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超靈敏暗物質探測器的超純銅材料

2020-11-02 技術力量


超級低溫暗物質搜索裝置

今年2月和3月,三批銅板運抵美國費米實驗室,並被放置在地下100米處儲存。這些銅在芬蘭開採,在德國軋製成銅板,然後萬裡迢迢運到實驗室。在探尋暗物質的過程中,銅非常重要。

費米實驗室科學家丹·鮑爾說:"在地球表面,我們正處於宇宙射線的沐浴之中。"

當這些源自太空的高能粒子擊中銅原子時,它們可以擊潰質子和中子,產生另一種叫做鈷-60的原子。鈷-60具有放射性,這意味著它是不穩定的,會自發地衰變成其它粒子。轉化成鈷的銅原子數量微乎其微,對銅的日常用途沒有影響。但鮑爾等研究人員必須採取嚴厲的措施,以確保他們使用的銅是儘可能純的。

超級低溫暗物質搜索裝置結構圖

作為類似實驗系列中最新的一個,「超級低溫暗物質搜索」項目將在加拿大安大略省薩德伯裡附近的地下實驗室尋找暗物質。銅板最終將呈現出六個超大蘇打水罐的形狀,像嵌套娃娃一樣排列。最裡面的罐子將放置鍺和矽設備,旨在探測假設的弱相互作用的大質量粒子,特別是那些質量小於質子10倍的粒子。最外層的真空密封罐的直徑將超過一米。整個裝置,被稱為SNOBOX,將通過一組銅莖連接到一個特殊的冰箱,將探測器冷卻到絕對零度以上一點。

在如此寒冷的溫度下,熱振動非常小,以至於弱相互作用的大質量粒子與原子碰撞後可能會留下可探測的信號。

鮑爾說: "我們是在大海撈針,最好的情況是每年可能會發生幾起事件。"

同時,飛過超級低溫暗物質搜索探測器的普通物質粒子可能會產生無關的信號,即背景粒子,這將淹沒暗物質相互作用的信號。


超純銅板將被塑造成嵌套罐,如這張SNOBOX設計的剖面圖所示。中心的六邊形孔將放置暗物質探測器

將超級低溫暗物質搜索探測器埋在地下兩公裡處,並將SNOBOX裝置包裹在鉛、塑料和水的層中,就可以屏蔽掉環境中幾乎所有不需要的顆粒。但在銅罐和探測器之間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阻擋。而銅優越的傳熱能力使其成為冷卻探測器的理想材料,但金屬中的任何放射性雜質都會釋放出背景粒子。

這回到了鈷-60的問題上。費米實驗室的低溫系統負責人馬修·霍利斯特解釋說:"銅在表面上暴露在宇宙射線下的時間越長,產生的鈷-60就越多。"

鈷-60不是唯一需要擔心的雜質。放射性同位素鈾、釷和鉀自然存在於地殼中,所以超級低溫暗物質搜索探測器團隊必須購買來自於礦山的銅,這些銅的純度金儘可能高。非放射性雜質也很重要,原因是它們會降低銅的導熱能力,從而使探測器難以保持低溫。總的來說,用於超級低溫暗物質搜索探測器的銅的純度必須超過99.99%,放射性雜質的含量必須低於十億分之0.1。

在固有雜質和通過切割、軋制和運輸銅引入的雜質之間,現在放在Fermilab地下的銅板並不是很純淨。


銅板被運送到印第安納州南本德的一家工廠,然後被帶到費米實驗室的地下儲存

在收到板子後,研究人員將樣品送到美國能源部的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進行詳細測試,以量化剩餘的雜質。很快,這些板子將離開費米實驗室進行製造,然後抵達最終的裝置。

鮑爾說:"在我們把它們帶到地下之前的最後一步將是用酸蝕劑噴灑它們,這將脫掉一些幾十微米的表面。"

雙氧水和稀鹽酸溶液將去除製造過程中積累的任何表面雜質。而弱檸檬酸溶液將在實驗過程中保護銅不被氧化,從而保持銅的高導熱性。

超級低溫暗物質搜索探測器計劃在2022年開始收集數據。實驗迭代的目標是背景粒子水平比前代低100倍,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銅的純度。隨著靈敏度的提高,研究人員希望能夠發現任何可能在附近的大質量弱相互作用粒子。

霍利斯特說:"這個項目已經開發了相當長的時間,所以很高興看到它開始整合在一起。SNOBOX真的是最後一個主要部件,所以我們期待著儘快安裝好這個東西,並讓它投入使用。"

相關焦點

  • 超純銅,用於超敏感暗物質探測器
    CDMS實驗暗物質粒子的裝置,它將使用類似於這個的嵌套銅箱,該銅箱在蘇丹的祖代CDMS實驗中使用過。但鮑爾和其他從事超級低溫暗物質搜索工作的人必須採取嚴厲措施,確保他們使用的銅儘可能純淨。SuperCDMS將在加拿大安大略省薩德伯裡附近的地下實驗室SNOLAB尋找暗物質。銅板最終將形成六個超大的汽水罐的形狀,像築巢娃娃一樣排列。最內層的可以存儲用於檢測假設弱相互作用的大量粒子或WIMP的鈾和矽器件,尤其是那些質量小於質子質量10倍的微晶矽。真空密封的最外層可以測量直徑超過一米。
  • 用於暗物質探測器的銅要多純?純度必須超過99.99%
    暗物質是一種神秘的物質,在宇宙物質中的佔比高達85%。當這些來自太空的高能粒子撞擊銅原子時,會「踢走」一個質子和中子,產生鈷-60原子。鈷-60具有放射性,會自發衰變成其他粒子。極少量的銅原子轉化成鈷對銅的日常使用是沒有影響的,然而,對於費米實驗室的科學家而言,銅的純度卻能決定最新暗物質實驗的成敗。
  • 暗物質探測器發現潛在假想粒子
    圖片來源:ENRICO SACCHETTI近日,有物理學家宣布尋找到了神秘暗物質粒子,從而引發了一場媒體炒作風波。 《科學》對此事件做了報導,並表示,該研究小組並未排除其他可能性。自2006年起,XENON國際合作組織在義大利格蘭薩索國家實驗室建造了一系列用於尋找暗物質的探測器,其中運行著全球最靈敏的暗物質實驗XENON1T。
  • 暗物質探測器發現潛在假想粒子
    徐銳 XENON1T是位於義大利格蘭薩索國家實驗室的暗物質探測器圖片來源:ENRICO SACCHETTI 近日,有物理學家宣布尋找到了神秘暗物質粒子,從而引發了一場媒體炒作風波。 《科學》對此事件做了報導,並表示,該研究小組並未排除其他可能性。
  • 桌面大小的引力波探測器有望用於揭示暗物質之謎
    但是現在, 西北大學的一個團隊的目標是建造一個小到足以安裝在桌面上的引力波探測器,它可以檢測到較大設施所遺漏的信號。引力波實際上是時空結構中的漣漪,由星球或黑洞碰撞等災難引起。雖然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很早就預言了引力波的存在,但直到2015年人類才首次探測到引力波- 這一成就為其背後的科學家贏得了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美迄今最大暗物質直接搜索實驗設施竣工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7日報導,美國能源部近日正式確認,美國迄今旨在直接探測暗物質的最大實驗設施——LUX-ZEPLIN(LZ)竣工,研究人員目前正對其進行測試。暗物質約佔宇宙所有物質的85%。我們知道它的存在是因為探測到它對普通物質的引力作用,但我們還不知道它究竟是「何方神聖」,弱相互作用重粒子(WIMP)和軸子都被認為是暗物質候選粒子。
  • 「過冷水」可用作新型暗物質探測器
    儘管科學家們預測暗物質約佔宇宙中物質總量的 85%,但截至目前,它們仍未被直接檢測到。
  • 「人造小太陽」與「悟空」探測器-悟空 暗物質 暗能量 探測器...
    「人造小太陽」與「悟空」探測器  科研工作奠定了科學向應用技術轉化的基石,它看似枯燥乏味,卻隱藏著無窮魅力。對未知的渴求,激活了我們前行的動力。  科研成果誕生的同時,也伴隨著艱難的攻關。「人造小太陽」東方超環的誕生,就印證了這樣的歷程。  能量源泉:東方超環
  • 3個優先級能否找到暗物質?如果暗物質太輕怎麼辦呢?
    暗物質是最好的物質之一,這些理論觀點已經存在了十年左右了。(博科園-圖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系研究員、博士後林俊松(Junsong Lin)拿著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正在開發的一種低質量暗物質探測器部件。圖片:Marilyn Chung/Berkeley Lab隨著技術的新發展,如量子傳感器和探測材料的新進展,也有助於推動新的實驗。
  • 美國迄今最大暗物質直接搜索實驗設施竣工,目前正對其測試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7日報導,美國能源部近日正式確認,美國迄今旨在直接探測暗物質的最大實驗設施——LUX-ZEPLIN(LZ)竣工,研究人員目前正對其進行測試。暗物質約佔宇宙所有物質的85%。我們知道它的存在是因為探測到它對普通物質的引力作用,但我們還不知道它究竟是「何方神聖」,弱相互作用重粒子(WIMP)和軸子都被認為是暗物質候選粒子。
  • 遙遠的外星球可以變成暗物質探測器
    這是暗物質。根據對銀河系巨大星團的計算機模擬,無論暗物質是什麼,我們都希望它更密集地聚集在銀河系中心,並且通常會使您從這些中心越遠越稀薄。正是整個銀河系中暗物質密度的差異可能有助於天文學家識別這種神秘物質。如果我們只有大型的暗物質探測器散布在整個銀河系中。
  • 科學家尋找暗物質的新方法:天然的地下古巖石探測器!
    他們的實驗越來越複雜,搜索也越來越精確,然而,除了義大利一個實驗室受到的一個備受爭議的信號之外,還沒有人找到直接證據來證明這種神秘物質的存在,這種神秘物質被認為構成了宇宙84%的物質。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我們應該更「深入」地進行研究。暗物質不同於普通的重子物質(重子物質是構成恆星、星系、狗、人類和其他一切的物質),它只會通過引力(或許還有微弱的核力)與其他物質相互作用。
  • 暗物質衛星上天 揭秘暗物質是什麼?怎麼存在的?
    「悟空」是目前世界上觀測能段範圍最寬、能量解析度最優的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超過國際上所有同類探測器。它將在太空中開展高能電子及高能伽馬射線探測任務,探尋暗物質存在的證據,研究暗物質特性與空間分布規律。佔宇宙95%以上的暗物質和暗能量由萬有引力定律證實存在,卻從未被直接觀測到。暗物質粒子的探測目前是國際科學前沿競爭最為激烈的研究領域。
  • 什麼是暗物質?
    暗物質是一個神秘的非發光物質宇宙,儘管幾十年來專家們一直在觀察暗物質的引力效應,儘管如此人們仍然對暗物質的真實性質感到非常的困惑。在19世紀末,天文學家開始猜測散布在整個宇宙中的看不見的物質-昏暗的恆星或氣體和塵埃。
  • 2400米巖石之下暗物質就是他們仰望的「群星」
    清華暗物質實驗室是雙層結構,科學家們在底下一層做研究,第二層放設備。突然,就像芝麻開門一樣,牆壁上彈出一個門,有人從門裡走出來。原來,這最裡面還有第三道門,裡面藏的「寶貝」就是清華的暗物質探測儀器。「這個門可是1米厚的聚乙烯材料,用於阻攔和吸引中子。」
  • 常進:科學家如何探測暗物質?
    其一是我們的地面上,使用的一般材料裡面都有很微量的放射性元素,這些放射性元素衰變的時候,發出的能量範圍和暗物質粒子碰撞範圍一樣。其二是宇宙線,天上隨時隨地有大量的高能粒子飛到大氣裡面,高能粒子和大氣作用,產生大量次級粒子,這些次級粒子也是暗物質粒子探測的本底。把宇宙射線本底屏蔽掉,必須放在地底下。放的越深,宇宙射線產生的本底會越低。
  • 最深地下實驗室將建成 用於「捕捉」暗物質(圖)
    2年前,中國影星劉燁曾出演過美國影片《暗物質》,許多科學「粉絲」對宇宙中神秘的暗物質開始著迷。倪凱旋說,一旦儀器運行穩定後,他只需在地面上的辦公室監控探測器運行即可,而地下實驗室的所有數據也會傳送至地面,因而,科研人員無需24小時「守」著探測器。  「捉拿」暗物質很不易  讓不少人難以理解的是,暗物質在宇宙中,科學家為啥要「鑽」到地下去探測呢?這是因為暗物質是種頗有「個性」的粒子,它質量很大,但作用力卻微乎其微。
  • 暗物質的前世今生,什麼是暗物質?
    儘管專家們已經觀察暗物質的引力效應幾十年,但仍然對它的真實性質感到困惑。誰發現了暗物質?在19世紀後期,天文學家開始推測一些看不見的物質——暗星或者氣體和塵埃,它們可能散布在整個宇宙中。這些恆星繞著星系核心旋轉的速度太快了,就好像有一些看不見的暗物質在引力的作用下拉著它們,推動它們向前移動——科學家們很快在整個宇宙的星系中發現了這個現象。研究人員不知道這個看不見的暗物質是由什麼組成的,一些天文學家推測暗物質是由小黑洞或其他緊湊的物體組成的,這些物體發出的光太少,無法在望遠鏡中顯示出來。
  • 可用於高性能光電探測器的新型材料
    德勒斯登亥姆霍茲研究中心(HZDR)的物理博士生Himani Arora證明了這種金屬有機框架可以用作寬帶光電探測器。由於它不含任何成本密集型的原材料,因此可以廉價批量生產。 近二十年來,金屬有機框架(MOFs)已成為人們夢寐以求的材料體系。到目前為止,這些高度多孔的物質,其中高達90%是由空曠的空間構成的,主要用於儲存氣體、催化或在人體內緩慢釋放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