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2.9億年前的背帆怪物,是存在了兩千萬年的嗜血猛獸。異齒龍又名異齒獸,意思是兩種尺寸的牙齒,因為他的大型頭顱骨中有兩種不同形態的牙齒。有種差異的生物通常為一齒動物。在2.9億年前,異齒龍是大型頂級掠食動物,身長達三點五米,體重接近一噸。最明顯的特徵背部的高大背帆,背帆是有脊椎神經及支撐,中間處最長可達1米,每一條連接特別的頸椎。他的獨特功能在於怪異的牙齒。在前面他有長而似犬的牙齒,可以殺死獵物,有明顯的門牙。
背部的牙齒向後指向非常適合分解屍體,巨大的肌肉群穿過顳顬孔連接下顎,賦予它驚人的咬合力,鋒利的牙齒刺入獵物的身體後,粗壯有力的頸部配合撕扯,可以輕鬆咬下大塊血肉。因此,他號稱完美的二疊紀屠夫。根據在俄克拉瑪州發現的化石證據,科學家認為,這種動物具有高不走的能力,他的腹部和大腿部位不會抬起種技能。雖然是異齒龍跑得更快,更靈活,但是奔跑姿勢卻一點也不威風,不美觀。四隻小短腿支撐笨重的身體離開地面,每邁出一步軀幹和脊柱就要像撒了歡的蜥蜴一樣左右搖擺。那麼異齒龍背上的船帆又有作用呢?這個結構不僅會讓異齒龍行動不便看起來百害而無一利。但是科學家們堅信其存在必有其存在的價值。
在1973年,有科學家計算一隻200公斤的異齒龍從26度提升到32度的體溫。若沒有帆狀需要205分鐘,但若有則只需要80分鐘。因此他們推測異齒龍的日常生活,早上江帆朝向太陽向太陽能加熱器一樣吸收熱量,提高血液溫度,血液在體內循環,從而提高體內溫度,使他能夠開展每日的覓食大業。當然也有科學家猜測,背帆是用來球吸引異性的注意族群之間的信息交流或者說迷惑捕食者。隨著石炭紀時代的結束,天氣變得乾燥,雨林變成了沙漠,大氣層的氧氣也在逐漸消失,連巨脈蜻蜓的體型也進而縮小,都無法繼續生存。
但是,異齒龍由於擁有強大的心臟功能和防水皮膚,可以在乾旱的環境中繁衍生息,在惡劣的環境生活也是極其困難的。但是,對於擁有殺戮絕技的異齒龍來說是個動物,它就能當盤菜。他計劃出獨特的牙齒,鋸齒狀的犬齒可以撕裂同時期的積累和雙齒獸。直到現在獸類依然使用種牙齒,在惡劣的環境裡也有地盤之爭。不像基龍一樣,是群居動物世無爭。於是,遠古乾旱沙漠經常上演一場異齒龍互揍的戲碼。為了底盤的歸屬權會從白天幹到晚上,你來我往互不相讓,成年的異齒龍甚至會捕食同類,真的是龍不狠,站不穩。然而好景不長,在2.7億年異齒龍淡出了掠食動物的舞臺,二疊紀末大滅絕,摧毀了地球上的生態系統。無論是海洋還是陸地,大量的生物類群滅絕了,哪怕是已經存在接近三億年前的三葉蟲,也是重新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