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oltech的科學家表明,量子增強的機器學習可用於量子數據(與經典數據相反),克服了這些應用程式所存在的顯著速度下降,並為「開發量子系統的計算見解提供了沃土」。該論文發表在《物理評論》 A上。
量子計算機利用量子力學效應來存儲和處理信息。儘管通常認為量子效應是違反直覺的,但這種效應將使量子增強的計算大大優於最佳的超級計算機。在2019年,全世界都看到了谷歌展示的這種原型的量子計算優勢。
已經開發出量子算法來增強一系列不同的計算任務;最近,它已經包括量子增強的機器學習。量子機器學習部分是由Skoltech駐地量子信息處理實驗室首創的,該實驗室由本文的研究者Jacob Biamonte領導。他說:「機器學習技術已經成為查找數據模式的強大工具。量子系統產生的非典型模式被認為無法有效地產生於經典系統,因此在計算機學習任務上量子計算機的性能要優於傳統計算機也就不足為奇了。」
量子增強機器學習的標準方法是將量子算法應用於經典數據。換句話說,在可以利用量子效應之前,必須存儲經典數據(由1和0的位串表示)或由量子處理器表示。這稱為數據讀取問題。數據讀取用於限制使用量子增強型機器學習算法可能實現的加速。
Skoltech的一組研究人員將量子增強機器學習與量子增強模擬相結合,將他們的方法應用於研究多體量子磁問題中的相變。為此,他們僅使用量子態作為數據來訓練量子神經網絡。換句話說,作者通過提供物質的量子力學狀態來規避數據讀取問題。此類狀態通常似乎需要使用標準(非量子)方法表示的不可能的存儲量。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Skoltech博士生Alexey Uvarov將這項研究描述為「邁向了解用於機器學習的量子設備的力量的一步。」 研究人員合併了各種各樣的技術,其中包括將張量網絡和糾纏理論中的一些想法應用到他們的方法分析中。
這項工作使用了一個稱為變分量子本徵求解器(VQE)的子例程,該子例程可迭代找到給定量子哈密頓量的基態的近似算法。該子例程的輸出是一組指令,用於在量子計算機上準備量子狀態。
但是,將狀態顯式地寫下來通常需要指數級的內存,因此最好通過在硬體中準備狀態來最好地檢查這種狀態的屬性。本文中的學習算法處理以下問題:給定VQE狀態解決量子自旋模型的基態問題,找出該狀態屬於物質的兩個相中的哪一個。
Biamonte指出:「雖然我們將方法聚焦於凝聚態物理問題,但這種量子增強算法同樣適用於材料科學和藥物發現面臨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