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糾纏」把時間和空間連成一個整體!

2020-12-01 老胡說科學

當你翻閱一本書的時候,你會注意到它的每一頁都有兩面——事實上,你周圍的所有物體都是雙面的。你可能會忘記,這個微不足道的方面是時空的一個特徵。然而,時空本身是一個雙面的。

世界是雙面的這一事實是由時空的一個重要屬性所支撐的:時間之箭具有明確方向。由於我們經歷了時間從過去到未來的不可逆流動,我們假設我們生活在一個雙面世界。

儘管如此,可能還是存在著單面的世界,其中包含著單面的對象。想像一下,你在一個單向的時空中閱讀你的書。很難相信,但是你可以同時閱讀一張紙的兩面。為了看到這一點,我建議您從書中剪下一張紙,然後像下圖那樣把它粘在一起,形成一個平凡的莫比烏斯帶,這是已知的最單側的表面。

莫比烏斯帶在片面的世界裡,時間沒有固定方向,它可能從過去流向未來,反之亦然。

現在,我們可能會問宇宙的另一面在哪裡以及我們如何到達那裡。我們可以在最近的論文「 量子糾纏,雙面時空和時間熱力學箭頭 」中找到答案,如果我們要深入研究技術細節,首先我們必須通過觀察先前的科學工作來描述整體情況,這類工作類似於謎題。量子糾纏恰好是解決這個難題的關鍵。

量子糾纏

糾纏是兩個量子系統共享相同存在的過程。在量子領域中,相互作用的粒子可以以這樣的方式糾纏在一起,即它們以單量子態存在。在這種狀態下,對其中一個顆粒進行的測量可以揭示關於另一個顆粒的信息,無論顆粒有多遠。

胡安·馬爾達塞納的猜想

1997年,物理學家胡安·馬爾達塞納宣布了新的引力/量子場對應猜想的誕生。根據這個猜想,某些具有時空漸近行為的量子引力理論等價於一般的量子場論。

馬爾達塞納在2001年證明,通過將一個黑洞上的粒子與另一個黑洞上的粒子糾纏,他可以用量子力學的語言描述黑洞之間的蟲洞連接。因此,糾纏相當於物理上把時空塊綁在一起。

利用量子糾纏來建立時空

範·拉姆斯東克在2010年指出,如果這兩個量子系統不相關,首先,根據量子場的對偶性,它們對應於時空的兩個獨立成分。另一方面,考慮到馬爾達塞納的第二篇論文,當量子系統最初糾纏於特定的狀態時,時空的兩個成分是經典的連接。

如果我們去掉兩個雙量子系統之間的糾纏,這個經典連接的時空會發生什麼?如果減少糾纏,並觀察對偶時空的反應,會發現時空逐漸分開。最終,將糾纏減少到零將會把時空分成兩個互不相干的塊。

量子糾纏作為時空的幾何粘合劑——這是範·拉姆斯東克論文的精髓。

時間的熱力學箭頭

最近在與熱力學時間箭頭有關的研究中重申了兩個量子系統之間初始條件的論證。箭頭的存在遵循熱力學第二定律。隨著時間的推移,熵趨於增加,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周圍的一切似乎都能及時展開的原因。時間的箭頭是增加相關性的箭頭。當然,第二定律假設粒子之間沒有初始相關性。

在兩個量子系統之間存在初始糾纏時會發生什麼?我們可能會問。後期理論工作表明,量子糾纏對兩個系統設置了額外的限制,導致熵不可能進一步增加。結果,熵只能減少,這會使箭頭反轉並使時間從未來流向過去。

一個雙面的世界

把所有的「零件」都準備好了,是時候把它們組裝起來,看看整體情況了。我們從兩個最初不相關的量子系統開始。正如我們所看到的,這些與時空相關,時空有兩個不相連的部分。由於不存在初始關聯,時間方向為標準熱力學方向。這一事實狀態在雙引力方面是一致的,時空有一個優先的時間方向,可以說是一個有時間方向的時空。

現在,讓我們考慮這兩個量子系統一開始是糾纏的。糾纏限制了個體熵的減小,這樣就沒有機會支配時間的一個方向。因此,我們得到的時空沒有預先確定的方向,只有兩個相互連接的分量;換句話說,是一個沒有時間導向的時空。

有了一個沒有時間方向的時空,讓我們把糾纏減少到零,就像範·拉姆斯東克告訴我們的那樣。我們從糾纏態到純態,沒有關聯,從沒有時間導向的時空到有時間導向的時空。

讓我們回憶一下,無方向的時空是單面的,而有方向的時空是雙面的。有了這個論點,當我們把糾纏減少到零時,我們就把一個單面的時空(左邊)變成了一個雙面的時空(右邊)。量子糾纏在雙面時空的兩端建立起一種連接。

圖2:單面時空(左)和雙面時空(右)。故事可以在這裡結束,令人驚訝的結論是我們的宇宙必須有我們無法獲得的第二面。我們只能在夜晚思考宇宙中充滿星星的一面,但我們會錯過最好的,同時也是最奇怪的部分。在宇宙的另一邊,時間倒退。如果你以某種方式到達我們世界的另一邊,你將會越來越年輕。

糾纏黑洞

回到馬爾加塞納的論文。記住,他把永恆的黑洞描述為兩個由蟲洞連接起來的黑洞,是這兩個黑洞上粒子糾纏的表現。換句話說,在範·拉姆斯東克假說中時空的兩個組成部分是由馬爾達塞納用兩個黑洞確定的。

既然我們已經看到範·拉姆斯東克的兩個時空分量對應於時空的兩端,我們就可以強調馬爾達塞納猜想中的兩個黑洞位於時空的不同側面:以某種方式連接時空的兩邊。

現在我們已經完成了拼圖!綜上所述,我們的宇宙必須有一個時間倒轉的另一面,從未來到過去,可以通過永恆的黑洞進入。

是的,在黑洞裡,你可以同時閱讀一張紙的兩面!

相關焦點

  • 論量子糾纏現象,空間粒子是一個整體,之間的通信不需要時間
    量子糾纏的原理,原生代碼間可以瞬時通信,不需要時間。所有的空間粒子和整個宏觀相連,空間粒子對應整個宏觀。空間粒子間瞬間通信。任何地方的空間粒子都可以和整個宏觀相連。空間粒子是一個整體,之間的通信不需要時間。原生代碼間可以瞬時通信,不需要時間。空間粒子有趨近於無限的個數,對應於整個宏觀宇宙。這就是所謂的量子糾纏的原理。
  • 量子為什麼會糾纏?量子糾纏的原理?量子糾纏的原因?
    沒有空間,就沒有時間。兩個糾纏的量子實際上沒有空間,無論相隔多遠,它們之間都沒有空間,所以他們之間怎麼會有時間?肯定是瞬間到達。任何物質、粒子都是由兩部分組成,包括:一、內部信息,二、外部信息。你的肉眼看見的只是物質外部表皮的顯現,你看不見物質內部信息、外部信息!內部信息在物質裡面,通過儀器可以測量。外部信息擴散在茫茫宇宙,目前科學家測不到。
  • 量子糾纏發生機制的探討
    在量子力學裡,兩個粒子經過短暫耦合分離後,單獨觀測其中任一粒子,會不受空間距離限制的同時影響到另外一個粒子的相應性質,這種仿佛超光速通信的關聯現象稱為量子糾纏。最為典型的量子糾纏現象是光子對偏振方向糾纏和電子對自旋糾纏。
  • 量子糾纏原理
    量子糾纏究竟是什麼原理量子糾纏是指量子態的一種性質。它是量子力學疊加原理的後果。量子糾纏是粒子在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粒子組成系統中相互影響的現象。即使相距遙遠距離,一個粒子的行為將會影響另一個的狀態 。當其中一顆被操作(例如量子測量)而狀態發生變化,另一顆也會即刻發生相應的狀態變化 。
  • 量子糾纏小議之一
    量子糾纏是說成對的量子,或者一組量子,當它們處於糾纏態時,即使在空間中把它們分割開來的,比如,把一個量子留在北京,另一個量子帶到上海,對在北京的量子做任何的操作,在上海的量子都會立即有所反應。它們倆就像是一個整體,你動了一個,另一個也變了。就好像他們實際上在一起一樣,空間並沒有把它們分割開來。科學實驗已經證實了這種情況。
  • 光速限制為什麼對量子糾纏和宇宙膨脹速度無效?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理解光速的定義,以及光速限制的背景和條件,就能明白為何光速限制對量子糾纏、類星體和宇宙膨脹速度無效了。這裡面有兩個必要條件,即「具有靜態質量」和「運動速度」。而題主提到的量子糾纏、類星體和宇宙膨脹速度,都不屬於「具有靜態質量」的物體的「運動速度」。
  • 量子糾纏是一種什麼樣的形態,量子糾纏和宏觀宇宙到底有什麼聯繫
    可是我們要知道這些宏觀世界的東西,根本離不開量子糾纏,上述我們說到這些科學技術,實際上就是量子糾纏帶來的一種科學技術的發展,因此量子糾纏和我們人類生活的世界息息相關。同時量子是組成宇宙的基礎,科學家在研究微觀世界的時候,只能將最小的物質稱為量子,至於更小的夸克,目前是一種理論上的研究,並沒有實際的直接證據。
  • 量子糾纏的特性是一種量子力學隱性
    整個關鍵共識基本得到確認,同時各種國際研究小組在大規模量子計算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現在新一代超導量子網絡又蓄勢待發。我國超導量子糾纏和量子隱形傳態所取得的巨大進展,證明了量子糾纏性質可以在擴大尺度上起作用,這是由量子糾纏的特性決定的。
  • 用一個科學的通俗解釋來解釋夸克假設,便是量子糾纏
    與經典世界不同,夸克的糾纏有可能同時存在於夸克網絡中不同節點之間。物理學家創造了量子糾纏理論,用一個量子不連續對應一個量子的糾纏關係。這個量子糾纏關係是有一個有趣的「距離"概念,就是能量「時間」的乘積。
  • 科學猜想:蟲洞理論和量子糾纏有關?
    科學家一直在找一個理論可以解釋宇宙的一切。目前有兩種理論: 量子力學(宇宙中最小尺度的東西)和廣義相對論(宇宙中最大尺度的東西)。科學家一直在找可以結合這兩個理論在一起的理論。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推測有蟲洞(也曾叫愛因斯坦– 羅森橋Einstein-Rosen bridges)的存在。
  • 如何理解量子糾纏,量子疊加和量子塌縮
    愛因斯坦最偉大的成就是發表了《相對論》,改變了人類的時空觀,在愛因斯坦之前,人們都認為時間和空間都是絕對的,時間和空間對任何運動的物體都是平等的,你在天上飛是一天,我在地上走也是一天,你從地球坐火箭飛到月球是38萬公裡,我從地球坐飛機飛到月球也是38萬公裡。
  • 量子糾纏是如何實現的?量子糾纏的定義
    描述了兩個粒子互相糾纏,即使相距遙遠距離,一個粒子的行為將會影響另一個的狀態 。當其中一顆被操作而狀態發生變化,另一顆也會即刻發生相應的狀態變化。  在討論這個巨大的話題之前,讓我們先想像一個平凡而熟悉的場景:你在教室裡,但老師不在。  這個時候飛來飛去的紙團,八卦和尖叫笑聲充斥在空氣裡。  「小心!老師回來了!」
  • 常說的量子力學統一場一樣,糾纏是一個全新的概念
    量子糾纏實驗由法國科學家froch發明,起初意在證明單個以色列人在他生命最後時刻產生的脈衝不是量子糾纏。沒想到froch等人發現並解決了這個問題,能量的糾纏更多,也就是說量子糾纏的三態在空間上大致是向著糾纏的,這可以解釋兩組測量可能產生效應的問題,兩組測量的量測量處於一個糾纏態。
  • 忽悠人的量子糾纏
    而量子糾纏效應卻超越了物質的相互作用,可以稱為一種神秘主義的解量子糾纏效應描述了一個亞原子粒子的狀態可以立即對另外一顆亞原子粒子的狀態產生影響的現象,不論這兩顆粒子之間相距有多麼遙遠,即便位於宇宙的兩端也是一樣。哲學告訴我們,自然界的一切現象都是由物質的相互作用形成的。而量子糾纏效應卻超越了物質的相互作用,可以稱為一種神秘主義的解釋。
  • 現在物理界有一種叫做量子糾纏的理論
    我們知道,現在物理界有一種叫做量子糾纏的理論,我們假設這種理論是真實存在的,量子糾纏的特點之一是糾纏在一起的量子能夠忽略空間和時間的兩個因素進行同步變化,兩個量子之間能夠互相感應。那麼我們由量子糾纏這個現象往宏觀物質的現象上延伸一下的話,我們會發現,我們宏觀宇宙的現象中發生的事件具有的一些隨機性,或者說是具有概率分布性質的一些事件,這些具有概率分布性質的事件,我們是不是也可以用量子糾纏的現象來解釋呢?如果我們認為概率分布事件在全宇宙之內都是普遍存在的,那麼我們是不是也可以認為全宇宙之內的所有的物質它們之間都存在著某種相互糾纏的關係呢?
  • 人類第一次看見量子糾纏!科學家終於拍攝到量子糾纏的照片
    這個悖論顯示,在量子力學中,兩個相互作用的粒子,無論相隔多遠(理論上這個距離可以比銀河系直徑還大),其量子狀態仍能「糾纏」在一起,共享同一個整體的物理狀態。這種超距的量子關聯被稱為量子糾纏,也被愛因斯坦稱為「幽靈般的超距作用」。 之所以被稱作悖論,是因為這在當時看起來似乎違反了狹義相對論。
  • 量子糾纏和靈魂伴侶
    我們看見月亮有一定的顏色,有一定的形狀,只不過是接受到了光波罷了,就有了特定的顏色;由於我們大腦中固有的對空間信息的先天綜合判斷(康德的說法),所以就有了形狀顯現。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時間和空間是人類認知的一種錯覺而已。我們是被自己的眼睛給蒙蔽了的,也就是被我們的觀測工具給蒙蔽了的。對於山中之花,天空中月亮尚且如此,對於微觀的量子,我們難道不被蒙蔽了嗎?古代經典有一句話:指月之指非明月。
  • 為什麼量子疊加和量子糾纏讓人更加迷茫?
    量子疊加和量子糾纏,是量子力學中很抽象的概念,甚至目前沒有誰,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奧秘。
  • 簡單粗暴地講解「量子糾纏」,小學生也能明白!
    在量子力學裡,當兩個粒子在彼此相互作用後,由於各個粒子所擁有的特性已綜合成為整體性質,無法單獨描述各個粒子的性質,只能描述整體系統的性質,則稱這現象為量子纏結或量子糾纏(quantum entanglement)。
  • 量子糾纏現象,是否暗示了一個「反宇宙」的存在?
    在量子力學中,在兩個粒子通過特定的方法成為了一個整體的情況下,這兩個粒子的性質就變成了互相關聯的狀態,我們只需要觀測到其中一個粒子的性質,就可以知道另一個粒子的情況了。這種現象就被稱為量子糾纏現象。未被幹擾的量子都會處於一個模糊的量子疊加態,比如說一個處於疊加態的粒子,它的自旋既可以是上旋,也可以是下旋,只有在被觀測的時候,它的狀態才會被確定下來。根據量子糾纏的原理,對於處於量子糾纏態的兩個粒子,當我們觀測到其中一個粒子的狀態時,另一個粒子的狀態也就瞬間確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