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百萬年以前,恐龍正過著像我們一樣的日常生活。
突然有一天,它們的生活卻每況日下,過得越來越糟。
直到其中一部分恐龍死後,其他恐龍來吃死掉的屍體,吃剩的皮和肉會逐漸腐爛,最後只留下一堆白骨,該骸骨很快就被泥土掩埋可了。
經過數百萬年的時間,越來越多的土層覆蓋在上面,有泥土、沙礫甚至還有火山灰。
這些土層會重重壓在骨架上方,而且部分殘骸會被壓碎。
那些泥土,沙礫和火山灰層會變成堅硬的沉積巖,一旦形成沉積巖,水分就會滲出骨頭,骨頭內就只剩下礦物質,骨頭就會發生石化,然後就會形成化石。
在數百萬年時間裡,地球不斷變化。那些曾經被深埋在地下的巖石露出了地面,而這一過程就叫做隆起。
其中,風、水和冰慢慢地侵蝕著巖石。
最終,骨骼化石碎片被裸露在地表上,直到被人們發現。
現如今很多化石不斷地被腐蝕,裸露在巖石外面的化石大多數都找不到了。
但如果足夠幸運,有人會找到完整的化石。
還有,人們找到的化石裡幾乎99%都是海洋動物。
例如貝類和鯊魚。
這是因為它們都生活在海洋裡。它們死後,海裡的沙子或泥土會迅速將其掩埋。
但恐龍生活在陸地,那它的屍體是怎麼被快速掩埋的呢?
因為,人們發現的大多數恐龍化石都是在湖邊或河邊活動的恐龍。
它們死後不久這些地方就被淹沒了。屍體就被埋到進了淤泥和泥漿裡。
不過,偶爾還會上演戲劇性的一幕。
例如,原角龍和迅猛龍正在沙漠裡打架,突然頭頂的一座沙丘塌了下來,那麼形成的化石就定格了它倆打架的姿勢。
其實,並不是只有骨骼才能形成化石的,恐龍留下的腳印、皮毛的印記都可以形成化石。
下次如果你有機會在沙丘或土堆附近的話,說不定還真能挖出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