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糾纏,時空幾何與機器學習

2020-12-01 解小妍說科技

近年來,量子信息技術取得了連續的突破。它將成為下一代技術革命的領導者嗎?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智力科學家兼助理教授尤亦莊通過量子擦除實驗表明,量子糾纏會影響因果關係甚至改變時間流逝,並討論了量子與智能之間的關係。

本文主要討論近二十年來的進展,尤其是過去一年中量子力學領域的進展以及未來可能的進展。

在過去的一年中,有兩個關鍵詞,量子引力和人工智慧。今年,谷歌宣布成功實現了量子霸權,人類首次看到了黑洞。

什麼是量子力學?

1807年,Thomas-Yang [1]通過雙縫幹涉實驗首次發現了光的幹涉效應。他讓光束通過可以打開或關閉的雙縫隙撞擊屏幕。有趣的是,如果僅打開雙縫的一側,則會看到一個斑點,但是如果同時打開兩個縫,則不會看到較大的斑點,而是會看到許多細長的幹涉條紋。就像水波一樣,光的這種行為反映了它的揮發性,當光通過雙縫隙撞擊屏幕時,光波會重疊。在某些地方,通過疊加獲得增益,稱為相移幹擾,並且出現亮條紋,而在某些地方,暗條紋破壞性地出現。後來,人們發明了麥克斯韋的電磁方程式來描述電磁波的波特性。

圖1:光單縫實驗的幹擾效果

圖2:雙狹縫實驗的幹涉效果

光子如何同時具有揮發性和粒子特性

後來人們發現光還有粒子性,光子具有不可分割的特性。那麼光子如何同時具有揮發性和粒子特性呢?1973年[2],人們在實驗中將光子逐個打向屏幕,單個光子打擊在屏幕上只有一個亮點,但當光子數量積累起來,形成統計,就形成了明暗條紋的圖案。後來人們通過路徑積分理解了這個過程,當粒子在空間中運動時,會「遍歷」所有可能的從左右狹縫經過的路徑。每條路徑都攜帶一個概率幅,概率幅的疊加決定了最後的亮度。所以當人們關閉一個狹縫去觀察的時候,就關閉了一半路徑,就不會有與雙縫對應的幹涉條紋了。這好像在說,當人們得知光從哪條路徑走的這個「知識」,導致了不會發生幹涉,或者說引起了波函數的塌縮。那麼這種量子力學的過程是否和觀測者的存在,或者說意識和智能相關呢?現在大家趨向於認為不是。

圖3:幹涉與觀察者之間關係的實驗

這可以通過設計實驗來揭示。我們首先讓光的幹擾發生,然後撞擊屏幕上的衍射圖,然後決定是否從哪個接縫進行測量。具體而言,該實驗使用藍色雷射發射光子。藍光子穿過A或B的雙縫隙到達晶體(非線性原始光),並分成兩束紅光:A1,A2或B1,B2。讓A2和B2在真空中自由傳播。等待直到A1和B1在屏幕上成像,然後再決定是否通過檢測器觀察A2和B2。人們發現屏幕上的幹涉條紋消失了。似乎光子知道人們有能力觀察該光子穿過哪個狹縫。因此,幹擾和觀察者之間沒有必要的關係。退相干的性質是由量子糾纏的客觀性引起的。

圖4:量子橡皮擦實驗

之後,人們立即進行了量子擦除實驗[3]。如果我們刪除觀察到的路徑信息,會不會再次出現幹涉條紋?人們在A2和B2路徑上設置兩個平面鏡,中間設置一個半透明鏡,在反射路徑上設置兩個檢測器D-和D +。如果D +觀察到光子,則50%可能是來自A路徑的反射光,而50%可能是來自B路徑的透射光。神奇之處在於,當人們在屏幕的到達位置(後選擇)拾取與D +檢測器檢測到的光子相對應的光子時,幹擾條紋會再次出現在屏幕上。該實驗告訴我們檢測方法,或者事件發生後的選擇可能會對所發生的結果產生影響。

這種奇妙的因果關係告訴我們,量子糾纏是改變時空的武器。它的一種應用稱為超遠距離傳輸,以達到鄰近效果。我們仍然使用黃色非線性光學元件將藍色雷射束分成兩束,然後將其變為A和B的兩個紅束。此過程的相反之處是,如果A和B在黃色晶體上相遇,則是藍色雷射束將被重新生成。在這裡,我們將B發送到另一個非線性分量,然後與雷射C一起輸入非線性分量。如果C和A完全處於同一狀態,我們將看到出射光是藍色的。

如果檢測器檢測到此再生的藍色光子,則檢測器會通知A附近的光學圍欄已打開,並且A光子可以穿透。由於A和C是相同的紅光,因此看來C的光子出現在A處。這是量子超遠距離透射的實驗。儘管C光子在黃色晶體中消失了,但它從A的末端再次出現,好像形成了因果反轉的路徑,例如C-> B->A。但是,此過程本身並沒有違反相對論,也沒有真正實現時空反轉,因為C端的檢測器必須接收信號以通知檢測器A,因此A處必須存在一個長循環,在C處等待檢測器。信號到達後,信號又到達了,因此不違反相對論。

但是,該過程的效率非常低。為了使C與A處於相同狀態,將實驗重複100次只能成功一次。為了提高量子傳輸的成功率,我們可以使用量子算法Grover算法在廣闊的量子態中找到所需的量子態。 [4]對於經典計算機,在非結構化數據中查找某個位串的長度N為O(N),而在量子計算機上的Grover算法可以達到O(N ^ 1/2)。由於量子搜索可以利用量子態的相干疊加,因此搜索可以在並行宇宙中並行進行。

例如,長度為4的位串有16種可能的情況,每種情況的概率為1/16。使用Grover是一種迭代算法,每次迭代都可以提高目標狀態的概率。例如,查找字符串「 0110」(6),開始時的均勻概率為1/16,在第一步中該概率大大提高,而第二步可以達到約90%。第三步接近100%。因此,要從16個狀態中搜索狀態,Grover算法僅需4個步驟即可獲得良好的結果。為了探究更本質的原因,量子概率由概率幅度p(x)= |參數化。 ψ(x)| 該波動函數不必為正數,而可以為複數。 (這裡我們將搖杆的Householder反射圖像與波函數的水平反演進行了比較,該圖像說明了Grover算法,因此不再贅述)

量子糾纏和黑洞

科學家可以通過量子計算機來實現上述量子查詢和量子擴散。該算法已在兩個實驗中得到驗證[5; 6]。 Google在2019年1月發布的量子計算機已經可以實現53位量子計算機。這是什麼意思?以Grover算法搜索53位狀態空間為例。它可以在2 ^ 53(約1000億)個狀態空間中進行搜索,這將加速近1億倍。但是我們也應該注意這一點。在這臺量子計算機上,谷歌沒有實現Grover算法,但是做了一個相對初步的實驗,例如量子採樣。目前,該機器是否可以在容錯率的約束下實現這些實際算法。

谷歌發布實現53位的量子計算機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9-03213-z

圖5:2019年4月,拍攝了黑洞的第一張照片

Grover算法可以通過搜索幫助提高量子超距離傳輸的效率。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還需要一個量子哈希。所謂的哈希,在Python程序中,當我們使用Dict編寫代碼時,我們使用哈希表。哈希算法將對象轉換為代表對象的相應哈希值輸出。本質上,可以通過黑洞來實現量子哈希。 2019年的新視野天文望遠鏡用整個地球的直徑作為望遠鏡的大小拍攝了黑洞的第一張照片。黑洞可以用作哈希存儲[7]。假設您將一本紅色的日記扔到一個黑洞中,希望它永遠消失在宇宙中而不會被發現。而且根據通常的理解,扔進黑洞的物體不會出來,所以日記自然不會出來。儘管黑洞不會吐出日記,但是會有霍金輻射,霍金輻射的信息是日記的哈希碼。例如,原始的紅色日記寫著「吉之新年快樂」,輻射可能只是一堆亂碼,所以實際上沒有辦法解釋日記中的信息。如果我們有一對糾纏的黑洞,那將是不同的。假設我們有兩個相互纏繞的黑洞A和B。我們首先將紅色日記放入黑洞A,黑洞A發出霍金輻射(「紅色」)。在實驗室中生成一對糾纏的白色日記,將其中一個扔進黑洞B中,B也會發出一些霍金輻射(「綠色」)。因為扔進A和B的物體不同,並且發射的輻射也不同(「紅色」和「綠色」),我們可以收集這些標記為「霍金」輻射的「紅色」和「綠色」,並將其放入量子搜索算法中。通過迭代,將搜索「紅色」分量以增加其概率,同時還將「綠色」輻射更改為「紅色」輻射。由於存在量子糾纏,白色筆記本將逐漸變成紅色筆記本,好像扔進A的筆記本是從B出來的。整個過程看起來像蟲洞。日記從蟲洞的一部分進入,從另一端跑了出去。因此,蟲洞的存在並不一定只存在於科幻小說中。量子糾纏只是提供了理論上的支持。量子糾纏實際上是量子信息的非局部量子存儲機制。此信息的解釋和利用取決於量子信息的處理,而量子信息的處理又取決於提供計算能力的量子計算機。這讓人想起電影《星際穿越》中的這位未來派人物救出了陷入黑洞的主角。救援過程可能利用了量子糾纏的這一特性。

Jizhi一直專注於複雜系統的研究。實際上,量子效應和複雜系統科學相互影響。一方面,複雜的系統和人工智慧可以幫助人們理解量子現象,而設計量子計算機則可以提供幫助。 [9; [8]量子計算的另一方面可以用來做更有效的人工智慧。 [10]但是,我們最關心的是量子與智能之間的關係。例如,在量子測量中,量子態崩潰與智能之間的關係是什麼?解釋這個問題需要我們將量子成分和智能成分結合起來,以研究將這兩個系統結合在一起的系統的物理定律。

相關焦點

  • 《量子糾纏的具體機制之一:量子雙時空假說》
    量子糾纏現象是一種讓愛因斯坦為之糾結困惑了幾十年的的物理現象,更是一種與愛因斯坦畢生「哲學觀念和科學信仰」相衝突的奇怪物理現象。它也是愛因斯坦始終跨不過去的科學認知門檻。量子力學真的是難以理解的嗎?是的,相當難以理解而且讓所有人困惑。量子力學是完備的嗎?是的,基本上完備而且內在本質深刻。
  • 時空本源是量子糾纏
    空間——或者說廣義相對論裡的時空——實際上可能是由小塊的信息組成的。根據這個想法,這些小塊的信息通過彼此間的相互作用,創造出了時空並賦予其各種特性,比如引起引力效應。這個觀點如果正確,就不僅能解釋時空的起源,還可能幫助物理學家建立起他們追尋多年的量子引力理論。   科學家希望通過量子計算和理論物理的結合,來研究時空是否是由微小的信息比特通過量子糾纏構建起來的。
  • 機器學習或將能夠解決時空問題
    打開APP 機器學習或將能夠解決時空問題 佚名 發表於 2020-03-27 15:42:52 表層重力對偶性如何使我們更接近了解量子尺度的時空?答案是,對偶性使我們能夠根據量子對象的集體行為來描述黑洞的幾何形狀(其時空形狀)。然後,我們可以嘗試了解時空的幾何形狀是如何從微觀自由度出現的。該計劃中的難題在於,描述對偶性的量子面涉及禁止性的計算。因此,弦理論家正在集成其他學科(例如計算機科學和統計學)的新計算工具。
  • 量子糾纏能解釋時空、以及它與量子引力的關係嗎?
    但是量子力學的其他領域可能指向不同的成功之路。新的研究發現表明,量子與相對論的聯繫正在導致令人驚訝的結論,這些結論可能會動搖我們對現實核心的理解。量子位一些研究表明,量子位,攜帶量子信息的微小粒子,可能由於粒子之間的詭異行為而糾纏在一起,從而產生時空。
  • 量子糾纏的具體機制之五:光速、時空的相對性!
    量子糾纏現象是當前所有物理學家和哲學家們都矛盾困惑、無法理解的神奇物理現象。這說明世界萬物「自身存在和現象呈現」是矛盾的,神奇的,不可窮盡的。宇宙中任何超自然非物質的「神靈和上帝」都不可能存在,存在的只有運動著的物質!運動著的物質和物質的運動態才是宇宙的真相及萬事萬物的本質。電動物理學家麥克斯韋認為真空中光速是恆定的。
  • 量子糾纏具體機制之九:經典時空、規範時空和破碎時空(分數維時空,複數維時空,虛數時空,破缺時空)
    在21世紀的今天,量子糾纏現象的具體機制仍然是當代哲學家們和物理學家們困惑不已的眾多物理問題之一。那麼量子糾纏現象為什麼是這樣神奇、難以理解的呢?根本原因是人類的當前時空哲學理論嚴重落後於物理學時空科學技術的蓬勃發展。而這種狀況正是促發馬客思考2043同志二十年來所研究課題的真正動力。
  • 科學家:量子糾纏可產生多維度時空
    東京大學科維理宇宙物理學與數學研究所科學家Hirosi Ooguri稱時空的出現可能來自量子糾纏,量子糾纏是個深奧的問題,關係到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比如黑洞信息悖論等。根據科學家的研究發現,光量子糾纏和時空之間存在聯繫,目前物理學家和數學家正在從量子糾纏的角度去解釋時空是如何出現的,這是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之間統一理論邁出的重要一步。除了日本東京大學外,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數學家馬蒂爾德等人也參與了本項研究,論文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
  • 《量子糾纏的具體機制之二:「超時空」時空的發現一一量子態內時空!》
    量子糾纏現象是當前所有物理學家和哲學家們都無法理解的神奇物理現象。正是因為科學家們都無法理解,所以對普通老百姓來說量子糾纏的具體機制就越發顯得神秘。因此,如何從哲學上理解量子糾纏具體機制,成為了21世紀從科學理論上破解量子糾纏具體機制的最重要最關鍵最迫切第一步!
  • 量子糾纏的具體機制之七:「分數維時空」的發現
    量子糾纏現象是當前所有物理學家和哲學家們都矛盾困惑、無法理解的神奇物理現象。量子糾纏現象對於我們來說之所以無法理解,既有當前的自然科學技術水平客觀限制造成的,又有當前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滯後造成的。所以為了適應當前一些新的重大發現,我們必須進行哲學理論基礎革命,我們必須創立量子信息辯證唯物主義新的哲學理論。時空是什麼?時間是什麼?能量是什麼?物質是什麼?
  • 黑洞奇點的「量子糾纏」超乎想像
    理論物理學家現在設想了更大膽的情形,兩個黑洞以穿越時空的「蟲洞」連接起來,蟲洞縮短了時空的距離,它的物質實質在於黑洞之間產生了「量子糾纏」。理論物理學家獲得了前瞻性的洞察力,他們試圖將量子力學和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調和起來,量子力學定義了量子糾纏概念,廣義相對論定義了蟲洞和黑洞概念,一部分理論物理學家認同兩者的關聯,另一部分理論物理學家認為,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只存在一種數學上的推導關係。
  • 「量子糾纏」把時間和空間連成一個整體!
    我們可以在最近的論文「 量子糾纏,雙面時空和時間熱力學箭頭 」中找到答案,如果我們要深入研究技術細節,首先我們必須通過觀察先前的科學工作來描述整體情況,這類工作類似於謎題。量子糾纏恰好是解決這個難題的關鍵。量子糾纏糾纏是兩個量子系統共享相同存在的過程。
  • 蟲洞與量子糾纏
    在理論上,人們無法通過量子糾纏狀態來傳遞信息,因此可以說這種神奇的現象並未違反物理學的「定域性」(Locality)。但是馬爾德西納和薩斯坎德為了解決黑洞火牆的悖論,開始探索量子糾纏態在宏觀領域的表現,它們在論文中大膽提出:EPR=ER,正是這個讓人初看起來覺得不知所云的公式把微觀和宏觀現象連接在一起。
  • 量子機器學習``量子數據''
    機器學習可用於量子數據(與經典數據相反),克服了這些應用程式所存在的顯著速度下降,並為「開發量子系統的計算見解提供了沃土」。量子計算機利用量子力學效應來存儲和處理信息。儘管通常認為量子效應是違反直覺的,但這種效應將使量子增強的計算大大優於最佳的超級計算機。在2019年,全世界都看到了谷歌展示的這種原型的量子計算優勢。
  • 量子糾纏融入物質構成的相對時空變換方案
    >其中,ρ_0為空單相對靜止時的空象密度,d為糾纏環直徑,t為基於糾纏環存在,空單因測不準特徵表現出的有限大尺寸(d)。(5)二、基於對狹義相對論結論正確性的認可,已經過大量實踐檢驗的相對時空變換結論是毋庸置疑的
  • [視頻]科學家突破時空維度限制 將量子糾纏轉化到我們肉眼可見
    (原標題:[視頻]科學家突破時空維度限制 將量子糾纏轉化到我們肉眼可見)
  • 量子為什麼會糾纏?量子糾纏的原理?量子糾纏的原因?
    量子糾纏的兩個粒子都有自己的外部信息,這兩個粒子的外部信息都可以傳播到萬裡、十萬裡、十萬光年、億萬光年。所以,這兩個量子無論相隔多遠,他們的外部信息都是相連的!關鍵點來了——這兩個量子無論相隔多遠,他們的外部信息不但是相連的,而且是一樣的!糾纏的量子外部信息是一樣的——這就是問題的關鍵。
  • 量子機器學習入門科普:解讀量子力學和機器學習的共生關係
    原作:Reena Shaw安妮 編譯自 KDnuggets量子位 出品 |量子機器學習(Quantum ML)是量子力學和機器學習的一門交叉學科。兩者間像一種共生關係,我們可以利用量子計算的力量生成機器學習算法的量子版本,並應用經典機器學習算法分析量子系統。
  • 機器學習技術應用於量子力學基礎研究
    原標題:機器學習技術應用於量子力學基礎研究中科大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許金時等人與合作者最近將機器學習技術應用於研究量子力學基礎問題,首次實驗實現了基於機器學習算法的多重非經典關聯的同時分類。1935年,愛因斯坦、波多爾斯基和羅森發表了著名的質疑量子力學完備性的文章,後來被稱為EPR佯謬。隨著薛丁格和貝爾等眾多科學家對EPR佯謬的深入研究,人們逐漸理解愛因斯坦所指的「幽靈般的超距作用」來源於量子世界的非定域關聯,並且它還可以進一步細分為量子糾纏、量子導引、貝爾非定域性等層次。
  • 對量子糾纏現象的一個時空結構猜想—愛因斯坦相對論中的蟲洞結構
    量子糾纏,作為量子力學中最為神秘的現象之一,一直都是大家所困擾的問題。在量子世界中,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量子之間發生相互作用,那麼它們就會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從而無法單獨描述單一粒子的狀態。就是說,如果兩個量子發生了糾纏作用,那麼它們二者就被徹底的連在了一起,從而在時空上無法分離。如果我們將二者分開,但是它們在時空中是無法分開的,也就是它們以蟲洞的方式依然連在了一起。故而可以,無論雙方離了多麼遠,都可以通過蟲洞而瞬間發生作用,從而也就可以不用違背愛因斯坦的光速不可超越的準則。
  • 量子可糾纏,科研不糾纏
    現代信息技術,量子力學是硬體基礎,數學是軟體基礎。新華社10月18日報導說,具有代表性的是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是科技大國重點搶佔的戰略技術高地。量子通信,是信息安全傳輸的「保護盾」,竊聽者必然被察覺並被規避;量子計算,則是未來計算技術的「心臟」,谷歌研究人員發論文稱,「基於一個包含54個量子比特的量子晶片計算系統,它花費約200秒完成的任務,傳統超級計算機要1萬年才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