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小馬
在全世界疫情蔓延的大背景下,澳大利亞不得已採取了「封國」的政策,雖然澳大利亞社會各界對此褒貶不一,但可以確定的是如果不採取強制性措施的話整個澳洲的經濟恐怕會遭到更大的打擊。
實際上在西方國家之中澳大利亞的經濟基礎並不算薄弱,2019年澳大利亞15642.9億美元的GDP總量和61250.7美元的人均GDP對於這樣一個總人口只有兩千多萬的國家來說是一個十分可觀的數字。可以說,澳大利亞居民的經濟實力可以在「封國」政策之下堅持很長一段時間,而澳大利亞政府的經濟負擔相比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來說也要輕得多。
客觀來講,疫情肆虐對澳大利亞經濟的打擊似乎集中體現在旅遊、娛樂以及交通等服務性行業,這一領域為澳大利亞帶來的經濟利益相比此前跌幅達到了20%,要知道澳大利亞旅遊業僅在去年一年之內就為澳大利亞政府提供了610多億澳元的財政收入。而更讓人擔心的是服務業寒冬引發的失業潮,目前已經有超過130萬人因此失業。
很顯然,如果不出什麼大問題的話澳大利亞的「封國」政策還能保持很長一段時間。然而根據澳媒近日的報導,莫裡森總理卻宣布澳大利亞會「向中國、日本、新加坡等國的遊客開放」。那麼澳大利亞為何要選擇在這個時候敞開大門呢?
客觀來講,在疫情控制和經濟方面的表現澳大利亞要優於大部分西方國家,但莫裡森政府在外交方面的「昏招頻出」卻成為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由於中美關係的惡化,澳大利亞政府也選擇採取一些對華「強硬」政策,此舉引來了中方的全面反制,澳大利亞的出口貿易產值受到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中國是澳大利亞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之一,澳大利亞在經濟領域對中國的依賴非常之大,在中美之間選擇美國顯然對澳大利亞自身利益並無好處,只是出於意識形態方面的「站隊」行為。不過在吃到苦頭之後莫裡森政府最近以來的外交策略也發生了改變,先是宣布對中國遊客敞開大門,後來也積極參與到了RCEP的正式籤署當中。可以說,這是澳大利亞近期以來第一次在中澳關係方面釋放出積極信號,中澳關係的回暖或將從此開始。
免責聲明:本文由時代之聲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消息參考:海峽消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