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糾纏是說成對的量子,或者一組量子,當它們處於糾纏態時,即使在空間中把它們分割開來的,比如,把一個量子留在北京,另一個量子帶到上海,對在北京的量子做任何的操作,在上海的量子都會立即有所反應。
它們倆就像是一個整體,你動了一個,另一個也變了。就好像他們實際上在一起一樣,空間並沒有把它們分割開來。
科學實驗已經證實了這種情況。我國的量子通訊中,密鑰交換部分就利用了這一原理。
對這個問題的描述有很多。有人說,這就象兩個箱子裡各裝了一隻手套,兩個箱子分置兩地,要想知道外地箱子裡的手套是左或右,只要打開本地箱子看一下。
還有更奇葩的描述,中科大一著名教授描述到,這就像一個懷孕的女兒,在外地生了孩子,本地的媽媽就馬上變姥姥了。
這些是完全錯誤的描述。因為量子糾纏,必須要有相互作用。A量子變了,B量子必須馬上也變。對A量子的操作,馬上就會得到B量子的反應。
所謂的量子學專家們,竟然都會有這樣的描述,普通人關於量子糾纏的誤解就可想而知了。
關於糾纏原因的解釋,那可就更五花八門了。
實際上,不僅是量子糾纏,量子還有更多其他異乎尋常的行為,當然也由此帶來了各種各樣的解釋。其中有一個很著名的,就是所謂的薛丁格的貓。
所有這樣的解釋,它所帶來的問題比它能夠解釋的問題更多,可以說是越解釋越糊塗。即使所謂的比較正宗哥本哈根解釋,也是如此。
即使學習研究量子力學的專家學者,也會被這些解釋搞得暈頭轉向。普通人更是如墜五裡雲霧,所以很多人就懷疑量子力學。
其實量子力學是否成立,跟這些解釋是沒有關係的。量子力學之所以能夠成立,是因為它的計算結果,跟實驗符合的很好,它的理論預測,一次次被證明是正確的。
關於量子行為原因,我們下次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