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燃料電池全面分析系列,共分三篇,本篇是技術分析。
燃料電池主要由正極、負極、電解質三部分組成,原理是氧化還原反應,反應實質是燃料和氧氣發生反應生水或者其他產物。
1. 分類:6 大類,PEMFC 質子交換膜為主
根據工作溫度、電池內載流子和前端燃料的不同,燃料電池分為以下 6 大類。
按照使用溫度分類如下
受益交通應用拉動,PEMFC 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出現跨越式發展。
PEMFC 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具有高比功率、可快速啟動、無腐蝕性、反應溫度低、氧化劑需求低等優勢,是當前燃料電池汽車的首選。
AFC 鹼性燃料電池:成本偏高,主要應用於航天領域
PAFC 磷酸燃料電池:效率較低(40%),小型電站應用
MCFC 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運行溫度高(600度),大型電站應用
SOFC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運行溫度高(800度),未來潛力較大
PEMFC 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低溫運行(80度),主要應用於交通領域
DMFC 甲醇燃料電池:運行溫度適中(60~130度),主要應用於消費電子
2. 產業鏈:上遊氫氣製備運輸儲存,中遊燃料電池,下遊應用
3. 技術路線圖:功率密度 > 2kW/kg,耐久性 > 5000h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為我國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指明了方向:電堆的比功率和壽命是主要的技術參數目標,全產業鏈均有技術創新需求。
實施路徑圖:系統→發動機→電堆→膜電極→催化劑&質子交換膜
採取「剝洋蔥模式」,層層深入,將技術鏈逐環解耦
第一個層次,研發燃料電池的混合動力系統,發動機外協;
第二個層次,研發了燃料電池發動機,燃料電池的電堆外協;
第三個層次,研發燃料電池電堆,燃料電池膜電極外協;
第四個層次,研發燃料電池膜電極,核心是質子交換膜和催化劑。
4. 5 種制氫方法:煤氣化/焦爐氣副產成本最低 10 元/Kg,電解水環保 30 元/Kg
制氫主要分為 5 種技術路線
全球來看,目前主要的制氫原料 96% 以上來源於傳統能源的化學重整,日本鹽水電解的產能佔所有制氫產能的 63%
各種制氫方式成本如下
5. 儲氫:高壓氣態為主,固態合金是未來方向
儲氫方式有三種,分別是氣態儲氫、液態儲氫、固態儲氫。
各種儲氫方式對比如下
6. 運氫:大量氣態管道運輸,小量固液車船運輸
常見的運輸方式有液化汽車運輸、高壓氣體汽車運輸和管道運輸(方法一、二、三),目前各國正在研發氫載體方式運輸氫(方法四),採用各種基本運輸方式的組合運輸形式。
7. 加氫站:三站合一,站內製氫為主,中央制氫補充
加氫站的技術路線有站內製氫技術(電解水制氫、天然氣重整制氫)和外供氫技術,我們看好站內製氫加氫方案發展前景
加氫站、加油站、加氣站三站合建,解決城市用地難和安全管理問題。
氫氣壓縮機、高壓儲氫罐、氫氣加注機是加氫站系統的三大核心裝備。
截至 2017 年底,全球共有 328 座正在運營的加氫站
到 2020 年,中國規劃建成 100 座加氫站。
8. 燃料電池汽車:燃料電池系統/發動機+輔助電池系統+儲氫瓶+電機+電控
9. 燃料電池系統/發動機:電堆、DC/DC、空氣系統、氫氣系統
10. 燃料電池堆:佔系統成本 50%,核心是膜電極、雙極板
原理:利用質子交換膜技術,使氫氣在覆蓋有催化劑的質子交換膜作用下,在陽極將氫氣催化分解成為質子,這些質子通過質子交換膜到達陰極,在氫氣的分解過程中釋放出電子,電子通過負載被引出到陰極,這樣就產生了電能。
燃料電池堆是電池系統的心臟,成本佔電池系統一半以上
單體燃料電池由雙極板、膜電極組件(MEA)、密封圈等部件組成,其中膜電極組件成本佔燃料電池堆的 60%,主要是由質子交換膜、催化劑層、氣體擴散層組成。
11. MEA 膜電極:催化劑、質子交換膜、氣體擴散層
膜電極(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MEA)是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發生電化學反應的場所,是傳遞電子和質子的介質,為反應氣體、尾氣和液態水的進出提供通道,膜電極是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的心臟。膜電極通常由 5 部分組成,即中間的質子交換膜、兩側的陽極催化層和陰極催化層,最外側的陽極氣體擴散層和陰極氣體擴散層。
催化劑:單車鉑用量 < 10g,國內可小規模生產
催化劑作用於氫氣,使電子離開氫原子。目前 Pt/C 載體型催化劑是 PEMFC 最常用的催化劑 劑,由納米級的 Pt 顆粒(3~5nm)和支撐這些 Pt 顆粒的大比表面積活性炭構成。
質子交換膜:全氟磺酸膜是主流,國內具備量產能力
質子交換膜的主要作用有兩個:一方面為電解質提供氫離子通道,一方面作為隔膜隔離兩極反應氣體。此外,質子交換膜還需要對催化劑層起到支撐作用。
質子交換膜類型主要包括全氟磺酸質子交換膜、非全氟化質子交換膜、無氟化質子交換膜、複合膜以及高溫膜。
全氟磺酸膜成型工藝可分為三類:PESIM擠出成型工藝、溶液澆鑄成型工藝和複合成型工藝。
GDL 氣體擴散層:核心是碳紙,國內小規模生產
氣體擴散層通常由基底層和微孔層組成,基底層通常使用多孔的碳纖維紙、碳纖維織布、 碳纖維非紡材料及碳黑紙,主要起到支撐微孔層的催化層的作用,微孔層主要是改善基底層孔隙結構的一層碳粉,目的是降低催化層和基底層之間的接觸電阻,使得流道氣體以及產生水均布分配。
12. 雙極板:石墨板應用廣泛,金屬板能量密度高,國內小規模生產
雙極板是電堆的核心結構零部件,起到均勻分配氣體、排水、導熱、導電的作用,佔整個燃料電池 60% 的重量和 20% 的成本。
雙極板材料主要包括石墨、金屬以及複合材料三類。
13. 空氣循環系統:核心是渦輪/螺杆空氣壓縮機
空氣循環系統主要由空氣壓縮機、膨脹機、電機、連接管道等組成,總成本佔燃料電池系統的 22%,工作能耗佔燃料電池輸出功率的 20~30%。
工作原理:空氣通過壓縮機增壓之後,經過加溼處理送入到燃料電池反應堆,在那裡和來自於氫源的氫氣發生電化學反應,輸出電能用於動力輸出。輸入氣體在消耗了部分氧氣之後,排出反應堆,通過分水,去霧之後,通過膨脹器從壓力氣體中回收部分壓力能,將其轉化為機械能反饋到空氣壓縮機,從而節省供氣單元所需要的電能。
14. 氫氣供給系統:核心是儲氫瓶
車載供氫系統包括壓力流量調整元件、氫氣洩漏傳感器、供氫管路、控制系統、 氫氣再循環系統等,核心是儲氫瓶。
儲氫瓶:70 MPa 是未來趨勢,國內已有樣品
儲氫瓶是車輛續航裡程的決定因素,常用的儲氫瓶分為 5 種類型。
70 MPa 儲氫瓶 是未來趨勢
15. 專利
專利技術經歷高速增長後的回落過程中
日本引領技術發展,中國國際排名第三
車企掌握產業技術話語權,豐田、日產、本田、松下、東芝居前
最後奉上豐田燃料電池系統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