣的步氏巨猿標準像。工作的結果是,一個高達3米、體重超過540公斤的雄性金剛誕生了。要知道,野生雄性大猩猩的身高平均不過1.7-1.8米左右,最重的也只有280多公斤。同時,模型顯示,步氏巨猿的頭長與身高的比例為1:6.5,不但遠大於南方古猿的1:8,也比人類的1:7要大。儼然一個放大版的黃博士。
步氏巨猿
步氏巨猿、人類、巨型巨猿
模樣基本了解了,那麼巨猿的生活習性又如何呢?
化石研究表明,巨猿在進化中不斷變大。630萬年前的「巨型巨猿」只有後期步氏巨猿的一半大小,而在我國廣西的步氏巨猿化石中,柳城遺址距今約100萬年,後來在武鳴發現的牙齒化石則距今30-40萬年,體積也比柳城的要大些。這意味著,它們走的是一條高度特化的演化道路。一般來說,在穩定的生態環境下,身體巨型化其實是一種普遍的演化趨勢,原因很簡單:個子大了,既能減少天敵的威脅,也有利於與其他植食動物的競爭。
今天的大猩猩是靈長類中最徹底的素食者之一,但步氏巨猿的牙齒比大猩猩還要粗大、厚實,且磨損和齲齒嚴重,這顯示它們主要取食堅韌、高糖、富含纖維的植物。另外大猩猩仍有尖利的犬齒,巨猿的犬齒卻既不大也不鋒利,而是和門齒結合在一起,成為切割植物纖維的工具,這暗示它們比大猩猩更適應純素食。
根據近年來對其牙齒成分的化學分析,科學家們確定,步氏巨猿生活在茂密的亞熱帶森林地區,主要食物包括竹子、樹葉、草類和果實,比當時生活在同一環境的大熊貓食譜要寬泛得多。
以往我們總是想當然地認為,凡是身軀龐大、樣子嚇人的動物一定兇猛,但事實遠非如此。直到50年前,大猩猩還被視作兇神惡煞,但現在已證明它們是非常溫和害羞的動物。以此類推,巨猿也應該是「和平主義者」。由於雌性步氏巨猿的體型只有雄性的一半,它們很可能也像大猩猩一樣集小群生活,以一隻成年雄猿為領袖。
那麼巨猿究竟是如何滅絕的呢?通常情況下,大型動物食量大、繁殖慢,對環境變化的適應力較差。在步氏巨猿生活的末期,正是冰河期反覆出現、北半球氣候劇烈動蕩的階段,這無疑給巨猿的生存造成了極大威脅。已發現的巨猿牙齒化石中,出現發育不良跡象的比例很高,這被認為可能是疾病和食物短缺的緣故。
另外也許還有一個因素也不該忽視,這就是史前人類。根據「走出非洲」學說,直立人在100多萬年前進入中國東部,在這裡遭遇了龐大而遲鈍的巨猿。經過上百萬年,巨猿消失了,而直立人卻生存了更久,甚至可能與後來的智人所結合,融入我們的血脈。今天我們已經無法知道這漫長的歲月中發生了什麼,但鬥爭似乎是在所難免的。今天非洲一些原始部落仍然把黑猩猩、大猩猩當做食物來源,那麼直立人是否也會向自己的近親下手呢?只能說,很有可能。
今天的最後一個問題,我們現在常提到的神秘的野人,有沒有可能是生活到今天且藏在密林中的巨猿呢?確實,在世界的許多角落,都有野人等類人生物出沒的傳說,而對野人的各種解釋中,「巨猿說」可能是最引人關注的。但其實,巨猿與所謂的野人可能毫無聯繫。
首先是體型的差異。步氏巨猿身高可達3米,而大多數被目擊到的野人都不超過2米高,神農架和中國南方的野人通常只有1.5-1.7米之間。作為在100多萬年間呈現體型變大趨勢的動物,巨猿在消失的30萬年中卻轉向變小,是不符合進化原理的。
其次是生活環境的不同。比如北美的「大腳怪」,儘管其早就出現在印第安人的傳說中,但化石記錄顯示,整個美洲從未演化出任何猿類動物。而對於只生活在亞洲東部和南部,最北不超過長江流域的巨猿來說。如果真有一部分個體脫亞入美,那它們必須向北一路遷徙,經過大片寒冷且冬季缺乏食物、不適合大型靈長類生存的地區,這顯然難以置信。同樣,遊蕩在喜馬拉雅山麓的「雪人」也不會是巨猿的後代。
大腳怪(想像圖)
喜馬拉雅雪人(想象圖)
還有最根本、最關鍵的一點,那就是巨猿應該並不是兩足直立的動物。靈長類採用直立行走的好處至今尚未完全明了,在史前物種中,也只有少數與人類親緣較近的古猿是直立的。對於生活在森林中、軀體沉重特別是頂著個大腦袋的巨猿來說,它們實在沒理由採用這種費力的行動方式。對巨猿的復原,也無一例外認為它們應該像各種猩猩一樣主要以四足行走,前肢比後肢發達,偶爾才能直立起身體,這就不可能像人類一樣健步如飛,或者留下形狀類似人足的大腳印了。
或許直到人類文明出現之後,這個星球上還存在著一些未知的古人類孑遺或者大型猿類,但在全球環境受到嚴重破壞的今天,這種可能已微乎極微。不過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所有這些神秘現象都和巨猿毫無關係,除了在化石中永生,它們早就徹底消失在地球歷史的洪流之中了。
所以那些個關於野人的視頻或是照片什麼的,無非都是由人假扮的。比如我有一次在小區樹林裡隱隱約約看見一個彎著身子、手臂下垂的物種,一開始我以為是野人,但走近一看,原來是黃博士剛拉完屎正在提褲子。
造假的野人視頻
如果您可以將本期節目或我們節目的二維碼轉發到朋友圈
我們不勝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