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英雄:瑪麗·居裡

2020-12-06 騰訊網

皮埃爾和居裡夫人在實驗室

瑪麗·居裡被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科學家之一,也是放射學運動的核心先驅——在她的一生中兩次獲得了久負盛名的諾貝爾獎。這一成就只有其他三人能與之匹敵。

瑪麗原名瑪麗亞·斯克洛多夫斯卡,1867年11月7日出生于波蘭華沙。她開始向她的父親學習,她的父親是數學和物理領域的老師。早年,她以驚人的記憶力而聞名,16歲時,她成功地完成了在俄羅斯中學的學業。不幸的是,由於她的父親在失敗的投資中損失了很多錢,她後來被迫在這個國家自由但民族主義的大學裡從事教學工作。18歲時,她開始從事家庭教師的工作,以便為她姐姐的教育和她將來在巴黎的學習籌集資金。

1891年,居裡夫人抵達巴黎,在索邦大學就讀,並開始跟隨著名科學家保羅·阿佩爾和加布裡埃爾·李普曼的講座,後者最終把她拉進了自己的研究實驗室。就是在這裡,她遇到了她未來的丈夫、諾貝爾獎得主皮埃爾·居裡(Pierre Curie),他們於1895年7月25日結婚。瑪麗和皮埃爾作為一個團隊一起工作,他們發現了釙,後來在1898年又發現了鐳。為了尋找一篇研究論文,瑪麗決定探索鈾的特性,試圖發現它們是否會在其他物質中被發現。瑪麗在釷元素中證實了這一點。

正是這項研究,加上對新型輻射的物理研究,使瑪麗把純鐳從金屬狀態中分離出來。在發表了她的研究成果後,她獲得了博士學位,並與他人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該獎項由她和皮埃爾以及輻射的發現者亨利·貝克勒爾共同分享。在這種成功和名望的支持下,瑪麗被任命為一所著名女子學校的物理學講師,並成為皮埃爾實驗室的首席助理。不幸的是,1906年4月19日,皮埃爾在一次馬車事故中喪生,留下瑪麗和他們的兩個孩子獨自生活。

儘管遭受了可怕的挫折,瑪麗還是繼續他們的研究,並接替了皮埃爾空缺的講席。在此期間,她成為索邦大學有史以來第一位女教師。1908年,她成為了一名全職教授,兩年後,也就是1910年,她發表了一篇關於放射性的基本論文。在此基礎上,1911年,她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這第二個諾貝爾獎使她的名聲達到了新的高度,在這種額外影響的幫助下,她監督了巴黎大學鐳研究所的建成。

瑪麗·居裡1911年諾貝爾獎文憑

她的工作繼續受到科學界的讚揚,瑪麗和她的女兒艾琳和伊芙·居裡進行了兩次世界旅行,為他們的工作籌集資金。在她的旅行中,她還做了多次演講,遠至巴西教書,並在巴黎建立了居裡基金會。但不幸的是,由於長期接觸放射性物質,瑪麗晚年患上白血病,1934年在法國帕西去世,享年66歲。

今天,居裡夫人的偉大的工作由科研機構舉行的最高尊重,不僅因為物理學領域的巨大的貢獻,她在她的生活,而且由於她的工作的重要性,及其對後續影響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家。

偉大的想法-放射性

居裡夫人因發現和研究釙和鐳這兩種著名的放射性物質而聞名。她還創造了「放射性」一詞,即不穩定原子的原子核通過發射電離粒子而失去能量的過程。1902年,瑪麗和她的丈夫皮埃爾一起,從一噸多的瀝青鈾礦中通過微分結晶分離出1 / 10克氯化鐳,從而發現了鐳。這個過程使其在1910年分離出了純鐳金屬。

關於居裡夫人的5則事實

1995年,瑪麗·居裡(Marie Curie)是第一位僅憑自己的功績就被埋葬在巴黎潘斯島(Panthéon)的女性。

名聲

有三种放射性礦物以居裡的名字命名:居裡石、白雲石和方鉛礦。

鼓舞人心

2009年,「新科學家」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居裡夫人被選為科學界最具啟發性的女性。

女兒

瑪麗·居裡的大女兒艾琳·朱利奧-居裡也在1935年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性別歧視

儘管她獲得了兩次諾貝爾獎,但居裡被拒絕進入法國科學院。他們終於在1962年接受了一名女性成員-瑪格麗特佩裡。

相關焦點

  • 偉大的科學家瑪麗·居裡夫人
    瑪麗·居裡(Marie Curie,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原名瑪麗斯克沃多夫斯卡,出生於華沙,法國著名波蘭裔物理學家、化學家。佐洛斯基家庭富裕,其父母嫌棄瑪麗·居裡家貧窮,強烈反對他們的戀情,佐洛斯基迫於家庭壓力,給瑪麗·居裡寫了分手信,接到分手信後,瑪麗在極度痛苦中,才收拾著破碎的心離開了祖國波蘭。這位帥哥日後也成為了著名數學家。在波蘭的華沙理工大學裡,樹起了瑪麗·居裡夫人的雕塑。
  • 元素大爆炸|瑪麗·居裡
    瑪麗·居裡,1867年11月7日生于波蘭王國華沙市一個中學教師的家庭。父親烏拉狄斯拉夫·斯可羅多夫斯基是中學的數學教師,母親布羅尼斯洛娃·柏古斯卡·斯可羅多夫斯卡是女子寄宿學校校長。幼名瑪麗亞·斯可羅多夫斯卡。家人對其的愛稱為「瑪妮雅」。瑪麗亞行五,上有三姐一兄,即蘇菲、布羅尼施拉娃、海倫娜和哥哥約瑟夫。瑪麗在索邦結識了一名講師,皮埃爾·居裡, 也就是她後來的丈夫。
  • 歐盟「瑪麗居裡」博士申請
    「瑪麗居裡」項目全稱為Marie Skłodowska-Curie Actions,簡稱 MSCA,命名于波蘭裔法國科學家瑪麗居裡博士,由隸屬於歐洲議會(European Commission, EC)的歐洲研究會(European Research Council, ERC)主管。
  • 《悼念瑪麗·居裡》,愛因斯坦
    《悼念瑪麗·居裡》,愛因斯坦在像居裡夫人這樣一位崇高人物結束她的一生的時候,我們不要僅僅滿足於回憶她的工作成果對人類已經做出的貢獻。第一流人物對於時代和歷史進程的意義,在其道德品質方面,也許比單純的才智成就方面還要大。即使是後者,它們取決於品格的程度,也遠超過通常所認為的那樣。我幸運地同居裡夫人有二十年崇高而真摯的友誼。我對她的人格的偉大愈來愈感到欽佩。
  • 14個瑪麗居裡博士職位
    「瑪麗居裡」項目全稱為Marie Skłodowska-Curie Actions,簡稱 MSCA,命名于波蘭裔法國科學家瑪麗居裡博士,由隸屬於歐洲議會(European Commission, EC)的歐洲研究會(European Research Council, ERC)主管。
  • 女科學家瑪麗·居裡發現鐳卻死於鐳,生前窮困潦倒,情路坎坷
    她的名字很樸素、很聖潔,她的名字就是瑪麗.居裡,這是一個不是隨便可以說說道道的,甚至「瑪麗.居裡」會讓人不禁想到了「空前絕後」這個詞。距離她的時代已經很遠了,所以,我相信只有瑪麗.居裡才能達到如此舉世罕見的偉女子所擁有的海拔高度。
  • 南航青年教師榮獲歐盟「瑪麗·居裡學者」項目資助
    近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能源與動力學院周標副教授收到歐洲研究委員會通知,成功獲得歐盟「地平線-2020」(Horizon 2020)研究與創新框架下「瑪麗·居裡學者」基金的資助,將赴義大利都靈理工大學
  • 瑪麗-居裡家族獲得5個諾貝爾獎,是歷史上得獎最多的家族!
    瑪麗-居裡,她的丈夫皮埃爾-居裡1903年,當瑪麗-居裡和她的丈夫皮埃爾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時,他們的大女兒伊蕾娜才人孤獨是不好的,我要為他做一個助手"8年後的1911年,瑪麗成為諾貝爾化學獎的唯一獲得者,以表彰她對鐳和釙的發現以及隨後對這些元素性質的研究。即使在那時,"也有人認為,瑪麗-居裡基本上是以同樣的工作獲得了第二個諾貝爾獎,並不配得上這個獎。"《瑪麗-居裡與放射性科學》的作者納奧米-帕薩喬夫說。2.
  • 長沙理工大學土木學院教師獲「瑪麗•居裡學者計劃」項目資助
    長沙理工大學土木學院教師獲「瑪麗•居裡學者計劃」項目資助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 2019-05-15 21:51:13
  • 瑪麗·居裡情路坎坷,但她在科學上的海拔高度後世女人在無人能及
    她的名字很樸素、很聖潔,她的名字就是瑪麗.居裡,這是一個不是隨便可以說說道道的,甚至「瑪麗.居裡」會讓人不禁想到了「空前絕後」這個詞。距離她的時代已經很遠了,所以,我相信只有瑪麗.居裡才能達到如此舉世罕見的偉女子所擁有的海拔高度。
  • 品讀 | 瑪麗·居裡《我的信念》
    瑪麗·居裡(居裡夫人)(1867—1934年)。法國物理學家、化學家,科學家。原籍波蘭,1891年進法國巴黎大學深造,理學博士。後與與皮埃爾·居裡結婚。他們對放射性現象進行研究,先後發現鐳和釙兩種天然放射性元素。
  • 百年筆記,千年輻射,為科學泣血長歌——EDP Sciences創始人瑪麗·居裡
    諾貝爾獎官方推特:「瑪麗·居裡於1934年7月4日死於再生障礙性貧血
  • 來,聊五分鐘居裡夫人:關於瑪麗·居裡的20件小事
    就簡單聊幾件居裡夫人的軼事,紀念一下這位核能開山祖奶奶吧。 資料大部分來自居裡夫人自己寫的自傳,以及居裡夫人小女兒為她寫的傳記。 提出放射性不是來自分子作用,而是來自原子本身。「放射性(radioactivity)」這個術語也是她造的。發現了元素釙(Po)。這個新元素,以居裡夫人的祖國波蘭命名。
  • 居裡夫人:另類「波蘭蕩婦」鮮為人知的生活
    1894年,因為想得到更好的試驗環境,瑪麗認識了當時的巴黎理化學校實驗室主任皮埃爾·居裡。一年之後,兩人在巴黎結婚,瑪麗從此隨了丈夫的姓氏,成為「瑪麗·居裡」。1896年8月,瑪麗通過了巴黎理化學校的職稱考試,在校物理實驗室謀得了一份職位,從此開始與自己的丈夫皮埃爾·居裡一起工作。
  • 偉大的女科學-居裡夫人
    諾貝官方:居裡夫人筆記仍具放射性, 還將持續1500年日前,諾貝爾獎官方推特發布了一條科普公告,即使到今天,她自1899年至1902年在實驗室中使用的筆記本仍具放射性,並將持續1500年。推特內容中提到,瑪麗·居裡(Marie Curie)於1934年死於再生障礙性貧血,她工作多年,一直暴露在放射線下。
  • 德媒評袁隆平:讓中國人吃飽的「科學英雄」
    參考消息網9月9日報導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近日迎來自己的90歲生日,德媒發表報導回顧袁隆平的成就,並評價其為「科學英雄」。德國電視一臺網站9月7日報導,7日,中國的一位科學英雄迎來自己的90歲生日,他就是袁隆平。
  • 居裡夫人筆記仍具放射性怎麼回事?居裡夫人筆記為什麼仍具放射性
    日前,諾貝爾獎官方推特發布了一條科普公告,稱居裡夫人曾經使用的實驗筆記本時至今日依然具有放射性,且還將持續1500年。推特內容中提到,瑪麗·居裡(Marie Curie)於1934年死於再生障礙性貧血,她工作多年,一直暴露在放射線下。即使到今天,她自1899年至1902年在實驗室中使用的筆記本仍具放射性,並將持續1500年。
  • 居裡夫人:成功的背後的小故事
    居裡夫人,作為一位傑出的女科學家,曾在僅隔8年的時間內就分別摘取了兩次不同學科的最高科學桂冠——諾貝爾物理學獎與諾貝爾化學獎。她的長女伊倫娜,核物理學家,與丈夫約裡奧因發現人工放射性物質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 居裡夫人的婚外情人和愛因斯坦的私生女
    保羅·艾培的女兒,瑪麗·居裡最忠實的學生與支持者之一,卻因此與自己的父親發生了巨大衝突,她站在自己的父親面前一字一句地說道:「如果你敢於趕她走,我將永遠不會再見你,我的父親。」她一生裡沒有頂撞過父親,惟獨在這一件事上表現出了怒不可遏。她清晰地說了以下留給父親也足以留給未來的話語:「如果瑪麗·居裡是個男人,這一切都不會發生。」
  • 居裡夫人是怎樣面對赤裸裸的性別歧視的?
    如果瑪麗不曾離開波蘭,不曾見到她後來的靈魂伴侶——皮埃爾.居裡(Pierre Curie),我們對科學的認識也許不會是現在的模樣。皮埃爾與瑪麗有許多共同話題,他們同樣熱愛長途旅行,騎腳踏車,還有他們的工作——科學。當皮埃爾進入瑪麗的生活時,她也許還帶著舊日戀情的陰影,痴心想帶著索邦大學的數學與物理學位學成回國。但在波蘭的求職受挫,她也意識到自己已離不開皮埃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