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鸚鵡螺化石是什麼嗎

2021-01-20 南疆村裡人

下圖是一種海洋軟體動物,你認識它嗎?



它的名字叫鸚鵡螺。


海洋軟體動物鸚鵡螺


鸚鵡螺,共有2屬、6種,目前僅存於印度洋和太平洋海區,殼薄而輕,呈螺旋形盤卷,殼的表面呈白色或者乳白色,生長紋從殼的臍部輻射而出,平滑細密,多為紅褐色。


整個螺旋形外殼光滑如圓盤狀,形似鸚鵡嘴,故此得名「鸚鵡螺」。


鸚鵡螺已經在地球上經歷了數億年的演變,但外形、習性等變化很小,被稱作海洋中的「活化石」,屬珍貴海螺,在研究生物進化和古生物學等方面有很高的價值。


鸚鵡螺在古生代幾乎遍布全球,但已經基本絕跡了,只是在南太平洋的深海裡還存在著六種鸚鵡螺。



鸚鵡螺化石:極具收藏價值


鸚鵡螺被古生物學家習稱為無脊椎動物中的「拉蒂曼魚」,一種活化石的代名詞。這些具有分隔房室的鸚鵡螺,歷經六千五百萬年演化,外形似乎鮮少變化,而它們的祖先族群多達30多種,卻在6500萬年前那場大劫難中,與恐龍同遭被掃蕩一空滅絕的命運。


少數殘存的現生鸚鵡螺後裔,棲息在印度洋與大西洋海域,科學家稱它為活化石,是因為和同樣具有多房室外殼的菊石類相關聯。


鸚鵡螺和大熊貓一樣稀有,其化石極具收藏價值。


來自塔吉克斯坦的鸚鵡螺化石




這麼好的寶貝,給家裡放置一塊,閒來無事把玩,也是既有趣。「新疆新疆」(xinjiangxj)有若干從塔吉克斯坦帶來的鸚鵡螺化石,有願意收藏的朋友,可聯繫哦。聯繫QQ:321959898。


相關焦點

  • 【加拿大國寶】古老而鮮活的斑彩鸚鵡螺化石
    下面這兩張照片是在最近在阿爾伯特印第安人保留地挖掘出來的一塊完整的覆蓋著斑彩玉的鸚鵡螺化石的正面和反面。這塊斑彩玉鸚鵡螺化石直徑有45釐米(18.5英寸),重約10千克(22磅)。斑彩玉鸚鵡螺化石精品的正面這塊斑彩鸚鵡螺化石的表面覆蓋著高品質的斑彩玉。那斑彩玉主要以綠色和藍色為主,有一部分紅色,也有少量黃色和橙色,紫色很稀少。
  • 恐龍蛋化石、猛獁象牙化石、珊瑚化石、鸚鵡螺化石、菊石化石……
    6月11日,深圳海關向廣東省自然資源廳移交罰沒古生物化石142件。該批古生物化石包括恐龍蛋化石、猛獁象牙化石、珊瑚化石、鸚鵡螺化石、菊石化石等多個類別。其中恐龍蛋化石2個、鸚鵡螺化石1個、菊石化石10個屬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其餘屬一般古生物化石。此次移交的古生物化石將由中山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收藏。
  • ...恐龍蛋化石、猛獁象牙化石、珊瑚化石、鸚鵡螺化石、菊石化石……
    6月11日,深圳海關向廣東省自然資源廳移交罰沒古生物化石142件。該批古生物化石包括恐龍蛋化石、猛獁象牙化石、珊瑚化石、鸚鵡螺化石、菊石化石等多個類別。其中恐龍蛋化石2個、鸚鵡螺化石1個、菊石化石10個屬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其餘屬一般古生物化石。
  • (視頻)恐龍蛋化石、猛獁象牙化石、珊瑚化石、鸚鵡螺化石、菊石...
    6月11日,深圳海關向廣東省自然資源廳移交罰沒古生物化石142件。該批古生物化石包括恐龍蛋化石、猛獁象牙化石、珊瑚化石、鸚鵡螺化石、菊石化石等多個類別。其中恐龍蛋化石2個、鸚鵡螺化石1個、菊石化石10個屬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其餘屬一般古生物化石。
  • 野三關發現的螺型化石,為菊石化石或鸚鵡螺化石
    野三關杆石、菊石化石同時都有,對這個題目的調查研究意義重大。       鸚鵡螺化石外形(下圖,網上照片)和菊石化石非常像。野三關的螺形化石非常多,仔細分辨,可能有多種菊石化石。
  • 化石系列銀幣第一集:鸚鵡螺化石銀幣
    為了慶祝生命的進化,我們製作了一個新的系列,其中第一枚作品就是一塊鸚鵡螺化石,表面上看起來像蝸牛和鸚鵡螺,但這種海洋生物與章魚和烏賊的關係更近。貝殼內充滿氣體的腔體使它們能夠在水柱中上下移動,尋找獵物,避免被滄龍捕食。
  • 短科普|如何快速區分鸚鵡螺和菊石化石
    @西了個葫蘆在上篇推文:《章魚:這個星球最奇幻的物種之一》中的留言深深刺痛了我,作為臉盲晚期患者,雖然在辦公室天天能看到鸚鵡螺和菊石化石
  • 俞建章:中國鸚鵡螺化石研究的創始人
    他是我國著名的地層古生物學家,他是中國鸚鵡螺化石研究的創始人,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他就是俞建章。1898年1月12日,俞建章出生於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俞建章最主要的成就在於珊瑚與頭足類化石的研究。他一生對珊瑚的研究有50餘年,積累了豐富的資料。
  • 圖:巨型鸚鵡螺化石驚現安徽巢湖
    7月11日,安徽巢湖古生物愛好與研究者任怨先生公開展示他近日在該市東風石礦附近一礦山發現的一塊巨型珍稀古海洋生物鸚鵡螺化石據介紹,此化石高53釐米、寬42釐米,經安徽師範大學王心源教授及西北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石油大學等專家鑑定,確定此化石為寒武紀至奧陶紀時期化石,為中國目前最大的鸚鵡螺化石(中國地質博物館收藏的僅有拳頭般大小)。據了解,生物界稱珍稀海洋生物鸚鵡螺化石為海洋水下「大熊貓」。
  • 「遠古盤輪」鸚鵡螺
    亮收藏 長知識  我收藏的這件藏品是鸚鵡螺化石(見下圖)。螺體直徑22釐米。因其型態和原生活動方式,取名「遠古盤輪」。  藏品特徵:螺硬體全部瑪瑙質化,殼明顯外旋,臍寬,腹緣中部具旋脊,兩側也各具脊。縫合線具簡單的v字形側葉,有60多個小氣房室,被薄的隔壁分隔。有些小氣房室未被黃鐵礦填滿,為半空腔。
  • 東山老臺胞捐贈1萬年前鸚鵡螺化石,閩臺民俗館添寶!
    東山縣閩臺民俗館近日收藏到3個約1萬年以上的鸚鵡螺化石
  • 鸚鵡螺化石證明地球曾經歷過大規模物種滅絕
    (記者楊駿)法國和德國的兩位科學家說,他們研究了遠古時代的鸚鵡螺化石(又稱菊石),發現鸚鵡螺種類在二疊紀末期突然大規模減少,這再次表明二疊紀末期地球生物發生過大規模滅絕。  人們已經通過化石發現,地球上曾經發生過幾次大規模的物種滅絕,其中在距今約2.5億年前的二疊紀與三疊紀交界期發生的大滅絕是最嚴重的一次,使超過90%的物種消失。
  • 時間的小房子 【斑彩鸚鵡螺化石】
  • 【點讚】東山閩臺民俗館添寶 臺胞捐贈1萬年前鸚鵡螺化石
    (本網訊)東山縣閩臺民俗館近日收藏到3個約1萬年以上的鸚鵡螺化石、2個鸚鵡螺外殼。  12月15日,筆者慕名前往探訪。走進位於陳城鎮白埕村的閩臺民俗館「海底世界」展廳,只見玻璃窗內擺放著新收藏的3個鸚鵡螺化石和2個鸚鵡螺外殼。深紅的鸚鵡螺化石表面布滿一圈圈美麗的小花朵,只是中間小部分表層脫落,露出了化石的「真面目」。
  • 【原創連載】|科學與文化雜談:風物海洋(三十二)洪荒遺存:鸚鵡螺化石
    【原創連載】原創:李明春   鸚鵡螺化石為海生無脊椎動物化之
  • 現存海洋的鸚鵡螺,它們的祖先在史前曾稱霸海洋?
    #科普知識競賽#大家都知道史前存在著很多現在已經不存在的生物大家都應該看到照片上那巨大的生物化石了吧,我自己看到的時候也十分驚訝,到底是什麼生物的殼可以如此巨大?其實這生物曾經在動畫片《神奇寶貝》中出現過,那就是神奇寶貝菊石獸。當然,現實生活裡我們通常稱它為菊石而不是菊石獸,但在卡通裡的形象,基本上算是很高程度的還原了這個生物的外貌。
  • 動物界的活化石之鸚鵡螺
    鸚鵡螺早在5億多年前就已經出現在地球上了,五億多年前的鸚鵡螺絕對是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狠角色,目前發現的化石顯示那個時代的鸚鵡螺可以長到11米,但是現在的鸚鵡螺則失去了往日的雄風,一般也就長到20多釐米左右。但是它們的食性沒有變化依然是食肉動物。白天的鸚鵡螺會呆在海底休息,等到了晚上,鸚鵡螺則出來覓食。
  • 超新星爆炸波及地球,卻意外帶來生命,這顆鸚鵡螺化石就是證據
    但實際上超新星爆炸與地球曾經存在過聯繫,這一點從鸚鵡螺的化石中就可以發現。在宇宙中,沒有一顆星球可以獨立於系統之外並且和其他星球不存在聯繫。地球不僅處於太陽系這個恆星系統中,同時也處於地月系統中。太陽對地球的影響表現在方方面面,例如太陽強大的引力使得地球穩定地在軌道上做公轉運動,還有就是太陽活動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
  • 【TA說】什麼?鸚鵡螺和章魚是一家?
    你能想到同樣都是有殼的鸚鵡螺和海螺居然不是一家,反而跟章魚、烏賊攀上了親戚麼?        上一期講了一下自然界中許多親緣關係很近,卻長得一點也不像的生物們。有小夥伴問:有沒有相反的情況呢?也就是長的挺像,卻根本沒啥親緣關係?有,還有不少呢。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幾種長的挺像,卻沒啥親緣關係的動物。
  • 你知道恐龍出現之前,是誰在統治地球嗎?
    但是你知道嗎?在恐龍出現之前,地球上早就有了其它頂級掠食者的身影。這些史前動物雖不及恐龍出名,卻也都進化得極具特點和先進性,讓它們在自己的時代稱王稱霸。長相駭人的大「蝦」奇蝦奇蝦誕生於約5.3億年前的寒武紀,就是那個生物大爆發的時期。奇蝦體長可達2米,在當時是真正的巨無霸,在海洋中沒有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