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連載】
原創:李明春
鸚鵡螺化石為海生無脊椎動物化之,是一種極其珍貴的觀賞貝類,因貝殼表面有赤橙色火焰狀斑紋,酷似鸚鵡而得名。
鸚鵡螺化石原產於非洲的馬達加斯加,曾和恐龍生活在同一個時代,是地質古生年代的第二紀奧陶紀,時間距今大約為5億年前,遲則不晚於4.4億年前。
鸚鵡螺通常棲息在深海底層,主要以蟹類、蝦類和海膽等為食。其化石最早發現於寒武紀晚期,奧陶紀最盛,種類繁多,分布極廣,此後逐漸衰退。現在世界上只存鸚鵡螺一個屬三個種。鸚鵡螺從數億年的洪荒中走來,能與鸚鵡螺化石相見是人類的緣份。鸚鵡螺殼有精美的,天然松樹枝圖紋、菊花紋、水波紋、紅光彩等多種圖案。玉化的鸚鵡螺化石集溫潤美、俏色的絢爛美於一身。
鸚鵡螺具珍珠似外殼,殼光滑,捲曲,貝殼最大可為26.8釐米,但成年鸚鵡螺一般都不超過20釐米。大臍鸚鵡螺是鸚鵡螺家族中體形最小的屬種,一般只有16釐米。外殼由許多腔室組成,內約分36室,最末一室為軀體所居,即被稱為「住室」的最大殼室中。其他各層由於充滿氣體均稱為 「氣室」。外套位於外殼內。各腔室之間有隔膜隔開,室管穿過隔膜將各腔室連在一起,氣體和水流通過室管向殼外,生物體由此控制浮力。
鸚鵡螺殼呈螺旋形,貝殼彎曲,在平面上作背緣旋轉,呈圓盤形。貝殼左右對稱。殼面光滑,呈灰白色,具有多條紅褐色的火焰條狀斑紋,生長紋細。
鸚鵡螺被海洋生物學家稱為汪洋中的噴射推進器。藉由水流不斷通過動物體的外套膜,然後經管狀肌肉本身以及動物體膨脹軟體而噴射往後方推進遊行。鸚鵡螺的外殼由橫斷的隔板,分隔出三十餘個獨立的小房室,最後一個(也是最大一間)房室就是動物體居住處。當動物體不斷成長,房室也周期性向外側推進,在外套膜後方則分泌碳酸鈣與有機物質,建構起一個嶄新的隔板。在隔板中間,貫穿並連通一個細管,得以輸送氣體(多為氮氣)進到各房室之中,這樣就像潛水艇似的,掌控著殼室的浮沉與移行。
在奧陶紀的海洋裡,鸚鵡螺堪稱頂級掠食者,它的身長可達11米,主要以三葉蟲、海蠍子等為食,在那個海洋無脊椎動物鼎盛的時代,它以龐大的體型、靈敏的嗅覺和兇猛的嘴喙霸佔著整個海洋。
當鸚鵡螺死亡後,軀體軟組織脫殼而沉沒,外殼或漂泊海面或隨之沉入海底。鸚鵡螺的名字源自拉丁文「水手」一詞,古代人們僅發現成群鸚鵡螺的空殼在海上隨波逐流,而數學家們則專著於鸚鵡螺外殼切面所呈現優美的螺線。鸚鵡螺的螺旋中暗含了斐波拉契數列,而斐波拉契數列的兩項間比值也是無限接近黃金分割數的。
鸚鵡螺已經在地球上經歷了數億年的演變,但外形、習性等變化很小,被稱作海洋中的「活化石」,在研究生物進化和古生物學等方面有很高的價值,在現代仿生科學上也佔有一席之地。1954年,美國研製出世界第一艘核潛艇「鸚鵡螺」號。
鸚鵡螺在古生代幾乎遍布全球,但現在已經基本絕跡了,只是在南太平洋的深海裡還存在著六種鸚鵡螺。
鸚鵡螺的祖先族群多達三十多種,在六千五百萬年前的一場大劫難中,與恐龍同遭被掃蕩一空幾近滅絕的命運。少數殘存的現生鸚鵡螺後裔,棲息在印度洋與大西洋海域,科學家稱它為活化石,是因為和同樣具有多房室外殼的菊石類相關聯。
雖然鸚鵡螺和大熊貓一樣稀有,但是許多人對其卻知甚少。據了解,我國沿海一些城市都出現過販賣鸚鵡螺工藝品的現象。根據《水生野生動物資源保護法》規定,屬於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鸚鵡螺若需出售,每隻活體需向國家交3萬元資源保護費,同時需經農業部門批准才能經營,但非法經營鸚鵡螺的行為卻屢禁不止。特別聲明: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作者簡介
李明春,《中國海洋報》資深記者,原青島記者站站長、國土資源作協會員,哈爾濱工程大學特聘教授。
1968年入伍,海軍北海艦隊,1974年畢業於山東海洋學院物理系(今中國海洋大學),1983年華東師範大學國土班結業。1974年畢業後分配原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調查船大隊任調查船實驗室主任,1981年任原北海分局辦公室秘書,1989年供職《中國海洋報》至退休。撰有新聞、科普、散文、評論、傳記、科幻等作品數百萬字。
著《海權論衡》、《海洋權益與中國崛起》、《渤海啟示錄》、《海洋龍脈》、《縱橫中國海》、《海洋強國夢》等,傳記《一代宗師一赫崇本》,紀實文學《中國深藍夢》,長篇報告文學《闖海的男人》,長篇小說《紅海灘》、《混沌》等30餘部。
央視紀錄片《中國向陽紅一向陽紅09》、《蛟龍潛深洋》撰稿,大型海洋文化紀錄片走向海洋》撰稿人之一。
-
《海洋生態大講堂》微信公眾號
浙江省重點智庫寧波大學東海研究院
2019第八屆世界海洋大會
寧波海洋研究院實踐創新基地
上海長木生態科技有限公司
合作微媒平臺
海洋在說話,您我來代言!
《海洋生態大講堂》歡迎您!
投稿郵箱:550931758@qq.com
請您在留言中標註為《海洋生態大講堂》投稿,
並提供個人簡歷及聯繫方式。
我們篩選審核後,將以全文刊出!
熱烈歡迎廣大自願者合夥參與公眾號運營!
附:投稿類型與要求
(1)主題一定是有關海洋生態學內容的稿件;
(2)原創文章,請配必要的圖表;
(3)好文推薦,直接發來原文,或請註明出處;
(4)重要會議報導或信息,請附必要圖表及其標題說明;
(5)重大項目科研進展,或重大會議學術報告PPT;
(6)重點團隊介紹,或重要人物專訪。
您的讚賞是我們前行的最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