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牢關斬殺華雄的為何是關羽,而不是張飛?原來早就內定好了!

2020-12-08 騰訊網

豫薦你|文【全文1978字,圖片8張】

虎牢關斬殺華雄的為何是關羽,而不是張飛?原來早就內定好了!

羅貫中筆下的張飛,是個讓人又愛又恨的角色。

他為人爽快耿直,劉備在招軍榜文前長籲短嘆時,他喊出「大丈夫不與國家出力,何故長嘆?」這樣的話,得知原因後,僅僅只有一面之緣,他卻願傾囊相助,幫劉備成就一番偉業。

他嫉惡如仇,劉備被督郵陷害要挾時,他沒有選擇退讓,而是站出來鞭打督郵,為劉備出了一口惡氣。

他重情重義,在得知二哥關羽被害後,他每日望南切齒睜目怒恨,放聲痛哭不已,「旦夕號泣,血溼衣襟」。

張飛就是這麼一個可愛的角色,但他卻也有很多缺點:

他行事魯莽,因為他鞭打督郵,劉備不得不捨棄辛苦換來的縣尉之職,三兄弟也只能再次浪跡天涯。

他工作粗心,劉備把徐州和家眷都交託給他,他卻喝酒誤了大事,徐州和劉備家眷都落入呂布之手,險遭滅門。

他為人暴躁,把二哥的死遷怒在小兵身上,每日鞭打洩恨,最終因此而喪命。

其實按照羅貫中塑造的張飛形象,當初在虎牢關下,應該是張飛斬華雄才對,畢竟以張飛的實力,完全有能力斬殺華雄,而他的性格,更有可能主動請纓去戰華雄。為什麼會是關羽呢?

其實,安排關羽斬殺華雄,正是羅貫中的高明之處。

關羽「溫酒斬華雄」,出自《三國演義》第五回。關羽在《三國演義》第一回就已登場,是登場最早的人物之一,但對書中對他的介紹,不過是個「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義士而已。張飛從第一回出場的初步刻畫,到第二回醉酒後「鞭打督郵」,讀者已經有了比較深刻的印象。反觀關羽,在前四回裡,卻平平淡淡,毫無任何展現的機會。

這裡有一個知識點,據《三國志先主傳》記載:

督郵以公事到縣,先主求謁,不通,直入縛督郵,杖二百,解綬系其頸著馬枊,棄官亡命。

也就是說,正史上鞭打督郵的,是劉備自己,而不是張飛,羅貫中這樣描寫,完全是為了突出人物性格。

在第五回中,羅貫中安排劉、關、張三位主角,參與了討伐董卓,18路諸侯會盟這樣的大事。這一次關羽必須要隆重登場,因為錯過這一次機會,關羽大放光彩,起碼要到「土山約三事」、「千裡走單騎」那裡,至少要到第二十五回。

實際上,討伐董卓,劉、關、張壓根就沒參與,因為這樣的大事,如果劉備參與了,《先主傳》不可能毫無記載,事實上無論是《先主傳》,還是《三國志》中關羽、張飛的傳記,「討伐董卓」都沒跟他們扯上半點關係。

這是羅貫中一次巧妙的安排。

在討伐董卓中,羅貫中通過「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等小的場景設置,將整個故事串聯起來,也刻畫了更多的人物形象:如優柔寡斷的盟主袁紹、自私自利的袁術、天下無雙的呂布、求賢若渴的曹操。

但這一段,更重要的是為了刻畫關羽,因為「溫酒斬華雄」在第五回中佔了很大的篇幅。為了刻畫關羽的形象,羅貫中甚至不惜張冠李戴,把原本屬於孫堅的功勞,加在了關羽的頭上。孫堅心裡苦啊!

據《三國志》記載:堅復相收兵,合戰於陽人,大破卓軍,梟其都督華雄等。

史書明確的說,是孫堅殺死了華雄,而不是關羽。

那為什麼羅貫中非要讓關羽撿這個大便宜呢?不僅僅因為他是主角之一,而是羅貫中通過這一件事,為關羽之死埋下了伏筆。

「溫酒斬華雄」埋下的伏筆

仔細看「溫酒斬華雄」這一段,號稱無雙上將的潘鳳被華雄斬首後,眾人都慫了,如果按照真正實力來看,能斬殺華雄的人其實並不少,包括但不僅限於張飛、夏侯惇、夏侯淵等。

但最後站出來的人,是關羽。羅貫中要表達什麼?表面上看,是在嘲笑18路諸侯的無能。但實際上,也可以這麼理解:

第一,面對一無所知,實力莫測的對手,關羽的自信,本身就是一種自大。

第二,地位低下的馬弓手關羽,在18路諸侯面前公然誇下海口,的確有些目中無人。

第三,關羽屬於公孫瓚部下,他的請戰可能得到了劉備的默許,但沒有得到公孫瓚的允許,在主公沒有授權的情況下,擅自作主,做事的態度存在問題。

關羽的傲是發自骨子裡的,這點連袁術都看出來了,所以他大怒說:「俺大臣尚自謙讓,量一縣令手下小卒,安敢在此耀武揚威!都與趕出帳去!」

後來事實證明,關羽的確沒資格瞧不起別人,因為如果不是劉備遇到諸葛亮,他也沒機會稱為荊州之主。

正是關羽的自大、目中無人、擅自作主,為他最終丟荊州,兵敗麥城而死留下了伏筆。

死在他最看不起的孫權、呂蒙手裡,難道不是最大的諷刺嗎?

總結

看完整個《三國演義》,回頭再去看前五回,你就會發現羅貫中的高明之處,原來他早就為張飛和關羽之死埋下了伏筆:

張飛「鞭打督郵」逞一時之快,最終還是因為鞭打別人而喪命;關羽「溫酒斬華雄」傲氣十足,目中無人,最終也為自己的高傲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所以,在斬華雄這個角色上,羅貫中早就內定好了,必須是關羽,而不是張飛!

《三國演義》作為古代第一才子書,當之無愧。羅貫中妙筆生花,將歷史上的人物,活靈活現地展現在讀者面前,讓人讀來意猶未盡,不勝感慨!

本文系「豫薦你」原創,圖片來自網絡!

作者:豫薦你,百萬爆文作者,優秀傳統文化傳播者,人類歷史講述者,關注我,了解更多!

相關焦點

  • 關羽溫酒斬華雄真相揭秘: 誰成就了關羽的無敵神話(下)
    然後我們回到我最開始提出的問題:誰成就了關羽溫酒斬華雄的神話?  我認為,是袁紹和曹操,成就了關羽的神話。  我們看到書中袁紹有句話,叫做:「可惜吾上將顏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懼華雄!」袁紹說的是大實話,在後文中有顏良二十御合戰敗曹操名將徐晃的戰例,有文丑雙戰張遼、徐晃不敗的戰例,可見顏良文丑確實厲害。
  • 在三國歷史上,關羽沒有「溫酒斬華雄」,那麼斬華雄的到底是誰?
    三國之中,有三個結拜兄弟——張飛、關羽、劉備,此三人十分有名氣,而關羽的名聲更是裡面最好的。在《三國演義》之中,最早讓關羽名聲在外的,當屬「溫酒斬華雄」的故事了。東漢時期,董卓曾經把控了朝政,在朝中做出許多無道之事,引起了關東軍閥聯合討伐。然而,董卓手下卻也不少良將,就如華雄便是一個戰鬥能力極高之人,關東軍閥之中的俞涉、潘鳳才不過幾招便被華雄斬殺,引起了軍中的恐慌。
  • 漢壽亭侯武聖關羽身首異處的根本原因
    因為在老家殺了人,之後就逃離家鄉,後來遇見了販履為生的劉備和屠戶張飛,三人一拍即合,一見如故,相約於張飛的桃源之中,三個頭磕在地上,結拜為異性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死,史稱「桃園三結義」。
  • 關羽溫酒斬華雄竟然是個騙局,歷史上真正斬華雄的人又是誰?
    孫堅作為關東軍的先鋒出戰,但是孫堅不敵董卓的部下華雄,被斬殺了兩員大將敗了回來。此時的袁紹苦於沒有良將對戰感到一籌莫展,此時關羽主動站了出來說斬華雄的人頭,立下軍令狀,曹操非常看好關羽,特意為關羽斟了一杯熱酒,熱酒是為大將壯行時專用的烈酒,度數很高,但是毅然決然的拒絕了曹操,說酒稍後成功斬殺華雄時再喝。
  • 東萊太史慈,常山趙子龍,關羽為何從來不自稱河東關雲長?
    《三國演義》裡不少大將陣前交鋒或向對方喊話時都喜歡自稱自己是某某某,這種自稱大都是自己的籍貫加上姓名或者表字:比如張飛就喜歡自稱「燕人張飛」或「燕人張翼德」,又比如趙雲經常自稱「吾乃常山趙子龍也!」,再比如太史慈神亭嶺大戰孫策時也是自稱「我便是東萊太史慈也,特來捉孫策!」
  • 《三國演義》中關羽溫酒斬華雄,而真實歷史中的華雄是被誰斬殺的呢
    相信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關羽溫酒斬華雄的故事。羅貫中在《三國演義》第五回「發矯詔諸鎮應曹公,破關兵三英戰呂布」中,描述了身為馬弓手的關羽在汜水關揮刀斬華雄於馬下的事跡。
  • 三國演義溫酒斬華雄:當時在場的人,除了關羽,還有誰能斬華雄?
    關羽是著名的歷史人物,義薄雲天、武藝高強,深受人們喜愛,他從凡人被奉為武財神,就可以看出民眾對他的認可度確實非常高,而關羽的成名戰,就是著名的「溫酒斬華雄」了,那麼大家有沒有思考過一個問題,當時除了關羽,在場的人裡邊,還有誰可以斬殺華雄呢?
  • 關羽溫酒斬華雄?到底是誰喝高了
    「關羽溫酒斬華雄」可謂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此名段出自《三國演義》第五章回。可能是描寫過於精彩,竟有好多人將其視為歷史;亦或是為了將關公神化,硬生生地要往這武財神的臉上貼金。其實稍許留心就會查到,所謂的「關羽溫酒斬華雄」不過是茶樓書館裡的一席笑談。
  • 華雄單挑甘寧凌統周泰太史慈,結局如何,華雄武力在三國排第幾
    曹操手下有夏侯淵、夏侯惇、樂進、李典、曹仁、曹洪,那個時候曹操還沒有許褚和典韋,他手下的那些將領沒有一個人是華雄的對手,也不敢挑戰華雄,所以這些人不是華雄的對手。除此之外,十八路諸侯除了馬騰和公孫瓚有點實力外,其他勢力都不是華雄的對手,整個天下十八路諸侯都不是華雄的對手,那麼華雄的武力如何,能排第幾?
  • 三英戰呂布,劉備開始為什麼不跟關雲長一起上去幫張飛
    描寫的是在曹操發矯詔聚集十八鎮諸侯聯盟討伐董卓時,劉備、關羽、張飛聯手打敗三國第一猛將呂布的故事。雖然是以多勝少,但劉、關、張從此更加威名大振,也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聯軍的士氣,頗為後人讚頌。呂布雖然英勇,但此人因貪圖財物殺害義父丁原,依附奸相董卓,當時天下人人想得而誅之。
  • 魏延若單挑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五虎上將,他能打敗其中哪一個?
    三國演義中武將單挑是一件常見的事情,如虎牢關三英戰呂布,漢中葭萌關馬超戰張飛,都是《三國演義》中經典的單挑戲碼。在民間流傳著一首關於《三國演義》中武將武力值排名的打油詩,其中第一句是「一呂(呂布)二趙(趙雲)三典韋,四關(關羽)五馬(馬超)六張飛。
  • 「溫酒斬華雄」的究竟是誰?
    故事中,董卓聽聞關東軍殺來,便派猛將華雄出陣對戰,袁紹則派出孫堅為前鋒直奔汜水關而來。戰鬥中,輕敵冒進的鮑忠被華雄斬殺,孫堅前鋒軍受挫,只好灰溜溜地撤回了大營。正當諸侯們無計可施時,劉備手下的大將關羽挺身而出,並用了極短的時間取得了華雄的首級。故事中,為了突出關羽的驍勇無敵,還專門增添了曹操溫酒送行、關羽斬華雄歸來,其酒尚溫的情節。
  • 明知曹操必走華容道,諸葛亮為何不派張飛或趙雲去截,而是派關羽
    所以不敢教,」雲長說:「好軍師!這一天,曹操果是重待某,某已斬顏良,斬文丑,解白馬之圍,報給他。今天碰巧碰上,豈肯放過呢孔明曰:「若放手一搏,又如何?」雲長曰:「以軍法為依!」孔明曰:「依軍法為依!」雲長於是令人立令。雲長又笑曰:「豈不聞兵法為虛?操練雖能用兵,但只能對他隱瞞。看見煙起,他便謂言虛張聲勢,必投此道。
  • 三國不演義:溫酒斬華雄是真的嗎?殺華雄的到底是誰
    三國演義大家都看過,關二爺是因為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時候,關二爺溫酒斬華雄,從此一發不可收拾,關二爺火了,所有人都刮目相看,一個小小的馬弓手居然秒殺董卓麾下大將華雄。這是羅貫中先生在《三國演義》中描述的。然而真正殺了華雄的不是關二爺,而是孫堅。
  • 溫酒斬華雄的到底是誰?三國中被遺忘的英雄人物
    孫堅說到《三國演義》這其中的「溫酒斬華雄」想必大家都知道把。在東漢時期的時候,董卓把控了當時的朝政,在朝中做出了很多無理的事情。引起了當時很多人的不滿,才有了後面的十八路諸侯聯合去討伐董。但是董卓敢這麼囂張,自然他的手下也是少不了猛將的,比如華雄就是董卓的手下良將。在當時被討伐的時候,董卓就把華雄派了出去,並且先後將俞涉、潘鳳斬於馬下。隨後,「紹曰:可惜吾上將顏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懼華雄!」言未畢,階下一人大呼出曰:「小將願往斬華雄頭,獻於帳下!」。這裡袁紹就說了,可惜自己的上將顏良、文丑不在,要說有一個人在這裡就不用怕華雄了。
  • 關羽身高九尺,換算成現代長度單位,到底有多高?
    小編感慨,還好我們不是出生在那個時代,不然某些人就有可能被特殊對待了。我們可以說,古人對於身高的執著追求,其實早就已經深入骨髓了。除了孔子和武松,最最最典型的人物其實就是三國的武聖關羽了。關羽在一生之中立下無數功勳,最讓人稱道的是,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的襄樊之初期,水淹于禁七軍威震了整個華夏,只不過那是他在兵法上取得的勝利,而並不是武功上的勝利。
  • 千古絕對:鳥在籠中,恨關羽不能張飛,網友的下聯堪稱經典
    上聯:鳥在籠中,恨關羽不能張飛,下聯堪稱經典,比上聯還要精彩古文中提到:文明聖火,千古未絕者,唯我無雙。現代人說話雖然不像古代人那樣講起話來文縐縐的,但是現代人說話也比較幹練。一提到中國文化,現代人就會用4個字來評價,那就是博大精深。
  • 三國力氣最大的不是典韋和許褚,關雲長可以排到第三
    最好看的莫過於裡面的打鬥場面了,如三英戰呂布 趙雲長坂坡七進七出 關羽過五關斬六將 許褚裸衣鬥馬超等,看完以後往往令人熱血沸騰,內心久久不能平復,但是這麼好看的一本名著裡面誰的力氣才是最大的呢,下面 小編給大家一起分析下。
  • 五虎將黃忠與關羽戰平,為何關羽看不起黃忠,因簡單也很無奈
    說起三國蜀漢的五虎大將,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看過《三國演義》的都知道,其中關羽 ,張飛,趙雲 是名揚天下的虎將,馬超是一方諸侯,唯有黃忠名不見經傳的存在。在劉備自稱漢中王,關羽為前將軍,張飛為右將軍,馬超為左將軍,黃忠為後將軍,關羽聞知黃忠地位和自己一樣,憤怒地說:「大丈夫絕不能和老兵同列!」不肯接受任命。最後在費詩勸解下才接受任命。可以說關羽是看不起黃忠的。很多人說,這個是關羽的性格原因,畢竟關羽在聽說馬超歸降劉備以後,寫信給諸葛亮,詢問馬超武藝才幹與誰人可以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