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作為一本上古時期的著作,堪稱中國歷史上最神秘的一本書。
就連大名鼎鼎的司馬遷,也不敢對《山海經》妄加評判,他在《史記》中寫道:「言九州山川,尚書近之矣。至禹本紀、山經所有怪物,餘不敢言之也。」
司馬遷認為,談論上古的九州,《尚書》中的記載更接近事實,而《山海經》中的內容,自己不敢談論。
但經過後世學者們的研究發現,司馬遷的觀點是錯誤的,《山海經》中記載的,是上古時期的地理百科。
上古時期,天下洪水泛濫,百姓民不聊生,於是舜派大禹去治水,在治理洪水的這段時間內,大禹帶著自己的幫手,走過了大荒時代很多人跡罕至的地方,一路上記錄下了各地的風土人情、地貌特徵。
治水成功後,大禹就把路上收集來的寶貴資料,編纂成了這部《山海經》。
《山海經》分為《山經》和《海經》,《海經》中又包含著一個獨立的《大荒經》。
《山海經》為何被稱作是奇書?
《山海經》中記載了很多離奇荒誕的故事,很多內容直到現在都是無法證實的,但隨著學者們的不斷研究,人們發現《山海經》中的內容絕非虛構,有一些甚至具備很高的考古參考價值。
比如,之前有學者在《山海經》中發現了這樣一處記載,它說的是鯀因為治水失利並且偷盜了息壤,被堯所殺。
其中提到的鯀,就是「大禹治水」神話中大禹的父親。按照書中所說,鯀奉命治理洪水,但效果不理想,這才打算去偷堯的息壤來平定洪水。那麼問題來了,堯既然有治理洪水的神器,為什麼一開始派鯀去的時候不給他呢?
鯀的父親是顓頊,他是在堯之前的上一任帝王,因此鯀應該是堯穩固帝位最大的競爭對手,所以堯才會以此為由除掉他。而最後,禹將他們全部滅掉,並將殘暴和邪惡推到了別人的身上。
《山海經》中的這一處記載一旦被證實,儒家推崇了2000多年的大禹,就變成了一個攻心於計的殘忍帝王,光是從禪讓制的消失來看,就足以說明這是一個彌天大謊。
其實,《山海經》中的很多記載都非常值得研究,所以我建議大家也讀一讀《山海經》,它絕不僅僅是一本神話故事,其中的內容不僅受學者們的青睞,更是中學課本中的「常客」。
如今中學語文地理中必學的《水經注》,其中就大量引用了《山海經》的內容,正因為如此,《山海經》才稱得上是「華夏文明第一寶典」,對我國乃至全世界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如此神奇的一本書,值得每一個華夏子民去品讀!就連新編版本的語文教科書中,也建議孩子們在課外閱讀《山海經》。
但原著《山海經》中全部都是文言文記載的,很多大人都看不懂,更別說孩子了,如果沒有正確的引導,孩子就會讀的雲裡霧裡,不知道從哪下手。
此前有這麼一家出版社,他們經過長期的市場調研後,也發現了這一問題,所以他們決定以《山海經》中最吸引人的人神、異獸、魚鳥為切入點,將整個《山海經》的山脈水系、歷史知識、神話傳說等以故事的形式串聯起來,並搭配流傳數百年的古樸插畫,讓大人和孩子以輕鬆有趣的角度讀《山海經》。
如果你想試著解開這些謎團的話,我在這兒給朋友們推薦一套正版《山海經》。
不過對想要看的朋友們是不是都有一個擔心,那就是看不懂裡面的文言文,在這裡大家可以不用擔心了,它是了一本全注全譯白話文版本的《山海經》。
《山海經》真的是一本包羅萬象的天書,是值得我們大家去研究的。
伴隨著專家的深入研究,證明它不僅是一本神話書,而且還是一本很早的歷史書籍。在現在的中學語文地理必學的《水經注》中,有數十處引用了《山海經》。
《山海經》囊獲文獻、地理、神話、奇幻等的研究價值,還被譽為是華夏文明第一寶典,擁有著破解上古文明歷史的魔力,對我國乃至世界都有深遠影響。每一個華夏子民,都應該讀一讀《山海經》。
當家長自己讀完以後還可以講給孩子聽,不僅可以豐富孩子的知識面,還可以激發起孩子的閱讀興趣,都是不錯的選擇。
《山海經》是穿越時空遊歷古代的知識寶庫,它超越了時空的限制,形象的展現了一幅幅神奇的遠古生活畫卷。
地理學家、人類學家和古代歷史專家,從未停止過用現代的觀念、科學思想和方法不斷的深入發掘其中的寶藏。
內容易懂好理解,而且裡面還有一定的配圖,可以增加我們閱讀時的樂趣。包裝也非常的精緻,可以用來收藏。
沒事的時候,拿上一本山海經,隨著時間的累積,您的文化底蘊也將越來越深厚。
僅需49元,一頓飯錢,就可以讓你了解到另一個世界的奧秘。
喜歡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的連結購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