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雞仔和它的媽媽「咕咕」
李女士給小雞仔餵食菜葉
「真沒想到,這隻鳥兒竟然把小雞仔給孵化出來了。」家住在經開區康利園小區的李女士猶如發現了新大陸。李女士所說的鳥兒是今年春天飛來的,並在她家臥室窗臺上安了家。看到鳥兒和它翅膀下的小雞仔,李女士不禁思緒萬千。
咕咕和它的小雞仔
「咕 —咕咕—咕咕」,自打臥室窗外有了這隻鳥兒,李女士每天都是伴著輕柔悅耳的鳥鳴起床。於是她索性給鳥兒取名「咕咕」。「咕咕」額部和頭頂呈藍灰色,後頸兩側各有一塊藍灰色羽緣的黑羽。外形有些酷似鴿子。這讓李女士一度誤認為是野鴿子,後來聽家裡人說可能是斑鳩。
在李女士家窗臺上「安營紮寨」的「咕咕」,在大半年的時間裡下了四隻蛋,長大後又都飛走了。10多天前,「咕咕」又下了兩隻蛋,開始了孵化新生命的重任。李女士悄悄地把大米和水杯放在窩邊,生怕驚擾了它。一個星期前,李女士在菜市場看到了鳳凰蛋,靈機一動,「咕咕」會不會孵化出小雞來?她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將鳳凰蛋放在鳥窩裡的時候,又不免擔心起「咕咕」會排外欺生。
「沒想到,『咕咕』竟然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穩穩地坐在上面孵化起來。」一回憶到這個細節,李女士顯得有些激動。前兩天晚上,李女士照常到窗口和「咕咕」打招呼,驚喜地發現它扇動的翅膀下多了一個小生命——那枚鳳凰蛋變成了小雞仔。
她和她的養父母
那夜,雨一直下,「咕咕」一直用翅膀緊緊地包裹住小雞仔。早上,小雞仔嗷嗷待哺,「咕咕」用嘴啄食餵到小雞仔的嘴中,這一幕讓李女士的內心翻滾起來。
「其實我是被抱養的,我和養父母之間就好像『咕咕』和小雞仔。」停頓了良久,李女士向記者吐露了自己的身世。因為家庭條件差,兄弟姊妹較多,就在李女士八個月大的時候,她被親生父母抱養給了家中遠親。小時候的李女士體弱多病,遇到季節變換,鼻涕總是流個不停,只能不斷擦拭。「我鼻子紅紅的,經常擦破皮,小朋友也經常因此笑話我。是我養母,用嘴巴幫我把鼻涕吸出來的。」話音未落,淚水滑落。
還有一次,夜裡突發高燒,鄉裡的衛生所沒能找到人。束手無策的父親只能背著她一路狂奔。等跑到市裡的醫院,天都亮了。李女士說,她是一輩子都忘不掉趴在父親肩頭的感覺。
感恩節來臨她有話說
一晃37年過去了,養父母一直將她視如己出。他們之間的親情早已超越了血緣的界限。如今,養父母和李女士同住一個小區的前後樓。老人的身體狀況成了她心頭最大的牽掛。「我母親有糖尿病,每天三餐前,都要自己打胰島素。」李女士說,每次想著給老人買點好吃的好喝的,卻總是落空。
「養兒方知父母恩,感恩節來了,我特別想對我的養父母說聲感謝,感謝他們給予我溫暖和愛。」此刻,「咕咕」已飛出去覓食,小雞仔被李女士捧在手心。她將菜葉餵食到它的嘴中,一臉溫柔。
晨報記者 鄭蕊 文/攝 通訊員 賈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