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簡介
王盛剛,1953年生於遼寧蓋州。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中國藝術研究院書畫藝術研究中心研究會會員、中國農民書畫研究會理事、藝委會委員、新華社書畫院畫家、中國同澤書畫院畫家、遼寧省美術家協會理事、遼寧省工筆畫學會理事、山東省國畫院名譽院長。
其作品多次入選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國家畫院、中央部委及省級單位主辦的各類展覽,獲金、銀、銅及優秀獎幾十次;另有作品先後在《光明日報》、《遼寧日報》、《中國美術報》、《中國藝術報》、《中國書畫報》、《美術大觀》、《今日世界》、《當代中國畫》等上百種報刊發表。被國內外多家展館、畫院、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個人收藏。發表理論文章十餘篇,個人簡介及作品入編百餘部畫冊、典籍。多次赴韓國、日本、新加坡、加拿大等國家和港、澳、臺等地區展出並舉辦個人作品展覽。已出版有《王盛剛中國畫作品集》《王盛剛中國畫作品選》,《王盛剛畫羊作品專集》。
《春回故裡》177×96cm
奇中見其不奇 平中見其不平
——王盛剛工筆山羊和寫意山水品賞
文/泊月
有名家評論說:王盛剛先生的畫給人以「獨特印象」,給人以「不尋常的新鮮之美」,「奇中見其不奇,平中見其不平,則大家矣」。特別讓人稱奇的是他的工筆山羊,「奪人心魄,堪稱高手」。王盛剛的工筆山羊「刻畫入微,不拘成法,姿態各異,溫情脈脈,給人以人性的啟迪和祥和之美,讓人百看不厭」。
《祥雲》220×96cm
《吉祥五月》240×125cm
奇中見其不奇,平中見其不平,王盛剛最為擅長的工筆山羊展示給人們的是溫情脈脈的「人性美」。羊,儒雅溫和,似通人性,自古便與人類朝夕相處;羊,深受人們喜愛,原始人類就曾在石壁上留下許多羊形巖畫。甲骨文中「美」字即是頭頂大角之羊形,大篆中的「羊」與「祥」通用,《說文》雲「美與善同義」、「羊,祥也」。《周易》中有「三羊(陽)開泰」,而人們口頭禪說「羊馬比君子」等等,足見在傳統文化中人們一直把羊作為「吉祥」之物,作為美與善的象徵。羊的善良、溫順、單純、默默忍耐、無私奉獻的品性,不獨為中國人所喜愛,而且也為西方人所鍾情。在《聖經》中羊是上帝最喜愛的祭品,羊的上述品性被基督徒們奉為美好道德理想,好的基督徒常被譽為「上帝的羔羊」。由此可見羊似乎超越了中西文化上的隔膜,為世界上更多的人所喜愛。也許是善和美的天然呼喚,王盛剛與畫羊結下了不解之緣。繪畫作品不是生活的圖解,也不是看圖啟蒙式的教育掛圖,而是畫家的生活沉積,個人與物象、藝術與形象之間的情感交流。神來之筆,雖有一時觸發的契機,帶有某種的偶然性,如沒有生活中喜、怒、哀、樂的情感積累,便難以「進入角色」。在提筆創作時,已是雜念全拋,全神貫注,進入「物我合一」之境,才能使作品入乎形跡之中,超於形跡之上,否則就難以創作出感人至深、迴腸盪氣的力作。為藝之道,也是為人之道。畫學即人學,畫品即人品。歷代畫家在推重學養、技藝的同時,也特別推重人品,強調煉性重於煉筆。
《三陽開泰》970×180cm
《歡樂田野》185×183cm
奇中見其不奇,平中見其不平,王盛剛的工筆山羊和寫意山水展示給人們的是千錘百鍊的「個性美」。藝術的個性是藝術家的生命。「追求個性就是和別人拉開距離,就是不再傍人門戶,不在別人的碗中討生活。」個人風格的建立是自然積累的過程,藝術家要有堅實的生活基礎,要有對客觀現實的獨特體驗,還要有對自我優長與不足的清醒認識,並有相應的表現技巧。形成和擁有自己的繪畫風格是每位畫家的理想,但它來得並不像容顏那樣天成,也不像演員那樣來的即興。它必須經過畫家的千錘百鍊、苦苦追尋方能獲得。「個性」就是「獨門絕技」,就是純青爐火。能夠引起世人的關注併名留史冊的,往往是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的作品。這種個性,是創作者主體精神在作品中的反映,所表達的是創作者獨立的美學思想和人生歷練,是創作者獨立人格的顯現。我們的時代呼喚藝術家們用濃重的筆墨和絢麗的色彩表現時代的強音,我們的人民不只需要風花雪月的繪畫,繪畫藝術理應達到通過藝術欣賞提高觀賞者精神境界的高度。
《祥和一家》180×97cm
《白雲出岫》180×144cm
奇中見其不奇,平中見其不平,王盛剛的工筆山羊和寫意山水展示給人們的還有「生活美」和「自然美」。書畫藝術源於生活又超越生活,他一開始就是中國人類社會生活的反映。舊石器時代的原始壁畫,後來的青銅時期圖案,漢代畫像石,唐代的人物畫等等,都反映了當時戰爭、生產及勞動人民的生活。這些作品常常被譽為「生活的鏡子」。藝術的真諦在生活中,作為一個畫家應該深入生活、體味生活。體味生活與體驗生活是不一樣的,體味生活需要深入到生活中,作為主體來感受生活。沒有深厚的生活經歷,是創作不出感動自己、也感動他人的作品的。王盛剛自言:「我是一個從山村走出的畫家。我熱愛生活,熱愛自然。家鄉的山山水水,花鳥蟲魚和農家小院常常觸動我的心靈。我愛好繪畫幾十年,如果說60歲前畫畫是為了活著,那麼60歲後活著就是為了畫畫。老中求新,俗中求雅,力求作品繁而不亂,奇而不邪,淡而不平,甜而不膩,雅俗共賞。我要畫好山羊,畫好家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要把家鄉的美和心中的愛表達出來,奉獻給社會。」美術不像音樂和戲劇有長度,美術只有一瞬間,要善於捕捉瞬間,把生活變成藝術。現在的某些人作畫,往往講究技法和形式,造成了形式大於內容,橫看豎看那個作品總是少了點靈魂。靈魂是什麼?便是生活氣息和自然之美。
《雙寶圖》69×67cm
《春風羊柳》210×145cm
繪畫藝術開啟人的直覺與想像力,是畫家人生感悟的表達,是內在情感的外化,有時也是作者品性格調的象徵。王盛剛的繪畫作品質樸純真,情感誠摯深沉,繪畫語言平實洗鍊,意境悠遠寧靜。畫家的第一品格是真誠,真誠地對待藝術,真誠的對待生活和自然。對待藝術之所以要真誠,是因為藝術這種勞動既是體力的、手藝的,又是思想的、精神的,這兩者都要虔誠的投入,不許敷衍和懈怠。對待生活和自然,藝術家只有畢恭畢敬向生活和自然學習,才能從中獲得充足的養料,藝術家從真誠中獲得的回報最終一定與其投入的程度相對應。繪畫最終是畫人、畫精神、畫自己。在畫家的眼睛裡,生活,僅作精神參照,客觀事物必須觸動畫家那內心不可名狀的情緒,畫家才能有繪畫的衝動,而這不可名狀的衝動在畫家筆下被富於表現力的線條、墨痕、色彩及畫面的整體結構所表達出來,這就是繪畫的真誠,真誠的畫面充滿宇宙的哲理。
——作者:散文作家、書法家、書畫評論家、新聞名專欄撰稿人、央視《子午書簡》訪談嘉賓、「五個一工程」獲得者
《金風銀霧》194×175cm
《洋洋得意》
《關東暮雪》365×145cm
《高秋圖》240×70cm
山高水遠蕩白雲,綠樹濃蔭繞古屯,
犬吠聲聲雞報曉,青青芳草牧羊群。
青山芳草溪泉澈,愜意通神弄筆墨,
過眼煙雲留倩影,傾心揮灑胸中壑。
天地八荒萬物生,山山水水有真情,
鍾靈毓秀方方土,歲歲造福於百姓。
《遼東之秋》180×97cm
《海闊天空》365×145cm
《渤海之星》245×124cm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