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區糞便降解馬桶農廁改造政府採購產品重慶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補短板暨成片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會在銅梁召開。馬佳欣 攝中新網重慶8月5日電 (馬佳欣)重慶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補短板暨成片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會本周在重慶銅梁召開。會議公布重慶市2020年1-7月已改建農村戶廁8.95萬戶,2018年以來,累計改廁.98萬戶。重慶市在農村廁所革命、危房改造、汙水處理、生活垃圾整治等方面均取得新突破,人居環境顯著提升。據重慶市政府相關人士介紹,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實施以來,重慶實施「五沿帶動、全域整治」工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由點上示範向面上鋪開。重慶市農業農村委、市規劃自然資源局、市衛生健康委、市生態環境局、市城市局等部門制定了構建補短板、成片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系列方案,以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廁所改造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重要環節。重慶市將2020年確定為「農村改廁質量年」。2020年1-7月,重慶共下達資金6028萬元、市級資金6000萬元,區縣投入1.5億;完善「一廁一檔」臺帳、規範驗收程序,進行第三方入戶評估;依託熱線電話等方式建立暢通群眾投訴渠道60個。重慶市持續推進農村舊房和已改危房的居住功能,開展美麗庭院創建評比,推進村莊亮化工程建設。通過系列整治行動,今年已完成農村危房改造9169戶,整治提升農村舊房41427戶,評比美麗庭院16624個,安裝公共照明路燈或庭院盞燈37887盞,建立了市級傳統村落名錄,22個村落入院,對12個中國傳統村落進行保護發展。在汙水治理方面,重慶市分級、分類、分期開展汙水治理工作。2018年以來,該市9177個涉農村社完成4994公裡汙水管網建設,327座設施技術改造,累計建成農村集中汙水處理設施1409座,日處理能力16萬噸,300萬村民受益。重慶市農村生活垃圾取得明顯,全市7973個行政村生活垃圾實現有效治理比例達到95%以上。忠縣、秀山、萬盛3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縣(區),其分類示範已覆蓋100%的鄉鎮、94.8%的行政村,全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示範村1483個。為進一步改善重慶農村人居環境,重慶推進成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重慶市農業農村委人居環境和社會事業處處長劉明介紹,今年開始試點,每個區縣至少要有一個不少於20平方公裡的「成片推進示範片」,在已建成的示範點、示範片的基礎上,形成規模化的農村人居環境示範效應,以「成片」為單位,跨行政區域統籌推動垃圾、汙水、道路等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專業化、市場化的長效機制。以重慶銅梁區為例,該區進行跨村、鎮整體謀篇布局,建成60公裡鄉村綠道,串起5個鎮街、24個村和社區,建成8個美麗鄉村「會客廳」、120平方公裡鄉村振興西郊示範片,做到了串點成線、連線成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能讓老百姓感受到的變化,環境好了,生活品質提高了,也帶動了產業發展,老百姓就願意留在農村發展,反過來又促進鄉村產業發展。」劉明說,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久久為功,要以更加長遠的眼光去謀劃,以更加務實的舉措去推進。」微生物廁所。
中媒匯河南訊(雷倩、展思帆)新蔡縣孫召鎮人民政府樹立「小廁所,大革命」的意識,圍繞「改快改好、長期實效」的宗旨,採用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的實踐模式,紮實推進廁所革命。一是強化宣傳發動,利用宣傳欄、宣傳展板、懸掛橫幅、等方式做到家喻戶曉。大力宣傳農村改廁對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重要性,不斷增強群眾的衛生意識,提高村民知曉率、參與率,切實改善庭院環境。二是細化組織協調,新蔡縣孫召鎮政府定期開展研判會,及時研究解決改廁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對各村委廁改過程中遇到個各項問題進行指導和幫助。三是強化督導,鎮政府對各村委改廁工作進展情況進行通報,推廣經驗做法,對於完成任務質量高、工作推進快的村進行表彰鼓勵,對進展較慢的村進行通報批評。生物降解廁所。
南陽網訊(通訊員劉娟)農村戶廁改革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脫貧攻堅工作的內在要求。西峽縣桑坪鎮近年來高度重視農村戶廁改造工作,在鎮黨委政府的研究領導下,成立了戶廁改造專班領導小組,以副鎮長梅大山同志為主要負責人,村鎮服務中心為督辦單位,推進桑坪鎮鎮戶廁改造工作。桑坪鎮各村群眾居住比較分散,各村改廁量和改造進度不均衡,為進一步推進戶廁改造,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順利完成2020年縣級交辦任務。近日,該鎮鎮長杜謙勇、副鎮長梅大山帶領村鎮中心相關同志、脫貧責任組組長、村支書深入各村實地督導廁所改造工作。尤其對於改廁工作量較大的嶺崗村和北灣村進行研究,因地制宜地提出改廁意見。同時要求每星期定時上報各村改廁進度,在每周例會上進行通報。杜謙勇指出:「廁所革命」意義重大,它改善了人居環境,提升了群眾的生活品質,徹底改變農村廁所「髒、亂、差」的現狀。今年又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所以要抓住今年的良好機遇,以典型引路、示範帶動、整體推進的原則,積極宣傳,強力推動戶廁改造工作,通過這項惠民政策,讓群眾切實得到實惠。同時,也要完善保障廁所後期的清潔。推動戶廁改造工作,激發了群眾內生動力,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銀川新聞網訊(記者梁小雨)「這個冬天不用再出屋上廁所了。」10月22日上午,賀蘭縣南梁臺子隆源村村民陳萬祥指著家裡的抽水馬桶感嘆道。陳萬祥所在的隆源村位於賀蘭縣南梁臺子西北部,村民是生態,共有482戶2087人,去年至今,該村已完成一隊、二隊、三隊改水改廁工作,共計400餘戶。截至目前,全縣完成戶廁改造4650戶,完成率50.5%,改造進度居於全市前列。去年以來,賀蘭縣結合村莊規劃布局調整和農村生活汙水處理工程,按照「小集中收集、大集中處理」的原則,高標準紮實推進「廁所革命」。賀蘭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各村布局及農戶居住情況,該縣將改廁分為集中管網式和三格化糞池式兩種模式,改廁戶數在50戶以上的村落採取集中管網的方式,改廁戶數在50戶以下的村落採取三格化糞池方式,在節省成本的同時,保證改造質量。在改造中,該縣將「廁所革命」工程、農村生活汙水收集管網工程、汙水處理廠建設工程進行整體打包,引入社會資本進行特許經營,以「政府+企業+農戶」的主體模式,為群眾提供「農戶自建+企業統建」的多樣化改造方案,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預計投資1.69億元。為確保改廁質量和驗收標準,賀蘭縣按照《寧夏農村廁所建設技術指導意見》,制定了《賀蘭縣農村水廁改造標準》,並在建設完成後組織農戶開展農村戶廁的使用與管護知識技能的宣傳教育與培訓,保證戶廁正確使用。生物菌降解糞便馬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