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電偶與紅外測溫方法比較研究

2020-12-07 電子產品世界

測試和認證在北美市場佔有重要地位。經認證並具備權威認證標誌的產品將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在北美市場出售的眾多工控、電源以及電氣產品等都要求進行溫度測量,確保產品的安全。本文將著重介紹兩種測量方法,即熱電偶紅外測溫,並對這兩種方法進行比較和概括。通過對北美標準對測溫方法要求的要求,來更多的幫助國內廠商了解相關規範,為其產品的生產和出口提供建議。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94205.htm

一、溫度測量的基本概念

溫度是度量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在生產和科學試驗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是國際單位制(SI)中7個基本物理量之一。從能量角度來看,溫度是描述系統不同自由度間能量發布狀況的物理量;從熱平衡觀點來看,溫度是描述熱平衡系統冷熱程度的物理量;從微觀上看,溫度標誌著系統內部分子無規則運動的劇烈程度,溫度高的物體,分子平均動能大,溫度低的物體,分子平均動能小。

早期人們以人的器官感覺出發,憑感覺到的或接觸到的冷熱程度區別溫度的高低。這樣得出的結果往往不可靠、不準確。研究表明,幾乎所有物質的性質都與溫度有關,例如尺寸、體積、密度、硬度、彈性橫量、破壞性強度、電導率、導磁率、光輻射強度等,利用這些性質及其隨溫度變化規律可進行溫度測量。也就是說,溫度只能通過物體隨溫度變化的某些特性來間接測量,而用來量度物體溫度數值的標尺叫溫標。它規定了溫度的讀數起點(零點)和測量溫度的基本單位。目前國際上用得較多的溫標有華氏溫標、攝氏溫標、熱力學溫標和國際實用溫標。

二、主要測溫方法介紹

溫度測量方式有接觸式和非接觸式兩大類。

1. 將傳感器置於與物體相同的熱平衡狀態中,使傳感器與物體保持同一溫度的測溫法,即為接觸式測溫法。例如利用介質受熱膨脹的原理的水銀溫度計、壓力式溫度計和雙金屬溫度計等。還有利用物體電氣參數隨溫度變化的特性來檢測溫度。例如熱電阻、熱敏電阻、電子式溫度傳感器和熱電偶等。

接觸式測溫儀表測溫儀表比較簡單、可靠,測量精度較高;但因測溫元件與被測介質需要進行充分的熱交換,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達到熱平衡,所以存在測溫的延遲現象,同時受耐高溫材料的限制,不能應用於很高的溫度測量。

2. 非接觸式儀表測溫是通過熱輻射原理來測量溫度的,測溫元件不需與被測介質接觸。實現這種測溫方法可利用物體的表面熱輻射強度與溫度的關係來檢測溫度。有全輻射法、部分輻射法、單一波長輻射功率的亮度法及比較兩個波長輻射功率的比色法等。非接觸式儀表測溫的測溫範圍廣,不受測溫上限的限制,也不會破壞被測物體的溫度場,反應速度一般也比較快;但受到物體的發射率、測量距離、煙塵和水氣等外界因素的影響,其測量誤差較大。

三、標準要求

基本上所有的CSA和UL電氣產品標準都要求進行溫升測試,而且會詳細要求測試條件,例如產品的輸入電源、負載要求和測試環境等;測試方法,例如安裝位置和使用測溫方法等;測試時間;判斷準則,溫升的最大值和附帶測試等。在測試方法中,會對測溫的方法進行規定,通常有對熱電偶的要求是30AWG(0.51平方釐米),鐵-康銅(分度號J)或銅-康銅(分度號T)和相配合的記錄儀器

例如標準CSA C22.2 No 0 General Requirements – Canadian Electrical Code, Part II., 6.2。5 條款有如下要求:

「Thermocouples shall have No. 30 AWG conductors,… If refere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s are necessary, thermocouples having No. 30 AWG conductors shall be used. Thermocouples with gauge sizes smaller than No. 30 AWG may be used for measurement of miniature circuitry and components.」

例如標準UL1492 Audio-Video Products and Accessories,68.6條款就有如下要求:

「…When thermocouples are used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temperatures, it is common practice to use thermocouples consisting of No. 30 AWG iron and constantan wires and a potentiometer-type instrument…」

四、熱電偶測溫原理,方法和適用範圍

1.熱電偶測溫基本原理 :

將兩種不同材料的導體(或半導體)A和B焊接起來,構成一個閉合迴路,如圖所示。當導體和的兩個接點T1和T2之間存在溫差時,兩者之間便產生電動勢,因而在迴路中形成一個電流,這種現象稱為熱電效應。熱電偶就是利用這一效應來工作的。

熱電偶原理圖

2.熱電偶的種類

熱電偶可分為標準熱電偶和非標準熱電偶兩大類。所調用標準熱電偶是指國家標準規定了其熱電勢與溫度的關係、允許誤差、並有統一的標準分度表的熱電偶,它有與其配套的顯示儀表可供選用。非標準化熱電偶在使用範圍或數量級上均不及標準化熱電偶,一般也沒有統一的分度表,主要用於某些特殊場合的測量。

標準化熱電偶。我國從1988年1月1日起,熱電偶和熱電阻全部按IEC國際標準生產,並指定S、B、E、K、R、J、T七種標準化熱電偶為我國統一設計型熱電偶。

3.熱電偶的結構形式

為了保證熱電偶可靠、穩定地工作,對它的結構要求如下: ①組成熱電偶的兩個熱電極的焊接必須牢固;②兩個熱電極彼此之間應很好地絕緣,以防短路;③補償導線與熱電偶自由端的連接要方便可靠;保護套管應能保證熱電極與有害介質充分隔離。

4.優點:

熱電偶是實驗室最常用的溫度檢測元件之一,為接觸式。其優點是:
a 測量精度高。因熱電偶直接與被測對象接觸,不受中間介質的影響。
b 測量範圍廣。常用的熱電偶從-50~+1600℃均可邊續測量,某些特殊熱電偶最低可測到-269℃(如金鐵鎳鉻),最高可達+2800℃(如鎢-錸)
c 構造簡單,使用方便。熱電偶通常是由兩種不同的金屬絲組成,而且不受大小和開頭的限制,外有保護套管,用起來非常方便。.

五、紅外測溫原理,方法和適用範圍

1.紅外測溫原理

物體處於絕對零度以上時,因為其內部帶電粒子的運動,以不同波長的電磁波形式,向外輻射能量,波長涉及紫外、可見、紅外光區,但主要處於0.8-0.15µm的近、中、外紅外區。物體的紅外輻射能量的大小及其按波長的分布與它的表面溫度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因此,通過對物體自身輻射的紅外能量的測量,便能準確地測定它的表面溫度,這就是紅外輻射測溫所依據的客觀基礎。

2.紅外測溫儀器結構

紅外測溫儀由光學系統、光電探測器、信號放大器及信號處理、顯示輸出等部分組成。光學系統匯集其視場內的目標紅外輻射能量,視場的大小由測溫儀的光學零件以及位置決定。紅外能量聚焦在光電探測儀上並轉變為相應的電信號。該信號經過放大器和信號處理電路按照儀器內部的算法和目標發射率校正後轉變為被測目標的溫度值。除此之外,還應考慮目標和測溫儀所在的環境條件,如溫度、氣氛、汙染和幹擾等因素對性能指標的影響及修正方法。

3.紅外測溫儀器種類

紅外測溫儀根據原理可分為單色測溫儀和雙色測溫儀(輻射比色測溫儀)。對於單色測溫儀,在進行測溫時,被測目標面積應充滿測溫儀視場。建議被測目標尺寸超過視場大小的50%為好。如果目標尺寸小於視場,背景輻射能量就會進入測溫儀的視聲符支幹擾測溫讀數,造成誤差。相反,如果目標大於測溫儀的視場,測溫儀就不會受到測量區域外面的背景影響。對於比色測溫儀,其溫度是由兩個獨立的波長帶內輻射能量的比值來確定的。因此當被測目標很小,不充滿視場,測量通路上存在煙霧、塵埃、阻擋,對輻射能量有衰減時,都不對測量結果產生重大影響。對於細小而又處於運動或震動之中的目標,比色測溫儀是最佳選擇。這是由於光線直徑小,有柔性,可以在彎曲、阻擋和摺疊的通道上傳輸光輻射能量。

紅外測溫儀是通過接收目標物體發射、反射和傳導的能量來測量其表面溫度。測溫儀內的探測元件將採集的能量信息輸送到微處理器中進行處理,然後轉換成溫度讀數顯示。在帶雷射瞄準器的型號中,雷射瞄準器只做瞄準使用。其性能說明下表。

測溫範圍 -32℃--400℃ 顯示分辯率 0.1℃(199.1℃時 )
精度 23 ℃時±1% 工作環境溫度範圍 0--50 ℃
重複性 23 ℃時±1% 相對溼度 30 ℃時 10—95%
響應時間 500ms 電源 9V
響應光譜 7 -18micron 尺寸 137 × 41 × 196mm
最大值顯示 Have 重量 270g
發射率 0.95Preset DD DD

六、熱電偶測溫和紅外測溫比較

測溫方法 測溫原理 傳感器和儀表 特點 測溫範圍(℃)
接觸式 金屬熱電偶的熱電勢 銅-康銅(分度號T) 0-200℃是最準確的,精度高,低溫靈敏度高 -200—350
鐵-康銅(分度號J) 100℃以下線性好,有較高靈敏度。 -40—600
非接觸式 熱輻射能量變化 部分輻射法 由光電池、光敏電阻及其它紅外探測元件作熱敏元件,因它們有一定的光譜選擇性,故非全光譜的 因儀表的工作波段可選擇,因此可以避開中間介質的吸收峰 -50--3000
比色法 比較二個光波輻射能量之比 反應速度快,接近真實溫度,受中間介質的影響小 50—2000

七、結論

綜上所述,接觸式測溫儀表測溫儀表(熱電偶測溫方法)比較簡單、可靠,測量精度較高;但因測溫元件與被測介質需要進行充分的熱交換,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達到熱平衡,所以存在測溫的延遲現象,同時受耐高溫材料的限制,不能應用於很高的溫度測量。非接觸式儀表測溫(紅外測溫方法)是通過熱輻射原理來測量溫度的,測溫元件不需與被測介質接觸,測溫範圍廣,不受測溫上限的限制,也不會破壞被測物體的溫度場,反應速度一般也比較快;但受到物體的發射率、測量距離、煙塵和水氣等外界因素的影響,其測量誤差較大。由於非接觸式儀表測溫(紅外測溫方法)測試時受外界的影響比較大,加上不能測量內部溫度。在CSA和UL標準中,只是規定了接觸式測溫方法(熱電偶和電阻法)進行溫升測試。

但是非接觸式儀表測溫(紅外測溫方法)可快速提供溫度測量,在用熱電偶讀取一個滲漏連接點的時間內,用紅外測溫儀幾乎可以讀取所有連接點的溫度。另外由於紅外測溫儀堅實、輕巧、安全,它能夠安全地讀取難以接近的或不可到達的目標溫度,你可以在儀器允許的範圍內讀取目標溫度。非接觸溫度測量還可在不安全的或接觸測溫較困難的區域進行,即達到測試的目的又保護了人身安全。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標準可以把這種測溫方法列入標準,允許其在某些特定設備和特定場合使用。

相關焦點

  • 基於熱電偶的測溫儀表冷端補償方法
    熱電偶是一種常用的溫度傳感器,是利用熱電效應,並根據冷熱端溫度差產生的熱電動勢測量溫度,且具有測量精度高、構造簡單、使用方便等優點。在測溫儀表中得到了廣泛應用。通用的冷端補償方法由於其結構複雜,噪聲大,線性度差會對測量結果造成較大的影響。
  • 常用熱電偶分度號含義以及測溫範圍
    )鉑銠10-鉑熱電偶鉑銠10-鉑熱電偶(S型熱電偶)為貴金屬熱電偶。偶絲直徑規定為0.5mm,允許偏差-0.015mm,其正極(SP)的名義化學成分為鉑銠合金,其中含銠為10%,含鉑為90%,負極(SN)為純鉑,故俗稱單鉑銠熱電偶。該熱電偶長期最高使用溫度為1300℃,短期最高使用溫度為1600℃。S型熱電偶在熱電偶系列中具有準確度最高,穩定性最好,測溫溫區寬,使用壽命長等優點。它的物理,化學性能良好,熱電勢穩定性及在高溫下抗氧化性能好,適用於氧化性和惰性氣氛中。
  • s型和t型熱電偶測溫範圍介紹
    打開APP s型和t型熱電偶測溫範圍介紹 發表於 2018-03-21 16:29:30 S型熱電偶簡介 S型熱電偶又叫單鉑銠熱電偶
  • 熱電偶工作原理及冷端補償方法
    2、熱電偶測溫的基本原理是兩種不同成份的材質導體A和B組成閉合迴路,當兩端存在溫度梯度時,迴路中就會有電流通過,此時兩端之間就存在電動勢——熱電動勢,這就是所謂的塞貝克效應。      當熱電偶的材料是均勻時,與熱電偶的長度和直徑無關,只與熱電偶材料的成份和兩端的溫差有關。當熱電偶的兩個熱電偶絲材料成份確定後,熱電偶熱電勢的大小,只與熱電偶的溫度差有關;若熱電偶冷端的溫度保持一,熱電偶的熱電勢僅是工作端溫度的單值函數。
  • 熱電偶型號怎麼看 熱電偶型號數字含義
    熱電偶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元器件,在實際應用當中廣泛使用。關於它你了解多少呢?你知道的它的型號嗎?你知道它型號上的數字代表著什麼含義嗎?   本文主要是關於熱電偶的型號選擇及其型號數字代表含義的介紹,並闡述了熱電偶的檢測方法。   熱電偶型號怎麼看   常用熱電偶可分為標準熱電偶和非標準熱電偶兩大類。
  • 詳細介紹熱電偶的工作原理及冷端補償方法
    熱電偶是工業測溫常用的儀表,由於比熱電阻等測溫範圍更寬,所以應用廣泛。工作原理熱電偶(thermocouple)是溫度測量儀表中常用的測溫元件,它直接測量溫度,並把溫度信號轉換成熱電動勢信號,通過溫度變送器轉換成4-20mA信號引入到控制系統顯示溫度。
  • 熱電偶冷端溫度補償方法是什麼
    這種方法在實際生產中不適用,多用於實驗室。  ②公式修正法。將測得的熱電勢EAB(t,to)。和查分度表所得的熱電勢EAB(t,to)相加,便可得到文際溫度F的熱電勢EAB(t,to)。再次查分度表,便可求出被測溫度t.這種方法只適用於實驗空或臨時測溫,齊連續測量中不實用。  ③校正儀表零點法。一般顯示儀表木r作時指針均指在零位上(機械零點)。
  • 熱電偶與熱電阻的應用
    1.熱電偶測溫基本原理 將兩種不同材料的導體或半導體A和B焊接起來,構成一個閉合迴路,如圖2-1-1所示。當導體A和B的兩個執著點1和2之間存在溫差時,兩者之間便產生電動勢,因而在迴路中形成一個大小的電流,這種現象稱為熱電效應。熱電偶就是利用這一效應來工作的。
  • 上海調味品食品包裝機熱電偶的測溫原理和構造
    上海調味品食品包裝機熱電偶的測溫原理和構造;在包裝機械中,不論是包裝機還是真空包裝機都是需要對設備家人進行封口、密封的;在溫度測量中,熱電偶是一種廣泛使用的測溫元件,它具有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測量精度高、
  • 熱電偶原理
    偶。。。好像不怎麼容易和其測溫儀器的實質聯繫起來,既然這樣,那就要靠他的好兄弟熱電阻啦,趕快來看看熱電偶與熱電阻的故事吧~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85127.htm  熱電偶,英文名稱為thermocouple,是一種常用的溫度測量儀表,具有結構簡單、測量範圍廣、精度高、無需外加電源燈多種優點,因此應用也十分廣泛。
  • 熱電阻與熱電偶的測量原理及區別
    3.熱電偶冷端的溫度補償    由於熱電偶的材料一般都比較貴重(特別是採用貴金屬時),而測溫點到儀表的距離都很遠,為了節省熱電偶材料,降低成本,通常採用補償導線把熱電偶的冷端(自由端)延伸到溫度比較穩定的控制室內,連接到儀表端子上。
  • 熱電偶工作原理 - 百度經驗
    我們只要用測量熱電動勢的方法就可達到測溫的目的熱電偶測溫的基本原理是兩種不同成份的材質導體組成閉合迴路,當兩端存在溫度梯度時,迴路中就會有電流通過,此時兩端之間就存在電動勢——熱電動勢,這就是所謂的塞貝克效應(Seebeck effect)。兩種不同成份的均質導體為熱電極,溫度較高的一端為工作端,溫度較低的一端為自由端,自由端通常處於某個恆定的溫度下。
  • 碳化矽生長選用紅外測溫
    通常的溫度通過熱電偶就可以測量。常用的鉑銠、鎳鉻、銅鎳等熱電偶從-50-1600℃均可連續測量,某些特殊熱電偶最低可測到-269℃(如金鐵鎳鉻)、最高可達2800℃(如鎢、錸)。根據熱電動勢與溫度的函數關係,製成熱電偶分度表;分度表是自由端溫度在0℃時的條件下得到的,不同的熱電偶具有不同的分度表。
  • 熱電偶和熱電阻的區別
    熱電偶實際上是一種能量轉換器,它將熱能轉換為電能,用所產生的熱電勢測量溫度,對於熱電偶的熱電勢,應注意如下幾個問題:  1:熱電偶的熱電勢是熱電偶工作端的兩端溫【2】度函數的差,而不是熱電偶冷端與工作端,兩端溫度差的函數;  2 :熱電偶所產生的熱電勢的大小,當熱電偶的材料是均勻時,與熱電偶的長度和直徑無關,只與熱電偶材料的成份和兩端的溫差有關
  • 非接觸溫度計中熱電堆紅外傳感器的應用
    但疫情也讓平時需求量穩定的防疫物資熱電堆傳感器突然成了緊俏商品。熱電堆是一種熱釋紅外線傳感器,主要由熱電偶構成的一種器件。它主要應用在耳式體溫計、放射溫度計、電烤爐、微波爐、食品溫度檢測等領域中,作為溫度檢測器件獲得了廣泛的應用。下面英尚微電子介紹關於非接觸溫度計中熱電堆紅外傳感器的應用。
  • 簡要介紹熱電偶工作原理及種類結構
    根據熱電動勢與溫度的函數關係, 製成熱電偶分度表; 分度表是自由端溫度在0℃時的條件下得到的,不同的熱電偶具有不同的分度表。在熱電偶迴路中接入第三種金屬材料時, 只要該材料兩個接點的溫度相同, 熱電偶所產生的熱電勢將保持不變,即不受第三種金屬接入迴路中的影響。因此, 在熱電偶測溫時, 可接入測量儀表, 測得熱電動勢後, 即可知道被測介質的溫度。
  • 紅外熱電堆傳感器原理
    2020年新冠疫情牽動著舉國上下的心,同時也讓紅外測溫儀迅速成為了炙手可熱的產品,湧出巨量的需求,並吸引越來越多的廠家切入這個產品市場。 那麼,紅外測溫儀的原理?測溫的關鍵器件如何選型?以及如何快速和準確設計開發,這些都是相關人員關心的問題。這次,小編精心整理了若干,希望對各位有用。
  • 熱電阻和熱電偶的區別 熱電阻和熱電偶有什麼區別
    經常修理電器的人都知道,熱電偶是溫度測量儀表中常用的測溫元件,通常和顯示儀表、記錄儀表及電子調節器配套使用。除了熱電偶之外,還有一種東西叫做「熱電阻」。關於熱電阻和熱電偶的區別,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工業熱電偶測量誤差原因及解決方法
    四、傳熱及工業熱電偶 安裝的影響  由於 工業熱電偶 測溫是屬於接觸式測量,當工業熱電偶插入被測介質時,它要從被測介質吸收熱量使自身溫度升高,同時又以熱輻射方式和熱傳導方式向溫度低的地方散發熱量,當測量端各外散失的熱量等於自氣流中吸收的熱量時即達到動態平衡,此時 工業熱電偶 達到了穩定的示值,但並不代表氣流的真實溫度,因為測量端環境散失的熱量是由氣流的加熱來補償,也就是說測量端與氣流的熱交換處於不平衡狀態
  • 熱電偶電路及其原理介紹
    熱電偶測溫的基本原理是兩種不同成份的均質導體組成閉合迴路 , 當兩端存在溫度梯度時 , 迴路中就會有電流通過,此時兩端之間就存在 Seebeck 電動勢——熱電動勢,這就是所謂的塞貝克效應。兩種不同成份的均質導體為熱電極,溫度較高的一端為工作端, 溫度較低的一端為自由端,自由端通常處於某個恆定的溫度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