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聖
審判監督庭
三級法官
《信條》上映後,最多的觀後感是沒看懂,時間回流、熵增熵減、命中注定等,每種理解都有道理,又似乎難窺全貌。關於時空穿梭,當前科幻影視主要有三種解讀,不同場景中法律的「形狀」將受到相應改變。
向上滑動查看更多內容▼
6500萬年前,一顆突如其來的小行星闖入大氣層,導致統治地球已經一億多年的恐龍徹底滅絕。這種偶然、突發的致使生物進化中斷甚至倒退的事件,在地質歷史上並不鮮見,相反,平穩、有序、漸進的種群發展態勢卻帶有極大的幸運和偶然性。由此,未來將會發生什麼,很大程度上難以預見。技術重大突破、內生外來天災、致命病毒肆虐、末日核戰爆發等等,每一項都可能在須臾之間改變我們熟悉的現實世界。在未來大概率處於不可控的情勢下,從法學視角出發,人類社會如何自處,社會科學如何演進,法律規則如何變革,都是難以回答卻又令人著迷的問題。本文結合相關科幻影視作品,選取其中一個涉及因果、邏輯、循環、報應的問題——時空穿梭,進行探討,試圖在法則建構方面提供一定的啟示。
時空穿梭,顧名思義,主要指瞬間離開原有時間、空間而達到另一時間、空間的行為和情景。拋開時間與空間是否為一體的理論探討,時空穿梭的關注點多為時間線上的跳躍:回到過去或者躍向未來。
將討論建立在一個假設之上:某一天,主動抑或被動,人類真正掌握了時空穿梭技術,時間不再是線性、不可逆、無法中斷的,歷史不再是僅供後世學者隨意打扮的小姑娘,而成為可以參與與見證的場景。
此時,時空穿梭是否將不受到任何限制?或者說,基於人類社會的某種考慮,針對時空穿梭動機和行為應當設定何種法則?時空穿梭者應當受到何種法律規則的監督和規制?若違反時空穿梭相關法則應當受到何種制裁?鑑於涉及時空穿梭主題的科幻影視中,對時空穿梭後果的設定不盡相同,相應的法律準則也應各有側重,故分別進行探討。
一、改變歷史:
回到過去的行為將影響現在
如果能回到過去重新作出選擇,或許一切都將不一樣,這是很多人心中的感慨。將時間理解為單一、線性和可回溯的,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回到過去所做的事情如果與原來的時空不一致,必然會對現在以及將來產生相應的影響。這種影響,可能是細微的,如電影《穿越時空的少女》中,為了身邊小事一次次穿越時空「微調」過去的少女,卻讓原本正常走向的生活愈發混亂;
可能是悲情的,如電影《蝴蝶效應》中,男主為與童年相伴長大的女友走到一起,在回憶與穿越中做得越多,卻牽一髮而動全身,令女友的未來越發悲慘甚至死去,最後唯一的救贖辦法是斬斷聯繫,彼此相忘;可能是致命的,如動漫《命運石之門》系列,雖然其中存在所謂多條時間線,但穿越過去改變現在拯救未來的設定與單一線性時空穿越相當吻合,男主一次次的穿越嘗試卻帶來女主的一次次死亡,命運線的無情收束幾乎令人絕望;
也可能創造奇蹟,如電影《X戰警:逆轉未來》中,在變種人被追殺殆盡之際,金剛狼回到過去對歷史的關鍵進展作出改變,從而令整個故事的歷史走向完全不同,未來被逆轉,變種人得以繼續生存。
向上滑動查看更多內容▼
世界普遍聯繫且可以穿越歷史的設定一旦實現,一方面,任何回到過去的做法都將令歷史變得浮動而混亂,另一方面,為維持現狀避免陷入各種不可預知的混沌狀態,顯然最保險的做法是對所有穿越行為予以限制甚至禁止。穩定和秩序成為穿越時空法律必須首要考慮的價值追求。立法時,應對穿越歷史行為作出嚴格規制,對輔助穿越的措施和方法從嚴管控,對試圖改變歷史的動機和行為納入非法和犯罪的範疇中,嚴厲打擊。具體的執法過程中,可能需要建立如西班牙劇《時間管理局》中的專門處理歷史穿越事件的政府機構,委派執法人員緝捕各類違法穿越行為人,制止其對既定歷史的「篡改」。如果將這種設定推向將來,在某種程度上得以預知未來的情況下,也就能夠通過改變現在將不願發生的未來規避掉,電影《少數派報告》即是通過特異人士的預知天賦提前阻止犯罪發生,從而實現刑事司法預防功能的最大化:以極小的代價將整個社會的刑事犯罪率降到最低。
但從邏輯上分析,如果存在穿越過去以改變現在的可能性,那麼原本發生的「現在」又去了何處,沒有原本的「現在」如何在此基礎上發生穿越行為?此即著名的關於歷史穿越問題的「祖父悖論」:如果能夠回到自己祖父童年生活的時代,自己穿越過去謀殺了祖父,那麼理論上祖父就不會生下父親,父親不會生下自己,自己也將不存在,這又如何發生自己穿越到過去謀殺祖父的情況?按照這種邏輯推演,回到過去改變現在的時間旅行機器應當無法出現,或者說時間單一線性基礎上實現時空穿越的可能性不應存在,法律對此的探討缺乏前提。
二、多重空間:
在平行宇宙實施的行為
只能影響該特定時空
對穿越時空卻不導致「祖父悖論」的一種解答是多重空間論:或許世間並非僅有一個宇宙,而是存在無數個平行宇宙,當一個人回到過去,其只是去到了另一個宇宙而非自己宇宙的過去,或者其回到過去的舉動創造出了一個新的平行宇宙,當此人導致祖父死亡時,只是平行宇宙的「祖父」死亡並引致相應改變,該事件對於原本所在宇宙的歷史不產生任何效果,也就不會出現回到過去謀殺祖父將導致自己無從存在的悖論。
當前對多重空間、平行宇宙理論詮釋和運用最為人所知的就是漫威電影宇宙系列,其《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即依靠回溯到平行宇宙的過去取回所有寶石將已經消逝的一半數量生命體恢復;同是源自漫威漫畫的電影《蜘蛛俠:平行宇宙》中,更是將多重空間的各類蜘蛛俠匯聚起來以對抗邪惡。
可是,多重空間的存在除去迷人的探險遐想外,也會產生危險,在美劇《相對宇宙》中,兩個平行世界某天突然打開了連接通道,二者的發展路徑,因其中一個地球上的禽流感被傳入另一個地球導致幾億人死亡而從此走向迥異,發生災難的世界心懷仇恨,不斷將自己這方的人類悄悄輸入另一個正常發展的世界,「取代」掉其對應的平行空間的「自己」,過上更好的生活,謀殺、陰謀與動亂因此持續上演。
向上滑動查看更多內容▼
如果平行宇宙存在且具有相互穿越的可能,法律對之應當持何種態度?
首先,應當警惕和限制隨意穿越行為。穿越到過去或未來的平行宇宙,雖然不會對自己宇宙產生影響,但對被穿越宇宙的進程將造成不可預知的變化,回到平行世界的過去依靠信息時間差謀取利益、或者去到未來帶去那個時代稀罕少見的「古董」,這對於被穿越的宇宙的人類顯然不公平且存在相當的危險性,若不加以限制,時間與空間的互相穿越將產生無數的「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因果律混亂現象,社會秩序難以維持穩定。
其次,應當以維護自己所在宇宙利益為原則制定法律。既然時空已經不再存在不可突破的邊界,那麼,自身所在的宇宙和利益就應當首當其衝受到保護,避免其他宇宙的「侵蝕」和「傷害」。電影《彗星來的那一夜》中,面對無數個平行宇宙衍生的「自己」和「朋友」,人們首先感到的不是熟悉和親切,而是威脅和害怕,於是採取種種過激手段試圖保護自己。當差異和交互同時存在時,自我意識和群體歸屬的形成就不可避免,法律面對不同時空的聯繫和交叉,必然會像當前維護所屬國利益一般維護自身所在宇宙的獨立和利益。
再次,司法案件的事實查明在將很大程度上不再是問題。一旦發生司法糾紛、事實難以確定時,法官或者當事人可以通過回到過去的方式將案涉事實回溯和記錄,且這種再次經歷並不會改變自己所在宇宙的歷史,法官據此作出裁判則僅需要考慮法律選擇和適用,冤假錯案的可能性將降低到一個極低的程度,當然,鑑於「蝴蝶效應」的存在,回到案發之前的行為也可能對案件的產生和發展過程造成一定影響,而無法100%地重現歷史,因此產生的誤差理論上無法根除,但在做好相應準備的情況下,情景重現仍然大概率會得到承認。
三、時空循環:
互為因果的穿梭行為
無法影響既定歷史進程
穿越時空卻能夠迴避「祖父悖論」的另一種解答是:即使懷著謀殺祖父的圖謀穿越回到過去,也會因為種種原因無法達成目標,在過去實施的一切行為對現在和未來不會造成任何改變,甚至那些「穿越到過去」的行為本身可能成為引發當前事實的原因。
這是一種能夠完美解釋時空穿越後果卻又令人無比悲觀的理論,因為這意味著: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任何試圖改變歷史的行為都是徒勞。《信條》對於時空穿梭即持此種觀點。
向上滑動查看更多內容▼
電影《12隻猴子》中,在世界因突然爆發的致命病毒陷入絕境之時,男主按照科學家安排穿越回到病毒爆發之前試圖阻止病毒專家的研發和病毒洩露,卻陰差陽錯促成所謂導致病毒擴散的「12猴子軍團」的成立,最終男主在阻止病毒專家助手企圖的過程中中槍身死,倒在了當時仍處於童年的自己面前,所有行為歸於徒勞;改編自羅伯特·海因萊因小說的電影《前目的地》將命運的弔詭和時空穿越的莫比烏斯環效應發揮到了極致,作為「孤女」長大的主角,邂逅一「男性」懷有「小孩」,「小孩」生下後被人帶走穿越回過去送到一家孤兒院撫養,主角之後變性成「男性」,被「前輩」帶到7年前遇到一「女性」令其懷孕,後在「前輩」引導下成為時空特工,穿越回過去執行任務中阻止「爆炸犯」未遂受傷整容,終於認識到過去的「孤女」「男性」「小孩」「前輩」「女性」都是其本人不同階段的身份,甚至最後發現「爆炸犯」也是年老精神錯亂的自己,主角最終將「爆炸犯」擊斃實現了莫比烏斯環的閉合;臺灣劇《想見你》卻給出了一個終結時空循環的光明結局,最後依靠女主的努力改變了歷史,可之前所有的故事和美好皆成烏有,仍令人唏噓。
如果穿越時空卻無法改變歷史得以確證,對於尊崇自然法和自由主義的部分法學學者無疑是沉重的打擊:自由意志並不存在,歷史將按照冥冥之中的天定絲毫不差地演進。
在此設定下,個人的選擇已經無足輕重,思考的人類甚至連令上帝發笑都不可能:因為思考本身也是被設定和固化的。可對於實定法而言,不能任意改變的歷史與世俗生活的關係並不大,為維護社會穩定和促進人類發展,仍然需要基於平等、公平、正義、秩序等法律價值為社會運行設定規則,即使命運無法更改,但依憑努力仍然可以達成所追求的目標和理想,不竭盡全力,又如何知曉命運給自己安排了怎樣的未來。
只是此時,關於規制穿越歷史的法律,似乎就可有可無了,因為已經發生的歷史必然是伴隨著後人的「穿越」而共同形成的,無論是否對穿越行為作出限制,歷史也不會更改,即使予以幹涉,也僅能表示無形的命運之手早已安排「歷史的車輪」走上這條軌道。
「當一位傑出的老科學家說什麼是可能的時候,他差不多總是對的;但當他說什麼是不可能的時候,他差不多總是錯的。」
宇宙仍有無數奧秘等待人類去探索,或許穿越歷史的可能性並不限於上述幾種,看似合理的邏輯推理和理論假想或許僅僅是目前科技水平下的人類幼稚的「猜測」。
相對於浩渺的星空,法律能夠施加影響的方面仍然很少,法律制度的內涵和邊界將隨著科技的發展不斷拓展。
圖片:來源於網絡
掃描二維碼
原標題:《由《信條》聯想開去——法律視角下對時空穿梭的三種理解》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