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論黑洞火牆與量子糾纏

2021-01-08 三聯生活周刊
再論黑洞火牆與量子糾纏 2013-11-07 09:40 作者:苗千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這次物理學界的大爭論,與物理學史上的其他爭論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它是完全基於理論產生的悖論,而沒有(也不可能有)任何實驗的證據支持其中的任何一方。


愛因斯坦

一場從2012年夏天開始的爭論,到如今愈演愈烈。理論物理學家們還在為此思考,並且為之感到迷惑、為難或是激動。這群從事著可能是世界上最奇特職業的人思緒集中在宇宙中一個人類完全無法抵達的區域,在這裡,理論物理學和理論物理學家們都遇到了大麻煩。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裡,爭論與其說是使理論物理學家們取得了進步,倒不如說是讓他們退回到了40年前的境地,現在這些理論物理學家們不得不面對這樣的問題:量子力學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這群理論物理學家爭論的焦點仍然集中在黑洞這種宇宙中最奇異的天體上。在宇宙中一些死亡的恆星最終可能會由於自身重力的坍塌而形成黑洞,這是由廣義相對論推導出的一個自然的結果(雖然愛因斯坦本人並不相信),雖然宇宙學家無法直接觀測到黑洞的存在,人們卻已經通過很多種間接的方式證明了黑洞是一種在宇宙中普遍存在的天體,比如說在銀河系的中心,就存在著一個超大型黑洞。當然,這並不是現在理論物理學家們關注的問題,黑洞對於理論物理學家們來說,有著另外一層更深遠的意義,它是目前人類物理學的兩大支柱:量子物理學和廣義相對論交鋒的場所。

量子力學主要描述的是在極小尺度下的物理規則,而廣義相對論則通常是用來描述大尺度的宇宙空間的性質,可以說這兩種理論有著各自的適用範圍,但矛盾在於,這兩種理論在目前無法融合在一起。物理學家們通過廣義相對論推導出了黑洞的存在,但是這種奇特的天體卻具有顯著的量子效應,也就是說,這兩種理論都可以在黑洞的性質中得到體現,無怪它成為兩種理論交鋒的最新場所。

引發爭論的源頭還是那篇在2012年7月份,美國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兩位理論物理學家和他們的學生(如今這四個人作為引發爭論、發現這個悖論的創始者被稱為AMPS)發表的論文預印本:《黑洞:互補性或是火牆?》(Black Holes:Complementarity or Firewalls)。這篇論文把量子物理學和廣義相對論的矛盾集中在了黑洞的邊界——視界(Event Horizon)上,這讓這場震動了整個物理學界的爭論有了一點坐而論道的意味:沒有任何人可以接近黑洞,或是真正在黑洞的邊緣進行實驗,但是這些全人類最優秀的頭腦卻在思考一對在黑洞的視界邊緣、狀態緊密的相關粒子,如果當其中之一進入了黑洞,會發生什麼情況。在理論上,這種由廣義相對論推導而出的天體遭遇到量子力學中最為奇特的一種現象:量子糾纏(Quantum Entanglement),矛盾也就由此產生。

愛因斯坦從來沒有掩飾過他對於量子力學的不信任,他不認為量子力學的概率性表達揭示了自然界的規律,他對於量子力學中玄而又玄的量子糾纏現象尤其懷疑,稱這種現象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Spooky Actionata Distance)。兩個處於糾纏態的粒子,無論相隔多少光年,它們之間的狀態始終不受空間的影響,相互糾纏,這明顯違背了相對論,但是令人不安的是,量子糾纏現象已經被各種實驗證實,成為了量子力學最基礎的概念之一。如今,在黑洞的邊緣,這種鬼魅般的超距作用,似乎準備開始報復愛因斯坦,於是理論物理學又面臨著這樣一個問題:愛因斯坦錯了嗎?廣義相對論的等效原理是否還適用?

美國航空航天局於8月29日公布的超級黑洞示意圖

在黑洞的邊界,當一對處於糾纏態的粒子其中之一留在黑洞之外,而另外的一個粒子進入了黑洞的視界,會發生什麼情況?根據廣義相對論的預測,這個進入黑洞領域的粒子除了永遠不能再逃出黑洞之外,不會有任何特殊的經歷。根據廣義相對論的等效原理,即使是一個人進入了黑洞,也不會有十分特殊的感受,只有在非常接近黑洞的中心時才會感受到強大的引力。但是如果把這一條簡單的等效原理與早就被實驗確認的量子糾纏現象結合起來,便形成了一個悖論:進入黑洞視界的粒子是否還能保持與黑洞之外的粒子的糾纏狀態?

如果進入黑洞的粒子繼續保持和黑洞外部粒子的糾纏狀態,那麼這將違反量子力學對於黑洞性質的判斷——被黑洞吸收的信息將永遠消失。根據量子力學的預測,在黑洞外部的粒子,需要與黑洞外部的另外一個粒子形成糾纏態,但是這很明顯違背量子糾纏最基本的準則:一個粒子只能與另外一個粒子形成糾纏態,無法同時和其他兩個粒子同時保持糾纏狀態——那麼,究竟應該與誰形成糾纏態?如果這兩個原本糾纏的粒子在其中之一進入黑洞的視界時糾纏狀態忽然發生改變,這又是如何發生的?這就是「黑洞火牆」悖論。有越來越多的理論物理學家認為,在黑洞的視界周圍,存在著一個由「霍金蒸發」形成的火牆,這個能量巨大的火牆可以保證任何進入其中的粒子與外界的糾纏狀態在瞬間被破壞掉,這個火牆也足以保證任何進入黑洞視界內部的人還沒等到被黑洞的引力變成一根麵條,在它的邊界處就化為灰燼。

與量子力學一樣,廣義相對論也經歷了將近100年的實踐檢驗,沒有廣義相對論,就沒有宇宙學的誕生,也不會有GPS定位系統。那麼,在黑洞這個廣義相對論最為極限的預測中,在這個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短兵相接的戰場,現在理論物理學家究竟該放棄什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理論物理學家拉菲爾·布索(Raphael Bousso)認為,這簡直就是「來自地獄的菜單」。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的理論物理學家約瑟夫·玻爾欽斯基(Joseph Polchinski)則認為,這是因為人類還遠沒有認識到時空和引力的本質。那麼,什麼才是宇宙中最本質的東西?有物理學家認為,宇宙中最為本質的正是量子糾纏、時空以及引力效應,實際上都是量子糾纏狀態的體現,因此才會產生出這樣的悖論,這使得這個悖論在短時間內還無法解決。

量子糾纏狀態是否是宇宙中最根本的狀態?顯然還有更多的理論物理學家認為是這樣,不僅是引力,有人認為就連物理學中最基本的「時間」概念實際上也是由量子糾纏狀態衍生出來的。2013年10月17日,幾位來自義大利和俄羅斯的物理學家在網上發表了他們的論文——《量子糾纏產生的時間:一個實驗性的幻覺》(Time From Quantum Entanglement:An Experimental Illustration)。在論文中,作者認為,在一個「宇宙」中,正是由於時鐘與宇宙的其他部分發生了量子糾纏,才使得這個宇宙中的觀測者產生了時間正在流逝的幻覺,而對於宇宙之外的「超觀測者」來說,整個宇宙的狀態實際上則是停滯的,並不存在時間的概念。為了解釋這一點,作者們創造了一個只有兩個光子組成的「宇宙」,這兩個處於糾纏態的光子其中之一為時鐘,對於另外一個光子來說,時間正在運行,可是對於這個宇宙之外的「超觀測者」來說,這兩個光子的狀態並不曾改變,時間並不存在。

這次物理學界的大爭論,與物理學史上的其他爭論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它是完全基於理論產生的悖論,而沒有(也不可能有)任何實驗證據支持其中的任何一方,這在人類科學發展史上恐怕是空前的,這也說明了人類對於自然界規則的認識已經到達了一定的高度。不能忽視的是,這個悖論產生的源頭就在於愛因斯坦始終深深懷疑的量子糾纏現象,而爭論的戰場則是在愛因斯坦始終不相信的黑洞。此刻再想起愛因斯坦的評價,「鬼魅般的超距作用」,恐怕理論物理學家們會有更深的體會了。

在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英國開爾文勳爵在回顧物理學的主要成就時,認為當時的物理學大廈已經完成,只是在上空飄浮著「兩朵烏雲」。一語成讖,隨後這兩朵烏雲引來的暴風驟雨摧毀了經典物理學,也催生了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如今當這兩朵烏雲再次發生碰撞,產生的閃電讓人們見到了那個始終揮之不去的「鬼魅般的超距作用」——量子糾纏。人們不知道這次關於這個悖論的爭論將會持續多久,又將對物理學,對人們對宇宙的認識,產生怎樣的影響。

 

閱讀更多更全周刊內容請微信掃描二維碼成為中讀VIP,閱讀期期精彩內容!

版權聲明:凡註明「三聯生活周刊」、「愛樂」或「原創」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未經三聯生活周刊或愛樂雜誌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 、連結、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刊、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三聯生活周刊」或「來源:愛樂」。違反上述聲明的,本刊、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蟲洞與量子糾纏
    美國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4位目前被統稱為AMPS的理論物理學家提出了一個悖論:作為廣義相對論的產物,一個老年(蒸發過半)的黑洞為了保證量子糾纏「一對一」的特性,在黑洞的視界處必然會有一個高能量的「火牆」,這個忽然間出現的火牆讓眾多理論物理學家感到惱火又無可奈何,陷入了持久的爭論之中。如今,這個持續了一年多的悖論開始逐漸找到出路,而且,對於這個悖論的解釋還可能會以出人意料的方式推動理論物理學的發展。
  • 黑洞奇點的「量子糾纏」超乎想像
    理論物理學家現在設想了更大膽的情形,兩個黑洞以穿越時空的「蟲洞」連接起來,蟲洞縮短了時空的距離,它的物質實質在於黑洞之間產生了「量子糾纏」。理論物理學家獲得了前瞻性的洞察力,他們試圖將量子力學和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調和起來,量子力學定義了量子糾纏概念,廣義相對論定義了蟲洞和黑洞概念,一部分理論物理學家認同兩者的關聯,另一部分理論物理學家認為,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只存在一種數學上的推導關係。
  • 什麼是「黑洞火牆悖論」和「信息丟失悖論」?
    黑洞其實是我們最不了解的一個奇異天體,它是檢驗我們目前所有理論的理想場所,但是當我們將目前以掌握的理論應用在黑洞上的時候就會出現很多的悖論,也就是各種理論不調和的現象就會出現。例如:我們今天要說的兩個問題:黑洞信息丟失悖論和黑洞火牆悖論。
  • 黑洞能夠吞噬光,量子糾纏探測黑洞可以嗎?事實真相是這樣的
    科學家經過多年研究發現,量子糾纏的速度可以超越光速,於是就有科學家提出一個假設:是不是可以利用量子糾纏技術去探索黑洞,或許量子世界可以擺脫黑洞的引力束縛,在黑洞內自由穿梭,並可以把信息通過黑洞內部發送出來,人類就可以通過這些信息對黑洞有更深得理解,對人類弄懂黑洞的本質及作用有更深的意義,那量子糾纏探測黑洞真的可以實現嗎?看看科學家是如何分析的?
  • 太空人掉進黑洞會怎樣?物理學兩大支柱對立面【2】
    那堵讓人顛三倒四的「火牆」   幾年後,馬洛夫證明了任何量子-引力模型都要遵守相同法則,不管它是不是從弦理論構建的。「這一結合了馬爾達西那和馬洛夫的研究,讓我有了轉變。」馬裡蘭大學量子物理學家泰德·雅各布說,他長期以來一直堅持信息損失論。
  • 用量子糾纏效應,解開墜入黑洞的萬物信息!
    ,這預示著未來糾纏的量子比特可用來探測這些奇異天體的神秘內部。然而,在這個黑洞之外有一個環孔——或者更確切地說,一個蟲孔。通過測量黑洞與其發出霍金輻射之間微妙的糾纏,或許可以更快地檢索到這些不斷墜入的信息。黑洞信息悖論示意圖,愛麗絲把一個量子位元扔進黑洞,問鮑勃是否可以只用霍金輻射重建這個量子位元。
  • 霍金與黑洞 | 舊文重發
    在研究宇宙和天體運動的大尺度範圍內,廣義相對論可用於解決引力問題,而在量子理論大顯神通的微觀世界中,引力非常微弱,大多數情況都可以對其效應不予考慮。然而,有兩個例外的情況,必須既要用到量子力學,又要應用引力理論。它們的一個是宇宙的開始時刻,即大爆炸的起點;另一個就是黑洞。在這兩種情況下,尚未被物理學家統一在一起的引力和量子,便打起架來了。
  • 可媲美第一張黑洞照片!科學家公布人類歷史上第一張量子糾纏照片
    第一張黑洞照片清晰化效果第一張量子糾纏照片因為它具有極強的引力,它可以撕碎任何天體,可以吞噬光,科學家沒有把這些現象給拍攝到(畢竟以現在的技術也拍不到,只能拍個大概的輪廓),如果人類未來有技術能夠以視頻的形式展示黑洞的實時狀態,那才是真正的震撼,因為我們可以觀看黑洞撕碎恆星、吞噬陽光時的景象
  • 比黑洞照片更震撼!人類拍到第一張量子糾纏照片
    科學家首次拍到「量子糾纏」的照片再次引爆網際網路!愛因斯坦不願承認的「幽靈「終於有了鐵證,這對量子計算和成像技術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黑洞和量子糾纏的照片哪個更酷?來新智元和群 發表觀點吧!還記得前段時間發布的第一張黑洞照片嗎?可謂是瞬間引爆全網。而近日,又一張轟動網絡的照片誕生,它就是有史以來第一張量子糾纏的照片。
  • 黑洞的幾種理論:進入黑洞可以踏入未來;我們的宇宙之前還有宇宙
    這意味著黑洞只具有三個物理量:電荷、角動量和質量,這跟其他天體不太一樣。關於黑洞的任何其他差異化信息被認為是「毛」。2016年,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提出,黑洞實際上是由幽靈般的零能量粒子製成的華麗髮型,而這種粗毛包含有黑洞內的信息。這個假設尚未得到證實,但可以幫助解決長期存在的矛盾,即落入黑洞內的氣體和塵埃發生了什麼。
  • 有關黑洞的8個瘋狂事實
    >量子力學為粒子逃逸黑洞提供了另一種方法。根據量子力學理論,在黑洞的事件視界附近,成對的亞原子粒子不斷閃爍。 經常以正確的方式對齊配置,以使夥伴之一掉入黑洞。 然後以極高的速度推開粒子的同伴,搶走了黑洞中的一小部分能量。 在史蒂芬·霍金髮現了這種現象之後,這產生了所謂的霍金輻射。 因為能量等於質量,所以此過程實際上會導致黑洞縮小,並最終在長時間內蒸發掉。
  • 量子糾纏,時空幾何與機器學習
    (這裡我們將搖杆的Householder反射圖像與波函數的水平反演進行了比較,該圖像說明了Grover算法,因此不再贅述)量子糾纏和黑洞科學家可以通過量子計算機來實現上述量子查詢和量子擴散。該算法已在兩個實驗中得到驗證[5; 6]。
  • 量子?糾纏?量子糾纏到底是什麼?
    量子糾纏很不同卻也難以理解,不過也有方法可以讓它很容易被理解。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艾瑪爾(Amar Vutha)的解釋如下:圖解:糾纏是粒子性質間的一種「量子糾正」。(示意圖如上)量子計算機、量子密碼學和與量子相關的東西都經常在新聞中被報導。關於他們的文章不可避免的都會提到糾纏,量子物理學的性質使得這些神奇的裝置成為現實。愛因斯坦將糾纏稱為「幽靈般的超距作用」,這個名字逐漸被人們了解認識。遠遠超過建造量子計算機、在其他方面理解和利用糾纏也是非常有用的。
  • 時空本源是量子糾纏
    這種組合的關鍵可能是一種被稱為量子糾纏的奇怪現象,這是粒子之間可能存在的一種不可思議的關聯,兩個糾纏的粒子即使相隔很遠,對其中一個粒子進行操作也會對第二個粒子造成影響。IfQ的首席研究員、賓夕法尼亞大學物理學家維賈伊·巴拉蘇布拉馬尼亞恩說:「最近有人提出了一個極為誘人的方案:時空的結構是由更基本的某種『時空原子』通過量子糾纏編織而成的。如果這是真的,那實在是神奇。」
  • 科學猜想:蟲洞理論和量子糾纏有關?
    很有趣的是量子力學也有一種現象可以把東西做連結不管距離多遠(好幾光年遠也一樣),這叫做量子糾纏。  愛因斯坦稱這現象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spooky action at a distance)。許多的研究證明這現象是真的,而且可以當許多未來科技的基礎,像是超強大量子電腦,或無法被駭客入侵的量子編碼。
  • 「量子糾纏」把時間和空間連成一個整體!
    我們可以在最近的論文「 量子糾纏,雙面時空和時間熱力學箭頭 」中找到答案,如果我們要深入研究技術細節,首先我們必須通過觀察先前的科學工作來描述整體情況,這類工作類似於謎題。量子糾纏恰好是解決這個難題的關鍵。量子糾纏糾纏是兩個量子系統共享相同存在的過程。
  • 量子糾纏能解釋時空、以及它與量子引力的關係嗎?
    但是量子力學的其他領域可能指向不同的成功之路。新的研究發現表明,量子與相對論的聯繫正在導致令人驚訝的結論,這些結論可能會動搖我們對現實核心的理解。量子位一些研究表明,量子位,攜帶量子信息的微小粒子,可能由於粒子之間的詭異行為而糾纏在一起,從而產生時空。
  • 太空人墜入黑洞時會發生什麼?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給的答案截然相反
    大家好,歡迎收看量子科普第86期,我是常常,今天和大家聊一聊關於當太空人墜入黑洞時,究竟會發生什麼事?黑洞是宇宙中一種體積極小,但是質量極大的天體,黑洞的體積究竟可以小到什麼程度呢?當然,距離地球最近的一個黑洞也是在人馬星A座,大約有26000光年的距離,我們根本不可能在現實中去做這個實驗,所以,這個假設只是一個理論實驗,但針對於這個理論實驗,愛因斯坦提出的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給出的答案卻截然相反。
  • 黑洞如何蒸發,霍金輻射與量子糾纏之間有什麼聯繫,本文為你解惑
    這周我們欄目的問題由斯賓塞繆勒提出:「自從霍金髮現了霍金輻射的存在之後,科學類出版界將其描述成----因為一對量子糾纏在一起的粒子在事件視界附近同時產生,其中一個粒子被黑洞吸入,另一個則以霍金輻射的形式逃逸了,造成了黑洞的『蒸發』,進而導致黑洞最終完全被『蒸發』掉。問題是,如果有一個粒子被黑洞吸入,為什麼反而黑洞還會變小呢?難道在常理看來不應該導致其質量的增加嗎?」
  • 投機市場量子點金:量子物理全息糾纏熵公式的推導
    量子交易思維是量子點金團隊在投機市場一直推行的,現在介紹下量子科學的全息糾纏的一個推導 2006年兩位日本物理學家Ryu和Takayanagi給出了全息糾纏熵猜想,這個猜想將場論的糾纏熵計算轉化為了AdS時空中極小曲面的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