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的「三英戰呂布」是一次非常精彩的戰鬥。描寫的是在曹操發矯詔聚集十八鎮諸侯聯盟討伐董卓時,劉備、關羽、張飛聯手打敗三國第一猛將呂布的故事。雖然是以多勝少,但劉、關、張從此更加威名大振,也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聯軍的士氣,頗為後人讚頌。
呂布雖然英勇,但此人因貪圖財物殺害義父丁原,依附奸相董卓,當時天下人人想得而誅之。作者濃墨重彩地描寫天下紛爭、奸人作亂、民不聊生,描寫董卓淫亂後宮、禍亂朝政,描寫呂布見利忘義、為虎作倀又那麼力大無窮、英勇無敵。在此時出現的「三英戰呂布」該是多麼大快人心的事啊。
呂布就是大家討伐董卓最大的障礙,是惡勢力的象徵。那麼多仁人志士、天下英雄都是呂布的手下敗將,就連聯軍的發起者曹操也是因為刺殺董卓時,拿出刀看見了呂布而不敢下手,謊稱獻刀躲過了一劫的。敢跟呂布交手的都是以生命做賭注的。
這時的呂布,天下無敵,又騎著最好的馬。他進入王匡的軍隊「左右衝殺,如入無人之境」;方悅不到五合就被呂布一戟刺於馬下;穆順出陣還沒打呢就被呂布「手起一戟,刺於馬下」;孔融部將武安國稍好一點,但戰到十餘合就被呂布一戟砍斷了手腕。曹操就說:「若擒呂布,董卓易誅耳。」這時跟呂布打仗是正義跟邪惡的較量。
在公孫瓚親自跟呂布作戰敗走時,呂布趕上他「舉畫戟往瓚後心便刺」。這時張飛挺身出馬,跟呂布戰了五十餘合不分勝負。張飛是救主心切,怕呂布傷了公孫瓚。而張飛此舉既救下了公孫瓚,又讓聯軍看到了希望。他跟呂布戰了那麼長時間不分輸贏。「雲長見了,把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來夾攻呂布。」兩人一起戰了三十合,還是打不過呂布。這時,劉備才「掣雙股劍,驟黃鬃馬,刺斜裡也來助戰。」三人戰呂布「八路人馬,都看得呆了。」更大快人心的是,呂布招架不住逃跑了。這可讓聯軍士氣大振啊!
為什麼在張飛大戰呂布時,劉備不跟關雲長一起上來助戰,而是在他們倆快把呂布打敗時才上來呢?
在此之前,關羽就因為力斬華雄讓大家刮目相看。張飛戰呂布應該是立功心切,關羽和劉備都理解張飛的心情。張飛戰呂布那麼長時間沒人上去幫他,哥兒倆是看到了呂布一時半會兒勝不了張飛,讓他多表現一會兒。但戰了五十合還不分勝負,關羽就怕張飛吃虧,拍馬而上幫他一把。劉備是三兄弟中最不能打的一個,看到呂布不是張飛和關羽的對手,他趕緊上來跟他們一起打敗了呂布。但大家看到的是「三英」一起打敗的。
如果劉備不上去也是不行的,作為漢室宗親,張飛和關羽要幫他匡扶漢室,他空有名氣不行,得讓人知道他的本事。劉備單獨打呂布肯定勝不了,在兩個兄弟的幫助下他才火了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