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2月24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戴睿雲)海拔3000米,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
12月的早晨,高原上的陽光依舊強烈,瞬間為這座「天空之城」鍍上一層燦爛的金。天空愈發湛藍,白雪覆蓋的遠山更顯巍峨。
「這裡是不是很美!」德令哈市第一中學操場上,剛陪學生跑完800米的郭燕,氣喘籲籲地笑著,露出一口大白牙。高原地帶,含氧量低,冬天尤其。許多來自平原的人,走得快些都會喘。為了督促班上學生愛上適量運動,長發飄飄、個子小小、體能過硬的班主任郭燕,時常陪伴學生跑步。
從空氣溼潤的西子湖畔,到高原氣候的巴音河畔,這是一場跨越3000公裡的「陪伴」。來自杭州濱江區的三位浙江援青教師郭燕、來燕紅、楊斌,原本在2020年1月就要結束在德令哈一中為期一年半的支教,但他們自願申請將支教時間延長到3年。
課餘時間,三位老師聚在一起交流教學心得。 攝影:姚穎康
三位70後援青老師,給這座詩意的高原城市帶來什麼?是什麼讓他們選擇延長支教之旅?2019年歲末,記者來到這裡,聆聽他們在春夏秋冬裡的故事,尋找答案。
來燕紅在批改作業。
孩子和郭燕分享獎牌。
楊斌老師在上課
春·生長
「我從來沒有聽誰像黃教授那樣念過海子的《日記》,他讓我們重新認識了詩歌的魅力,教我們用審美的眼光看待事物。」德令哈市第一中學2018級8班的逯修瑞至今仍對3月24日的那場海子詩歌賞析及閱讀分享會念念不忘。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德令哈因為詩人海子的詩揚名。3月24日是海子的誕辰,郭燕特意邀請自己的大學老師、杭州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教授黃嶽傑不遠千裡而來,成就孩子與家長們一次難忘的記憶。
郭燕和孩子們在一起。
3月的德令哈朔風凜冽,海西州圖書館4小時的分享會卻「春意」湧動。「讓我的老師和我的學生在這樣特殊的日子『相遇』,是讓孩子愛上文學的好機會。」郭燕說。
這也是郭燕到德令哈一中當上2018級8班班主任兼語文老師後,為班裡組織的第二次親子閱讀分享會。而課外舉辦閱讀分享會,是德令哈一中從未有過的實踐。
「一切都在生長」——閱讀分享會的名字,來自海子《日記》的一句詩。杭州老師帶來的新理念、新模式,也不斷激發當地孩子的「生長」:在每天的隨筆裡,他們和「郭姐姐」用寫作交流;在英語老師來燕紅頻繁的課堂互動中,他們找到表達的欲望;在數學老師楊斌的「周周清」試卷裡,他們發現學習的門道……
「教育不僅要點燃學生,也要點燃家長,家庭和學校一樣重要。為了影響家長的教育觀念,年初開學時,我們決定『送獎上門』,從而拉近了家校關係。」性格開朗的來燕紅說。把學生的寒假作業評出一二三等獎,再由老師親自送獎上門,感謝家長的配合——這樣的舉動,讓家長們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來自杭州高新實驗學校的高級教師楊斌,則顯得有些內斂深沉。他默默將每個學生的特點看在眼裡,在周末免費「開小灶」,「推一把」優秀的孩子,「拉一把」基礎差的孩子。「學數學是慢功夫,必須花時間。既然來了,我就想給孩子們多一點幫助。」楊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