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時間客觀存在性,狹義相對論提出時間首先變換:
(1)
又基於在運動和靜止兩參照系下v不變,有:
(2)
基於v不變又得到空間變換:
(3)
當否定時間客觀存在性後,將空單構成映射糾纏環視做物質構成主體後,物質將基於映射糾纏環在外部形成滿足下式的空象:
(4)
其中,ρ_0為空單相對靜止時的空象密度,d為糾纏環直徑,t為基於糾纏環存在,空單因測不準特徵表現出的有限大尺寸(d)。正是基於此,空單糾纏環才使恆以光速運動的空單對外表現出有限大密度。空單環對外空象密度會以上述形式存在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得到佐證:一、基於對稱性法則,等距圓環空象密度總和不變,若假設密度總和為1,則到中心距離為S圓環處空象密度應為ρ=1/(2πS).基於該關係即可得到ρS=1/2π,即可得到:
(5)
二、基於對狹義相對論結論正確性的認可,已經過大量實踐檢驗的相對時空變換結論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描述空間變換的(3)式.在此基礎上,結合(5)即可得到(4)式。(4)式有兩方面拓展推論可證明其合理性,一是(4)式在v=c-d/t時滿足有限大直徑空單糾纏閉環構成物質外延空象非0,且符合隨距離增大遞減的規律;二是基於(4)式推理可以得到恆以光速運動空單基於下式對外表現空象恆為0(如(6)式所示),這符合空單所具有的完全不可見特徵(詳見作者《時間的本質是什麼》頭條文章):
(6)
(4)式中之所以建立糾纏閉環物質外延相對空象需在v=c-d/t條件下實現,可以通過同樣基於糾纏形成具有量子特徵的麻花閉環光子來理解(二維閉環物質也具有量子特徵)。
圖1 光子因糾纏關聯量子化特徵對空單運動速度的影響
如圖1所示,假設光子自光源發出到被觀察者接收經過時間為t,相應速度v1為c,則距離L1為ct.根據糾纏關聯形成並支撐光子量子化測不準特徵認識,光子波長並非對其速度沒有影響。首先光波運動方向波尾與波頭處空單空間位置無區別,即它們都可認為自波頭處出發,其次光子有限大波長λ將使波尾空單在經過距離為L2時即會被觀測到:L2=L1-λ=ct-λ.因此波尾空單將實際表現略小於光速的速度,若定義考慮測不準特徵的波尾空單速度為v2,則v2值應為c-λ/t.該機制落實到靜止閉環物質上,即可以對應推論閉環上觀察者對面原本以光速運動空單相對觀察者的速度將比光速c小d/t,也即v=c-d/t。需要強調的,這裡因糾纏消失的糾纏環空間直徑由於並非空單跳過到達觀察者,而是相當於觀察者將終點前移了,所以v不能描述為大於,而應是小於光速。換言之,糾纏關聯使空單環具有量子化整體特徵,這使空單在時間t內經過空間距離等效於少一個閉環直徑d。從保證(4)式有意義角度也可佐證此判斷,即糾纏關聯並非使空單具有增大的速度(c+d/t),而是減小值(c-d/t)。
(4)式有意義另一前提是將v代入後得到下式有意義:
(7)
也即t>d/2c,其實際含義很明了,即外延空象大於0的前提是考察點必須位於糾纏環外部,由於糾纏環半徑為d/2,當t<d/2c時,實際即進入到糾纏環內部,此時糾纏環將無法表現外延空象。當t=d/2c時位於糾纏環上,ρ_v=0,這是外延空象發生的原點。結合所提引力方案基於糾纏環內均勻空象和環外不均勻空象構成非對稱空間形成可見,該糾纏環引力方案在場源處並非像點粒子引力方案那樣趨於無窮大(E=Gm/R^2|R→0=+∞),從而也就避免了引力場在場源下限的積分發散。非對稱空間引力方案可見本人《引力發生機制及相關問題的探討》頭條文章。
圖2 以時間表徵糾纏環外相對空象ρv隨距離增大迅速減小趨勢
圖2為根據(7)式得到的糾纏環外伴隨距離增大的相對空象趨勢圖。從該定性曲線可見,首先在糾纏環上(t=d/2c)時,空象為0.伴隨t從=d/2c逐漸增大也即逐漸遠離糾纏環,糾纏環外空象將迅速減小.這說明,基於物質外延空象形成引力場符合引力在場源處消失的實際情況,及在靠近時較大遠離時逐漸減小的牛頓引力公式基本特徵。
總結:通過再次整理分析可以發現,當將量子力學最本質現象量子糾纏融入到剔除時間本質的相對論最基本現象相對時空變換後,相對論無法理解的量子糾纏不僅與其不是無法兼容的,而且可以成為支撐其狹義和廣義兩個階段描述對象的關鍵支柱。再結合在同一理論框架下已經成功解讀光子速度恆為常量及無靜質量現象,暗物質質量及暗能量現象,這說明這一理論探索不僅是值得的,而且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