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冷水」可用作新型暗物質探測器

2020-12-01 cnBeta

儘管科學家們預測暗物質約佔宇宙中物質總量的 85%,但截至目前,它們仍未被直接檢測到。不氣餒的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升級探測系統的敏感度,期待其能夠與漂浮的暗物質粒子發生相互作用。有趣的是,紐約州立大學奧爾巴尼分校的研究人員們,剛剛開發出了一種使用「過冷水」(supercooled water)的新型暗物質探測器。

視頻截圖(來自:JOSHUA E. MARTIN / EurekAlert)

要形成冰晶,水分子需要有粘附的固體表面。通常情況下,汙垢或其它雜誌有助於啟動該過程。形成的冰晶越多,晶體的表面積就越大。

然而與常理不同的是,這套裝置能夠形成低於 0 ℃(32℉)、而不凍結成冰的「過冷水」。因為在嚴格控制的條件下,純水能夠保持在遠低於 0 ℃ 的冰點(該過程即被稱作『過冷』)。

但是從「過冷」狀態到突然發生凍結,並不需要太多的條件。如果冰晶以某種方式受到幹擾 —— 搖晃、倒出、飛機掠過的噪聲、過冷雲、某些例子與水分子發生碰撞 —— 都可以引發凍結。

研究人員希望,令人難以捉摸的暗物質粒子,也能夠與過冷水發生微妙的反應。於是在測試期間,他們將過冷水冷卻到了 -20℃(-4℉),然後暴露於不同的顆粒下。

動圖演示(via New Atlas)

結果發現,某些粒子確實可以觸發亞原子水平的凍結。研究一作 Matthew Szydagis 表示:

我們發現了一種新的過冷水性質,令我們感到驚訝的是,某些粒子(中子)可以引發凍結,而其它粒子並不會(伽馬射線)。像中子這樣的粒子,甚至可以在水中被散射多次。

研究人員將這種用一大桶「過冷水」作為暗物質探測器的方案稱作「雪球室」(Snowball Chamber)。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暗物質一直漂浮在我們身邊,但它不會與普通物質發生相互作用。但若它碰巧與過冷水發生作用,就可能引發意料之外的凍結。

在排除了所有其它幹擾之後,這套方案的驗證過程,就與使用液體氙(或超流體氦)的電流檢測器方案類似了。不過與後者相比,過冷水的造價更便宜,因此能夠大撒網地對暗物質展開探測。

此外,研究人員發現過冷水亦可用於運輸中的核武器、增加對雲形成的理解、甚至揭示一些冬眠哺乳動物的習性,比如讓自身血液低於冰點的北極地松鼠。

據悉,研究人員在上周末於丹佛舉辦的 2019 美國物理學會會議上介紹了他們的新發現,目前論文已提交出版。

相關焦點

  • 暗物質探測器發現潛在假想粒子
    圖片來源:ENRICO SACCHETTI近日,有物理學家宣布尋找到了神秘暗物質粒子,從而引發了一場媒體炒作風波。 《科學》對此事件做了報導,並表示,該研究小組並未排除其他可能性。自2006年起,XENON國際合作組織在義大利格蘭薩索國家實驗室建造了一系列用於尋找暗物質的探測器,其中運行著全球最靈敏的暗物質實驗XENON1T。
  • 暗物質探測器發現潛在假想粒子
    徐銳 XENON1T是位於義大利格蘭薩索國家實驗室的暗物質探測器圖片來源:ENRICO SACCHETTI 近日,有物理學家宣布尋找到了神秘暗物質粒子,從而引發了一場媒體炒作風波。 《科學》對此事件做了報導,並表示,該研究小組並未排除其他可能性。
  • 超純銅,用於超敏感暗物質探測器
    ,它將使用類似於這個的嵌套銅箱,該銅箱在蘇丹的祖代CDMS實驗中使用過。但鮑爾和其他從事超級低溫暗物質搜索工作的人必須採取嚴厲措施,確保他們使用的銅儘可能純淨。SuperCDMS將在加拿大安大略省薩德伯裡附近的地下實驗室SNOLAB尋找暗物質。銅板最終將形成六個超大的汽水罐的形狀,像築巢娃娃一樣排列。最內層的可以存儲用於檢測假設弱相互作用的大量粒子或WIMP的鈾和矽器件,尤其是那些質量小於質子質量10倍的微晶矽。真空密封的最外層可以測量直徑超過一米。
  • 用於超靈敏暗物質探測器的超純銅材料
    」項目將在加拿大安大略省薩德伯裡附近的地下實驗室尋找暗物質。"同時,飛過超級低溫暗物質搜索探測器的普通物質粒子可能會產生無關的信號,即背景粒子,這將淹沒暗物質相互作用的信號。中心的六邊形孔將放置暗物質探測器將超級低溫暗物質搜索探測器埋在地下兩公裡處,並將SNOBOX裝置包裹在鉛、塑料和水的層中,就可以屏蔽掉環境中幾乎所有不需要的顆粒。但在銅罐和探測器之間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阻擋。而銅優越的傳熱能力使其成為冷卻探測器的理想材料,但金屬中的任何放射性雜質都會釋放出背景粒子。這回到了鈷-60的問題上。
  • 「人造小太陽」與「悟空」探測器-悟空 暗物質 暗能量 探測器...
    「人造小太陽」與「悟空」探測器  科研工作奠定了科學向應用技術轉化的基石,它看似枯燥乏味,卻隱藏著無窮魅力。對未知的渴求,激活了我們前行的動力。  科研成果誕生的同時,也伴隨著艱難的攻關。「人造小太陽」東方超環的誕生,就印證了這樣的歷程。  能量源泉:東方超環
  • 病毒大小的新型分子或可幫助人類找到暗物質
    據國外媒體報導,要探測暗物質,並非只能大動幹戈地修建長達數公裡的地下實驗設備。最終探測到暗物質的儀器,也許一張三尺長的桌子便可容下。西班牙巴塞隆納光子科學研究所的物理學家近日發明了一款新型分子稱。這是一顆大小和病毒相仿的珠子,由一束紅外雷射託著,飄浮在一個微型真空腔中。研究人員稱,這款分子稱或將成為探測高頻波、甚至暗物質的關鍵所在。
  • 科學家尋找暗物質的新方法:天然的地下古巖石探測器!
    他們的實驗越來越複雜,搜索也越來越精確,然而,除了義大利一個實驗室受到的一個備受爭議的信號之外,還沒有人找到直接證據來證明這種神秘物質的存在,這種神秘物質被認為構成了宇宙84%的物質。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我們應該更「深入」地進行研究。暗物質不同於普通的重子物質(重子物質是構成恆星、星系、狗、人類和其他一切的物質),它只會通過引力(或許還有微弱的核力)與其他物質相互作用。
  • 遙遠的外星球可以變成暗物質探測器
    這是暗物質。根據對銀河系巨大星團的計算機模擬,無論暗物質是什麼,我們都希望它更密集地聚集在銀河系中心,並且通常會使您從這些中心越遠越稀薄。正是整個銀河系中暗物質密度的差異可能有助於天文學家識別這種神秘物質。如果我們只有大型的暗物質探測器散布在整個銀河系中。
  • 一顆病毒大小的新型分子:可幫助人類找到暗物質
    要探測暗物質,並非只能大動幹戈地修建長達數公裡的地下實驗設備。最終探測到暗物質的儀器,也許一張三尺長的桌子便可容下。西班牙巴塞隆納光子科學研究所的物理學家近日發明了一款新型分子稱。這是一顆大小和病毒相仿的珠子,由一束紅外雷射託著,飄浮在一個微型真空腔中。研究人員稱,這款分子稱或將成為探測高頻波、甚至暗物質的關鍵所在。
  • 什麼是暗物質?
    暗物質是一個神秘的非發光物質宇宙,儘管幾十年來專家們一直在觀察暗物質的引力效應,儘管如此人們仍然對暗物質的真實性質感到非常的困惑。在19世紀末,天文學家開始猜測散布在整個宇宙中的看不見的物質-昏暗的恆星或氣體和塵埃。
  • 天文名詞:暗物質
    暗物質的組成及理論模型雖然人們已經對暗物質作了許多天文觀測,其組成成分至今仍未能全然了解。早期暗物質的理論著重在一些隱藏起來的一般物質星體,例如:黑洞、中子星、衰老的白矮星、褐矮星等。這些星體一般歸類為暈族大質量緻密天體(MAssive Compact Halo Objects,縮寫為:MACHOs)然而多年來的天文觀測無法找到足夠量的MACHOs。
  • 科學家提出由數十億個小擺錘組成的暗物質監測器
    據外媒報導,儘管已經尋找了幾十年,科學家們到目前為止仍還沒有發現任何確定的暗物質跡象。但一種使用了數十億個微小擺錘陣列的新探測器設計最終可以通過尋找暗物質強大引力效應來打破沉默。我們知道,質量和重力是密不可分的。一個物體的質量越大它的引力就越強。
  • 為了尋找暗物質,我們發射了一隻「龍蝦眼」
    (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下屬商業航天公司)為總體單位研製生產,用戶為南京大學,是國際上首顆應用新型龍蝦眼仿生技術的空間科學探測器。「龍蝦眼」探測器在軌運行期間,將驗證X射線能段上的超大視場聚焦成像技術,特別是在X射線能段開展深度探測暗物質信號的研究。
  • 暗物質衛星上天 揭秘暗物質是什麼?怎麼存在的?
    「悟空」是目前世界上觀測能段範圍最寬、能量解析度最優的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超過國際上所有同類探測器。它將在太空中開展高能電子及高能伽馬射線探測任務,探尋暗物質存在的證據,研究暗物質特性與空間分布規律。佔宇宙95%以上的暗物質和暗能量由萬有引力定律證實存在,卻從未被直接觀測到。暗物質粒子的探測目前是國際科學前沿競爭最為激烈的研究領域。
  • 原始黑洞或能揭示暗物質本質,暗物質的物理性質是什麼?
    所以為了屏蔽這一部分本底,必須把探測器放到地底下,放得越深本底會越低。我們國家將在錦屏山建立世界上最深的地下試驗室,用來探測暗物質粒子,上海交大和清華大學都有實驗在那兒做。第三種方法是空間探測暗物質粒子。
  • 超重引力子,就是暗物質?暗物質重量級候選者誕生!
    根據宇宙學家的理論,宇宙25.8%是由暗物質組成,暗物質的存在基本上只能通過引力來顯示。這種物質由什麼組成仍然是個謎。波茨坦馬普引力物理研究所所長赫爾曼·尼科萊和華沙大學同事Krzysztof Meissner現在提出了一個新的候選者——超重引力子。
  • 用新型腔體探測器尋找隱形軸子暗物質
    這種對稱性與宇宙中物質與物質的不平衡有關,反映在不同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中。軸子暗物質實驗(Axion Dark Matter Experiment,縮寫ADMX)在大型超導磁體中使用共振微波腔,以搜索局部銀河暗物質暈中的冷暗物質軸子。 如果這種機制發生在早期的宇宙中,那麼這種粒子的質量可能很小並且是「不可見的。」
  • 暗物質的前世今生,什麼是暗物質?
    儘管專家們已經觀察暗物質的引力效應幾十年,但仍然對它的真實性質感到困惑。誰發現了暗物質?在19世紀後期,天文學家開始推測一些看不見的物質——暗星或者氣體和塵埃,它們可能散布在整個宇宙中。這些恆星繞著星系核心旋轉的速度太快了,就好像有一些看不見的暗物質在引力的作用下拉著它們,推動它們向前移動——科學家們很快在整個宇宙的星系中發現了這個現象。研究人員不知道這個看不見的暗物質是由什麼組成的,一些天文學家推測暗物質是由小黑洞或其他緊湊的物體組成的,這些物體發出的光太少,無法在望遠鏡中顯示出來。
  • 過冷水,滴水成冰的秘密
    在適當的條件下,這是可以發生的,而這時的水被稱為「過冷水」。當沒有籽晶或核使水分子開始形成晶體結構時,水的物質形式將不會改變。為了防止形成核,水必須不含任何雜質和運動。科學家們都很熟悉過冷水。製作過冷水可以為孩子們做一個很棒的科學實驗,因為一個突然的震動可以突然為分子提供一個凝結的核,並提供一個非常酷的、快速的視覺效果。
  • 過冷水,滴水成冰的秘密
    在適當的條件下,這是可以發生的,而這時的水被稱為「過冷水」。最近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調查了這種不尋常情況的性質,並表明,即使是地球上最常見的物質,也有很多東西需要了解。水本身有許多奇怪的特性。在過去的25年裡,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的格雷格·基梅爾和物理學家布魯斯·凱一起研究這種最常見的物質。他們之所以對水感興趣,不僅是因為水是人們熟悉的和擁有廣泛的用途,還因為作為一種液體,它比大多數其它液體都要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