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非先天存在視角下解讀相對時空變換的意外發現

2020-08-30 焦子之

摘要:本文基於時間本質上並不具有先天存在性,對狹義相對論相對運動引起相對時空變換進行了基於空間首先變換的等價解讀。這一解讀的意義在於為構成各種量子及物質的基本單元的恆不可見特徵提供了理論支撐。

1.引言

宇宙是否統一?統一的宇宙是否應有最基本的構成單元?直覺告訴我們那是必然的.宇宙不僅應是統一的,而且應該由完全相同且只具有唯一一種形態的最基本單元構成.否則就無法形成統一的宇宙.但是,現代物理學告訴我們存在的基本粒子並非只有一種,而是有61種.應該認為,這些基本粒子還不是最基本的構成單元,而應是由最基本單元構成的非最基本粒子.哪怕只有兩種,比如弦論認為構成宇宙萬物的有兩種基本存在,分別是構成光子的開弦和構成有質量物質的閉弦,這都違背了宇宙統一的前提.基於這一大前提,不妨假定的確存在這樣一種構成萬物的最基本單元.作為最基本單元它不僅構成了無質量能量和有質量物質,而且遍布空間還構成了量子場空間.同時,它還滿足宇宙運行的基本法則,作者認為該法則是反映眾生平等和公平性的對稱性法則.

為什麼要滿足這樣一個法則呢?這一法則同樣從宇宙統一角度可以推理得到.由於宇宙統一,看似絕對空無一物的空間與有質量物質和能量應遵循統一的法則.李政道曾經說過,物質指標存在的基礎是非對稱性.這句話很好理解,因為沒有非對稱性不僅物理指標無法存在,世間萬物也將無法存在.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如果鉛筆不是黑色的,而是如白紙一樣是白色的,那用鉛筆就無法在白紙上寫出字跡,使字跡存在.世間萬物乃至李政道所說的物理指標所指道理本質相同,即如果發生了非對稱性或不公平性才會使物理存在顯現出來.反過來講,這句話又可以用來描述絕對空無一物的空間.因為絕對空無一物,所以空間必然是絕對遵循公平性和對稱性的.又由於宇宙統一,所以有質量物質和能量也遵循該對稱性法則.從宇宙統一角度出發,最基本的法則只能有一個,那麼上面所說的最基本單元也理應遵循這個對稱性法則.這是其結構構建的基礎,具體表現為三維完全對稱的球形結構,和從0到無窮遠距離上分布的無窮大到無限趨於0的專屬有密度空間.鑑於其游離態是遍布空間的量子場形態,可以命名該最基本單元為空間單體(如圖1所示),以下簡稱空單,同時稱外延有限大密度專屬空間為空象,核心無限大空象做為構成物質的基本存在稱為物象.


圖1構成萬物最基本單元空間單體


根據李政道所提的對稱性法則,顯然該基本單元是具有非對稱性也即可觀測性的.然而,該空間單體一個非常令人費解的基本特徵就是恆不可見性.為什麼具有恆不可見性呢?人類可以觀測光子,也可以觀測物質粒子,但唯獨看不到構成光子和物質粒子的最基本單元空間單體.最基本單元也構成了空間,空間中游離態其同樣是恆不可見的.下面基於時間本質為非先天存在視角下對相對時空變換的解讀可以為此提供驚人的合理解釋.

  1. 相對時空變換的兩種解讀

2.1 狹義相對論基於時間為先天存在的相對時空變換解讀

眾所周知,同時的相對性是狹義相對論建立的主要基礎.時間也是愛因斯坦推導相對運動引發相對時空變換的基礎.換言之,狹義相對時空變換關於時間在前而空間在後的相對變換次序是以時間具有與空間並列的先天存在性為前提保障的.如圖1所示,經典的狹義相對論時空變換推導形式如圖2(左)所示.靜止參照系O中光源相對觀測者A靜止,運動參照系O′相對A具有沿x′軸正向向右的運動速度v.為了簡便起見,y軸、z軸均不考慮,並假設t=0時兩參照系x、x′軸的原點重合(x=x′=0).兩參照系中光源均在原點處向觀測者A發射光子.根據狹義相對論,A與相對靜止的光源O具有相同的時間和空間.假設O中光子自光源到達A的時間為t_0,O到A空間距離為S,有S_0=ct_0.當以速度v向右運動參照系O′中光源在同一原點向A發射光子時,A看來該光子經過空間和所需時間為參照系O′對應的時空,假設為S_v和t_v.鑑於完整推導過程過於複雜在此不做詳細介紹.有興趣朋友可以自己查找.可以明確的是,狹義相對論是以光子和發出光源時間具有一致性為前提,首先推導得到因相對觀察者運動發生變換相對時間t_v的:


(1)

在此基礎上,基於S_v=ct_v,又得到相對空間:


(2)


圖2 基於時間首先變換的愛氏推導方式(左)及其等價變換(右)

然而,時間是否是如物質空間一樣是第一存在呢?如果是,有誰能夠觀測或者發現時間呢?多數人通過各種計時鐘表應該有的一個直覺,時間只是對外界物質空間運動發展快慢的計量手段,而並非與物質和空間同樣先天存在的.所以,前期關於時間本質,作者得出一個基本判斷,時間並非第一存在,而是人類基於對物質運動快慢度量需求,選定的有均勻重複周期性運動特徵標準物為依託的主觀定義標尺.本質上講,時間這個標尺,和我們度量空間距離或物質尺寸選定的直尺、捲尺並無本質區別.但正如捲尺直尺本身不是空間也不是物質一樣,機械錶電子鐘等更無法代表時間.時間並不如物質和空間一樣具有先天存在性.它只是如依託了物質與空間長度這一共有屬性,基於各種尺的標準去度量其它觀測對象一樣,依託了物質相對空間運動快慢這一共有屬性,基於各種時鐘去度量其它觀測對象.

如果時間並非第一天然存在,那麼狹義相對論基於時間探討空間相對變換、及基於此對四維時空引力發生機制的認識就都失去了立足的根本.作者認為,很顯然我們無法利用非基本存在描述基本存在的發生機制.非基本存在由基本存在以某種形式構成,若用前者描述後者的變換形式或發生機制如同發生了程序上的死循環.這樣做的結果要麼是會偏離本質要麼就是在無法獲得全部真相的同時而使問題超複雜化.相對論兩個階段分別描述的時空變換和引力機制就是如此.

2.2 基於時間為非先天存在的相對時空變換解讀

若時間並不具有與空間相同的先天存在性,而是具有落後於物質與空間的存在性,那麼時間就無法首先發生變換.顯然首先發生變換的只能是空間.需要提供空間首先發生變換的相對時空變換解釋.廣義相對論同樣如此,若時間並不與空間同樣先天存在,那麼它們也就失去了構成四維時空的基礎.相應的引力為四維時空彎曲引力機制也就不能成立.那麼,就需要重新構建引力發生機制.此文暫不討論廣義相對論關注的引力發生機制,只時間非先天存在對狹義相對論的狹義相對時空變換進行推導。

遵循相同的相對性原理(不同慣性系物理方程形式相同)、光速不變原理、及光源與光子具有相同的時間t_v,上述推導過程可以被簡化為如下形式:如圖2(右)所示,觀察者A看來,光子是從運動光源沿直線O』A發出的.結合平面幾何知識可知,△AOO』為直角三角形,並滿足如下勾股定理:(ct_0)^2+(vt_v)^2=(ct_v)^2。根據該關係同樣可以推出(1)式,再結合S_v=ct_v,又可得到(2)式.這種推導形式與經典相對時空變換推導形式本質是相同的,即都基於時間首先變換和時間具有先天存在性為前提實現.但是這種形式為基於空間首先變換的相對時空變換的推導提供了方便.甚至可以反過來看,經典推導形式是在同樣錯誤的賦予時間先天存在性基礎上,對這種推導方式的等價表達.

物質相對運動直接導致空間發生相對變換需要以下基本前提:必須認為物質如同引力場或電荷外部庫倫場一樣各自具有外延的專屬有密度空間,且該專屬空間的密度如空單一樣是伴隨到物質主體距離增大相應減小的.具體表現為,無論相對運動狀態如何,空象密度與空間距離的乘積恆為常量.反映到相對時空變換上,可表示為下式:

(3)

作者認為,該式反映的本質是,無論光源相對觀察者運動狀態如何,只要光子被在同一空間位置光源向相同位置的觀察者發射,兩過程反映的二者間空間距離就具有不變性.鑑於狹義相對論相對時空變換結論的正確性是毋庸置疑的,那麼,將(2)式代入(3)式,即可得到不同相對運動狀態時,物質外部專屬空間也即空象的密度是滿足下式的:

(4)

該式反映的是物質外延空象的表觀密度.當v=0時,觀察者看到的光源表觀密度ρ_v=ρ_0.當v>0時,光源相對觀察者的空象密度就小於ρ_0.該式很容易給人一個啟發.既然上文說過物質外延空象與空間單體的外延空象具有一樣的伴隨距離遞減特徵,是否可以用該式推導佐證空單的恆不可見特徵呢?在做此佐證前仍需要如下合理推定:由於空單本身與光子一樣不具有質量,既然光子恆以光速運動,空單也理應是恆以光速運動的.此時,空單相對觀測者的空象密度如下:

(5)

該式看似顯而易見,但結合非對稱性才意味著可觀測性,而對稱性或完全均勻性意味著不可觀測性再看該式,會令人震驚的發現,這正是佐證空單恆具有不可觀測性的直接證據.更何況,上述所有假定看似不令人踏實,但又處處遵循了合理的前提條件.

3.空單的其它特徵的推論

空單除了恆不可觀測性之外,顯然還有一些特徵令人費解.既然空單遍布空間,同時又構成了光子能量和有質量物質,那空單數量應該非常多.當它們都以光速運動時,空單會不會相撞呢?一旦相撞合併或者導致雙方消失,那空單的數量不就不守恆了?那樣的話物質和能量守恆定律不就失效了?帶著這一系列疑惑,作者進一步對上面推論進行了拓展.

結合(5)式,當將其代入(3)式時又可得到下式:

(6)

該式為上述所有顧慮提供了滿意解答.S_0作為相對靜止時的真實空間距離,對於恆以光速運動的兩個空單而言,無論其值多小都將表現為無窮大.換言之,任意空單無論真實距離多近,它們都表現為無窮遠,也就是說所有空單,無論是在空間游離態,還是在純能量或物質形態,都是不可能發生碰撞,從而導致合併或消失的.

4.總結

限於篇幅和讀者的耐心,本文就到此結束.通過對時間非先天存本質在相對時空變換中的應用,結合合理前提假定,可以發現,假定存在的最基本單元的現有特徵都是可以得到理論佐證的.不僅如此,空單的上述形態在構成物質專屬外延空間,以及純能量光子或有質量物質時,也得到了檢驗.其中涉及到有待解答的其它問題,比如空單基於怎樣的機制構成純能量光子或有質量物質,後面會再發文介紹.有興趣讀者也可以翻看前期文章《引力發生機制及相關問題的探討》,其實已有介紹.

相關焦點

  • 量子糾纏融入物質構成的相對時空變換方案
    基於時間客觀存在性,狹義相對論提出時間首先變換:(1)>基於v不變又得到空間變換:(3)當否定時間客觀存在性後,d為糾纏環直徑,t為基於糾纏環存在,空單因測不準特徵表現出的有限大尺寸(d)。(5)二、基於對狹義相對論結論正確性的認可,已經過大量實踐檢驗的相對時空變換結論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描述空間變換的(3)式.在此基礎上,結合(5)即可得到(4)式。
  • 四維時空:時間與空間的不變性,以及光速不變原理
    本文,將會追隨相對論的視角,首先來解讀接著看時空既然時空是一個整體,且三維中的速度可以分解與合成,而時間維度也有一個速度,那麼在四維時空裡,空間速度與時間速度,可以互相分解與合成嗎?由此得出的,就是狹相的結論,即:相對速度越快(空間速度越快),時間越慢(時間速度越慢),如果相對速度抵達光速(空間速度抵達光速),那麼時間靜止(時間速度為0),相反如果相對靜止(空間速度為0),那麼時間速度就會是光速。
  • 《SOUL》:靈性視角下的時空架構
    通過對故事背景的搭建勾畫,《SOUL》正向我們傳達出靈性視角下的宏觀宇宙。01生之彼岸:靈魂的最終歸處喬伊第一次所抵達的「生之彼岸」,就是我們在靈性層面所探討的「宇宙源頭」,是我們最初誕生和最終抵達的地方。
  • 生命在相對時間的條件下可以相對靜止或實現時空穿越。-薛宣林
    生命在相對時間的條件下可以相對靜止或實現時空穿越。-薛宣林【相對時間或時間靜止】時間絕對的靜止是不可能的,因為時間絕對的靜止會導致四維空間錯亂引起空間波動導致宇宙空間產生擠壓和釋放。當速度達到光速時間就相對靜止。
  • 由《信條》聯想開去——法律視角下對時空穿梭的三種理解
    《信條》上映後,最多的觀後感是沒看懂,時間回流、熵增熵減、命中注定等,每種理解都有道理,又似乎難窺全貌。關於時空穿梭,當前科幻影視主要有三種解讀,不同場景中法律的「形狀」將受到相應改變。在未來大概率處於不可控的情勢下,從法學視角出發,人類社會如何自處,社會科學如何演進,法律規則如何變革,都是難以回答卻又令人著迷的問題。本文結合相關科幻影視作品,選取其中一個涉及因果、邏輯、循環、報應的問題——時空穿梭,進行探討,試圖在法則建構方面提供一定的啟示。時空穿梭,顧名思義,主要指瞬間離開原有時間、空間而達到另一時間、空間的行為和情景。
  • 非定域實在的普遍存在性是暗物質及光子速度恆為常量現象的根源
    這從狹義相對論否定時間先天存在角度可以找到解答。(a)及等價推論形式(b)圖3(b)所介紹的相對時空變換推導形式與經典相對時空變換推導形式本質相同,但這種形式為基於空間首先變換的相對時空變換的推導提供了方便.本質上看,上述兩種推導過程都是以時間具有先天第一存在性為前提,並據此認為時間可以首先發生變換,而後又導致空間發生相對變換的.根據無法用非基本存在表達基本存在變換形式的原則,這種做法是偏離應有真相的
  • 時間被剔除後取得的良好效果
    鑑於時間是人們將做重複周期性空間運動物質(比如鐘錶)視為標尺,去考察其它物質空間運動快慢的一種假想存在,且這種時間觀在物理學領域是有很多認同者,作者認為就不能在相對時空變換時,基於時間變換來推論空間的相對變換。否定時間變換同時,也意味著我們需要為相對空間變換提供新的解釋。深究會發現這個解釋基於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理應統一的前提就可以建立起來。
  • 風水:沈氏玄空,先天八卦解讀
    沈氏玄空,先天八卦解讀 傳說先天八卦是伏義所創,兩兩相對,反映的是宇宙誕生初期的萬物萬象之 形:後天八卦為文王所創,反映的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真實狀況。它們是《易經》最初的演繹。
  • 時間和空間是相對的嗎?——否定相對論時空觀
    為了比較物質的時空屬性,時間屬性是物質存在過程的開始和長度,運動的速度、運動周期的相對性。佔有空間的位置和運動空間的大小範圍,及物質相對運動發生的能量和信息交往關係的時間和空間的一般屬性;具有可比較的一般性。時空觀念的絕對性,成為比較認識物質特殊的時空屬性的絕對尺度。牛頓的絕對時空能夠正確反映物質的時空屬性的一般性!
  • 時空的意外:時間並不僅僅是另一個維度那麼簡單
    但我們的宇宙不僅包含三個空間維度,而是由四個時空維度構成。你很可能認為,三個空間維度加一個時間維度,便構成了時空。這話說得也沒錯,但真實情況還不止於此。畢竟,兩個時空事件之間的最短距離可不是一條線段。只要是地球上能達到的速度,時間的運動速度似乎永遠都是「每秒鐘1秒」,同樣的一段距離對每個人而言似乎也都完全相同。  但一旦你達到了光速(或者你與某個物體之間的相對速度接近光速),你就會注意到,該物體的長度在相對運動的方向上發生了收縮,時間流逝的速度似乎也比你戴的表慢很多(即時間發生了膨脹)。
  • 哈佛教授意外發現:地球上可能存在第五度空間!
    我們現在所處的空間叫做三維空間,而大家知道時光隧道真的存在嗎?美國美女科學家 「麗莎藍道」實驗發現,五維空間真的有可能存在!從人類所在的三維空間,要透過怎麼樣的方式才能到達所謂五維空間?還有五維空間與時光隧道到底有什麼關係?帶大家來了解神秘的第五維空間。55.55.55...
  • 當代康德研究中的概念主義與非概念主義之爭
    而且漢納認為正是由於存在著「盲目的直觀」這個事實,才促使康德在B版先驗演繹中論證了所有可能的人類經驗對象要在範疇(純粹概念)的作用下必然地被概念化;否則,直觀的對象將雜亂無章。  露西·阿萊也強烈反對將「直觀無概念則盲」解讀為直觀即使在觀念上也不能和概念分離。她認為,「盲目的直觀」不能被解釋為直觀不能向我們呈現個體。
  • 時空變換 萬有引力常數不變
    原標題:時空變換 萬有引力常數不變   對遙遠星系——脈衝星PSR J1713+0747和白矮星長達21年的研究幫助天文學家們釐清了萬有引力在整個宇宙中的共同原理。   科技日報北京8月11日電 (記者聶翠蓉)宇宙研究中長期存在的一個疑問是,萬有引力常數在不同時間和不同空間的數值相同嗎?天文學家的最新研究給出了肯定的回答。一項長達21年的研究證明,萬有引力常數不只在地球中而是在整個宇宙中都保持不變。相關研究論文即將在《天體物理學雜誌》公開發表。
  • 關於時間存在的幾個質疑
    於是洛倫茲變換就直接解決了該問題,而這也是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Special Relativity)的核心。在我們展開講洛倫茲變換之前,請先看一看下面的這張時空圖。根據狹義相對論,如果我們使用洛倫茲變換而非傳統的錯切變換來解釋光速不變現象,那麼鮑勃就將看到如下情形。
  • 從理論與實驗角度解讀:為什麼光子沒有靜質量?
    規範不變性(Gauge Invariance)——是拉格朗日函數和運動方程,在規範變換下保持不變的性質,即:變換後所有物理量和物理規律保持不變。而規範不變性要求規範場玻色子(如光子、膠子)的靜質量為0。
  • 圖像特徵點、投影變換與圖像拼接
    乾貨第一時間送達一、全景拍照中的投影變換在32. 鏡頭、曝光,以及對焦(下)中,我給你介紹了各種各樣的相機鏡頭,也介紹了視場角(FOV)這個概念。現在咱圖像特徵點、投影變換與圖像拼接們手機上的主攝像頭一般FOV是七、八十度左右,有的更小一些。但人類的視覺系統FOV可以達到
  • 小波變換 完美通俗解讀
    我並不claim我會把整個小波變換講清楚,這是不可能的事,我只能盡力去圍繞要點展開,比如小波變換相對傅立葉變換的好處,這些好處的原因是什麼,小波變換的幾個根本性質是什麼,背後的推導是什麼。我希望達到的目的就是一個小波變換的初學者在看完這個系列之後,就能用matlab或者別的工具對信號做小波變換的基本分析並且知道這個分析大概是怎麼回事。
  • 雲中家歌系列報導中篇——中生代藝術家在時代背景下解讀家的維度
    作為第九屆「雲中系列」公益項目中的重要活動,此次「家的維度」展覽將目光聚焦家庭主題,劃分為「時間之家、時空之家、溫度之家」三個單元,以豐富的史料文獻、當代藝術作品、公教與互動相結合的展陳方式,集學術與體驗一體,試圖令觀眾在美術館中找到「回家」的感覺。展覽同時邀請到11位當代藝術家,從繪畫、攝影、裝置、聲音、影像、多媒體等介質入手,從藝術家的角度勾勒出家的維度。
  • 細思極恐:時間是不存在的理論
    而關於絕對時間卻沒有定義。用牛頓自己的話說:「絕對的,真實的和數學的時間,本身和本身的性質,均勻地流動,與外在的任何東西都沒有關係。」但牛頓直白地說明了:我們凡人不能直接感知它(絕對時間)。相反,我們只能夠感知他所謂的相對的,明顯的和共同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