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3 15: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曉霞 skin問徐楠
作為一名普通的消費者,我們認識一個產品的途逕往往都是通過商家的廣告、明星的吹捧和周邊親朋好友的推薦,對於這個產品的好壞判斷標準就是:
當然不排除有些產品確實對於有些人有效果。但是對於大部分盲目跟從的人來說,有些用在別人臉上好用的產品卻差點毀了自己的臉。
最近化妝品界流行一個新詞「成分黨」。那什麼是成分黨呢?簡單來說就是特別關注化妝品成分的人。
可見,隨著文化水平的提高和網際網路資訊的便捷,消費者選擇化妝品已經不會盲從於價格高昂的大品牌啦,而更多地關注化妝品的成分和功效!
小編這些年也交了不少的智商稅,從一個盲目輕信他人的小白鼠成長為一個非科班出身的「成分表分析師」(自封的),總結了一些成分表上常見的成分功效和需要注意的雷區,分享給大家:
(圖片來自網絡)
關於成分表,你需要知道
無論是什麼護膚品,裡面的成分和原料基本上都離不開以下幾個大的類別:油質原料、溶劑、香料、活性成分、
色素、防腐劑、膠質原料、
表面活性劑。關鍵詞一:油質原料
這一類的物質在護膚品中的作用主要是:
1.形成薄膜保溼,防止水分蒸發
2.乳化,固化或者增稠,多用於膏霜一類的產品當中
3.表面活性劑,部分油質原料可以作為表面活性劑
關鍵詞二:溶劑
(圖片來自網絡)
溶劑主要存在在一些液體狀,乳液狀,膏狀霜狀的護膚品中,主要的作用就是溶解其他的原料。
要說護膚品中在成分表中最經常出現,排名第一的原料,那就是水,一瓶爽膚水裡面70%都是水,是化妝品重要的原料。
另外比較常見的溶劑就是醇類,是香料,油脂類的溶劑。乙醇(酒精),丁醇,山梨糖醇都是比較常見的溶劑。下面黃色的部分就是溶劑。
關鍵詞三:表面活性劑
表面活性劑作為護膚品中的重要原料,主要的作用是:
1.清潔,表面活性劑同時具有親水性和親油性,簡單來說親油性使它們能夠和臉上的油脂結合,之後由於親水性,用清水清洗的時候能夠包裹著油脂一起被清洗掉。
2.乳化劑,油相原料和水相原料是不相容的,要形成穩定的形態(如乳液狀,膏狀)就需要乳化劑。
3.增溶,幫助溶解其他原料。
(圖片來自網絡)
關鍵詞三:膠質原料
膠質原料是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主要作用就是增稠。
早期的膠質原料都是天然的,比如澱粉,樹膠,動物明膠等等,但是因為這些天然化合物性質不穩定,近年來都被合成物所取代了。
並不是每一款護膚品裡面都會有這個成分,就像我所說,它的作用主要是增稠,就像往水裡面加澱粉,會讓液體看起來濃稠,似乎很有營養的樣子(仿佛說了什麼不該說的)。
比較常見的增稠劑有卡波姆,阿拉伯樹膠,黃原膠。
(圖片來自網絡)
關鍵詞四:活性成分
通常分為以下幾類:
a.維生素類,維生素A,B,C,D,E各種維生素都有著他們自己的功效。
b.胺基酸類,L-酪氨酸,穀胱甘肽等等,基本都和抗老美白有關。
c.超氧化物歧化酶,不知道是啥,沒關係,它的英文縮寫是SOD。
d.各種植物提取物,什麼金縷梅,蘆薈等等。
關鍵詞五:色素,香料,防腐劑
色素和香精都不用怎麼說了,這個大家都很熟悉。來講講防腐劑,防腐劑其實在化妝品中是很重要的,不要把它妖魔化,正常用量的防腐劑是不會導致肌膚問題的。護膚品很容易被微生物汙染,那些純天然沒有防腐劑的產品,並不一定就比有防腐劑的產品好(仿佛又說了什麼不該說的)。
護膚品中比較常見的防腐劑有:
1.對羥基苯甲酸酯
2.布羅波爾
3.丁基羥基茴香醚(抗氧化劑,防止化妝品氧化)
4.丁基羥基甲苯(抗氧化劑,防止化妝品氧化)
(圖片來自網絡)
常見的成分科普
保溼成分
美白成分
抗氧化抗老成分
祛痘成分
好了,基本上掌握上面兩種技能,就能大致搞懂成分表了。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護膚品成分,抗氧化,防腐劑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