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到跟在美國屁股後面的諸多「小弟」,不得不提的便是澳大利亞和日本。
作為美國的「鐵桿」跟班,在美國在對抗中國的時候,這兩位都會在一旁「助力」。不過,同樣作為跟班,澳大利亞卻和日本的段位卻隔著一大截的距離。
澳大利亞有多「無腦」?
在美國針對中國的道路上,可以說澳大利亞鬧得是最歡的,比如打壓華為5G,作為五眼聯盟成員國之一,澳大利亞經常針對性的對我們搞小動作,尤其喜歡造謠。
實際上,澳大利亞如果規規矩矩和中國打交道,還是可以過的挺滋潤的。畢竟,中國市場龐大,每年進口澳大利亞大量的農副產品和礦產資源。但它卻處處得罪「大金主」,很多操作都令人迷惑。
1、澳方高調要求中國道歉。
據澳媒報導,澳大利亞總理斯科特·莫裡森要求中國正式道歉,理由是中方「發布和偽造一名澳大利亞士兵割喉兒童的宣傳圖」。
而莫裡森這一發聲,立即迎來了一群「站隊」的。
近日,對於中澳之間的矛盾,紐西蘭,英國、美國、法國等國家紛紛跳出來,發表「站隊澳洲」的言論。
但是可笑的是,紐西蘭方面卻突然改口,稱將退出中澳爭執,並表示紐西蘭不選擇任何立場。
原來,中國是紐西蘭最大的貿易夥伴,對於紐西蘭來說,打打「嘴炮」沒關係,但是正所謂「利」字當前,見好就收,在疫情依然嚴峻的當前,與中國貿易有利於提振經濟,顯然分量更重。
另外值得一提的還有法國,說到法國怎麼能不提到葡萄酒,此番澳大利亞自己「作妖」斷送了國內葡萄酒的銷路,而法國自然可以暗暗竊喜,這難道不是「搶生意」的最佳時機?
看來啊,這澳大利亞真是不帶「腦子」的,以為自己有眾多的「夥伴」撐腰,到頭來卻是被所謂的朋友「插一刀」。
再回過頭說叫囂的莫裡森,就在各界準備好「吃瓜」的時候,莫裡森卻突然放低了調門。
據澳美12月1日報導,在每周一次的黨內會議上,莫裡森對議員們表示,「漫畫事件」不宜再擴大。
其實,這也側面證明了澳大利亞內心的「糾結」,又想做點「成績」給美國看,又怕自己的飯碗端不穩。
2、莫裡森算是清醒點了,澳媒卻繼續「拱火」。
莫裡森開始「滅火」了,無奈澳媒卻管不住嘴巴。而這次他們瞄準的對象是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
原來,澳大利亞外交貿易部秘書長日前致電中國駐澳大使成競業,就趙立堅有關推特事件表達不滿時,成大使堅決拒絕了其無理指責,並且中國駐澳使館網站隨後也刊登了發言人表態,指出澳方某些政客的「錯誤解讀」和「過度反應」。
而此番表態,澳媒則視為是中方「違反外交禮儀」的行為,他們認為中國使館透露了雙方通話的「細節」。
這一波「神」操作真是看得筆者很尷尬。不過,更尷尬的還在後面。
3、苦學中國歷史的澳大利亞主播「翻車」。
近日,天空新聞澳大利亞頻道播出了一段譴責中國的節目,然而,節目中列舉的例子讓人哭笑不得。
主持人先是宣稱根本沒有哪國軍隊能宣稱「自己的戰爭歷史是清白的」,隨後,他順著前面這個荒誕的假設,列出一堆所謂「中國歷史上搞過屠殺」的例子。
可尷尬的是,他舉出所謂「中國政府搞屠殺」的例子,是下圖這個事件:
試問,這位澳主播確認是研究透了中國歷史麼?稍微懂點中國歷史的夥伴都知道,這圖實際上指的是「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再說的簡單點,這就是國民黨的「黑歷史」。
澳主播果然會「扒」,接著他又「扒」出了國民黨的另一段「黑歷史」—— 「焦土政策」,當時的國民黨政府企圖用燒毀長沙市內民居的方式來阻撓日寇進犯。
隨後他又吐沫橫飛地宣稱,「中國人在二戰期間從來不講任何交戰規則。」
這個不知從何而來的指控,更是讓人錯愕不已。喜歡歷史是好事,但是顯然這位澳主播還不夠認真仔細,若真要「扒」歷史,筆者倒是建議他重溫一下當年殖民澳大利亞的白人是如何血腥殺戮當地土著的歷史。
當然,其實很多看似不可思議的行為,其背後必然有歷史根源。
澳大利亞如此貼近美國,其實源於二戰時期的恐慌和焦慮,以及被母國的拋棄和背叛。
澳大利亞雖然經濟上很大的程度上依賴著與我們中國的貿易,但是行為邏輯處處跟隨美國,只有抱上美國的大腿,它才會緩解內心的安全焦慮。
相較之下,日本則顯得精明太多!
如果說,在與中國對抗方面,澳大利亞是蒙著眼睛往前闖,那麼日本就是一步一個「算計」,更懂得如何掌控局面與布局。
1、對抗歸對抗,但是不到萬不得已,日本絕不犧牲自己的切身利益。
回想疫情初始,中日「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與其他國家的落井下石對比,日本簡直是一股清流。當時日本的快速反應和全力相助,還令不少中國網友深受感動!
不過,「雪中送炭」是不會影響日本「趁火打劫」的。
剛剛給中國送完口罩,轉背就「點名」中國,稱中國「只考慮建立於己有利的國際秩序」,「不掩飾以擴大自身影響力為目的加強國家間競爭的野心」,提醒日本有必要引起重視。
別忘了,美國和日本始終是在同一戰線的。日本懂得在何時加強攻擊姿態,知道如何在美日同盟框架內部保持一種此消彼長的力量平衡。
眼下,釣魚島又被日本拿出來做文章。雖然就在剛剛過去的11月底,中日會談剛達成了「分量十足」的五點重要共識和六項具體成果。而輿論也是對後疫情時代的中日關倍加期待。
不得不說,日本真的很會「打太極」。
2、利用他國,「隔空打牛」!
要說這裡的「他國」,不得不提的就是印度。
印度的野心大家都看在眼裡,不過無奈自身火候不足,被美國利用了,還被日本利用。說起來印度還是自稱是「大國」,如今看來真是唏噓。
就拿前段時間籤署的RCEP來說,最初設想其實是「10+3」,10是東協十國,3是中日韓,並未包括印度、紐西蘭和澳大利亞這三個國家。
然後,就是日本提出讓這三國參加RCEP談判。後來印度加入談判,開始各種插科打諢,就是一「攪屎棍」。到了談判後期更是把矛盾直指中國,實際上印度就是在阻撓RCEP,扮演了日本的「打手」。
可以預測的是,日本一定會不遺餘力地勸說印度重回RCEP,因為它需要一個處處和中國作對的印度。
3、鼓動中美對抗,自己坐收漁利。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辭職後曾接受媒體採訪,他透露「川普對抗中國是我的建議。」
圖說:本首相菅義偉與拜登通話(圖源:日本共同社)
顯然,川普也把安倍的話給聽進去了。川普執政四年期間,對中國耍了多少招數,這裡面又有多少是日本的「功勞」?可謂是細思極恐!
安倍政府扮演著美國反華「代理人」角色,但其陰謀之深,如今「亞洲小北約」的主導權其實是被日本抓在手中。
再看看日本新首相菅義偉,有輿論說菅義偉就是安倍的一步棋,如今看來群眾的眼睛果然雪亮。還記得菅義偉和拜登通的第一個電話嗎?日媒方面報導稱,拜登在電話會談中聲稱,釣魚島是《日美安保條約》第五條的適用對象。
畫個重點,拜登的表態是日媒報導的,這個是關鍵。借他人之口,說自己的話,日本這「功力」的確讓人「佩服」。
總之,無論是澳大利亞還是日本,都不過是美國的「鷹犬」,對於這些噁心人的小跟班,我們自然嗤之以鼻,同時也不會掉以輕心。(趙家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