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北京時間10月14日晚,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名單公布,三位經濟學家阿比吉特·班納吉(Abhijit Banerjee)、埃斯特·杜弗洛(Esther Duflo)和麥可·克雷默(Michael Kremer)獲此殊榮,理由是在緩解全球貧困研究領域作出了突出貢獻。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屆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者中出現了一位女性得主的身影,即「70後」女經濟學家埃斯特·杜弗洛。杜弗洛既是諾貝爾經濟學獎歷史上第二位女性獲獎者,也是截至目前最年輕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她與獲獎者班納吉都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同時也是夫妻。
「今年獲獎者進行的研究大大提高了我們對抗全球貧困的能力。在短短的二十年中,他們基於實驗的方法改變了發展經濟學。」諾貝爾官網發布的致辭中如此說道。
史上第二位女性得主出現
在今年之前,只有一位美國女經濟學家埃莉諾·奧斯特羅姆於2009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今年,埃斯特·杜弗洛成為歷史上第二位女性得主,並成為史上最年輕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埃斯特·杜弗洛1972年出生於法國巴黎,1999年博士畢業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目前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扶貧與發展經濟學教授。
在職業生涯中,杜弗洛獲得的榮譽不計其數。其中較為突出的有,2010年獲約翰·貝茨·克拉克獎,2009年獲麥克阿瑟「天才」獎學金,被《經濟學人》雜誌評為「八大傑出經濟學家」之一,被《外交政策》雜誌評為「百位最具影響力思想家」之一,被《財富》雜誌評為2010年「40位40歲以下最具影響力的企業領導人」之一。
2003年,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班納吉和杜弗洛,聯合創建阿卜杜勒·拉蒂夫·賈米爾貧困行動實驗室(J-PAL),並一直為該實驗室提供指導。J-PAL實驗室的任務,是確保扶貧政策的制定基於科學依據,從而減少貧困人口。目前J- PAL實驗室的研究成果已贏得國際廣泛認可。
班納吉1961年生於印度加爾各答,目前是美國劍橋麻省理工學院福特基金會國際經濟學教授,曾任發展經濟學分析研究局局長、美國藝術科學研究院及計量經濟學會研究員、古根海姆基金會及艾爾弗雷德·斯隆基金會研究員。
班納吉和迪弗洛都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同時也是一對夫妻。他們曾用15年時間實證調查,合著出版了《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一書,該書主要討論的是貧窮的原因以及對主流「扶貧觀念」的反思。該書曾獲《金融時報》評選的「年度最佳圖書獎」。
另一位男性獲獎者麥可·克雷默同樣是業內大咖,獲獎無數。他生於1964年11月12日,是美國發展經濟學家,現為哈佛大學蓋茨發展學會教授。
今年歷史上第二位女性得主的出現具有紀念意義,實際上每年都有不少呼聲很高的女性經濟學家,但距離得獎一步之遙。例如,去年有不少觀點預計,哈佛大學第一位女性終身教授克勞迪婭·戈爾丁可能獲獎,但最終並未成真。戈爾丁關注女性與勞動領域,以女性相關的經濟學作為自己的主要研究方向。她從經濟理論出發,結合大量經濟史數據對現實問題進行研究,在性別歧視、教育發展史以及工資解構差異化演變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
關注貧困問題的具體改革之道
每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名單都是資本市場較為關注的話題。那麼,今年為何是阿比吉特·班納吉、埃斯特·杜弗洛和麥可·克雷默這三位呢?
據官方致辭,儘管近來在解決全球貧困問題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人類面臨的最緊迫的問題之一,便是減少各種形式的全球貧困。目前,仍有7億多人收入微薄;每年約有500萬五歲以下的兒童死於疾病,而這些疾病本可以通過簡單的治療預防或治癒;世界上有一半的兒童還沒有基本的識字和計算能力就離開了學校。
今年的獲獎者探索了一種解決消除全球貧困的新方法。簡而言之,他們將此問題劃分為較小的、更易於管理的方案。
他們的研究表明,這些更精確的問題可以通過在受影響最大的人群中進行精心設計的實驗來最好地解答。在1990年代中期,克雷默和他的同事們通過野外實驗來測試一系列可以改善肯亞西部學校成績的幹預措施,證明了這種方法的強大作用。
這三位獲獎者以及追隨他們腳步的研究人員的研究成果極大地提高了人們與貧困作鬥爭的實踐能力。有超過500萬印度兒童從他們提供的有效輔導課中受益;有許多國家已經對預防性醫療提供了巨額補貼。他們的研究還具有進一步改善世界上最貧困人口生活的巨大的潛力。
對中國減貧具有重要借鑑意義
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令世界聚焦在解決貧困的課題上。對此,國內經濟學家各抒己見,表達了其對該課題的理解。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產業部副主任、研究員卞永祖表示,這三位經濟學家的研究成功從經濟學角度深刻揭示了產生貧困以及貧困代際傳遞的原因,並通過金融服務對改善貧困人生活做出了突出貢獻。
卞永祖稱,諾貝爾經濟學獎之所以頒給他們有深刻的社會背景,目前如何改善貧困人的生活已成了全球性的問題。最近幾年,兩極分化已成為社會動蕩的主要原因,不僅引發了一股逆全球化的風潮,還引發了一些國家包括西方發達國家在內的貿易保護主義,這也給全球經濟帶來了巨大的不確定性。所以,貧困成了一個世界性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具有重大意義。
卞永祖還指出,我國其實在這方面的實踐也非常豐富。比如,資本市場開闢了多個綠色通道,對貧困地區企業在首次公開發行、新三板掛牌、發行公司債券、併購重組時,提出「即報即審、審過即發」,大大縮短審核時間,提高了這些企業的融資效率,降低了融資成本,為貧困地區融資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這些措施帶來的額效果也是非常明顯的,不僅降低了貧困地區企業的融資成本,改善了融資結構,也給貧困地區帶來了優秀人才。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人們的收入水平,加快貧困地區脫貧。最近幾年,我國脫貧的速度非常快,根本原因在於當地經濟的發展,而這與當地龍頭企業、上市公司以及金融服務的增加都密不可分。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金融學教授、執業律師田利輝表示,這三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關注貧困問題的具體改革之道,試圖「徹底地重新思考我們與貧困作鬥爭的方式」。他們提出預防性醫療、有效學校教育等具體方法來改善貧困,也直接造福於超過500萬印度兒童和肯亞學生。同時,在學術方法上,他們用基於實驗的新方法改變了發展經濟學,使其蓬勃發展。在轉軌經濟學研究裹足不前的同時,發展經濟學迎風而起,成為學界的熱點領域。
田利輝還表示,國際學界遴選出專注貧困研究的發展經濟學學者為今年諾貝爾獎得主,也是在提醒國際經濟秩序的當前主導者,不僅需要發展本國經濟,也需要關注世界的貧困問題。這一學界主張與我國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主張、一帶一路戰略和扶貧實踐是不謀而合、生息相同的。我國學者不僅要在理論上有所建樹,也需要在國計民生和世界未來上有所貢獻。
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表示,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得主利用實地試驗等方法,對一些消除貧困的政策進行了科學評估,學術成果具有很強的社會學價值,對中國減貧具有重要借鑑意義。新中國成立70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減貧扶貧,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戰全面打響,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問題有望得到歷史性解決。從1978年到2017年,我國農村貧困人口減少7.4億人,年均減貧人口規模接近1900萬人;農村貧困發生率下降94.4個百分點,年均下降2.4個百分點,是世界上減貧人數最多的國家,為世界減貧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他指出,中國在減貧方面的措施很多都和今年諾貝爾經濟學得主的學術成果一致。比如,注重教育,致力於改善農村衛生、飲用水安全等。發展經濟學理論將繼續推動中國的精準扶貧。消除全球貧困仍任重道遠,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研究有助於科學地解決世界性貧困難題。
來源: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