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顆藍色星球上現在已經居住著77億的人口了,在可以預見的未來,2050年世界人口將抵達90億,那麼多的人口地球能承受的住嗎?
告訴你答案,完全沒問題。
在1964年,英國物理學家約翰·弗萊姆林曾計算出一個結果,這個結果是依據如下計算出來的:地球上到底能不能住人是與地球的表面溫度密切相關的,如果溫度過高,那麼地球將進入到溫室逃逸階段,很快地球上就不再適宜人類生存,如果溫度過低當然也是不可以的。
如果地球接收的熱量與散失的熱量相平衡,那麼此時我們認為地球是適宜生存的,這位物理學家計算出來的結果顯示地球上最多可承受6億億人。
當然了這只是理論計算結果,只有參考的意義,因為人需要衣食住行,需要消耗資源,吃什麼?喝什麼?龐大的人類社會消耗的能源哪裡來呢?這些都是問題,所以,在達到6億億人之前,地球早已不堪重負了,環境必將劇變,受害的也只是自己。
後來,一些科學家在弗萊姆林計算結果的基礎上,利用新的模型重新計算了一下,他們先假設一個人釋放的熱量,然後代入其中計算出的結果顯示在地球環境溫度不過高的情況下,地球可以承載1300萬億人,這足足是現今世界人口的20萬倍。
有人說這些科學家在胡扯吧,這些只是理論計算的結果,沒有實際意義啊?
事實上,因為這些的確只是理論值,是在食物、能源充足的前提下做出的理論預測,而且能源充足也必須是清潔能源,而不是現今的傳統化石能源,因為現今的能源利用體系給環境帶來了太大的汙染,不是可持續發展的辦法。
所以,如果未來人類無法進行星際移民,那最好的設想就是在解決清潔能源的基礎上,獲得更多的食物,新型的潔淨能源可能是現在正在實驗的可控核聚變,這個最有可能是未來的新型潔淨能源。食物問題也好解決,除了廣泛的利用耕地之外,人類會研發出產量更高的農作物,或者甚至是人工合成的高熱量食物。
人類的居住環境將出現巨大的改變,1000層甚至2000層以上的高樓隨地可見,它們緊緊地依偎在一起,離遠了看就像是一座巨大的山峰,它高聳入雲,每一棟大樓都是相互連通的,這樣做不僅方便人們生活工作,還可以以此來抵禦強大的地震,那時候的建築設計已經充分考慮到了自然地質災害的影響而使用了新型建築材料。
會飛的汽車、火車,交通工具基本上都是會飛的,人們已經很少在地面活動了,除了種植農作物的時候會下來一批人操控機器人完成這些作業,大部分的時間,人們都擁擠的生活在這樣的一座座巨大的「山峰」城市中。
人類會不會真的如題目那樣永遠也無法進行星際移民呢?
是有可能的,宇宙非常廣闊,人類的飛行器飛行速度又太慢,設想中的曲速引擎以及超光速驅動器、蟲洞之類的方案都太縹緲,看不到被應用的希望,最被寄予厚望的是反物質推進器,但現在也是毫無頭緒,我們需要滿懷希望,但仍然也要做最壞的打算,倘若人類在今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無法離開地球移民其它星球的話,人類迫不得已就需要採用上述的辦法,將高樓建的更高。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留言探討。我是科幻船塢,感謝大家的閱讀與關注
本文圖片來自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