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連載】|科學與文化雜談:風物海洋(三十二)洪荒遺存:鸚鵡螺化石

2021-01-20 海洋生態大講堂

【原創連載】

原創:李明春


   鸚鵡螺化石為海生無脊椎動物化之,是一種極其珍貴的觀賞貝類,因貝殼表面有赤橙色火焰狀斑紋,酷似鸚鵡而得名。

鸚鵡螺化石原產於非洲的馬達加斯加,曾和恐龍生活在同一個時代,是地質古生年代的第二紀奧陶紀,時間距今大約為5億年前,遲則不晚於4.4億年前。

鸚鵡螺通常棲息在深海底層,主要以蟹類、蝦類和海膽等為食。其化石最早發現於寒武紀晚期,奧陶紀最盛,種類繁多,分布極廣,此後逐漸衰退。現在世界上只存鸚鵡螺一個屬三個種。鸚鵡螺從數億年的洪荒中走來,能與鸚鵡螺化石相見是人類的緣份。鸚鵡螺殼有精美的,天然松樹枝圖紋、菊花紋、水波紋、紅光彩等多種圖案。玉化的鸚鵡螺化石集溫潤美、俏色的絢爛美於一身。

鸚鵡螺具珍珠似外殼,殼光滑,捲曲,貝殼最大可為26.8釐米,但成年鸚鵡螺一般都不超過20釐米。大臍鸚鵡螺是鸚鵡螺家族中體形最小的屬種,一般只有16釐米。外殼由許多腔室組成,內約分36室,最末一室為軀體所居,即被稱為「住室」的最大殼室中。其他各層由於充滿氣體均稱為 「氣室」。外套位於外殼內。各腔室之間有隔膜隔開,室管穿過隔膜將各腔室連在一起,氣體和水流通過室管向殼外,生物體由此控制浮力。

鸚鵡螺殼呈螺旋形,貝殼彎曲,在平面上作背緣旋轉,呈圓盤形。貝殼左右對稱。殼面光滑,呈灰白色,具有多條紅褐色的火焰條狀斑紋,生長紋細。

鸚鵡螺被海洋生物學家稱為汪洋中的噴射推進器。藉由水流不斷通過動物體的外套膜,然後經管狀肌肉本身以及動物體膨脹軟體而噴射往後方推進遊行。鸚鵡螺的外殼由橫斷的隔板,分隔出三十餘個獨立的小房室,最後一個(也是最大一間)房室就是動物體居住處。當動物體不斷成長,房室也周期性向外側推進,在外套膜後方則分泌碳酸鈣與有機物質,建構起一個嶄新的隔板。在隔板中間,貫穿並連通一個細管,得以輸送氣體(多為氮氣)進到各房室之中,這樣就像潛水艇似的,掌控著殼室的浮沉與移行。

在奧陶紀的海洋裡,鸚鵡螺堪稱頂級掠食者,它的身長可達11米,主要以三葉蟲、海蠍子等為食,在那個海洋無脊椎動物鼎盛的時代,它以龐大的體型、靈敏的嗅覺和兇猛的嘴喙霸佔著整個海洋。

當鸚鵡螺死亡後,軀體軟組織脫殼而沉沒,外殼或漂泊海面或隨之沉入海底。鸚鵡螺的名字源自拉丁文「水手」一詞,古代人們僅發現成群鸚鵡螺的空殼在海上隨波逐流,而數學家們則專著於鸚鵡螺外殼切面所呈現優美的螺線。鸚鵡螺的螺旋中暗含了斐波拉契數列,而斐波拉契數列的兩項間比值也是無限接近黃金分割數的。

鸚鵡螺已經在地球上經歷了數億年的演變,但外形、習性等變化很小,被稱作海洋中的「活化石」,在研究生物進化和古生物學等方面有很高的價值,在現代仿生科學上也佔有一席之地。1954年,美國研製出世界第一艘核潛艇「鸚鵡螺」號。

鸚鵡螺在古生代幾乎遍布全球,但現在已經基本絕跡了,只是在南太平洋的深海裡還存在著六種鸚鵡螺。

鸚鵡螺的祖先族群多達三十多種,在六千五百萬年前的一場大劫難中,與恐龍同遭被掃蕩一空幾近滅絕的命運。少數殘存的現生鸚鵡螺後裔,棲息在印度洋與大西洋海域,科學家稱它為活化石,是因為和同樣具有多房室外殼的菊石類相關聯。

雖然鸚鵡螺和大熊貓一樣稀有,但是許多人對其卻知甚少。據了解,我國沿海一些城市都出現過販賣鸚鵡螺工藝品的現象。根據《水生野生動物資源保護法》規定,屬於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鸚鵡螺若需出售,每隻活體需向國家交3萬元資源保護費,同時需經農業部門批准才能經營,但非法經營鸚鵡螺的行為卻屢禁不止。


特別聲明: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作者簡介



李明春,《中國海洋報》資深記者,原青島記者站站長、國土資源作協會員,哈爾濱工程大學特聘教授。

1968年入伍,海軍北海艦隊,1974年畢業於山東海洋學院物理系(今中國海洋大學),1983年華東師範大學國土班結業。1974年畢業後分配原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調查船大隊任調查船實驗室主任,1981年任原北海分局辦公室秘書,1989年供職《中國海洋報》至退休。撰有新聞、科普、散文、評論、傳記、科幻等作品數百萬字。        

著《海權論衡》、《海洋權益與中國崛起》、《渤海啟示錄》、《海洋龍脈》、《縱橫中國海》、《海洋強國夢》等,傳記《一代宗師一赫崇本》,紀實文學《中國深藍夢》,長篇報告文學《闖海的男人》,長篇小說《紅海灘》、《混沌》等30餘部。

央視紀錄片《中國向陽紅一向陽紅09》、《蛟龍潛深洋》撰稿,大型海洋文化紀錄片走向海洋》撰稿人之一。

-

《海洋生態大講堂》微信公眾號

浙江省重點智庫寧波大學東海研究院

2019第八屆世界海洋大會

寧波海洋研究院實踐創新基地

上海長木生態科技有限公司

合作微媒平臺


海洋在說話,您我來代言!

《海洋生態大講堂》歡迎您!

投稿郵箱:550931758@qq.com

請您在留言中標註為《海洋生態大講堂》投稿,

並提供個人簡歷及聯繫方式。

我們篩選審核後,將以全文刊出!

熱烈歡迎廣大自願者合夥參與公眾號運營!


 附:投稿類型與要求

(1)主題一定是有關海洋生態學內容的稿件;

(2)原創文章,請配必要的圖表;

(3)好文推薦,直接發來原文,或請註明出處;

(4)重要會議報導或信息,請附必要圖表及其標題說明;

(5)重大項目科研進展,或重大會議學術報告PPT;

(6)重點團隊介紹,或重要人物專訪。

您的讚賞是我們前行的最大動力


相關焦點

  • 野三關發現的螺型化石,為菊石化石或鸚鵡螺化石
    這是社會學調查、策劃報告、決策調研書、規劃之圖、科學之作、文字具象,圖像語言;      不只是特定人文社會故事分析、極致自然奇景比對
  • 你知道鸚鵡螺化石是什麼嗎
    海洋軟體動物鸚鵡螺鸚鵡螺,共有2屬、6種,目前僅存於印度洋和太平洋海區,殼薄而輕,呈螺旋形盤卷,殼的表面呈白色或者乳白色,生長紋從殼的臍部輻射而出,平滑細密,多為紅褐色。整個螺旋形外殼光滑如圓盤狀,形似鸚鵡嘴,故此得名「鸚鵡螺」。
  • 鸚鵡螺化石證明地球曾經歷過大規模物種滅絕
    (記者楊駿)法國和德國的兩位科學家說,他們研究了遠古時代的鸚鵡螺化石(又稱菊石),發現鸚鵡螺種類在二疊紀末期突然大規模減少,這再次表明二疊紀末期地球生物發生過大規模滅絕。  人們已經通過化石發現,地球上曾經發生過幾次大規模的物種滅絕,其中在距今約2.5億年前的二疊紀與三疊紀交界期發生的大滅絕是最嚴重的一次,使超過90%的物種消失。
  • 恐龍蛋化石、猛獁象牙化石、珊瑚化石、鸚鵡螺化石、菊石化石……
    6月11日,深圳海關向廣東省自然資源廳移交罰沒古生物化石142件。該批古生物化石包括恐龍蛋化石、猛獁象牙化石、珊瑚化石、鸚鵡螺化石、菊石化石等多個類別。其中恐龍蛋化石2個、鸚鵡螺化石1個、菊石化石10個屬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其餘屬一般古生物化石。此次移交的古生物化石將由中山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收藏。
  • ...恐龍蛋化石、猛獁象牙化石、珊瑚化石、鸚鵡螺化石、菊石化石……
    6月11日,深圳海關向廣東省自然資源廳移交罰沒古生物化石142件。該批古生物化石包括恐龍蛋化石、猛獁象牙化石、珊瑚化石、鸚鵡螺化石、菊石化石等多個類別。其中恐龍蛋化石2個、鸚鵡螺化石1個、菊石化石10個屬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其餘屬一般古生物化石。
  • 圖:巨型鸚鵡螺化石驚現安徽巢湖
    7月11日,安徽巢湖古生物愛好與研究者任怨先生公開展示他近日在該市東風石礦附近一礦山發現的一塊巨型珍稀古海洋生物鸚鵡螺化石據介紹,此化石高53釐米、寬42釐米,經安徽師範大學王心源教授及西北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石油大學等專家鑑定,確定此化石為寒武紀至奧陶紀時期化石,為中國目前最大的鸚鵡螺化石(中國地質博物館收藏的僅有拳頭般大小)。據了解,生物界稱珍稀海洋生物鸚鵡螺化石為海洋水下「大熊貓」。
  • (視頻)恐龍蛋化石、猛獁象牙化石、珊瑚化石、鸚鵡螺化石、菊石...
    6月11日,深圳海關向廣東省自然資源廳移交罰沒古生物化石142件。該批古生物化石包括恐龍蛋化石、猛獁象牙化石、珊瑚化石、鸚鵡螺化石、菊石化石等多個類別。其中恐龍蛋化石2個、鸚鵡螺化石1個、菊石化石10個屬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其餘屬一般古生物化石。
  • 現存海洋的鸚鵡螺,它們的祖先在史前曾稱霸海洋?
    所以這個生物都是以化石的形象出現在人類面前的。以前的人類對化石的研究能力有限,所以才會有這麼多的想像,現在的科學家則是從它的化石了解到,菊石是一種食肉動物,它們主要是運用觸手獵食一些魚類或者甲殼類的生物。
  • 俞建章:中國鸚鵡螺化石研究的創始人
    他是我國著名的地層古生物學家,他是中國鸚鵡螺化石研究的創始人,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他就是俞建章。1898年1月12日,俞建章出生於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俞建章最主要的成就在於珊瑚與頭足類化石的研究。他一生對珊瑚的研究有50餘年,積累了豐富的資料。
  • 東山老臺胞捐贈1萬年前鸚鵡螺化石,閩臺民俗館添寶!
    走進位於陳城鎮白埕村的閩臺民俗館「海底世界」展廳,只見玻璃窗內擺放著新收藏的3個鸚鵡螺化石和2個鸚鵡螺外殼。深紅的鸚鵡螺化石表面布滿一圈圈美麗的小花朵,只是中間小部分表層脫落,露出了化石的「真面目」。三個鸚鵡螺化石據介紹,1號鸚鵡螺化石直徑18釐米、厚度8釐米,重1.4公斤;2號鸚鵡螺化石直徑20釐米、厚度9釐米,重1.6公斤;3號鸚鵡螺化石直徑22釐米、厚度9.5釐米,重1.7公斤。
  • 時間的小房子 【斑彩鸚鵡螺化石】
  • 【加拿大國寶】古老而鮮活的斑彩鸚鵡螺化石
    下面這兩張照片是在最近在阿爾伯特印第安人保留地挖掘出來的一塊完整的覆蓋著斑彩玉的鸚鵡螺化石的正面和反面。這塊斑彩玉鸚鵡螺化石直徑有45釐米(18.5英寸),重約10千克(22磅)。斑彩玉鸚鵡螺化石精品的正面這塊斑彩鸚鵡螺化石的表面覆蓋著高品質的斑彩玉。那斑彩玉主要以綠色和藍色為主,有一部分紅色,也有少量黃色和橙色,紫色很稀少。
  • 化石系列銀幣第一集:鸚鵡螺化石銀幣
    為了慶祝生命的進化,我們製作了一個新的系列,其中第一枚作品就是一塊鸚鵡螺化石,表面上看起來像蝸牛和鸚鵡螺,但這種海洋生物與章魚和烏賊的關係更近。貝殼內充滿氣體的腔體使它們能夠在水柱中上下移動,尋找獵物,避免被滄龍捕食。
  • 【點讚】東山閩臺民俗館添寶 臺胞捐贈1萬年前鸚鵡螺化石
    (本網訊)東山縣閩臺民俗館近日收藏到3個約1萬年以上的鸚鵡螺化石、2個鸚鵡螺外殼。  12月15日,筆者慕名前往探訪。走進位於陳城鎮白埕村的閩臺民俗館「海底世界」展廳,只見玻璃窗內擺放著新收藏的3個鸚鵡螺化石和2個鸚鵡螺外殼。深紅的鸚鵡螺化石表面布滿一圈圈美麗的小花朵,只是中間小部分表層脫落,露出了化石的「真面目」。
  • 中國國家地理原創MOOK系列——《地道風物·湘西》出版
    本書由中國國家地理原創團隊傾力打造。發現新湖南,發現新湘西,顛覆傳統湘西印象,重釋湘西山水格局;湖南衛視《天天向上》節目主持人汪涵「響應」計劃為你解讀湘西方言背後的文化;《瀟湘晨報·湖湘地理》前主編鄒容等專家學者深入討論湘西性格與文化;隨書附贈獨家定製版湘西風物大地圖及湘西之旅地圖書名:作者:範亞昆 主編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定價:49.8元出版時間:2015.11
  • 【人文贛榆】連載一百三十六:新城法治文化公園、海頭海洋科技館
    【人文贛榆】連載一百三十六:新城法治文化公園、海頭海洋科技館 2019-08-20 18: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短科普|如何快速區分鸚鵡螺和菊石化石
    @西了個葫蘆在上篇推文:《章魚:這個星球最奇幻的物種之一》中的留言深深刺痛了我,作為臉盲晚期患者,雖然在辦公室天天能看到鸚鵡螺和菊石化石
  • 青島貝殼博物館:儲藏著海洋世界的秘密
    ▲青島貝殼博物館內巨大的硨磲貝殼。放豬江湖 攝青島貝殼博物館坐落於青島西海岸新區(鳳凰島)國際旅遊度假區唐島灣畔,以貝殼為主題,集貝殼研究、收藏、科普教育、文化旅遊為一體的海洋特色博物館,來自世界各地的貝殼標本、貝殼化石、貝殼文物藝術品等讓觀眾嘆為觀止,這裡的貝殼種類綜合展出量居世界之首。因場館面積受限,目前現展出奇形怪狀、五彩斑斕的貝殼生物標本4260餘種,貝殼化石300餘枚,貝殼文物60餘件。
  • 「遠古盤輪」鸚鵡螺
    亮收藏 長知識  我收藏的這件藏品是鸚鵡螺化石(見下圖)。螺體直徑22釐米。因其型態和原生活動方式,取名「遠古盤輪」。  藏品特徵:螺硬體全部瑪瑙質化,殼明顯外旋,臍寬,腹緣中部具旋脊,兩側也各具脊。縫合線具簡單的v字形側葉,有60多個小氣房室,被薄的隔壁分隔。有些小氣房室未被黃鐵礦填滿,為半空腔。
  • 揭秘海洋的神秘面紗
    」的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三部代表作之一,連載於歐洲工業革命時期。1870年之前的工業革命是由經濟刺激帶來的,而之後的工業革命開始受到科學的影響,先進的生產工藝不斷發展。也許「鸚鵡螺號」潛艇的建造受到了時代的影響,而整部著作也充斥著法國的浪漫主義。總的來說就是一部充滿浪漫與機械主義的科幻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