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技術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最多的恐怕就是電影,但是你知道3D技術在我們生活中最有效的作用之一是什麼嗎?我們人的一生無外乎是生老病死,醫療健康是我們繞不開的一個話題,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和我們息息相關的有關生物醫療的3D技術。
3D技術的原理其實很簡單,只要找到合適的材料,毫不誇張的說基本可以達到萬物皆可列印。
3D技術的發展經歷了4個階段,
第一階段:與傳統的3D列印相同,主要是應用在體外使用的醫學模設備上,這一階段的大大有利於降低醫療設備的製造成本和增加設備的緊密度,同時對列印時所使用的材料在與生物相容性上沒有實質性的要求
第一階段的是3D列印成果
第二階段:處在這個階段的時候,已經把3D列印技術的材料做升級,所使用的材料標準為不被人體排斥且產生副作用,這個階段的產品進入人體一般屬於永久性的植入,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卻不能被降解,類似的有假耳移植物、下頜骨移植物。
假耳移植物
第三階段:這個階段在材料上有非常大的進步。不僅解決了被排斥的問題同時可以被人體所降解。該產品植入人體後,可以促進人體中各組織的相互關係同時可以促進組織的再生。例如:仿生的組織工程支架,在這個階段上我國清華大學處在世界頂尖階段。
列印出組織生長並替換缺損組織的一個過程
第四階段:這個階段是最徹底的一種突破,在利用有效的材料基礎上,把整個技術的應用達到一個微觀研究中,類似中國的古話所說的由治本來治標,這個階段作用在最基礎的的生命單位上,使用活細胞、蛋白及其他細胞外基質作為材料,列印出具有生物活性的產品,最終目標是製造出組織、器官。這個階段被稱為「細胞列印」或「器官列印」。基本標誌著3D列印進入成熟階段。
「細胞列印」或「器官列印」
目前的3D列印的生物工程技術有哪些呢?
一、人造骨骼
我們正常成人身上總共有206塊骨頭,其中包括了中軸骨和附肢骨骼。個性化定製人工骨骼在臨床應用中需求量特別大,是由於人體骨骼形態不規則,個體形態差異較大。
人造骨骼
二、人造血管
日本國立循環器官疾病研究中心日前宣布,該中心研究人員成功研製出直徑僅為0.6毫米的人造血管。人造血管未來的發展前景不可估量,為人類的血管類疾病有實質性的幫助。
人造血管
三、人造器官
人造器官具有天然器官組織的功能或天然器官部件功能的材料。人體中的五臟六腑是最容易得疾病的部位了,目前在醫院等器官移植的人往往是賭運氣的。只有極少部分的人才有獲得器官的機會,未來人造器官的發展,我們基本可以實現哪裡壞了換哪裡的情況。按照這個發展情況長生不老恐怕不再是問題了。
人造器官
四、皮膚修復
列印皮膚組織是該領域最有前景的應用之一,皮膚組織的修復未來將成為最有發展前景的的行業之一,無論是愛美的女性還是天生有缺陷的人,將會擁有一個嬰兒般的肌膚,恐怕未來很多美容院要倒閉了。
完美皮膚
3D列印的在生物領域的發展,理論上我們真的有可能成為一個不死之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