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宣言:
滄海無窮,盡在腦中!多學習,多思考,力爭做好一名科普講師!
——楊茜
親愛的聽眾朋友們大家好,又到了每周一講欄目,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化石是怎麼形成的?在這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究竟什麼是化石。
動物死亡後,細菌就會分解掉屍體上的各種組織,但若屍體剛好在適當的時間被留在了適當的地點,屍體上某些堅硬的組織如骨骼、殼、牙齒等就可以保存下來,如果幸運的話古生物學者可以從一片廢墟中挖出300萬年前的動物牙齒。他們把這些從遠古時代保存至今的生物標本叫化石。化石有些是埋藏了幾個世紀的動物牙齒、骨骼、或殼,有些是古代動植物的印模,比如說拓在巖石上的海洋生物的骨骼形狀。由地球上的礦物質形成的動物骨質組織複製品也可以叫做化石。
人們通過化石看到了很久以前的生物,不過化石的形成對環境要求非常苛刻,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避免風吹雨淋,只有當動植物的殘骸被埋在某種沉澱物,比如說巖石碎片,土壤、砂礫或者灰塵等下面時,才構成了形成化石的環境條件。有時屍體被埋在湖泊、沼澤或洞穴中的沉澱物中,這些地方也是埋藏化石的有利地點,但是最適於孕育化石的地方,通常是地質活躍的地方,比如說火山地區或者正處於生長期的山脈地區。喜馬拉雅山脈就是處於生長期的山脈,南亞次大陸與歐亞大陸相互擠壓,抬高了這裡的地勢,在山脈生長的過程中,許多巖石會從山脈上滾落,墜入河流,然後河流又把這些石塊送入海洋。
細菌遍布於乾燥的陸地環境中,細菌可以迅速的分解動植物的屍體。然而,在河床的土壤裡動植物的組織則可以遠離細菌侵襲,所以大多數化石都是在有水域覆蓋或曾經有河流流經的土壤中發現的!
朋友們,看來化石的形成也並非一帆風順,這些穿越了億萬年展示在我們眼前的化石,其身後隱藏著千變萬化的動人情節。今天的每周一講欄目到這裡就要和大家說再見了,下周我們如期而至。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網絡編輯:高 強
責任編輯:鄭 豪
終 審:魏永平
國家二級博物館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全國最大的農業主題博物館組群
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陝西省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 . . . . .
景區地址:陝西省楊凌示範區邰城路3號
開放時間:全年365天 早9:00--晚17:00
聯繫方式:029-87080666 029-87080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