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最乾燥的地方,每年降水量只有0.1毫米,堪稱地球上的火星

2021-01-16 李華麗聊旅遊

不管你信不信,在你沒有走過的地方總存在著很多你想像不到的美麗景象,這些景象都是美的令人驚嘆嘆,很多人都覺得這樣的景色是不會出現的,但是這就是事實,是事實存在的。特別是在這個世界上最乾旱的地方,有著最美的景色,那裡整個世界都是紅色的,紅的讓人震撼。

阿塔卡馬沙漠,位於智利境內的南美洲西海岸中部的沙漠,這個沙漠因為是在副熱帶高氣壓下沉氣流和離岸風的作用下形成的。整個沙漠的面積有18.13萬平方千米,也是世界上最幹的沙漠。

阿塔卡馬沙漠的日常午間氣溫是在40攝氏度,這裡的植物跟生物都是不存在,就連極其耐旱的仙人掌都沒有存活,這的可以說是真正的荒蕪煙跡的地方了。根據科學家的考證,這裡按照千年來計算,降雨量也只4英寸,換句話說每年的降雨量僅僅只有0.1毫米。也就是說一個100毫米高的杯子的水1000年都裝不滿,如果不考慮蒸發。

不僅是這樣,更讓人奇怪的是,這個沙漠就位於太平洋的邊上,可是就是不下雨,這裡的山谷都是鋸齒狀的,顏色也是紅色的。跟火星的表面是極為相似的。除了樣子,就連這裡的溫度環境以及土質也是跟火星很相似的,這也是為什麼NASA要在這裡做火星的模擬實驗了。

在這裡很多山體重有鹽礦結晶,在遠遠的看去還跟雪山頭有點相似,這可能也是為什麼這裡一點草都不會生長的另一個原因吧。記得在15年的時候,這裡下過一場雨,那一場雨反倒是讓這裡的生物開始迸發了生機,成就了一片緋紅的花海,只是它們可能也估計不到這樣的自己可以存活多久,又會在多久之後就直接枯萎了。事實證明時間真的很短,沒有幾個月的時間就盡數枯萎了。

讓人想不到的是在這樣的地方還會開出美麗的花朵,但是這就是我們的自然界不是嗎?那麼的讓人意想不到。其實這就是自然界的巧奪天工,你不知道在一個氣候環境惡劣的地方,明明什麼都不會有,可就是在這裡偶然間有了生命的跡象,雖然這個跡象可能存在的時間並沒有很久,但就是有過,即使是曇花一現,那也是我們最難以想像的美好。所以不要去在意一個地方是不是有過生命的跡象,因為它可能在你不知不覺中就已經綻放過生命的花朵,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相關焦點

  • 穿越柴達木盆地,去看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
    人們常說柴達木盆地是個「聚寶盆」,又說這裡是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原因何在?我們先從她的形成開始說起。圖/視覺中國 到近1萬年來的全新世,氣候愈發乾旱,年降水量只有30毫米左右,而蒸發量卻是降水量的幾十倍到上百倍。此時,盆地南、北兩側山地中大量含硼、鉀、鋰等鹽類礦物的巖石被河流帶到湖泊中沉積下來。
  • 阿塔卡馬沙漠:世界上最乾燥的地方,被稱為「地球上的火星」
    在年輕的時候,多出去走走,你會發現其實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是讓你震撼的,有的時候你會在一個地方待到厭倦,那麼這個時候你要做的就是讓自己重新有了一種向前的毅力,所以你可以在自己閒暇的時候出去外面遊玩一圈,你會體驗到很多現在沒有體會到的事情,而在我們的地球上就有很多震撼人心的美景。
  • 地球上最乾燥的地方:兩百萬年都不下雨,也是最接近火星的環境
    有一個地方它不僅是地球上最冷的地方,同時也有地球上最乾燥的地方,是不是很矛盾?可是大自然就是這麼奇妙。那個地方就是南極。而世界上最乾燥的地方則是南極洲幹谷,那裡已經有二百多萬年沒有下雨了。這裡由三個巨大的盆地組成,四壁陡峭呈U字形,被稱為南極洲幹谷,是地球上最乾燥的地方,同時也是地球上最接近火星環境的區域。
  • 24萬平方公裡的柴達木盆地,是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
    ,與火星的氣候條件十分相似;南極麥克默多幹谷,寒冷乾燥的環境,類比火星上的極端永凍土;西班牙力拓河(即紅酒河),以酸性環境開展極端微生物生存環境模擬研究……但是從氣候到地貌上看,中國的柴達木盆地是最具有代表性的類火星環境。
  • 地球最乾旱之地是哪裡?南極幹谷100萬年不下雨,卻並非最乾旱
    在地球的自然環境中,沙漠通常被我們認為是地球上最為乾旱的地方,也的確是這樣,如果有水的話,那麼也不會出現沙漠了。像非洲的撒哈拉沙漠、西亞的阿拉伯大沙漠、中亞的卡拉庫姆沙漠,我國的塔克拉瑪幹沙漠、巴丹吉林沙漠、騰格里沙漠,都是乾燥無比,赤地千裡,很多地方多年不下一滴雨。
  • 地球上這個地方竟然像極了火星,就在咱中國大西北
    但在中國就有一個據說是最像火星的地方,可能可以讓你提前體驗火星的誘惑。1號公路直達「火星營地」,人們可以到這裡體驗來到火星的感覺。該地區是中國最乾旱的地方,一年降水量總共才16毫米。周圍百裡寸草不生,非常的像火星。
  • 世界最乾旱的地方,最高溫度零下5度,恐怖的不像地球似火星!
    導語:世界最乾旱的地方,最高溫度零下5度,恐怖的不像地球似火星!相信小編一和大家說到世界上最乾旱的地方,大家首先一定會想到是沙漠地區吧!因為在我們的固有思維裡面,沙漠的確算是世界上氣候最為乾燥的地方了。
  • 假裝在火星|細數地球上這些最像火星的地方
    地球上最像火星表面的地方在哪裡呢? 事實上,世界各國在開展火星探測之前,都需要在地面上進行充分的試驗。不管是開展火星車試驗,還是與火星相關的其他研究工作,科學家們都需要根據各自的目的,找到不同的試驗地點,它們被稱作火星類比點。
  • 地球上最冷的大陸,氣溫只有零下93.2度,被稱為世界風極
    地球上曾經出現過一個十分特殊的時期,叫做冰河時代。數百萬年以來,地球環境發生了數次的冷暖交替變化。單單在過去的100萬年時間裡,地球就出現過12次的冰期。
  • 探索世界上最乾旱的地方,阿塔卡瑪沙漠
    位於智利的阿塔卡瑪沙漠,它是世界上最乾旱的地方,要比死谷還要乾旱50倍。科學家們正在拼湊這片沙漠的起源,從火山爆發到宏偉的山峰,再到浩瀚的海洋,他們挖掘著線索,也給我們打開了一扇,了解這片沙漠如何形成的窗戶。地球是一顆藍色的星球,被海水所覆蓋。但是在智利北部的這片貧瘠的荒漠上,卻找不到一滴水。塔卡馬沙漠處於太平洋和沿岸火山帶中間,東邊靠近安第斯山脈。
  • 世界上最乾燥的沙漠,在太平洋岸邊卻長達百年不下雨,像極了火星
    太平洋給我們帶來了大量降水然而在太平洋的東海岸有一個地方卻感受不到一絲絲海洋的氣息。它位於太平洋岸邊卻是世界上最乾旱的地方。這裡就是位於南美洲的阿塔卡馬沙漠。阿塔卡馬沙漠位於南美洲西海岸中部,安第斯山脈和太平洋之間的一段狹窄地帶。從太平洋海邊到安第斯山脈寬度100多公裡,南北長度大約1100公裡。總面積大約18萬平方公裡。
  • 世界上最失敗的沙漠:年降水量比沿海城市多,遍地湖泊魚蝦成群!
    世界上最失敗的沙漠:年降水量比沿海城市多,遍地湖泊魚蝦成群!
  • 如何假裝在火星?細數地球上這些最像火星的地方
    如果你看過電影《火星救援》除了被扣人心弦的故事所吸引一定也注意到了影片中蒼涼、悽美的火星風光那麼,火星表面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地球上最像火星表面的地方在哪裡?事實上,世界各國在開展火星探測之前,都需要在地面上進行充分的試驗。不管是開展火星車試驗,還是與火星相關的其他研究工作,科學家們都需要根據各自的目的,找到不同的試驗地點,它們被稱作火星類比點。
  • 火星上的水,到底是從哪裡來的?
    而如今這些液體每年仍可能噴發到火星表面,衝刷陡峭的火星隕石坑壁上的溝壑。這項發現來自於兩項獨立的研究,分別發表在《科學進展》和《自然地球科學》雜誌上。在第一項研究中,由伊利諾州芝加哥大學的行星科學家埃德溫凱特領導的團隊研究了數百條火星河道的高解析度地圖,並將它們流域的大小進行了比較。
  • 冷知識︱世界上最乾燥的地方
    圖為美國宇航局發布的南極幹谷衛星照片南極神奇的無雪地帶,這裡沒有白雪皚皚的景象,有的只是峻峭的巖石和遍地都是的礫石,探險家們稱之為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當然,地如其名,它同時也是世界上最乾燥的地方,相對於雪花紛飛的南極,幹谷幾乎不怎麼下雪;它的年降雪量約為25毫米的雨量,這什麼概念,這麼說吧:降雨量是指從天空降落到地面的雨水所聚集的水層高度
  • 冷湖:地球與火星在這裡相望 地球上最不像地球的地方!
    在這裡,戈壁灘荒涼無垠,映入眼帘只有陣陣呼嘯的「風斧」裹挾著飛沙揚礫,雕刻出怪異嶙峋、形態萬千的風蝕土林群。如此奇特的地理環境,瑰麗的自然風光,絢麗的暗夜星空……吸引著一批批科學家、文學家、科幻愛好者和遊客來探秘這片「火星秘境」。走向神秘「遠古」:地球上最不像地球的地方連綿起伏的土丘矗立在荒漠之上,季節性流水交替衝刷,乾枯的河道千溝萬壑交錯縱橫。
  • 地球最熱地方溫度竟高達4萬億攝氏度 比太陽中心還熱堪稱宇宙之最
    地球最熱地方溫度竟高達4萬億攝氏度 比太陽中心還熱堪稱宇宙之最  olivia chan • 2020-01-04 10:
  • 阿塔卡馬:地球最接近火星的地方(組圖)
    這裡土壤荒瘠、強酸性,連細菌也不能存活阿塔卡馬是地球上最接近火星的自然環境,這裡土壤荒瘠、強酸性,連細菌也不能存活,造成這一切的原因,其中一部分是因為缺水。這裡每十年的降雨量,只能用毫米來度量,而在沙漠的某些部分,已經數百年都沒有出現過絲毫的降水跡象。
  • 地球上的「外星實驗室」
    人類正在計劃載人登陸火星,為了讓太空人能快速適應外星嚴峻的環境,科學家在地球的極端環境中建造了許多模擬外星環境的實驗室,來訓練太空人。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地球上的「外星實驗室」吧!太空人在這裡要模擬將來在火星上的生活,他們居住在體積為368立方米的白色圓頂居住艙內,每次離開建築時都需要穿戴防護服,如果想通過電子通訊與外界交流,也需要等待40分鐘的信息延遲,因為40分鐘是信號在火星和地球之間往返一趟所需的時間。除此之外,太空人還需要密切注意能源的消耗,每人每周只有8分鐘的洗澡時間,電力則由太陽能提供,食物也只有粉狀奶酪、鮪(wěi)魚罐頭等。
  • 1毫米大小黑洞來到地球毀滅過程會是怎樣的?
    黑洞是宇宙中最極端的天體,也是處於天體食物鏈頂端的天體,在宇宙中黑洞一切通吃,光吃不拉,就像民間傳說的貔貅。1毫米大小的黑洞,一般是指其史瓦西半徑半徑1毫米。根據公式計算,太陽的史瓦西半徑為2952米,地球的史瓦西半徑約8.8毫米,這個半徑約1毫米的黑洞質量也就是地球約九分之一。地球質量為5.965×10^24kg,火星質量為6.4219×10^23kg,火星質量約為地球的1/9.4。如果火星成為黑洞,其史瓦西半徑約0.9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