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空間站發生漏氣事件,查找漏氣源頭有多難?

2020-08-29 央視新聞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8月20日發布聲明稱,國際空間站發生輕微漏氣,洩漏點可能在美國艙段,3名太空人本周末將查找漏氣原因。聲明中說:航天局及其國際夥伴2019年9月首次發現艙內空氣洩漏率略高於標準。同時,這次漏氣沒有對駐站成員或國際空間站構成威脅。

今年4月,俄羅斯「聯盟MS-16」飛船順利升空入軌,把2名俄羅斯太空人、1名美國太空人送抵國際空間站,執行駐站任務,開展科研活動並對空間站進行維護。作為國際空間站的第63批科考組的成員,三人將在國際空間站駐守196天。如今,這次駐守進入下半程,卻意外發生了漏氣事件。

太空人關閉各艙艙門,查找漏氣源頭

目前,國際空間站由美國和俄羅斯等16個國家聯合建造,共有十幾個加壓艙段,太空人可以通過加壓艙段從美國艙段到達俄羅斯艙段。按照計劃,空間站全體太空人分別關閉各艙艙門,然後集中到俄羅斯艙段待三天,直到24日晚間,同時與飛行管理中心聯合進行閉艙壓力檢查,以查出漏氣源頭,預計初步結果在下周末前就能出爐。有消息人士透露,國際空間站24小時損失大約220克空氣,相當於美國某個艙段外殼上有一個大小約0.1毫米的孔。

 國際空間站俄羅斯艙段和美國艙段示意圖(國際空間站推特)

這並不是國際空間站第一次發生漏氣。2018年8月,對接在國際空間站上的「聯盟MS-09」飛船出現漏氣,太空人在飛船軌道艙的艙壁上發現長度近2毫米的裂縫,當時進行了緊急修補,漏氣原因至今沒有查明。美國航空航天局官員說,這次漏氣不如2018年的漏氣事件嚴重。

部分國家的太空飛行器允許一定的空氣洩漏率,超標則有危險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研究員、國際宇航聯空間運輸委員會副主席楊宇光說,載人太空飛行器無論是飛船還是空間站,都需要進行加壓以保證航天員能夠維持正常的生命。負責這個功能的叫環控生保系統,不同國家對於環控生保系統的設計不一樣,比如美國過去在太空飛行器的設計中,允許太空飛行器有一定的漏率。環控生保系統中對於大氣的控制,除了要維持其中的氧氣以及二氧化碳的濃度控制等,其中還有一些有害的氣體,也就是說,太空飛行器的內部大氣環境有一定漏率的話,其實有利於有害氣體排出。如果漏率在比較小的範圍內,就是安全的,比如這次國際空間站的漏率達到每天220克空氣,這樣的一個漏率其實不會對航天員產生威脅。但是如果漏率再大的話,有可能加快氣體消耗的速度,其實是不太有利的,所以應當進行檢查、排除。

國際空間站三名駐守太空人(NASA)

載人航天歷史上發生過嚴重甚至致命的漏氣事故 

楊宇光介紹,蘇聯和俄羅斯的和平號空間站,有一艘「進步M-34號」貨運飛船,它在與和平號空間站對接的過程中,和「和平號」空間站的一個艙發生碰撞,導致艙段嚴重受損,被撞出一個大的裂縫,使艙段失壓,因此,「和平號」當時的太空人把這一艙段的艙門關閉,後來,這個艙段永久性失去了內部的壓力,不再適合航天員居住。

除此之外,在載人航天歷史上發生過因為失壓造成航天員死亡的事故, 1971年,蘇聯的「聯盟11號」飛船在返回大氣層過程中,因為一個閥門錯誤地打開,導致裡面三名不穿艙內航天服的太空人在很短時間內因為失壓而死亡。不過,相對來說國際空間站漏氣的漏率都非常低,所以不會影響到太空人的安全。

從太空拍下的地球照片(國際空間站科考組成員、美國太空人卡西迪的推特)

查找漏氣點難度不小

楊宇光說,主要難點在於國際空間站非常龐大,有400多噸、十幾個艙段,裡面的整個生活空間比一家大型客機的內部空間還要大,而發生洩漏的可能是一個小孔,因此是比較難發現的。國際空間站的各個艙段之間都有具備氣密性的艙門,所以把這些艙門關閉以後,可能就更容易發現漏氣的艙段。(總臺央廣記者 李婧)

(編輯 張冰)

相關焦點

  • 國際空間站發生漏氣事件 查找漏氣源頭有多難?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8月20日發布聲明稱,國際空間站發生輕微漏氣,洩漏點可能在美國艙段,3名太空人本周末將查找漏氣原因。聲明中說:航天局及其國際夥伴2019年9月首次發現艙內空氣洩漏率略高於標準。同時,這次漏氣沒有對駐站成員或國際空間站構成威脅。
  • 報告,國際空間站「漏氣」了
    8月20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發布聲明稱,國際空間站發生輕微漏氣,洩漏點可能在美國艙段。事實上,國際空間站是一個足球場大小的軌道實驗室,沒有完全密封,漏出一定量的空氣實屬正常。但是,隨著空氣流失率的增加,3名太空人將在俄羅斯艙段三天按兵不動,等待地球上的負責人於本周末查找漏氣原因並找出解決方案。
  • 國際空間站漏氣了?
    8月20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發布聲明稱,國際空間站發生輕微漏氣,洩漏點可能在美國艙段。事實上,國際空間站是一個足球場大小的軌道實驗室,沒有完全密封,漏出一定量的空氣實屬正常。但是,隨著空氣流失率的增加,3名太空人將在俄羅斯艙段三天按兵不動,等待地球上的負責人於本周末查找漏氣原因並找出解決方案。
  • 國際空間站漏氣 後果嚴重嗎?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近日發布聲明稱,國際空間站發生輕微漏氣,洩漏點可能在美國艙段,3名太空人將集中在俄羅斯艙段三天,並於本周末查找漏氣原因。聲明表示,這次漏氣沒有對駐站成員或國際空間站構成威脅。
  • 國際空間站漏氣,後果嚴重嗎?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近日發布聲明稱,國際空間站發生輕微漏氣,洩漏點可能在美國艙段,3名太空人將集中在俄羅斯艙段三天,並於本周末查找漏氣原因。聲明表示,這次漏氣沒有對駐站成員或國際空間站構成威脅。
  • 國際空間站漏氣,後果嚴重嗎?
    並於本周末查找漏氣原因。如今,這次駐守進入下半程,卻意外發生了漏氣事件。太空人關閉各艙艙門 查找漏氣源頭目前,國際空間站由美國和俄羅斯等16個國家聯合建造,共有十幾個加壓艙段,太空人可以通過加壓艙段從美國艙段到達俄羅斯艙段。按照計劃,空間站全體太空人分別關閉各艙艙門,然後集中到俄羅斯艙段呆三天,直到24日晚間。
  • 國際空間站將查漏氣
    新華社北京8月21日電(記者陳丹)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20日發布聲明稱,國際空間站發生輕微漏氣,3名太空人本周末將查找漏氣原因。美國航天局在聲明中說:「航天局及其國際夥伴2019年9月首次發現艙內空氣洩露率略高於標準。」美國太空人克裡斯·卡西迪、俄羅斯太空人伊萬·華格納和阿納託利·伊萬尼申本周末將關閉艙門,監控氣壓,以找到漏氣源頭。
  • 國際空間站發生漏氣事件,每天損失220克空氣,後果嚴重嗎?
    在今年8月份時,NASA與俄羅斯聯邦航天局發布聲明稱:國際空間站正在發生輕微漏氣,每天大約流失220克空氣,但他們也表示此次漏氣的地方較小,對艙內的太空人或者查找漏氣源頭自今年八月份開始,為了查找漏氣源頭,太空人將分別關閉各艙艙門,然後到俄羅斯艙段集中待三天時間。
  • 國際空間站漏氣了,可能在美國艙段……
    美國宇航局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20日發表聲明稱國際空間站發生輕微漏氣洩漏點可能在美國艙段為何會突然漏氣?會帶來哪些危害?3人將在國際空間站駐守196天,如今駐守進入下半程,卻意外發生了漏氣事件。空間站3名太空人將關閉各艙艙門,集中在俄羅斯艙段待3天,直到24日晚間,同時與飛行管理中心聯合進行閉艙壓力檢查,以尋找美國艙段漏氣源頭,官方預計下周末之前可得出結果。
  • 國際空間站再次發生漏氣事件,看來距報廢不遠了,坐等天宮空間站
    「星辰」艙再次發現漏氣現象,據稱目前他們已經將故障排除。這已經不是國際空間站第一次出現漏氣事件了,早在2018年國際空間站就已經檢測到了有氣體洩漏,最終經過排查他們在與國際空間站對接的「聯盟MS-09」飛船上發現了一個2毫米的洞。無獨有偶,在大約一個月之前,俄羅斯衛星網報導,國際空間站上發現了輕微的空氣洩露,而洩露的艙段很可能就在美國艙段,只不過還沒有威脅到太空人的生命安全。
  • NASA:國際空間站發生漏氣 但不會對太空人構成危險
    據外媒BGR報導,國際空間站發生輕微漏氣,這促使太空人在尋找源頭時對空間站的一半進行封鎖。美國宇航局(NASA)表示,這次洩漏不會對國際空間站上的太空人構成危險。國際空間站的各個模塊將被封鎖,而美國宇航局將測量每個區域的壓力,以確定洩漏的來源。
  • 國際空間站「漏氣」了
    據路透社莫斯科8月20日報導,當地時間周四,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Roscosmos)表示,國際空間站的3名太空人本周末將在國際空間站的俄羅斯艙段度過,以尋找空間站內的漏氣源頭。
  • 國際空間站漏氣 一天漏220克空氣
    本報訊 據央視新聞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8月20日發布聲明稱,國際空間站發生輕微漏氣,洩漏點可能在美國艙段。目前,太空人已轉移到俄羅斯艙段,本周將進行詳細排查。今年4月,俄羅斯「聯盟MS-16」飛船升空入軌,把2名俄羅斯太空人、1名美國太空人送抵國際空間站,執行駐站任務。
  • 國際空間站這次漏氣 後果不嚴重,想修卻不易
    近日,國際空間站上的3名太空人結束了在俄羅斯艙段的隔離生活。由於此前發現的美國艙段漏氣現象,他們於8月21日集中進入俄羅斯艙段,以配合飛行管理中心開展閉艙壓力檢查,尋找漏氣源頭。雖然最後隔離期被延長了一天,但截至記者發稿時,有關方面並未宣布找到漏氣點。
  • 國際空間站這次漏氣後果不嚴重,想修卻不易
    由於此前發現的美國艙段漏氣現象,他們於8月21日集中進入俄羅斯艙段,以配合飛行管理中心開展閉艙壓力檢查,尋找漏氣源頭。雖然最後隔離期被延長了一天,但截至記者發稿時,有關方面並未宣布找到漏氣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研究員、國際宇航聯空間運輸委員會副主席楊宇光向科技日報記者表示,這次漏氣不會威脅到太空人的安全。
  • 國際空間站美國艙段漏氣!為查找源頭,全體太空人赴俄羅斯艙段隔離
    21日發布消息稱,為了尋找國際空間站美國艙段漏氣源頭,站上太空人從當天起,全體集中在俄羅斯艙段三天。目前國際空間站有三名太空人駐守,分別是兩名俄羅斯人和一名美國人。國際空間站資料圖(路透社)8月20日,消息人士透露,發現國際空間站失密。
  • 國際空間站漏氣已超1年,太空人仍未找到漏氣源頭
    國際空間站簡稱ISS,有6個主要太空機構,美國、俄羅斯、歐洲、日本、加拿大和巴西。主要還是以美國和俄羅斯為首!太空人離開地球,到達太空進行長期任務探測,他們就是生活在空間站內的,要告訴大家的是,空間站沒有很大,總長不過51米,內部空間只有388立方米。
  • 國際空間站這次漏氣 後果不嚴重,想修卻不易
    原標題:國際空間站這次漏氣 後果不嚴重,想修卻不易 近日,國際空間站上的3名太空人結束了在俄羅斯艙段的隔離生活。由於此前發現的美國艙段漏氣現象,他們於8月21日集中進入俄羅斯艙段,以配合飛行管理中心開展閉艙壓力檢查,尋找漏氣源頭。雖然最後隔離期被延長了一天,但截至記者發稿時,有關方面並未宣布找到漏氣點。
  • 國際空間站美國艙段漏氣,太空人被隔離
    IT之家8月22日消息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今日報導,為了尋找國際空間站美國艙段漏氣的源頭,空間站內太空人須全體集中在俄羅斯艙段三天以隔離檢查。8 月 20 日,國際空間站疑似失密,而俄羅斯航天集團當日晚些時候宣布,漏氣」不對國際空間站和太空人安全構成威脅,站上太空人 8 月 21 日將集中到俄羅斯艙段三天。
  • 國際空間站再現漏氣事件,未對太空人造成威脅
    據俄羅斯衛星網29日報導,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發言人表示,國際空間站俄羅斯「星辰」艙再次發現漏氣,近日內將排除故障。發言人表示,目前的情況對於國際空間站內太空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並不構成危險。他說,正在排查具體的漏氣地點。他還指出:「目前的情況對於國際空間站內太空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並不構成危險,也不妨礙國際空間站的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