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i2艾途教育集團(以下簡稱:i2)舉辦的i2兒童劇大賽正式拉開帷幕,i2廈門、成都、長沙、西安、青島、海口、南寧等多城各校「兒童劇匯演」正如火如荼開展中。
一年一度的i2兒童劇大賽已連續舉辦多年。i2各城各校的學員們小小年紀,穿上戲服、扮演角色,在舞臺上用地道的發音、流利的表達、全英演繹經典童話故事。他們在臺上揮灑自如的自信風採,i2對每位學員的交付成果可見一斑。
i2兒童劇大賽的連年舉辦,不僅是學員英語學習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以「戲劇表演」的形式,讓孩子們獲得全方位的成長,戲劇教學是很好的切入點。通過戲劇演繹,讓孩子們利用自己的肢體語言、感受力、理解力、想像力去表現他們自己,在戲劇表演的學習和展示過程中得到真正的運用。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強調的是在語言互動的過程中進行學習。戲劇是語言表達的藝術,在英語教學中,引導學員在戲劇表演中進行英語學習,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在此背景下,i2雙語研究院就對「戲劇表演在英語課堂上的運用策略」進行了實踐研究。
語言知識是怎樣學會的?
在孩子學習一門語言時,家長們往往會有很多問題困擾,如:兒童是如何獲取知識的?怎樣的學習方式才能幫助學生快速紮實地掌握知識?怎樣才能輸出一口流利的英語?為什麼孩子學習英語多年,卻還是「啞巴」?為什麼外國人聽不懂我們說的英語.......
讓孩子擁有一口流利地道的英語是很多家長所期盼的,也是家長願意為孩子付出努力的目標之一。但是同時,我們需要了解,語言的產生是有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的,它既是工具,更是文化。它會伴隨著環境變化,時代的變遷而產生變化。
語言不是「背」會的,而是「用」會的。也就是說,語言是在不同的真實場景中去實際運用,在不斷的交互中,不斷地糾正確認中學會的。語言學習具有情景性和互動性。擁有良好的語言溝通能力,指的就是如何能在不同的場景中,面對不同的談話對象恰當地使用語言,解決問題。這就是語言的魅力。怎樣才能真正掌握語言知識?通過什麼方法來「習得」語言呢?
大量的研究表明:通過閱讀訓練,學生能獲得的知識只有10%;通過視聽活動可以達到50%;通過口語表達和書寫可以掌握70%的知識,其中包含有動手操作、合作學習等活動方式。而90%的知識獲取是通過「做事」。也就是通過積累或真實的經驗、設計或表演等活動。這些都是高級思維的主要內容。
因此,要學好語言,學好英語,就需要有機會接觸真實、地道的語料,在貼近兒童生活的情景中去學習、感悟和使用英語。
戲劇教育是目前較為流行的一種語言教學策略,它較好地解決了語境、語料和應用的問題。為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培養、情感表現力、語言表達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方面提供很好的項目學習空間。
戲劇教育理念強調在開展課堂教學時,注重對學生集體意識、想像力、情感、表達、交際能力等的培養。在英語學習中,交際應用非常重要,教師可以通過戲劇教學的方式來讓學生提升交際能力。
什麼是戲劇教育?
兒童期開展戲劇教育的理論依據:戲劇起源於古希臘時期,最初為一種純藝術表現形式。18世紀法國浪漫主義大師盧梭在《愛彌爾》中提出:「在實踐中學習(Learning by doing),由戲劇實踐學習(Learning by dramatic doing)。」這個兩個概念開啟了以戲劇作為教育手段的先河。
美國著名教育學家杜威「做中學」理論提出,學生在戲劇扮演的過程中,通過自己的實踐和體驗,對新舊知識進行整合、歸納、運用和遷移。在發展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促進其認知能力的發展。學生在具體情景中,通過表演進行學習,獲得直接經驗,促進情感和價值觀發展,做到學以致用。
他提出的「表演」(plays)、「遊戲」(games)、「模擬」(mimic efforts) 等戲劇技巧都可以被運用到教學之中。「表演」 在這裡不僅是「結果(product)」、「演出(performance)」,更是一個語言學習的過程(process)。「表演」作為一種教學技巧,早已被廣大外國同行活用於兒童英語教學中。
國家教育部《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標準》(2011)對學生英語學習目標的語言技能分為:聽做、說唱、玩演、讀寫、視聽幾個部分。
其中一級(3-4年級)目標中要求:學生能做簡單的角色表演和能表演簡單的英語短劇。
二級(5-6年級)的目標則為:能在教師的幫助下表演小故事或小話劇。
可見,國家的課程標準也對於小學階段(兒童期)的戲劇教育的產出目標提出了具體的要求。這些要求既是符合現代教學理論的要求,也是符合兒童的心理發展需求的。
戲劇表演在英語課堂中運用的重要性
創造生動情境,營造語言環境。
當孩子正處於英語學習初期時,學習的英語內容通常和生活與學習聯繫密切,容易對其相關的真實情景進行創造設計,教師可通過遊戲、故事、兒歌等來創設真實的語言環境,通過戲劇表演的方式來訓練學習的語言點。教師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的心情在這樣的氛圍中得到放鬆,進而讓他們的英語交流水平得到更好地發揮。通過真實場景能夠讓學生的英語思維與知識儲備得到激活,讓他們更好地展開角色交流。
藉助戲劇表演,培養語言運用能力。
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學會運用已經學習過的單詞與詞彙,才算讓知識變「活」,才可以達到英語學習的目的。學生通過角色表演可得到英語語言的認知,對英語表達的魅力進行體驗。單詞積累指的是語言的輸入與積累,學生通過對積累的知識進行加工整合然後再輸出,可以提升自己的英語能力。通過氣氛的渲染和對劇情文本的了解,學生能夠很順利地進行表演,甚至能夠對語言點進行拓展,讓表演內容得到豐富。
組織合作表演,提升團隊意識。
在開展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對互助合作戲劇場景進行設計,能夠讓學生之間展開更好的交流,通過合作的方式,讓學生之間進行鼓勵和互助,能使得學生間的團隊合作、競爭意識得以提升。
看似簡單的小小戲劇表演,卻可以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這也是i2雙語研究院一直在深入實踐的內容,將戲劇教學融入到課堂中,通過創設語言運用場景學習英語,訓練思維,進而讓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表現力得到激發和發展。讓學員「無意識」地沉浸在全語言學習中,「做中學,演中說」,輕輕鬆鬆學英語,痛痛快快說英語!戲劇教育的魅力在此!
本文來源:大眾新聞 責任編輯: 陳體強_NB6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