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是距離地球最近,環境與地球最為相似行星。從人們發現他的那一刻起,就對火星有著憧憬與渴望。在2020年,在宇宙探索方面技術更加成熟的人類,向火星發射了多顆探測器,這也預示著人類星際探索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如果未來人類的科技成熟,有機會星際移民,那麼火星作為最有可能移民的首個星球,能否在2020年的探測任務中給人類驚喜呢?美國SpaceX公司目前正在研發一種飛船,如果一切都進展順利的話,預計將在2050年完成在火星上定居的宏偉目標。
米歇爾·馬約爾
2019年,諾貝爾獎的得主米歇爾·馬約爾在一次講話中說出了關於星際旅行的驚人結論。他認為人類的文明無法移民火星,更不可能實現星際移民。而這番言論無疑是給專注於太空探索事業的科學家們潑了一盆冷水。為什麼米歇爾·馬約爾會這樣說呢?
米歇爾·馬約爾
米歇爾·馬約爾出生於1942年,是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他曾因為參與發現了第一顆圍繞類日恆星運行的系外行星而獲得了2019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米歇爾·馬約爾認為,人類的星際移民是以尋找宜居的系外行星為目的,並且向這些星球移民,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以人類的科技,不可能找到通往個這些系外行星的有效方式。
諾貝爾獎章
其實米歇爾·馬約爾說的也並不是沒有道理,因為自從上世紀60年代,人類就開啟了探索地外文明和宜居行星的道路,但至今人類發現的距離地球最近的類地行星也需要好幾光年的距離。而且這也僅僅是人類通過觀測得到的假設,具體那顆所謂的宜居星球是否真的移居我們並不知道。
星雲
從距離上看,幾光年看似很近,但以目前人類最快的飛行器也不過是每秒接近100公裡的,而光一秒鐘飛行約30萬公裡,如果想要抵達幾光年外的某個目標,在飛行過程中不出現意外的情況下,還要飛行幾萬年的時間。對於現在的人類科技來說,這短短的幾光年似乎就是無限的距離。
光速
在未來的半個世紀裡,人類必然會實現登陸火星的夢想。但也僅限於登陸而已。就拿距離地球約4.2光年的比鄰星來說。人類想像登陸火星一樣登陸木星或許都需要幾百年的時間,這已經看起來非常遙遠了。而比鄰星距離地球的距離在最近的情況下,都是地球與木星距離的7萬多倍。但從這個距離來看,就是人類無法逾越的障礙。
木星
米歇爾·馬約爾認為,人類應該認清現實,接受現狀。目前人類所面臨的是北極冰川的融化,環境的汙染和物種的不斷滅絕。把問題的重心放在珍惜和愛護地球上。而星際移民可能需要花費幾萬年甚至幾十萬年,人類的文明能否延續到那個時候都是個問題。
地球
對於米歇爾的觀點,你是什麼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