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最大的天體直逕到底有多少釐米?答案很迷,你可能想不到!

2021-01-22 80後的科技

宇宙最大的天體直逕到底有多少釐米?答案很迷,你可能想不到!

宇宙大爆炸之後,現在已經不斷膨脹了138億年,而且現在宇宙到底有多大?我們的科學是無法解釋的,因為我們現在觀測宇宙的直徑只有920億光年(如果按釐米換算的話約等於1光年(ly) =920* 9.4607e+17釐米(cm)),這920億光年在浩瀚的宇宙中,可能是宇宙的冰山一角,宇宙多大我們是無法想像到的。

宇宙大爆炸當時的最大能量已經瞬間轉化成了各種物質,而這些物質慢慢就形成了所謂的天體,而很多的天體不斷的組合,又慢慢形成了不同的星系,宇宙這個母體其實有很多個星系組成的。星系有大有小,有的像太陽系,有的像一顆恆星。

就拿銀河系來說,直徑只有20萬光年(如果按釐米換算的話約等於1光年(ly) = 20萬*9.4607e+17釐米(cm)),裡面就包含了千億顆恆星,其實有很多人好奇宇宙為什麼這麼大,當然肯定存在著數不盡數的天體,那麼宇宙中最大的天體到底有多大,這可能是一個問題。

事實上現在的科學文明對天體的認知還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天體這個範圍也是非常廣的。就比如說黑洞這種沒有實體的神秘天體,我們的科學就已經無法解釋了,如果真的要問宇宙中哪一個天體最大的話大概就是黑洞了。

其實每一個星系中都會存在著一個質量非常大的黑洞,而且它可以吞噬一切恆星物質,不過科學家們在探討研究宇宙最大天體的時候都會將沒有實體的黑洞去除,因為我們對生命的認知是非常少的,他到底算不算一個天體我們都說不上來。

即使隨著我們科技的不斷進步,在未來觀測宇宙的範圍可能也會不斷的擴大,宇宙最大的天體直逕到底有多少釐米?答案很迷,你可能想不到!甚至我們可能將會在太空中不斷的遊走,隨著科學的不斷進步,我們對宇宙中最大天體的記錄也會不斷的改變。如果真的有一天,科學家們猜測的平行宇宙真實存在的話,我們站在這個宇宙看另一個宇宙的話也可能是一個天體,但是這也不排除宇宙是最大的天體。

相關焦點

  • 如果將地球比作直徑為1釐米的玻璃球,宇宙其他天體會有多大?
    引言:在古人看來,地球應該是宇宙中最大的天體。隨著人類的視野逐漸開闊,古人逐漸意識到地球之外還有更加龐大的星球,很多星球的尺寸甚至大到無法想像。那麼如果將地球比作直徑為一釐米的玻璃球,那麼其他天體有多大呢?
  • 如果地球直徑是1釐米,那宇宙中最大的天體有多大?
    宇宙可見部分直徑達到了930億光年,就連最快的光速來回跑都需要千億年。
  • 宇宙到底有多大?科學家發現最大天體結構,直徑為100億光年
    這是一個千年未解之謎,人類雖然是一種高智慧生物,但是被這個問題給難住了,人類一直想解開這個謎團,因為人類如果不知道宇宙大小就會感到很害怕,害怕就來源於對事物的未知,只要這個謎團一天不解開,人類的恐懼感就一天得不到消除,就好比你在一座新的城堡裡,如果你對這座城堡非常熟悉,你會睡得很香,但是如果你是剛住進去,對這座城堡什麼都不了解,你會失眠。
  • 整個宇宙到底有多少星星?科學家給出答案,你可能不信!
    相信大家都知道,在整個浩瀚的宇宙中,地球並不是唯一的星球,甚至恰恰相反,地球在宇宙中的概念,就相當於大海裡的一滴水、沙漠中的一顆塵,可想而知,整個宇宙究竟是多麼的浩瀚!
  • 如果地球直徑僅1釐米,太陽會有多大?
    若將地球縮小為一顆直徑僅1釐米的小球,太陽有多大?宇宙內其他星體有多大?浩大的銀河系又有多大?
  • 宇宙到底有多大?科學家發現最大天體結構,大到懷疑人生?
    文/仗劍走天涯宇宙到底有多大?科學家發現最大天體結構,大到懷疑人生?大是一種相對的概念。就比如相比,相對於地球而言,人類很渺小,相對於太陽來說,地球也很渺小,而太陽也並非是最大的,在太陽系之外也有很多超越太陽的存在。那麼宇宙究竟有多大呢?宇宙中最大的天體結構又是怎樣的呢?關於這個問題,可能很多人都會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按照固有的思維來看,宇宙是一種不斷推進的過程,是在小到大的過程中不斷徘徊的。
  • 宇宙中存在以光年計量大小的巨型天體嗎,宇宙最大的天體是什麼?
    它是一個長度單位,但這個長度數據已經超出了平常人們的尺寸想像,它不像日常生活中的釐米、米、公裡可以在腦海裡有個概念。 在這個巨大的宇宙中,地球充其量也只是一粒塵埃,滄海一粟。那宇宙中可能存在著直徑以光年為單位的巨型天體嗎?
  • 如果地球直徑僅1釐米,太陽會有多大?銀河系又會多大?
    引言:若將地球縮小為一顆直徑僅1釐米的小球,太陽有多大?宇宙內其他星體有多大?浩大的銀河系又有多大?
  • 黑洞能有多小?這種黑洞直徑只有一釐米,吞下地球後也不過三釐米
    黑洞是宇宙中已知最可怕的天體,以強大的引力無堅不摧無所不吃,黑洞的質量有大有小,但無論大小,即便它的視界直徑只有一釐米,也強大到足以傲視一切。千萬不要小看一個直徑只有一釐米的黑洞,要知道它的質量比地球小不了多少?因為我們的地球如果變成一個黑洞的話,其視界直徑也只有1.8釐米。
  • 宇宙中最大的天體能有多大,沒有最大只能更大,超乎我們的想像
    太陽是一顆恆星,它的體積是地球的130萬倍,我們從數字上就可以想像地球在太陽的面前,可能就是一粒塵埃,這個時候我們才切身體會到地球的渺小,自我的渺小。可是太陽在宇宙恆星家族中,也只是一個小個子,它只是一顆黃矮星,宇宙中比它大的恆星不計其數。可能有人要問了:宇宙中最大的天體能有多大?
  • 宇宙到底有多大?讓哈勃望遠鏡告訴你答案
    然而,這一結論立刻被科學家們否定了,一方面,人類已經很多年未探索宇宙了,另一方面,宇宙的宏大遠超人類的想像,甚至可以說它已超出且顛覆人類的認知。這兒有幾張圖片來告訴你宇宙的浩大與人類的渺小。圖解:地球與月球。
  • 110管直徑多少釐米 110水管直徑是多少釐米
    110管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缺少生活常識的朋友可能不太了解110管的意思,也不了解50管的意思。其實這些數字一般指的是管道的直徑,而這些管道指的是pvc管道。想要知道的更多,快來看看下面的文章吧!
  • 浩瀚的宇宙到底有多少星系?目前的數據已經讓人們感到迷茫
    天上的那些星星基本都是跟太陽相似的恆星,這樣的答案如果告訴古時候的人們,估計沒有幾個人會相信。古人們很難將熊熊燃燒的可怕太陽跟那些星星聯繫到一起,在古人的眼裡,太陽那是至高無上的,帶給了這個世界光明和溫度,帶來了希望,而那些星星則顯得弱小很多,完全跟太陽沒有可比性。可是如今有了科學的目光,我們都知道,太陽相對於天上的那些星星來說,才是微不足道的。
  • 宇宙中最大的恆星有多大?看完會讓你懷疑人生
    浩瀚的宇宙天體無數,其中最普遍的天體就是恆星和行星,而恆星在宇宙中的地位非常高大。雖然恆星不是宇宙中最強大的天體,在它的上面還有中子星,黑洞等強大的天體,可是不管是中子星還是黑洞都是由恆星演變而來。可如果我們走出地球,不管向太陽靠近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它有多麼龐大了。只不過,隨著人類對於宇宙認知的不斷提升,我們發現,太陽在整個宇宙恆星家族中也只是一個小不點,比太陽大很多倍的恆星數不勝數。那麼宇宙中最大的恆星有多大?看完後會讓你懷疑人生。當一顆天體的質量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其內部的高溫和高壓就會點燃中心的核聚變,從而讓一顆普通的天體升級為恆星。
  • 宇宙最大的天體,質量是地球的2萬萬億倍,體積能裝下2億億個太陽
    ,那麼它到底有多大呢?盾牌座UY與太陽系大小對比盾牌座UY的大可能你無法想像,也可能大到讓你懷疑人生,更會讓你恐懼,根據科學家們觀測和計算,盾牌座UY這顆恆星的半徑為25億公裡,是太陽的1800多倍,它的體積是太陽的60多億倍,是地球的7500萬億倍,如此龐大的恆星,即使以光速飛行圍繞它赤道飛行一圈也需要7個多少小時,如果把盾牌座UY放在太陽系的位置
  • 多重宇宙到底有多少個?答案在我這,但是你讀得出來麼?
    上個世紀初期,天文學家又發現了銀河外的其他星系,才出現了宇宙的概念。那麼宇宙就是最大的了嗎?其實也不是,宇宙也有很多,我們稱之為多重宇宙。多重宇宙,又叫做多元宇宙,上個世界科學家在觀察微觀粒子的時候發現,每次觀察到的梨粒子都是不同的。於是這名科學家就提出了一個很大膽的假設,宇宙有沒有可能就像粒子一樣,存在有不同的狀態呢?
  • 宇宙大事記56!宇宙中最大的天體
    地球的直徑是12742.02km,一個人的左右的寬度大概在520mm左右,前後的厚度大概在450mm左右。地球跟太陽比大小以第五套人民幣為例。1元硬幣的直徑=2.5釐米=地球的直徑。太陽的直徑約約是地球的110倍。
  • 哪種天體才是宇宙最大天體?它的體積比太陽大45億倍,暫獲此榮
    引言:宇宙中存在各種各樣的天體,小的天體小到讓人驚訝,大的天體大到讓人懷疑宇宙。那麼宇宙中最大的天體是什麼呢?在人類還不具備探索宇宙能力之前,答案應該就是太陽。但在人類開始探索宇宙之後,發現比太陽大的天體實在是數不勝數。
  • 宇宙中到底有多少個星系?科學家給出的答案令人感到絕望
    銀河系中有多少顆恆星呢?科學家估算銀河系中至少包含了大約1500億~4000億顆恆星。銀河系對我們來講已經是非常非常的大了。然而宇宙中的銀河系只是一個規模並不是很大的棒旋星系。在銀河的身邊就有一個比銀河大不少的星系。這就是距離地球254萬光年的仙女座星系。仙女座星系的直徑大約22萬光年,包含了大約1萬億顆恆星。
  • 銀河系有生命的天體有多少?科學家用概率學做了計算
    人類究竟是不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生命?地球是否是唯一能孕育生命的天體?我們在宇宙中真的那麼孤獨嗎?對於這些問題,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答案,有一些很悲觀,有一些很樂觀……人類的好奇心,從來都是隨著視野的擴展而延伸的越來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