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美國跟班,為何澳大利亞「無腦」,日本卻能管控與中國的危機

2020-12-04 時報看點

要說到跟在美國屁股後面的諸多「小弟」,不得不提的便是澳大利亞和日本。

作為美國的「鐵桿」跟班,在美國在對抗中國的時候,這兩位都會在一旁「助力」。不過,同樣作為跟班,澳大利亞卻和日本的段位卻隔著一大截的距離。

澳大利亞有多「無腦」?

在美國針對中國的道路上,可以說澳大利亞鬧得是最歡的,比如打壓華為5G,作為五眼聯盟成員國之一,澳大利亞經常針對性的對我們搞小動作,尤其喜歡造謠。

實際上,澳大利亞如果規規矩矩和中國打交道,還是可以過的挺滋潤的。畢竟,中國市場龐大,每年進口澳大利亞大量的農副產品和礦產資源。但它卻處處得罪「大金主」,很多操作都令人迷惑。

1、澳方高調要求中國道歉。

據澳媒報導,澳大利亞總理斯科特·莫裡森要求中國正式道歉,理由是中方「發布和偽造一名澳大利亞士兵割喉兒童的宣傳圖」。

而莫裡森這一發聲,立即迎來了一群「站隊」的。

近日,對於中澳之間的矛盾,紐西蘭,英國、美國、法國等國家紛紛跳出來,發表「站隊澳洲」的言論。

但是可笑的是,紐西蘭方面卻突然改口,稱將退出中澳爭執,並表示紐西蘭不選擇任何立場。

原來,中國是紐西蘭最大的貿易夥伴,對於紐西蘭來說,打打「嘴炮」沒關係,但是正所謂「利」字當前,見好就收,在疫情依然嚴峻的當前,與中國貿易有利於提振經濟,顯然分量更重。

另外值得一提的還有法國,說到法國怎麼能不提到葡萄酒,此番澳大利亞自己「作妖」斷送了國內葡萄酒的銷路,而法國自然可以暗暗竊喜,這難道不是「搶生意」的最佳時機?

看來啊,這澳大利亞真是不帶「腦子」的,以為自己有眾多的「夥伴」撐腰,到頭來卻是被所謂的朋友「插一刀」。

再回過頭說叫囂的莫裡森,就在各界準備好「吃瓜」的時候,莫裡森卻突然放低了調門。

據澳美12月1日報導,在每周一次的黨內會議上,莫裡森對議員們表示,「漫畫事件」不宜再擴大。

其實,這也側面證明了澳大利亞內心的「糾結」,又想做點「成績」給美國看,又怕自己的飯碗端不穩。

2、莫裡森算是清醒點了,澳媒卻繼續「拱火」。

莫裡森開始「滅火」了,無奈澳媒卻管不住嘴巴。而這次他們瞄準的對象是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

原來,澳大利亞外交貿易部秘書長日前致電中國駐澳大使成競業,就趙立堅有關推特事件表達不滿時,成大使堅決拒絕了其無理指責,並且中國駐澳使館網站隨後也刊登了發言人表態,指出澳方某些政客的「錯誤解讀」和「過度反應」。

而此番表態,澳媒則視為是中方「違反外交禮儀」的行為,他們認為中國使館透露了雙方通話的「細節」。

這一波「神」操作真是看得筆者很尷尬。不過,更尷尬的還在後面。

3、苦學中國歷史的澳大利亞主播「翻車」。

近日,天空新聞澳大利亞頻道播出了一段譴責中國的節目,然而,節目中列舉的例子讓人哭笑不得。

主持人先是宣稱根本沒有哪國軍隊能宣稱「自己的戰爭歷史是清白的」,隨後,他順著前面這個荒誕的假設,列出一堆所謂「中國歷史上搞過屠殺」的例子。

可尷尬的是,他舉出所謂「中國政府搞屠殺」的例子,是下圖這個事件:

圖片截取自天空新聞澳大利亞頻道視頻

試問,這位澳主播確認是研究透了中國歷史麼?稍微懂點中國歷史的夥伴都知道,這圖實際上指的是「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再說的簡單點,這就是國民黨的「黑歷史」。

澳主播果然會「扒」,接著他又「扒」出了國民黨的另一段「黑歷史」—— 「焦土政策」,當時的國民黨政府企圖用燒毀長沙市內民居的方式來阻撓日寇進犯。

隨後他又吐沫橫飛地宣稱,「中國人在二戰期間從來不講任何交戰規則。」

這個不知從何而來的指控,更是讓人錯愕不已。喜歡歷史是好事,但是顯然這位澳主播還不夠認真仔細,若真要「扒」歷史,筆者倒是建議他重溫一下當年殖民澳大利亞的白人是如何血腥殺戮當地土著的歷史。

當然,其實很多看似不可思議的行為,其背後必然有歷史根源。

澳大利亞如此貼近美國,其實源於二戰時期的恐慌和焦慮,以及被母國的拋棄和背叛。

澳大利亞雖然經濟上很大的程度上依賴著與我們中國的貿易,但是行為邏輯處處跟隨美國,只有抱上美國的大腿,它才會緩解內心的安全焦慮。

相較之下,日本則顯得精明太多!

如果說,在與中國對抗方面,澳大利亞是蒙著眼睛往前闖,那麼日本就是一步一個「算計」,更懂得如何掌控局面與布局。

1、對抗歸對抗,但是不到萬不得已,日本絕不犧牲自己的切身利益。

回想疫情初始,中日「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與其他國家的落井下石對比,日本簡直是一股清流。當時日本的快速反應和全力相助,還令不少中國網友深受感動!

不過,「雪中送炭」是不會影響日本「趁火打劫」的。

剛剛給中國送完口罩,轉背就「點名」中國,稱中國「只考慮建立於己有利的國際秩序」,「不掩飾以擴大自身影響力為目的加強國家間競爭的野心」,提醒日本有必要引起重視。

別忘了,美國和日本始終是在同一戰線的。日本懂得在何時加強攻擊姿態,知道如何在美日同盟框架內部保持一種此消彼長的力量平衡。

眼下,釣魚島又被日本拿出來做文章。雖然就在剛剛過去的11月底,中日會談剛達成了「分量十足」的五點重要共識和六項具體成果。而輿論也是對後疫情時代的中日關倍加期待。

不得不說,日本真的很會「打太極」。

2、利用他國,「隔空打牛」!

要說這裡的「他國」,不得不提的就是印度。

印度的野心大家都看在眼裡,不過無奈自身火候不足,被美國利用了,還被日本利用。說起來印度還是自稱是「大國」,如今看來真是唏噓。

就拿前段時間籤署的RCEP來說,最初設想其實是「10+3」,10是東協十國,3是中日韓,並未包括印度、紐西蘭和澳大利亞這三個國家。

然後,就是日本提出讓這三國參加RCEP談判。後來印度加入談判,開始各種插科打諢,就是一「攪屎棍」。到了談判後期更是把矛盾直指中國,實際上印度就是在阻撓RCEP,扮演了日本的「打手」。

可以預測的是,日本一定會不遺餘力地勸說印度重回RCEP,因為它需要一個處處和中國作對的印度。

3、鼓動中美對抗,自己坐收漁利。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辭職後曾接受媒體採訪,他透露「川普對抗中國是我的建議。」

圖說:本首相菅義偉與拜登通話(圖源:日本共同社)

顯然,川普也把安倍的話給聽進去了。川普執政四年期間,對中國耍了多少招數,這裡面又有多少是日本的「功勞」?可謂是細思極恐!

安倍政府扮演著美國反華「代理人」角色,但其陰謀之深,如今「亞洲小北約」的主導權其實是被日本抓在手中。

再看看日本新首相菅義偉,有輿論說菅義偉就是安倍的一步棋,如今看來群眾的眼睛果然雪亮。還記得菅義偉和拜登通的第一個電話嗎?日媒方面報導稱,拜登在電話會談中聲稱,釣魚島是《日美安保條約》第五條的適用對象。

畫個重點,拜登的表態是日媒報導的,這個是關鍵。借他人之口,說自己的話,日本這「功力」的確讓人「佩服」。

總之,無論是澳大利亞還是日本,都不過是美國的「鷹犬」,對於這些噁心人的小跟班,我們自然嗤之以鼻,同時也不會掉以輕心。(趙家龍)

相關焦點

  • 為在南海牽制中國,日本要向澳大利亞軍隊提供保護
    印度向澳大利亞發出軍演邀請後,美日印澳這個所謂的「亞洲北約」又有新動作,這次是日本和澳大利亞之間的互動。為了在東海、南海制約中國方面加緊合作,日本甚至同意將澳大利亞作為保護國——有事我罩著你!據環球網10月20日報導,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當天與澳大利亞防長雷諾茲在日本防衛省舉行會談,就協調「將澳軍納入自衛隊保護對象」一事達成共識。共同社渲染稱,日澳此舉旨在針對中國在南海的存在「加強警戒監視」。同時,也對此擔憂稱,如果日本將防護對象國的數量擴大,那麼被捲入武力衝突的風險也會相應升高。
  • 澳大利亞付出慘痛代價,為何仍不願向中國「服軟」?
    本文為「金十數據」原創文章,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進入21世紀以後,中澳經濟的互補性讓雙方經貿關係日益密切,比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期,得益於中國需求的提振,澳洲才成為當時唯一未現衰退的西方發達國家,該國所有言論都在說:澳大利亞之所以幸運全靠中國。
  • 澳大利亞陷入危機,印度能當這個救世主嗎?
    澳洲發現救命稻草,印度真能當這個救世主嗎? 全文2486字,閱讀需約6分鐘 澳大利亞看上了印度市場,印度也急需一個貿易夥伴。這兩個"親美反華"的國家似乎有意抱團取暖,甚至聯手針對中國。 印澳為何"郎情妾意"?
  • 在日本部署中程飛彈,美國是想在中國周邊重演「古巴飛彈危機」嗎
    不過如今美國已經退出《中導條約》,陸基型「戰斧」也很快被再度投入使用。陸基「戰斧」發射車(圖源:Wikimedia Commons)但是將陸基「戰斧」飛彈部署在哪裡才合適呢?目前,美國在亞太地區的主要盟友主要還是日本、韓國、菲律賓和澳大利亞。
  • 澳大利亞衛星站不再與中國續約,難道又是美國在搗鬼?
    圖為澳大利亞衛星站近期,瑞典空間研究中心稱該旗下的澳大利亞衛星站不再與中國續約,這意味著中國將失去澳大利亞衛星站的使用權,要知道該衛星站除了2013年使用過外,距今已有七年時間未曾用過,算下來這七年也為瑞典貢獻了不少租金,而如今卻突然說不讓用了,難不成還想碰瓷?
  • 日本電子產業都能突圍美國專利制裁,為何中國不行?
    在美國政府強力施壓之下,1986 年初日美兩國籤訂了為期 5 年的《日美半導體保證協定》,該協議的主要內容為:美國暫停對日本 DRAM 傾銷訴訟,但作為交換條件,要求日本政府促進日本企業購買美國生產的半導體,加強政府對價格的監督。
  • 日本公共衛生危機管理的特點及應對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自2002年11月1日至2003年6月9日,SARS席捲30餘個國家和地區,全球累計臨床報告病例8421例,其中中國內地5328例,佔63%;全球死亡病例784例,其中中國內地340例,佔44%。與中國比鄰的日本卻創下零感染零死亡的成績,成為少數未被感染的亞洲國家之一。
  • 澳大利亞衛星站停止為中國服務,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圖為衛星站近日,據媒體報導,澳大利亞衛星站停止為中國服務,對此網友表示,這才是頭號牆頭草,想不到剛拿到北鬥導航系統,該衛星站負責為中國的太空探索任務提供遙測,跟蹤和指揮服務,曾在2013年為神舟10號飛船提供過技術支持,這次取消合作,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北鬥系統完成了全球組網,同GPS形成了競爭態勢,所以一向同美國親密的澳大利亞便掐斷同中國之間的技術合作。
  • 外媒:為牽制中國,美國暗示將在日本部署中程飛彈
    【環球網報導】《中導條約》失效一周年,但美國的小動作還在繼續。韓國《東亞日報》15日援引日本《日經新聞》消息稱,有美國官員透露了為牽制中國,美國將在日本部署中程飛彈的方針。報導稱,美總統軍控事務特使馬歇爾·比林斯利14日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美國正在研發的中程飛彈是日本等國家未來絕對必要的防衛力量,而日本也是部署這一飛彈的候選地。比林斯利還斷言中國是「緊迫的威脅」,並流露出要擴大和亞洲相關國家進行軍事合作的企圖。
  • 「為何要針對中國?」澳大利亞前駐聯合國官員發出質問--上觀
    可以預見的是,澳大利亞的政客和媒體會表現出歇斯底裡的狂熱,美國和英國公開站隊澳大利亞足以說明,澳大利亞的主權實際上已經被背後操控。與中國發生爭端,澳大利亞一定會輸,不管我們對此有再多批評聲音也不能改變事實。必須改變衝動的強硬外交政策轉而冷靜面對事實,澳大利亞需要思考的是,為什麼會與中國產生摩擦?澳大利亞現在應該怎麼辦?
  • 同是超10億級人口大國,美國為何擔心中國超越他,卻不擔心印度?
    中印同是10億級的人口大國,美國支持印度的發展,卻千方百計地阻止中國的發展,這是為何呢?其實,這裡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因為美國擔心中國遲早有一天會超越自己,而不用擔心印度會超越自己。從二戰時期開始,美國對於中國的態度就是拉攏,畢竟中國是當時的人口大國,如果美國跟中國站在同一戰壕裡,那麼無疑對美國非常有利。但是新中國建立後,中美之間在意識形態方面存在巨大的差異,再加上當時冷戰的需要,美國不再選擇拉攏中國,轉而走向遏制中國之路。
  • 美國和日本輪胎企業能撤離中國嗎?
    隨著近期美國大行「中美經濟脫鉤」,進一步引發業內對外資輪胎企業去留問題的擔憂。4月,白宮顧問庫德洛在採訪中表明:美國應該為那些在華返美的企業提供100%的搬離成本,包括廠房、設備、智慧財產權、基建、裝修等所有費用。
  • 拿下中國96億煤炭大單!印尼被澳大利亞視為威脅,為何卻難成大器
    然而,印尼的快速崛起,對澳大利亞而言卻是極大的威脅,這是為何?印尼,澳大利亞曾經的夢魘望一望世界地圖,澳大利亞位於南太平洋的大海上,仿佛孤懸海外。與周邊一群國小力弱的島嶼國家相比,這個領土面積達768.2萬平方公裡、世界上唯一國土覆蓋整塊大陸、幅員遼闊的國家,簡直就是無所忌憚的巨無霸。
  • 【解讀】李晨:中國與美國亞太同盟體系的共同演化
    在亞太地緣政治中,蘇聯及其繼承者俄羅斯保持較為有限的參與,中國、美國、日本、朝鮮半島、東協等主要力量之間多為隔海相望,制約了部分傳統安全問題升級的前景。 中美局部衝突的爆發和長期對峙的形成是美蘇冷戰升級的產物。二戰時期,根據美國總統羅斯福對戰後秩序的設想,中國將與美國、英國和蘇聯一道,作為「四大警察」發揮重要作用。
  • 中國為全球創福祉時,美國做了什麼?
    來源:環球時報香港亞洲時報在線12月25日文章,原題:與中國合作好於與中國對抗 看起來,美國的政治和安全精英決意要與中國對決。一個大問題是:為何是現在,美國做這些挑釁想得到什麼?簡略看看中國在經濟、科技和軍事領域所取得的成就,或許有助於回答這個問題。
  • 世界各國的國寶:中國是大熊貓,澳大利亞是樹袋熊,日本是什麼呢
    其實並不只有我國有自己的國寶,世界各國也都有自己的珍寶,比如澳大利亞的國寶是樹袋熊,那麼日本的國寶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瞧瞧:大熊貓——中國首先說說我們國家的國寶之一大熊貓,大熊貓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萌萌的,它的身體為黑白兩色,身形胖嘟嘟的,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之一了。
  • 美國能造核彈,為何卻造不出原子筆頭?日本反而能輕易生產
    ,其不光體現在軍事政治上、其經濟發展水平也是如此,而這很大程度上是依賴於美國強大且成熟的工業。比如美國有著領先世界的航母,核彈也是美國最先造出來的。不過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對於一個小小的原子筆頭美國迄今還沒有製造出來,而至於美國的「小弟」日本卻能輕易生產。提到原子筆這件文具,相比網友們一定都是不會陌生的,我們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中都是離不開它的。但是可別小看了這原子筆頭,它的製造難度可是極為困難的,以至於美國都沒製造出來。
  • 澳大利亞學者:雷雨雲正在南海上空積聚,中國就是避雷針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議員發出鼓譟之際,美國軍方在南海的挑釁行動也在繼續。《華盛頓郵報》27日稱,有跡象顯示中國可能考慮在黃巖島進行建設,美國近來加強了在該地區的警戒。美國太平洋司令部稱,從上周到本周二,已經3次派軍機飛近黃巖島附近。黃巖島成為美中之間最新的摩擦點。
  • 終於,澳大利亞向中國敞開大門
    實際上在西方國家之中澳大利亞的經濟基礎並不算薄弱,2019年澳大利亞15642.9億美元的GDP總量和61250.7美元的人均GDP對於這樣一個總人口只有兩千多萬的國家來說是一個十分可觀的數字。可以說,澳大利亞居民的經濟實力可以在「封國」政策之下堅持很長一段時間,而澳大利亞政府的經濟負擔相比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來說也要輕得多。
  • 《同一個世界》大洋洲--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全稱澳大利亞聯邦,成立於1901年1月,首都坎培拉。位於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由澳大利亞大陸和塔斯馬尼亞島等島嶼和海外領土組成,東瀕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塔斯曼海,西、北、南三面臨印度洋及其邊緣海。地處南半球,雖然時差與中國(含港澳臺)只有2-3小時,但是季節卻完全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