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子學會理事長張峰:加強產業協同,打造良好生態

2020-12-08 騰訊網

當前新型基礎設施發展剛剛起步,下一步,還應聚焦數位化轉型的重大需求,加強謀劃和統籌協調,加快突破核心技術。

文 | 通信產業報(網) 高超

9月17日,在2020新一代移動通信產業發展金壇茅山峰會上,中國電子學會理事長張峰表示,近年來,中國新型信息基礎設施發展取得積極成效,但仍面臨巨大挑戰。下一步,應加快突破核心技術,營造良好發展環境,著力建設好、應用好、保障好新型基礎設施。

張峰指出,當前人類社會正邁入第四次工業革命,以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數位化為核心的新型基礎設施正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關鍵力量,代表著未來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方向。

據悉,中央多次對加快5G、數據中心、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對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意義重大。

張峰表示,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下,各部門加強溝通協作,中國新型信息基礎設施發展取得積極成效。

一是5G發展進入快車道。據了解,截至今年8月底,已建成開通5G基站超48萬個,北上廣等城市城區實現網絡連片覆蓋,年底將實現全國所有地級市覆蓋5G網絡。5G在超高清視頻、雲遊戲等消費領域應用更加廣泛,在工業網際網路、車聯網、醫療等行業領域試點示範更加深入。

二是數據中心發展水平快速提升。據統計,數據中心規模持續增長,並向集約化、大型化、綠色化發展,能效水平總體提升,平均能耗效率(PUE)由2013年以前的2.5下降到1.6左右。

三是工業網際網路取得積極成效。據悉,標識解析體系初步形成,已上線運行五大國家頂級節點、試運行60個二級節點,標識註冊量突破53億,國內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超過了70家,湧現出一批成功的工業網際網路應用案例。

四是物聯網快速普及應用。據介紹,目前全國已建成NB-IoT基站超過70萬個,實現全國主要城市鄉鎮以上區域連續覆蓋。移動物聯網連接數超過11億,智能水錶、智能燃氣表、電動車監控等典型應用連接數過千萬,智慧路燈、智慧停車、智能門鎖等新興規模化應用不斷湧現。

但同時還應看到,中國新型基礎設施仍受諸多因素制約,發展仍面臨巨大挑戰,如核心技術受制於人、行業應用市場有待培育發展、標準和政策保障亟待完善、安全保障能力需要進一步加強等。

張峰指出,當前新型基礎設施發展剛剛起步,所依賴的技術還在不斷演進升級,運營模式、商業模式、市場定位等還處於探索階段,下一步,還應聚焦數位化轉型的重大需求,加強謀劃和統籌協調,加快突破核心技術,營造良好發展環境,著力建設好、應用好、保障好新型基礎設施。

加強5G+AI+雲+大數據在行業的融合應用,讓5G真正賦能千行百業,把5G to B的商業價值真正釋放出來,進一步推動信息通信業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入融合。

為此,張峰提了幾點建議。

第一,堅持自主創新,夯實信息通信產業基礎能力作為新基建的重要組成,5G等新一代通信技術已經證明了在數字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5G等新一代移動通信也是全球企業競爭焦點。因此,信息通信企業要抓住新基建契機,持續投入,推動自主可控的核心通信技術研發,提升對產業關鍵技術的掌控能力,特別是加強在中高頻器件、晶片處理器、核心算法等的研發積累,不斷增強中國產業在國際產業鏈合作中的話語權。

第二,加強產業協同,打造良好產業生態。移動通信產業是一個大生態,既需要運營商與設備商、應用開發商等良性互動,更需要主設備商、無線設備商、射頻器件廠商、光承載廠商、終端廠商、雲計算AI提供商等的廣泛協同,只有產業鏈上下遊積極協作,持續培育良好的產業生態,才能促進產業鏈各方健康發展。在關係產業生態構建的作業系統、標準、架構等關鍵元素上,更需要產業上下遊默契配合,切實合作。中國產業足夠強大,培育良好的產業生態將促進行業整體行穩致遠。

第三,大力加強5G應用,推動產業融合創新。用好5G,是發揮5G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所在。5G聯接萬物,賦能行業,希望業界以此為著力點,深度挖掘垂直行業需求,分析行業數位化痛點,不斷創新行業應用場景的方案、模式,加強5G+AI+雲+大數據在行業的融合應用,讓5G真正賦能千行百業,把5G to B的商業價值真正釋放出來,進一步推動信息通信業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入融合。

第四,加強國際合作,繼續推動產業全球化發展。近年來,在信息通信領域,一個重要的特徵就是,各國通過通力合作,完成了技術標準制定,產業應用開發,實現了通信技術的快速迭代和產業創新。未來,希望國內外產業界持續開放合作,也希望中國產業繼續參與IEEE、ITU、3GPP等國際組織的工作,強化與國際產業的合作,加強國際間技術交流,共同制定技術標準,共享產業成果。中國電子學會也願意為產業鏈各方的廣泛合作發揮積極作用。

張峰表示,長三角是信息技術高地,江蘇省是信息通信產業大省,常州金壇正在建設新一代移動通信特色產業集群,希望2020新一代移動通信產業發展金壇茅山峰會能夠發揮溝通連接作用,促進中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發展,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撐。

相關焦點

  • 中國電子學會理事長張峰:用好5G,是發揮5G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
    9月17日消息(樂思)在今日舉行的「2020新一代移動通信產業發展金壇茅山峰會」上,中國電子學會理事長張峰表示,近年來,中國新型信息基礎設施發展取得積極成效因此,信息通信企業要抓住新基建契機,持續投入,推動自主可控的核心通信技術研發,提升對產業關鍵技術的掌控能力,特別是加強在中高頻器件、晶片處理器、核心算法等的研發積累,不斷增強中國產業在國際產業鏈合作中的話語權。第二,加強產業協同,打造良好產業生態。
  • 張峰當選中國電子學會新一屆理事會理事長
    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書記、部長苗圩,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懷進鵬,民政部黨組成員、副部長詹成付,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總工程師張峰以及來自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業等單位的代表近300人參加了本次會議。中國電子學會第九屆理事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徐曉蘭主持大會。
  • 中國電子學會第十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在京召開
    12月18日,中國電子學會第十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書記、部長苗圩,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中國電子學會第九屆理事會理事長、「十大」主席團主席懷進鵬,國家民政部黨組成員、副部長詹成付,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總工程師、「十大」主席團副主席張峰,中國科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宋軍等出席會議。苗圩、詹成付、宋軍分别致辭。
  • 中國電子學會智能人機互動專家委員會成立
    北京商報訊(記者 姚倩)9月6日,在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2020智能科技與產業發展論壇」上,中國電子學會智能人機互動專家委員會成立。據中國電子學會理事長張峰介紹,近年來,由中國電子學會主辦的「BCI腦控機器人大賽」和「共融機器人挑戰賽」作為世界機器人大賽的科研類賽事通過競賽活動推動了腦機接口和共融機器人等高精尖技術的創新發展和成果落地,並逐步積累和匯聚了來自軍科、清華、上交、西交、浙大、哈工大、華科、沈自所、航天科工集團、兵工集團等多個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的相關領域專家資源。
  • 中國電子學會舉行成立50周年慶祝大會
    全國政協原副主席胡啟立,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中國電子學會名譽理事長吳基傳,中國科協黨組書記陳希,原信息產業部部長王旭東,中國電子學會理事長、陝西省常務副省長婁勤儉,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楊學山、劉利華,原信息產業部副部長呂新奎,工業和信息化部總經濟師周子學等出席會議;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李德毅、戴浩、高文、劉永才、周壽桓、李伯虎、王小謨,中國科學院院士王陽元、李未、沈保根等專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各司局領導
  • 圖文:中國電子學會理事長吳基傳
    中國電子學會理事長吳基傳致辭 (新浪科技 韓連巍/攝) 新浪科技訊 由中國電子學會主辦的第三屆中國雲計算大會於2011年5月18日-20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開幕,本屆主題為「雲計算應用之路」。新浪科技全程直播此次會議。
  • 中國科學院院士黃維:做強柔性電子 打造「中國碳谷」
    通過準確把握髮展形勢,瞄準關鍵領域,加強原始創新與基礎研究,對提升我國的核心競爭力意義重大。那麼,對於如何通過準確把握髮展形勢,瞄準關鍵領域,加強原始創新與基礎研究,提升我國的核心競爭力?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常委、中國電子學會副理事長,亞太工程組織聯合會主席黃維分享了自己的想法與觀點。
  • 中國電機工程學會能源網際網路專業委員會在京宣告成立
    中國電機工程學會能源網際網路專業委員會在京宣告成立 作者:本站編輯   來源:中國電力網  發布時間:2018-11-16 11月14日由清華大學和國網信通產業集團聯合發起的中國電機工程學會能源網際網路專業委員會在京成立
  • 中國航海學會召開全國代表大會並換屆 何建中當選第九屆理事會理事長
    他強調,要將學會打造成為我國航海學術交流的大平臺、技術普及的主渠道、航海領域的新智庫,打造成為國家乃至世界一流的行業學會,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在隨後召開的第九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上,交通運輸部原副部長何建中當選第九屆理事會理事長。劉小明充分肯定了中國航海學會近年來取得的成績。
  • 日本土壤肥料學會理事長訪問中國土壤學會
    8月18日至20日,日本土壤肥料學會理事長、新一屆國際土壤學聯合會DIVISION 3主席、日本東京首都大學Takashi Kosaki教授訪問中國土壤學會。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長、中國土壤學會理事長沈仁芳研究員,南京土壤所副所長、中國土壤學會秘書長蔣新研究員,南京土壤所副所長、中國土壤學會常務理事張甘霖研究員等參與了接待。
  • 從開放式協同創新看中國晶片產業生態圈營造
    因此,促進晶片產業技術創新需要建立包含生產子系統、創新子系統、服務子系統及生態環境,核心企業和關聯配套企業緊密協同,市場激勵措施和政策有效支持的產業生態圈;把開放式協同創新範疇用於產業組織領域,使協同創新運作方式與產業組織間協同、協同溢出效應與可持續發展相結合。
  • ...年領跑全球,成渝地區「四鏈」融合協同推進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量...
    重慶則依託重慶大學、重慶郵電大學等高校的電子及相關學科發展,培育壯大電子信息相關專業人才;4月22日,中國西部(重慶)科學城校地聯席會議暨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工作推進會召開,加快資源整合和工作聯動,促進產學研協同創新,華潤微電子、聯合微電子、SK海力士二期等均在科學城。
  •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食品質量安全檢測儀器與技術應用分會成立
    我國現有食品生產企業40餘萬家,規模以上企業1萬多家,隨著《食品安全法》的實施及各級政府部門監管的加強,各個企業也相應建立了檢測實驗室和質檢機構。學會的食品質量安全檢測儀器與技術應用分會成立會對今後國家食品質量安全檢測以及食品安全保障領域有重大意義,將推動我國食品質量安全儀器的基礎研究、應用技術以及產業的發展,在學術與產業之間搭建更寬廣的舞臺。
  • 中國生物工程學會(遷安)協同創新中心成立
    本屆論壇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學會服務中心、中國生物工程學會和遷安市人民政府主辦,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學術支持,唐山市科學技術協會、中國科學院唐山高新技術研究與轉化中心協辦,中科生物健康產業(遷安)協同創新研究院、中科康源(唐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承辦。
  • 加強生態基礎建設,促進應用自主創新
    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工信部軟體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專家,以及華為、中國長城、中興、騰訊,金蝶等十幾家企業有關負責人,就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的技術路線、生態建設、兼容匹配、應用案例、人才培養、軟硬體結合等方面進行分享和探討,寄望協同創新打造符合時代需求的信息技術創新應用新生態。
  • 「生態」成BCS大會最熱詞 內生安全框架開啟安全新生態
    他同時呼籲,整個行業需加強協同合作,共同推動網絡安全產業走向共贏繁榮的局面。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劉烈宏在大會致辭時表示,工業和信息化部將繼續營造良好網絡安全生態環境,紮實推進網絡安全各項工作。劉烈宏特別指出,充分發揮網絡安全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用,支持辦好、用好網絡安全交流合作平臺,進一步發揮技術創新、人才培養、協同帶動作用,推動形成網絡安全產業的發展合力。」
  • 打造「芯」世界!環電子科大產業生態圈8項目開工
    其中,集成電路研發樓宇及標準廠房項目、陽光中電智谷、森未科技功率半導體等4個產業生態圈打造項目,著眼於推動集成電路產業向著高端化、研發形態轉型;成電國際創新中心暨芯火雙創基地、高新IC設計產業總部基地2個創新生態鏈打造項目,著眼於推動研發創新平臺和公共技術平臺建設,為集成電路產業的持續發展注入創新動能;此外,還有集成電路高端人才公寓、綜合保稅區B區改造提升2個城市功能配套打造項目,打造產業人才宜業宜居的國際化高品質城市社區
  • 大數據協同安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打造「超級智囊團」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江興、沈昌祥、方濱興、廖湘科,中國科學院院士馮登國,中國仿真學會原副理事長胡曉峰教授,中國計算機學會計算機安全專委會榮譽主任嚴明研究員等32位來自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事業單位的專家學者,受聘為實驗室技術委員會和顧問委員會委員,成為實驗室建設和發展的「超級智囊團」。
  • 「科創中國」—襄陽市營養學會聚力營養健康科創融合發展
    為深入貫徹落實2020年中國科協支持湖北復工復產達產訂單服務,務實、有效推進襄陽市醫藥健康產業創新聯盟「科技經濟融合試點」工作,豐富中國營養學會「營養科技·智慧健康」科技服務團-學會服務站活動,深化學生營養餐帶量食譜地方標準建設,打造食育研學服務標準化示範基地,探索我市特色營養健康產業發展需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