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沈嘉城。小編平時不僅僅只喜歡房地產、足球、汽車、旅遊等領域,在社會科學、電子信息、軍事、歷史、物聯網、生物科技等領域我也挺關注的。嶽陽是一座千年歷史文化名城,人傑地靈、山清水秀。今天嘉城就統計了嶽陽籍院士的名單,一共有9位院士。
漲知識啦
中國科學院院士,是中國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增選院士每兩年進行一次。
中國工程院院士,是中國設立的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增選院士每兩年進行一次。
湖南省嶽陽籍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
鍾志華: 車輛工程專家,湖南省湘陰縣人。
1962年7月出生於湖南省湘陰縣,教授,博士生導師,1999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國工程院黨組成員、副院長、中國工程院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院士,研究車輛工程的中國工程院院士。
王眾託: 系統工程與管理工程專家,1928年8月出生於北京市,原籍湖南省平江縣。畢業於清華大學電機系,中國工程院院士,
馬克儉: 結構工程專家,1933年10月22日出生於湖南省嶽陽縣。中國工程院院士,結構工程專家,九三學社成員,湖南大學客座教授、博士生導師,貴州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貴州大學空間結構研究中心主任。
傅依備: 核化學與化工專家,1929年4月4日出生於湖南省嶽陽縣。畢業於四川化工學院(現四川大學)化工系。中共黨員,核化學與化工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原九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四川大學原子分子工程所所長。傅老先後從事核燃料後處理、放射化學、輻射化學、核技術應用和材料科學等方面的科學研究及相關的國防科學研究。
向錦武:飛行器設計專家,湖南平江人。畢業於南京航空航天大學。1984年獲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機系學士學位;1984年至1987年在中國直升機設計研究所工作,任設計員;1990年獲西北工業大學工程力學系碩士學位;1993年獲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機系博士學位。
現任職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無人系統研究院總設計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智能無人飛行系統先進技術工信部重點實驗室主任。
中國科學院院士
魏曦: 醫學微生物專家,湖南岳陽縣人。(1903.12.25-1989.5.20),中國科學院院士,醫學家,曾任中國醫學科學院流行病學微生物學研究所教授、名譽所長。1933年畢業於上海醫學院,獲醫學博士學位。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研究回歸熱螺旋體、支原體成績卓著研究斑疹傷寒立克次體組織培養獲哈佛大學研究院獎對二戰期間滇緬英美軍中流行的「不時熱」經確證為恙蟲病,獲哈佛大學考察團授予的戰時學術性功績勳章抗美援朝期間從美軍投擲細菌武器中分離出鼠疫和霍亂菌,獲朝鮮二級國旗勳章和中國國務院獎狀。50年代提出了抗生素引起菌群失調的概念並率先開發了生態製劑,促進了「微生態學」學科的發展從事諸多動物源病――人獸共患病調查研究,在中國首次判定彎曲菌。
劉昌明: 水文水資源專家,湖南汨羅市人。1934年5月15日出生於湖南汨羅,畢業於西北工業大學。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彭練矛:納米科學與技術專家,1962年9月出生於湖南平江縣。北京大學電子學系畢業,1988年在美國獲物理學博士學位。中國科學院院士,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北京大學特聘教授(納米科學與技術)。主要從事納米電子材料和器件研究。
楊孟飛: 空間技術專家,嫦娥五號」探月工程三期探測器系統總指揮、總設計師 。
中國科學院院士,1962年10月出生在湖南湘陰縣,1982年從西北電訊工程學院(現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畢業,後考入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空間計算機應用專業,獲碩士學位。1985年留所工作後,歷任該所星載計算機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所長助理、副所長、所長及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航天五院)副院長。2015年7月,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終身院士。2017年11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希望我們年輕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像院士們學習。同時希望小朋友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後多為祖國做貢獻。
記得點讚收藏評論轉發加關注哦,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