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推薦*王運東】液液萃取過程單液滴的實驗和模擬研究綜述

2021-03-01 CJChE中國化學工程學報

液液萃取過程廣泛應用於溼法冶金、石油化工、製藥工程和環境保護等領域,主要的萃取設備包括萃取塔、萃取澄清槽及離心萃取機等。在萃取過程中,液液分散情況決定了相間傳質,並影響最終的萃取效果,是萃取過程設計需要考慮的關鍵因素之一。儘管有關萃取過程的研究自上個世紀以來已取得較多進展,但萃取過程的設計和放大仍大量依賴於中試實驗和經驗模型,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且設計過程未充分考慮液液兩相之間的相互作用,尚需進一步優化。針對此過程設計,以單個液滴作為研究對象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即首先將萃取過程簡化,只考慮單個液滴在連續相中的行為,如液滴自由上升、破碎、聚並和傳質等,在此基礎上建立子模型,並將子模型帶入到群體平衡模型中進行求解,進而可以得到萃取塔中的液滴尺寸分布、濃度分布等信息,從而輔助萃取塔的設計。另外,隨著計算技術的發展,如今計算流體力學模擬方法可以對兩相流體的行為進行較為準確的預測,在單液滴研究中更是有著廣泛的應用。因此,基於單液滴的萃取過程研究對設計放大有著重要意義。

    對於單液滴的自由上升和下降,雖然在萃取設備中這樣理想的情況並不多見,但是對於了解液滴的運動至關重要。實驗研究主要在萃取塔式設備中進行,並藉助攝像等手段記錄液滴的運動軌跡、形狀變化及運動速度,並針對不同性質的體系建立不同的形變比、終端速度等關聯式。模擬研究的難點在於如何準確捕捉液滴在運動過程中的界面變化,對於此,研究者們提出了多種方法,常見的有水平集(level-set method),VOF等,方法之間各有優劣。

    對於單液滴的傳質研究內容廣泛,直到現在仍有研究者在進一步探究。傳質過程在時間和空間上同時進行,較為複雜。一些研究繼單液滴自由運動後,進一步考慮液滴自由運動時傳質過程的影響;還有一些研究關注於界面不穩定性,即馬蘭戈尼效應,至今在實驗和模擬領域尚有許多未能解釋清楚的問題。另有一些研究關注於界面汙物對單液滴傳質過程的影響,因為界面性質對傳質的結果影響十分顯著,而汙物的存在會吸附在界面從而降低傳質的效率。

    而對於單液滴的破碎和聚並研究,主要目的在於建立準確的聚並破碎子模型,用於群體平衡模型。主要的子模型包括破碎速率、子液滴分布、聚並速率和聚並頻率,這些子模型可以藉助實驗和模擬的方法建立。實驗研究依賴於高性能的高速攝像機,用於捕捉液滴的瞬時變化,模擬方面其精度則依賴於十分細緻的網格。

    關於萃取過程中單液滴的研究仍有很多需要進一步探索的領域,如對於新型萃取體系的研究尚不充分,對於界面不穩定的現象仍缺乏理解,對於計算流體力學和群體平衡模型之間的耦合及求解還需完善。但相信隨著對於單液滴行為的研究更加深入,將單液滴的思想用於萃取設備的放大設計會是一種十分高效準確的方法。

相關焦點

  • 懸「珠」濟世——單液滴微萃取(SDME)的妙用
    (SPME)     單液滴微萃取(single drop microextraction,SDME)類似於SPME,只是把萃取絲換成一滴有機溶劑液滴(懸於注射針頭或毛細管口)。在50℃,600 rpm攪拌速度下,萃取20 min 王金玲,李義坤,趙京楊等,分析試驗室,2010,29(1):107-110 29 單滴微萃取.氣相色譜法分析海水中的四種苯胺推薦一個環保的綜合化學實驗
  • 電路板刻蝕液中的銅萃取實驗及效果
    而在銅的消費和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含銅廢渣,如電鍍泥、電子廢料等,因此從各種含銅廢料中提取金屬銅的工藝越來越受到國內外各個行業的重視。尤其是電路板刻蝕液的廢水,該類廢水的含銅量通常都比較高,如果不對廢水進行回收處理,刻蝕液中的金屬銅將會大量損失,並且生產成本也會明顯增加。
  • 梓潼縣含酚廢水處理方式液液萃取裝置圖
    梓潼縣含酚廢水處理方式液液萃取裝置圖含酚廢水處理方式隨著制 藥、化工、農 藥、染料等工業用水量與排放量日益增加,高濃度有機廢水帶來的環境汙染問題也越來越嚴重。有機物COD一般在2000mg/以上,有的甚至高達幾萬乃至幾十萬mg/L,有時色度高,有異味,給周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
  • 一文看懂什麼是分液漏鬥、滴液漏鬥、常壓漏鬥、恆壓漏鬥……
    高中化學實驗中經常用到分液漏鬥來分液或者使用分液漏鬥或滴液漏鬥來向另一容器中添加液體試劑。
  • 鍍液分析中氯化鈣代替氯化鋇的實驗和應用
    研究了用氯化鈣代替氯化鋇的可行性,分析方法做了相應的改變。必須使用氯化鋇時,汙水要經過處理以減少對環境的汙染,為和諧社會造福。    1·實驗     1.1 分析方法原理和實驗     1.1.1 氫氧化物的測定     鹼性鍍液碳酸鹽積累是不可避免的,碳酸鹽也是鹼性物質,幹擾氫氧化物的測定,用氯化鋇將碳酸鹽沉澱出來,避免了幹擾。
  • 科研前沿 | 生物學中的液-液相分離:機制、功能和疾病長篇綜述
    生物大分子(蛋白質和RNA)的液-液相分離(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 LLPS)是近幾年來國際生命科學領域的一個新興熱點。異常的相分離和過渡與多種人類疾病如神經退行性疾病和癌症有因果關係。這篇綜述總結了最近LLPS在各種生物學途徑和疾病中的作用方面的主要進展。
  • 島津推出《全自動液-液萃取裝置 ATLAS-USIS 處理法醫生物檢材應用...
    常用的生物檢材前處理手段包括稀釋、蛋白沉澱、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液-液萃取等,通過這些手段的使用,達到生物檢材的淨化、濃縮等效果。出於實際操作的方便性、處理效果及使用成本等,在司法刑偵領域的許多鑑定規程中多用液-液萃取作為前處理手段。
  • 新技術探測液—液界面化學過程,為回收鈷的化學分離提供了新視角
    —液界面難以捉摸的化學過程。這項研究調查了溶劑萃取的基本化學原理。溶劑萃取是一種用油和水分離元素的方法。當攪拌時,油水溶液會自動分離成不同的層。這可以用來將溶解在一種液相中的目標材料轉移到另一種液相中,從而使鈷等特定元素從混合物中分離出來。「關鍵在於,你需要在這些液層間的界面上有分子,能夠有選擇地與你想要提取的物質結合。但是人們尚未充分理解表面上發生的複雜化學變化。」Doughty說。
  • 移液管和移液槍比較!
    因為對移液器了解較少,國內很多實驗室人員固執地認為,移液器只能用於一般性的粗略的計量,此外,還因成本以及實驗環境要求等綜合因素,導致移液器沒有被大範圍、普遍性地介入實驗活動中。也因為這些原因,導致國內很多有關移液器專業知識的介紹、推廣以及對其應用的研究等等,在國際上都相對落後了一段較長的時間。現實便是,還有相當多的實驗室或實驗人員,對移液器持懷疑態度。
  • 常德有機實驗萃取機實驗室用萃取槽
    混合室中裝有攪拌器,用以促進液滴破碎和均勻混合,澄清室是腔體容積較大的空室,用以混合後的液靜止分層,根據分離要求,萃取槽可單級使用,也可多級串聯逆流方式組合使用,適於所有萃取過程,規模從實驗室至工程大型設備都可提供。
  • 不同分液漏鬥的使用注意事項
    一、分液漏鬥   分為球形分液漏鬥、梨形分液漏鬥、梨形刻度分液漏鬥(一般:上面的塞子稱為活塞,下面頸脖子上的塞子稱為旋塞),分液漏鬥用於氣體發生器中控制加液,   也常用於互不相溶的幾種液體的分離。梨形分液漏鬥多用於分液操作使用,球形分液漏鬥多用於滴加反應液使用。
  • 廈門大學侯旭課題組綜述:液基多孔膜,微納孔道藏世界,液體門控通乾坤
    鑑於此,本文探討了液基多孔膜的設計與應用研究思路,整理了該方向的發展歷史,總結了其跨膜傳輸機制、液基複合膜材料的物理化學性能與優勢,並進一步系統討論了其在膜技術領域例如分離,萃取,智能門控系統和化學檢測等最新應用進展。
  • 《Nature》:第一個實驗證據!科學家首次發現液-液轉變臨界點
    再「水」一篇《science》:科學家計算證實水存在另一個臨界點)液-液臨界點(LLCP)某些情況下在分隔低密度和高密度液體的LLT線的末端已經被預測到,但在任何材料中尚未通過實驗觀察到。研究人員觀察到了密度躍遷隨溫度的非單調變化:當遠離臨界點時,密度躍遷先增大後減小,這種行為與驅動躍遷的密度和熵的競爭效應有關。這一發現是任何物質的液-液臨界點的第一個實驗證據。硫中一級LLT和臨界點的存在可以幫助科學家們深入了解水等重要液體的異常行為。相關研究以「Liquid–liquid transition and critical point in sulfur」為題發表在Nature上。
  • 移液管的使用訣竅
    3、再將移液管移入準備接受溶液的容器中,使其出口尖端接觸器壁,使容器微傾斜,而使移液管直立,然後放鬆右手食指,使溶液自由地順壁流下,待溶液停止流出後,一般等待15秒鐘拿出。    4、注意此時移液管尖端仍殘留有一滴液體,不可吹出。
  • 細胞器液泡教學參考
    生物教學過程中關於細胞器——液泡教學參考資料整理,以供生物教師備課參考。共計收錄與液泡、細胞液、色素及細胞等關聯的文章22篇。「原生質與原生質層」,「細胞液與細胞內液」辨析周明悅3.基於新課改下高中生物課本中「細胞液」概念學習尹辰炫第3章 液泡中的色素1.花色素苷變色和生物膜選擇透性黃華強2.花青素變色反應的觀察黃華強
  • 【技術】廢舊印刷線路板細菌浸出液中銅的電沉積回收
    北極星固廢網訊:【摘要】以廢舊印刷線路板微生物溼法冶金過程中產出的細菌浸出液為研究對象,用電沉積的方法將浸出液中離子態銅以單質形式高效回收,考察廢舊線路板細菌浸出液在恆流條件下電流密度、初始PH值以及浸出液中有機物對銅回收率及陰極電流效率的影響。
  • 牛樟芝及肺癌研究綜述
    再者,由西方墨點法之結果顯示,發現cytochrome C、Caspase-9、Caspase-3、Caspase-7、PARP蛋白質的表現量隨著牛樟芝萃取液的濃度增加而增加,在BCL-XL的protein表現量會依牛樟芝的濃度增加而減少。研究顯示,牛樟芝萃取物誘導A549細胞生長,它未來可能在抗癌藥物中具有高度應用價值。
  • ...新聞網】中國科研人員首次在實驗上觀察到金屬納米液滴成核過程
    納米材料的成核、生長是材料和化學科學研究的一個基本過程,該過程能夠為設計具有新穎和重要性能的材料提供理論指導。在原子尺度觀察納米材料的成核、生長微觀動力學過程則是認識納米材料生長機制關鍵,但在實驗上很難實現在納米材料生長的同時對其生長微觀動力學過程進行全面和詳細記錄。
  • 線粒體和液泡系的超活染色與觀察
    中性紅對液泡系的染色具有專一性,將活細胞中的液泡系染成紅色。【方法步驟】1.線粒體的超活染色與觀察1)口腔上皮細胞線粒體的超活染色:1/5000 詹納斯綠B1-2 滴,口腔上皮細胞(牙籤刮取),載玻片於37℃恆溫染色10-15min,顯微鏡下觀察。
  •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江門中微子實驗液閃純化超純水系統製造...
    本項目名稱為「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江門中微子實驗液閃純化超純水系統製造」,簡稱「江門中微子實驗液閃純化超純水系統製造」,本項目採購方式為國內公開招標採購。江門中微子實驗(JUNO)是繼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後人類對中微子的進一步探索,它將對三種中微子的質量次序進行測量,以及對中微子振蕩規律矩陣中的3個關鍵振蕩參數進行精確測量,這對宇宙中的反物質消失之謎的研究將具有重要意義。江門中微子實驗場地位於廣東省江門市金雞鎮,和赤水鎮一帶的打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