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中天體的十大重要成員

2020-08-30 宇宙及宇宙外讀者

隨著科學水平的不斷發展,我們發射了大量的衛星到太空中去,而這些衛星離鄰近的行星很近,以至於能夠拍到一些令人驚嘆的照片。

1.太陽

太陽像是一顆孤星,圍繞著銀河系運行,它距離銀河系中心大約26000光年,旋轉一周大約需要2.3億年。

2.水星

在太陽系中,最小的行星是水星,每88天繞太陽公轉一周。從物理上看,水星看起來像月球,因為在其上有許多隕石坑。它沒有天然衛星,也沒有大氣層,但這顆行星有一個巨大的鐵核。

3.金星

金星以女神的名字而命名,是距離太陽第二近的行星,每224個地球日圍繞太陽公轉一周。除了月亮以外,它是夜空中最亮的行星。在日出之前或日落之後,金星都會儘可能地閃耀著。有時它也被稱為地球的「姐妹行星」,因為它們在大小、重力和組成成分方面比較相似。

4.地球

地球是我們的家園,也可能是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地方。它約有71%的表面被海水覆蓋著,其餘的則是由大陸和島嶼組成的。我們知道,生命所必需的水並不存在於任何其他星球的表面。同時,地球與其他空間物體相互作用。

5.火星

火星有一個稀薄的大氣層,在其表面有許多類似於月球的撞擊坑,也包括類似於地球上的火山、山谷、沙漠和極地冰蓋。它擁有太陽系中的最高峰,即奧林匹斯山。除了地理特徵外,火星的自轉周期和季節周期也與地球相似。

6.木星

木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其主要成分是由氫和少量的氦組成的。由於它的旋轉速度很快,所以該行星具有扁球形。

7.土星

土星是太陽系中僅次於木星的第二大行星。與木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一道,它被稱為氣態巨行星。土星是由氫,氦和微量元素組成的。在內部,有一個由巖石和冰組成的小核心,它被一層厚厚的氫氣和其他氣體包圍著。

8.天王星

天王星是太陽系中第三大行星。事實上,用肉眼可以看到它,就像五個經典行星一樣,只是說,古代的觀測者從來沒有意識到它是一顆行星,因為它很暗。像其他巨大的行星一樣,天王星也有一個環狀系統。

9.海王星

美麗的海王星是太陽系中第八顆也是距離太陽最遠的行星。按照直徑,它排第四;按質量,它排第三。海王星的質量是地球的17倍。它的大氣層主要是由氫和氦組成的,同時還含有甲烷的痕跡,這也解釋了它呈藍色的原因。

10.冥王星

先前,冥王星被認為是一顆行星,現在卻被認為是柯伊伯帶的主要天體。它主要是由巖石和冰組成的,相對較小,約佔月球質量的五分之一。

相關焦點

  • 天文學家證實了太陽系中最遙遠的天體
    太陽系中最遙遠的天體Farout在僅僅兩年後就失去了它的「王冠」。據悉,Farfarout是目前已知的太陽系中距離最遠的天體。它目前距離太陽 132AU(天文單位),也就是距離太陽約 197 億公裡,而天體 Farout 距離太陽僅 120AU(約 179 億公裡)。在拉長軌道上,天體 Farfarout 最遠距離太陽 175AU(約 261 億公裡)。
  • 太陽系中天體的十大美麗圖片
    2.水星在太陽系中,最小的行星是水星,每88天繞太陽公轉一周。從物理上看,水星看起來像月球,因為在其上有許多隕石坑。它沒有天然衛星,也沒有大氣層,但這顆行星有一個巨大的鐵核。它擁有太陽系中的最高峰,即奧林匹斯山。除了地理特徵外,火星的自轉周期和季節周期也與地球相似。6.木星木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其主要成分是由氫和少量的氦組成的。由於它的旋轉速度很快,所以該行星具有扁球形。
  • 巴西天文學家:太陽系中第九大行星或再次出現
    人類尋找太陽系家族其他成員的腳步一直未停。巴西天文學家羅德尼·戈梅斯日前在美國天文學會會議上指出,在海王星以外運行的小型冰塊軌道出現攝動,表明太陽系邊緣存在一顆未知的、體積相當於四個地球大小的行星。這是戈梅斯通過計算得出的,也是太陽系中可能存在的第九大行星,暫時被稱為「X星」。
  • 太陽系「高速公路」,天體轉移速度提升萬倍,是航天事業重要依據
    你可能無法想像,在我們的太陽系空間中,隱藏著一條天體專用的「高速公路」。在這條通道上,天體的軌道轉移速度遠遠超過了我們的想像。首先,通過太陽系內相關小天體的運行模式,研究團隊發現了一些注意的地方。太陽系小天體的這種混亂與穩定或不穩定流形的出現有關,而這種指示器則可以在短時間內迅速捕捉到它所採用的動力學模型所表現出的一些細節特徵。他們在論文中介紹:「在本次實驗中,我們利用FLI檢測了太空流形的存在和結構,並且捕捉到公轉時間尺度上的不穩定性。換句話說,我們通過這種敏感而且可靠的數學工具實現對太陽系內快速運輸區域的大致定義。」
  • 太陽系中儲水量最大的天體是哪個?
    地球作為太陽系內含水最多的天體之一,海洋的面積佔到了地球表面積的71%,因此從外太空看過來,地球就像一個蔚藍色的水球,水體的總體積更是達到了13億8600萬立方千米。但是在太陽系內不只是地球上有水,相對於太陽系中的其他一些天體,我們地球上的水卻是不值一提的,比如木衛二,以及它的「鄰居」——木衛三。
  • 太陽系中儲水量最大的天體是哪個?
    地球作為太陽系內含水最多的天體之一,海洋的面積佔到了地球表面積的71%,因此從外太空看過來,地球就像一個蔚藍色的水球,水體的總體積更是達到了13億8600萬立方千米。
  • 太陽系中第九大行星或再出現 暫被稱為「X星」
    人類尋找太陽系家族其他成員的腳步一直未停。  巴西天文學家羅德尼·戈梅斯日前在美國天文學會會議上指出,在海王星以外運行的小型冰塊軌道出現攝動,表明太陽系邊緣存在一顆未知的、體積相當於四個地球大小的行星。這是戈梅斯通過計算得出的,也是太陽系中可能存在的第九大行星,暫時被稱為「X星」。
  • 天文學家在太陽系空間中發現一條天體專用的「高速公路」
    (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環球科技:天文學家在太陽系空間中發現一條天體專用的塞爾維亞貝爾格勒天文臺的Nataša Todorović和她的團隊發現,太陽系中天體圍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往往是不固定的,尤其是彗星、小行星這種小型天體,極易受到體積龐大的行星引力幹擾而偏移當前運行軌道。
  • 太陽系中發現多顆軌道異常天體,太陽系的第九行星真的存在?
    科學家就想在太陽系找到第九行星。很多人對於太陽系的結構很模糊,太陽系可以分為三層,一部分是內太陽系,主要包含行星和小行星;另一部分是外太陽系,有些天體就在海王星軌道以外繞太陽公園,它們構成了柯伊伯帶,其他一些天體距離太陽更遠,軌道平面也更為傾斜,它們構成了所謂的離散盤。
  • 太陽系十大衛星排行榜,月球排第五,十大衛星和地球相比都有多大
    在太陽的周圍存在著大大小小數以億計的不同天體。它們在太陽的引力束縛下圍繞著太陽旋轉。目前科學家在太陽系中已經發現了八顆大行星,辨認出了5顆矮行星和205顆行星的衛星。這些天體和其它的小行星以及彗星圍繞著太陽共同構成了龐大的太陽系。
  • 它是太陽系中最遙遠的一顆行星,差點成為第十大行星!
    就在十二年前,我們還認為太陽系中有九大行星,它們分別是水星、金星、木星、火星、土星、地球、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不過在2006年的布拉格天文會議上,冥王星被劃分為矮行星,從此太陽系中九大行星就少了一員,成了現在的八大行星。但很少有人知道,太陽系中差一點點就變成了十大行星,這就是2003年發現的一顆星體"鬩神星"。
  • 太陽系邊緣新發現兩個神秘冰凍天體
    近日,天文學家宣稱在太陽系邊緣的柯伊伯帶發現了兩個新的冰凍天體。據悉,這是他們在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進行觀測僅兩周後就取得的發現。柯伊伯帶被認為是太陽系的盡頭所在,遍布著直徑從幾公裡到上千公裡不等的冰封微行星。
  • 為太陽系中最大的未命名天體選擇它的名字,其中一個竟來自中國!
    在我們生活的太陽系中,在海王星之外,有一顆小小的紅色行星正圍繞著太陽旋轉。現在,它需要一個正式的名字。你可以對科學家網站(關注「知新了了」獲取網址)上列出的三個名字中的一個進行投票:共工、霍莉和維利。2007OR10 位於太陽系的柯伊伯帶,是海王星以外的一個區域,由冰封的小天體組成,冥王星也在這個區域。
  • 為什麼說地球密度是太陽系中已知天體密度最大的?
    請注意,這是滿足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提出的所有三個行星標準的僅有的八個天體,它們繞太陽公轉的距離僅在同一平面的幾度之內。在太陽系中的所有行星、矮行星、衛星和小行星等中,只有一個天體密度最大的。您可能會基於這樣的事實:引力閱讀的天體,其密度越大,因此認為木星或太陽是太陽系中密度最大的天體,但它們密度只是地球密度的的四分之一。
  • 《太陽的家族:太陽系》第二章 太陽系中的天體
    第二章  太陽系中的天體  第一節  人類的家園—地球  眾所周知,地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是第三顆,位於水星和金星之後。在太陽系八大行星中,大小排行是第五。地球是唯一一個不是從希臘或羅馬神話中得到的名字。
  • 太陽系外潛伏黑色天體 「復仇女神」預言或存在
    美國路易斯安那大學行星科學家日前通過對一個100多年的彗星觀測數據進行分析後證實了此前提出的一個假設,即一個木星大小的黑色天體或許正潛伏於太陽系的外邊緣,而且正在向地球方向拋出大量的冰和塵埃。
  • 彗星的公轉與太陽系其他天體的公轉有什麼不同?
    盧達晨 中學地理問答有問必答 提個醒彗星的公轉與太陽系其他天體的公轉有什麼不同?答:在太陽引力作用下,八大行星、矮行星,以及眾多的小行星、彗星等天體,都環繞太陽公轉。話是這麼說,但注意到了嗎?也就是說,周期彗星能定期回到太陽身邊,像太陽系其他天體公轉那樣。非周期彗星終生只能接近太陽一次,而一旦離去,就會永不復返,永遠拜拜。這類彗星或許原本就不是太陽系成員,只是無意中闖入太陽系的過客。另外,受行星的影響,三種公轉軌道的彗星還會相互轉換,周期彗星會變成非周期彗星,反過來也成立。回到開始的問題:……有什麼不同?
  • 太陽系特殊小天體或有光環:兼具小行星彗星特徵
    「半人馬型小天體」是太陽系小天體中的一類,其軌道半長軸位於太陽系外行星的軌道之間。它們的軌道不穩定,偶爾會穿越那些巨行星的軌道,並受到這些巨行星強大引力的嚴重幹擾,這導致這些小天體的壽命都不會很長,一般只能存在數百萬年的時間。典型的半人馬型小天體都會同時表現出小行星和彗星的特徵,也正因為如此,它們被用希臘神話中半人半獸的「半人馬」來命名。
  • 課本中太陽系配圖比例失調,這才是太陽系天體大小和距離真實比例
    我們在小學的時候就開始學習一些關於太陽系的基礎知識了。我們從課本上了解到,太陽系是以太陽為中心,包括圍繞它轉動的八大行星(包括圍繞行星轉動的衛星、矮行星)、小天體(包括小行星、六星、彗星等)組成的天體系統。
  • 天文學家發現太陽系新成員,矮行星又要再添一員?
    據外媒報導,在冥王星軌道外圍,天文學家發現了太陽系的一名新成員。這顆隱藏在太陽系深處的天體很可能成為矮行星行列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