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地球上與我們為臨的生物正在逐年減少,所以還是應該做點什麼。雖然這個世界的生物性一定會朝著單一化、貧瘠化的趨勢發展下去,但還是希望這種蔓延的速度能慢一些。
我為大家梳理了一些關於生物多樣性的科普知識,一起來了解一下。維護生物多樣性,從現在開始,做個行動派。
生物多樣性不是一個關於野生動物和植物的物種簡單概念,而是一個事關我們人類生活質量和發展質量的重要概念。可以說是地球生命經過幾十億年發展進化的結果,更是人類賴以生存和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大自然賦予提供了我們人類所有的食物和木材、纖維、油料、橡膠等重要的工業原料。
所以說,保護生物多樣性就等於保護了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的基石,保護了人類文化多樣性基礎,就是保護人類自身。
那麼,消失的物種不僅會使人類失去一種自然資源,還會通過生物鏈引起連鎖反應,影響其他物種的生存。
聯合國大會於2000年12月20日,通過第55/201號決議,宣布每年5月22日為「生物多樣性國際日」,以增加對生物多樣性問題的理解和認識。並指定這一天為國際日是以此慶祝1992年5月22日奈洛比會議最後通過的決議《生物多樣性公約》協議文本。
所以,生物多樣性就是
一把命運的鎖
需要我們「精心」保護
而維持生物的多樣性
就是在維持我們自己的生存環境
身為人類,一種顏色很單調,多彩生命才美好。
生物多樣性才是人類命運的「保護傘」。
滅絕生物的速度很快,快得我們追不到精彩的未來。
說到這裡
你知道生物多樣性有多重要了嗎
其實愛護它們的你、我也很珍貴
在「國際生物多樣性日」26周年之際
我們共同努力維護賴以生存的家園
讓自己和它們一起遠離「瀕危」:
了解一下地球上的不同生態環境,以及生活在這些不同「房間」裡的小夥伴吧。熱帶雨林:主要分布於赤道南北緯5-10度以內的熱帶氣候地區,如亞馬遜平原和雲南的西雙版納,全年高溫多雨,通常有三到五層的植被。這是一隻生活在盧安達維龍加山國家公園的金長尾猴,屬於瀕危動物。
常綠闊葉林:分布在溫暖多溼的亞熱帶地區,大致分布在南、北緯度22°~34°之間。主要見於亞洲的中國長江流域南部、非洲的東南沿海和西北部,北美洲的東端和墨西哥,南美洲的智利、阿根廷、玻利維亞和巴西的部分地區。棲息在樹上的沙氏蕉鵑,體長一般在45釐米左右。
針葉林:分布於寒溫帶及中、低緯度亞高山地區植物,主要有冷杉、雲杉、紅松。針葉林最靠北的森林,其北界就是森林的北界。歐亞大陸的東西伯利亞、北美大陸以及我國大興安嶺的北部和新疆境內的阿爾泰山山地都廣泛分布著針葉林。一隻歐洲棕熊幼崽好奇地伸出腦袋,它們是陸地上食肉目體形最大的哺乳動物之一。
荒漠:分布在南北緯15~50度之間的地帶。終年少雨或無雨,氣溫、地溫的日較差和年較差大,多晴天,日照時間長。風沙活動頻繁,地表乾燥、裸露,沙礫易被吹揚,常形成沙暴。這是一隻警惕地狐獴,它們以熱帶堅硬的土壤為樂土,主要分布於陸地生物群落的沙漠或沙丘。
凍原:位於歐亞大陸和北美北部邊緣地區,包括寒溫帶和溫帶的山地與高原。冬季漫長而嚴寒,夏季溫涼短暫。挪威國家公園的麝牛,主要食物是草和灌木的枝條,冬季亦挖雪取食苔蘚類。非常勇敢,在任何情況下都不退卻逃跑;因毛皮極好,曾被大量獵殺,幾乎滅絕;經過保護種群數量有所恢復,是分布最北的有蹄類動物。
熱帶草原:分布於乾旱地區,年降水量少,群落結構簡單,受降雨影響大,不同季節或年份種群密度和群落結構常發生劇烈變化,景觀差異大。肯亞馬薩伊馬拉國家自然保護區,一隻7-9個月的獵豹從樹上躍下,獵豹是陸地上奔跑得最快的動物,因為 獵豹皮毛很珍貴,人們濫肆捕殺,數量急劇減少,處於易危狀態。
沼澤:分布於低洼地和排水不良地段,可分為草本沼澤和森林沼澤。世界沼澤面積約268.3萬平方公裡,中國的沼澤面積11萬平方公裡。圖為墨西哥紅樹林沼澤裡的一隻侏儒浣熊。它們只生活在墨西哥的科蘇梅爾島,總數只有250-300隻。
就地保護網絡不斷完善,保護成效顯著截至2018年底,我國各類自然保護地總數量已達1.18萬個,自然保護地面積超過172.8萬平方千米,佔陸域國土面積18%以上,提前實現愛知目標提出的到2020年達到17%的目標。朱鸚(Nipponianippon)、東北虎(Panthera ligris altaica),川金絲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大熊貓(Ailuropoda melan-oleuca)等珍稀瀕危物種種群開始恢復。
照片攝影師新浪微博:佛坪熊貓王子
我國已經建立67個大熊貓自然保護區,總面積達33600平方千米,使66.8%的野生大熊貓和53.8%的大熊貓棲總地納入了自然保護區網絡,有效緩解了野外大熊貓瀕危狀況。
大熊貓金虎照片-攝影師新浪微博:陳三歲fuf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