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溫酒斬華雄竟然是個騙局,歷史上真正斬華雄的人又是誰?
三國時期群雄並起,是一個英雄匯集的舞臺,很多有本事的人展現了自己的風採,創下了不朽的功績,其中令人印象深刻就是關羽。關羽可以說是眾多武將中的佼佼者,過五關斬六將、三英戰呂布、溫酒斬華雄,都是他一生中輝煌的戰績。說起溫酒斬華雄,人們就能聯想到關羽那過人的武藝以及勇猛的精神,其實這只是《三國演義》中的故事,真實歷史上真正斬殺華雄的人而是孫堅,這個騙局讓很多的人一直蒙在鼓裡,作者為了突出關羽的能力把這一歷史進行了改編。
咱們先說一下三國演義中是怎麼描寫這一段的,十八路諸侯響應朝廷的號召,以袁紹為首領組成了關東軍討伐董卓,兩軍在洛陽展開了對峙。孫堅作為關東軍的先鋒出戰,但是孫堅不敵董卓的部下華雄,被斬殺了兩員大將敗了回來。
此時的袁紹苦於沒有良將對戰感到一籌莫展,此時關羽主動站了出來說斬華雄的人頭,立下軍令狀,曹操非常看好關羽,特意為關羽斟了一杯熱酒,熱酒是為大將壯行時專用的烈酒,度數很高,但是毅然決然的拒絕了曹操,說酒稍後成功斬殺華雄時再喝。於是提刀上馬殺出軍營,沒過一會兒就提著華雄的人頭回來,擲於地下,將曹操斟的酒一飲而盡,此時的酒還是溫熱的,說明了關羽用了很少的時間將華雄擊敗,主要為了凸顯關羽的武力。
其實三國演義中的這個故事並沒有什麼歷史依據,如果認真的看一下歷史的話就會發現此時的劉備並沒有加入關東軍,這時的劉備還是一個縣丞,也沒有受命討伐董卓,所以關羽是不可能出現在這個戰場上,這只是小說家的杜撰並不是真實的歷史,也就是說關羽溫酒斬華雄是一個實實在在的騙局。
溫酒斬華雄的事情在歷史上卻有其事,三國志中也有明確的記載,真正斬華雄的人是孫堅,並不是關羽。孫堅是孫權的父親,在那個時候孫堅已經有了自己的力量,面對討伐董卓的時候也加入了討伐的隊伍。
這時有人就會問了,孫堅到底有什麼本事能夠與關羽相比。其實孫堅並不只是一個將領那麼簡單,而且還是一員威猛的大將。呂布的本事想必大將都比較了解,呂布是三國公認的第一戰將,但就是這第一戰將曾經敗在孫堅的手裡,這其中有什麼故事呢?
這一戰也是在討伐呂布的時候發生的事情,此時的呂布聽命於董卓,並且認董卓為義父,頗受董卓的信任。後來作為先鋒的孫堅曾經打的董卓落荒而逃,命令呂布為後援阻擊孫堅,此時的孫堅士氣高昂,呂布跟孫堅對抗了幾個回合後發現自己不敵孫堅,只能邊打邊撤,這一戰不僅讓董卓知道了孫堅的厲害,而且也讓呂布感到害怕。可見孫堅並不是徒有虛名,而是真的具備斬殺華雄的本事。
其實,孫堅斬殺華雄的場面跟《三國演義》種描寫的差不很多,只不過是人物換了。要知道當時袁紹對抗華雄的時候,無人敢於應戰,說明了華雄確是非常厲害,而此時的孫堅在部隊中算是比較能打的人都沒有站出來,別人都紛紛表示沉默,其實關東軍裡並不缺乏大將,但是跟孫堅這樣的人比起來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的,而溫酒斬華雄通過時間來看這場戰鬥的話,說明了孫堅的本事遠在華雄之上,從這點來說的話,孫堅溫酒斬華雄也是比較靠譜的一件事情。
其實我們在讀歷史的時候,很容易被一些事情左右我們,從而了解到的歷史並不是真實的。從《三國演義》就可以看得出來,裡面的一些故事只不過時小說作者為了情節需要,亦或是為了諷刺一些社會現象,所以我們要從正確的角度去看待《三國演義》,假如孫堅知道溫酒斬華雄的功勞被關羽奪走了的話,也會感到很生氣吧!
當然了,這些看法也是根據一些歷史資料整理出來的,不知道各位看官看完有什麼想法呢?別忘了在留言區和大家分享!如果有不同的觀點的話也可以吐槽小編哦!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