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講堂 | 化石是怎麼形成的?

2021-03-01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博覽園

 

科普宣言:

滄海無窮,盡在腦中!多學習,多思考,力爭做好一名科普講師!

                                                                                                  ——楊茜

親愛的聽眾朋友們大家好,又到了每周一講欄目,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化石是怎麼形成的?在這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究竟什麼是化石。

 動物死亡後,細菌就會分解掉屍體上的各種組織,但若屍體剛好在適當的時間被留在了適當的地點,屍體上某些堅硬的組織如骨骼、殼、牙齒等就可以保存下來,如果幸運的話古生物學者可以從一片廢墟中挖出300萬年前的動物牙齒。他們把這些從遠古時代保存至今的生物標本叫化石。化石有些是埋藏了幾個世紀的動物牙齒、骨骼、或殼,有些是古代動植物的印模,比如說拓在巖石上的海洋生物的骨骼形狀。由地球上的礦物質形成的動物骨質組織複製品也可以叫做化石。

 人們通過化石看到了很久以前的生物,不過化石的形成對環境要求非常苛刻,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避免風吹雨淋,只有當動植物的殘骸被埋在某種沉澱物,比如說巖石碎片,土壤、砂礫或者灰塵等下面時,才構成了形成化石的環境條件。有時屍體被埋在湖泊、沼澤或洞穴中的沉澱物中,這些地方也是埋藏化石的有利地點,但是最適於孕育化石的地方,通常是地質活躍的地方,比如說火山地區或者正處於生長期的山脈地區。喜馬拉雅山脈就是處於生長期的山脈,南亞次大陸與歐亞大陸相互擠壓,抬高了這裡的地勢,在山脈生長的過程中,許多巖石會從山脈上滾落,墜入河流,然後河流又把這些石塊送入海洋。

 細菌遍布於乾燥的陸地環境中,細菌可以迅速的分解動植物的屍體。然而,在河床的土壤裡動植物的組織則可以遠離細菌侵襲,所以大多數化石都是在有水域覆蓋或曾經有河流流經的土壤中發現的!

 朋友們,看來化石的形成也並非一帆風順,這些穿越了億萬年展示在我們眼前的化石,其身後隱藏著千變萬化的動人情節。今天的每周一講欄目到這裡就要和大家說再見了,下周我們如期而至。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網絡編輯:高   強

責任編輯:鄭   豪

終  審:魏永平

國家二級博物館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全國最大的農業主題博物館組群

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陝西省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  .  .  .  .  .

景區地址:陝西省楊凌示範區邰城路3號

 開放時間:全年365天 早9:00--晚17:00

      聯繫方式:029-87080666  029-87080558

相關焦點

  • 化石是怎麼形成的 化石的形成條件
    化石是存留在巖石中的古生物遺體、遺物或遺蹟,通過化石,我們可以研究早期生物的情況。那麼化石是怎麼形成的呢?它的形成需要滿足哪些條件呢?下面帶你詳細了解化石。  化石是怎麼形成的  當生物遺體中的有機質被分解殆盡後,其堅硬部分與包圍在周圍的沉積物一起沉積在地底下上千年、萬年後變成了堅硬的勢頭
  • 極光、月食是怎麼形成的?這個公益講堂來揭秘
    多彩貴州網訊(本網記者 陳飛宏 實習生 吳豔瓊)11月17日,由貴州省科學技術廳主辦、貴州省生產力促進中心承辦,第74期黔靈科技大講堂(以下簡稱講堂
  • 科普:你知道化石是怎麼形成的嗎?
    那些泥土,沙礫和火山灰層會變成堅硬的沉積巖,一旦形成沉積巖,水分就會滲出骨頭,骨頭內就只剩下礦物質,骨頭就會發生石化,然後就會形成化石。在數百萬年時間裡,地球不斷變化。那些曾經被深埋在地下的巖石露出了地面,而這一過程就叫做隆起。
  • 化石是怎麼形成的? | 知識科普
    這些生物本應被掩蓋在時間長河中消失無蹤,但是自然卻以一種獨特的方式為它們打造了模型,作為化石流傳至今,讓我們能夠對遙遠歷史中的這些神秘生物一探究竟。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小到肉眼不可見的微生物,大到巨象猛獸,甚至我們人類,在有限的生命完結之後,都會腐敗分解,成為其他生命的基礎。生命就是以這樣的方式循環往復。
  • 雲健康 | 科普直播講堂:呵護乳房 「乳」此相遇
    雲健康 | 科普直播講堂:呵護乳房 「乳」此相遇 2020-07-02 20: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化石是怎麼形成的,又有什麼價值呢?
    這漫長的時間中,骨頭也終被逐漸分解,在巖石中留下了一個特定形狀的空腔,模具就形成了。在骨架分解的過程中,帶著礦物質的水可能會流進來,其中的礦物質會填充進空隙之中,變成更加緻密的石頭,這就是化石。原來的生物雖然消失了,但是自然以神奇的力量用石頭保留了它們大致的形狀。
  • 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大家科普講堂
    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大家科普講堂於2015年正式啟動,以「匠人精神」為精神主旨,通過豐富、多樣的內容設計,以為未來建築師、在職青年建築師解決從業困惑,培養其作為一名中國建築師的職業素養和態度、幫助其更好的了解多元產業下的前沿發展為主要目的,幫助青年一代建築師更好的勝任城鎮建設者的角色!
  • 玄奇幻象-化石是怎麼形成的?
    他們把這些從遠古時代保存至今的生物標本叫做化石。如果條件合適,由外界滲進骨內的礦物質在牙齒和骨骼腐爛解體之前能有效地替代骨骼原有的有機質,牙齒和骨骼便完好地保存成為化石。由於化石中的大量礦物質是極為細緻地慢慢替代其中的有機質,所以能完整地保存牙齒和骨骼原來的形態,連電子顯微鏡才能看清的組織形態都能原樣保存。
  • 茶葉形成的「化石」是怎麼來的?
    化石通常指的是古生物的遺體、遺物等經過自然界的作用形成的鈣化、碳化等變化,可以進行對當時的一些環境啊生物生理構造之類的研究,那麼茶葉形成的「化石」是什麼呢?有人可能猜到了,就是茶化石。茶化石名字裡有化石二字,但它可不是真正的化石,而是和普洱茶有關係。
  • 科普解說:蘑菇雲是怎麼形成的
    那麼蘑菇雲是怎麼形成的呢?小編在此給大家科普解說一下蘑菇雲是怎麼形成的。蘑菇雲因地面附近突然出現很多低壓的熱氣。熱氣飛快上升,造成向外向下翻的漩渦,稱為「煙雲」,同時真空狀態使得煙和雜物從中央向上翻騰,形成「塵柱」(蘑菇梗)。大量氣體最終到達和周圍的空氣同樣壓力的高度,卷上去的雜物驅散,漂移下來。
  • 雛鷹科普講堂第十六期 | 日常生活中的奇妙之光
    2020年10月31日,新站高新區勤勞社居委和雛鷹行動青少年公益服務中心聯合舉辦了科普講座《日常生活中的奇妙之光》,這也是雛鷹行動青少年公益服務中心系列公益科普講座的第16期。主辦方邀請了合肥工業大學劉晨教授,為雛鷹志願者們普及光學知識。
  • 健康科普講堂︱霸道致病菌,一人感染,全家遭殃!
    海南公共頻道《健康科普講堂》特邀 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 消化內科主治醫師 楊維忠 想要了解更多的相關內容 敬請關注1月9日 晚上8點 《健康科普講堂》 【打響健康保「胃」戰】
  • 金雞講堂2020年第八期:福建潮間帶常見海洋生物科普
    海星怎麼吃東西的?海參是如何防衛的?……11月15日上午,由福州市晉安區科學技術協會、晉安區園林中心主辦的金雞講堂迎來了2020年的第8場公益講座。本期講座的主講嘉賓是資深媒體人鍾丹丹。她曾擔任過海峽都市報記者、編輯,新浪福建新聞總監。現為福建第一海洋科普自媒體「不懂實驗室」聯合創始人。
  • 2020年全國科技活動周火熱進行 院士「科普講堂」開講
    央廣網北京8月28日消息(記者孫冰潔)8月27日下午,在全國科技活動周期間,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氣象專家許健民主講的首期「氣象科普講堂」在線上線下同步開講。許健民院士主要從事氣象科研、業務及衛星氣象的應用服務工作,曾任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總工程師。
  • 守好古生物化石這份財富
    去年12月20日,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第一屆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古生物化石分級標準》和《國家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名錄》,共編錄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400種,其中一級化石276種、二級化石110種、三級化石14種,使得《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細化,具有了可操作性,為科學規範管理我國的古生物化石提供重要依據。
  • 藍色鑽石是怎麼形成的?
    本文來自講堂網。我是講堂空空--珠寶玉石收藏知識傳播者,跟大家分享藍色鑽石的相關知識。藍色鑽石是彩色鑽石的一種,天然的十分罕見,價值也很高;藍寶石也有人工合成的,但價值不及天然的來得高。鑽石在形成過程中含有的微量元素不同,從而形成了多種顏色,這些彩色鑽石中以紅色、藍色、綠色、粉色最為稀罕且珍貴,每一個顏色的深淺不同又可以細分為淡彩、彩、鮮彩、豔彩、濃彩和深彩。藍色鑽石是一種罕見的IIb型鑽石,晶體結構內含有硼元素,從而呈現出藍色來。那麼藍色鑽石是怎麼形成的呢?
  • 廣州血管瘤醫院科普:血管瘤是怎麼形成的?
    核心提示:廣州血管瘤醫院科普:血管瘤是怎麼形成的?孩子怎麼會就有血管瘤了,這是很多家長關心的問題,明明都是一樣的孩子,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沒有,我們家的孩子就有血管瘤。血管瘤病因是什麼?是怎麼形成的?   廣州血管瘤醫院科普:血管瘤是怎麼形成的?
  • 快來聽聽第一期「氣象科普講堂」 院士講了什麼
    8月27日在全國科技活動周期間,第一期「氣象科普講堂小據決定上乾貨~8月27日下午,在全國科技活動周期間,第一期「氣象科普講堂」活動在北京舉行。活動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許健民做專題講座,以線上線下的方式同時進行。
  • 科普日上 「榿木河溼地生物科學講堂」被正式授牌
    9月19日,2020年成都市全國科普日崇州會場系列科普活動在崇州白頭鎮五星村正式啟幕。現場豐富多樣的科普活動,展示「探科學奧秘·創智慧成都」的主題,同時引導公眾感受科技的魅力,暢想科技引領生活的美好未來。
  • 青島七好公司院士工作站:養殖小講堂 科普大天地
    原標題:青島七好公司院士工作站:養殖小講堂 科普大天地   2011年,山東省青島七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院士專家工作站成立為幫助養殖戶切實解決生產過程中的難題,提高養殖技術和養殖效益,進一步落實「持續為養殖戶創造更大的價值」的理念,七好院士專家工作站創造性的將課堂搬進了魚棚,開辦了「七好養殖小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