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很多年前讀了海子的小詩「今夜我在德令哈」,去見一見那座「荒涼的城」,便成為我的夢想。
8月中旬,正是領略「大美青海」的最佳時節。那天一早,我們離開西寧一路西行。公路兩旁是綿延的草地山坡,不時能望見犛牛群和羊群在悠閒地覓食。碧藍的天空清新如洗,朵朵白雲不含絲毫雜質。中巴車翻越日月山,與青海湖擦肩而過,中午抵達茶卡鎮。匆匆用過午餐,繼續趕路。繼而便進入柴達木盆地,四周是茫茫戈壁荒灘。風力發電機上長長的葉片緩緩轉動著,還能給這滿目荒涼增添一些生氣。再往西,見到綠色的草地和一行行樹木,我們已經離開無人區漸漸進入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陪同我們的德令哈市人大幹部、蒙古族漢子前進先生說快到德令哈了。可車子又行駛了近兩個小時,才進入一座出現高樓的城市,街道筆直而寬闊,行道樹齊整又有生機。德令哈終於到了。
「德令哈」是蒙古語「金色世界」的意思。建市於1988年的德令哈,屬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下轄的縣級市,也是州府所在地。年輕的城市擁有古老又廣袤的土地,2.77萬平方公裡的區域內,生活著7.31萬人,共有蒙古、藏、回、撒拉、土、漢等19個民族。在東西部扶貧協作戰略中,德令哈是杭州結對幫扶的西部城市之一。我們此行也正是因為這個緣分。
德令哈境內有著神奇迷人的自然地貌,山河湖盆,各有其妙。此外,還有鮮明的文化特色。德令哈被稱作「浪漫之都·星空之城」,正源於海子的那首小詩。
當晩安排的唯一活動就是參觀海子詩歌陳列館。儘管已過晩上九點半,可館內依然有不少遊客。精緻的陳列館四壁,是關於海子的文字和圖片,展櫃裡全是與海子有關的書籍。海子的那首《日記》無疑是其中的主角,用投影和圖片等方式醒目地呈現在你眼前,讓你禁不住再讀一遍:「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籠罩/姐姐,今夜我只有戈壁/草原盡頭我兩手空空/悲痛時握不住一顆淚滴……」
講解員向我們講述了海子與德令哈的故事,並詳細介紹了海子的生平和如今德令哈為紀念海子所開展的品牌活動。
文學有時會有巨大的魅力。因為海子的這首小詩,德令哈被稱為浪漫之都,當地建造了海子詩歌陳列館,定期開展紀念海子的活動。更有那麼多遊客,就是奔著海子,來到德令哈尋夢、圓夢。海子,儼然成了德令哈對外宣傳的一張文化名片。
第二天一早,我想再去詩歌館附近看看。我獨自一人朝巴音河方向走去,很快來到河邊。巴音河是德令哈的母親河,河水明淨,滿江綠瑩瑩。河旁白楊樹樹幹挺拔齊整,樹葉翠綠蔥鬱。德令哈給我的印象,完全不像是西部高原城市的模樣,絲毫不荒涼,恰是一座美麗又充滿詩意的城市。
來到橋頭,向在河邊晨練的一位市民打聽詩歌館地址,他熱情地指給我河對岸十點鐘方向。於是過橋,繞到西岸,向南走幾百米即是。因為昨晚在館前的河邊短暫逗留過,也算故地重遊了。由於太早,詩歌館沒有開門。當然我今晨前往的目的,主要是想了解其地理位置和館旁的詩碑公園。
海子詩歌陳列館座落在巴音河西岸兩橋之間的黃金地段,建成於2012年,正是城市在河西拓展之際。在新城區建設中,能夠植入這種文化元素,不得不讓人點讚。詩歌館前方和右側建有詩歌碑林,與濱江公園融為一體。我到碑林時,天空飄落零星小雨,20餘方形狀各異的大石頭在雨中顯得光滑,鐫刻著的文字也更醒目。碑林精選了海子的十餘首經典詩作,另有幾方是海內外詩人對海子的評價或讚美詩。海子的一生是短暫的,但是,詩歌,讓他的生命延續,讓他的人生出彩。
在返回賓館的路上,偶遇晨練的前進先生,這位憨厚敦實的蒙古族中年男子,自幼在草原長大。他說他的名字就是一位漢族下鄉幹部給他起的,希望他能永遠「前進」。
德令哈,這個充滿詩意的金色世界,給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衷心祝願這座青藏高原上的年輕城市,在東西部深化合作中,變得更加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