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網上會議辦公應用場景大家都不會陌生。擁有全球最具競爭力的8.5代TFT-LCD生產線的京東方重慶公司堅定實施「芯屏器核網」的物聯網發展戰略,未來將在重慶構建集技術開發、成果轉化、產業孵化、人才交流、市場展示推廣於一體的創新合作平臺,並深耕細分應用場景。融電視、投影儀、白板、電腦、廣告機、遠程設備與音響於一體的京東方智能會議一體機正是基於各種會議應用場景開發研製的,一系列新產品的推出表明重慶正在成為京東方全球半導體顯示產業布局和創新轉型發展的重要基地……
5月21日,重慶市政府新聞辦召開「重慶市電子信息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邀請到惠普、京東方、華碩、華潤、OPPO等5家我市電子信息製造業企業代表介紹各自發展情況。本次發布會還開創了一個先例,為5家品牌企業在發布會場外搭建了一個臨時展臺,參會的5家企業拿出了他們的新產品進行現場展示,華碩展示的靈耀X2Duo新款筆記本電腦配置最高16GB超大內存加1TB高速PCle SSD並擁有全寬度觸屏,京東方智能會議一體機參加展示,讓與會新聞媒體記者現場體驗高科技產品帶來的魅力,相當於一次小小的「帶貨」,這一細節是我市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的一個縮影。
電子信息產業成為重慶工業增長的第一動力
截止2019年的數據,我市擁有規上電子信息企業639家,主營業務收入全國排名第7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質量,近年來重慶通過狠抓項目落地,著力補鏈強鏈,構建了「芯屏器核網」產業生態圈,形成了包含計算機整機及配套、通信設備、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汽車電子、智能家電、LED光伏、電子材料和新型元器件等在內的產業體系。
正如汽車對產業上下遊企業的整體帶動效應,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構建運營商、品牌商、代工廠和配套商於一體的智能終端產業鏈,可以讓區域產業具備強大的競爭力。今天,全球每3臺筆記本電腦、每10部手機就有1臺(部)是「重慶造」。2019年,電子信息產業增加值佔全市比重達16.6%,增長貢獻率達33.9%,是全市工業增長的第一動力。今年第一季度,儘管受疫情影響,重慶市集成電路、智能手錶、液晶顯示屏產量仍然分別增長4.3倍、2.5倍和36.3%。
川渝共促電子產業高質量發展打造產業集群
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製造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市經信委主任陳金山表示,重慶正與四川共同推進汽車、電子、裝備、消費品等產業高質量發展,努力打造一批在國際上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成渝兩地下一步將深入實施智能改造,做好傳統製造產業的智能化提升。
2019年四川省全省電子信息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首次突破萬億大關,四川電子信息產業體系較為完備,其中軍事電子裝備整體實力居全國前列,成都獲「中國軟體名城」稱號。四川擁有以電子科大、四川大學、西南交大為代表的高校119所,電子信息行業擁有國家「萬人計劃」專家81名。重慶則依託重慶大學、重慶郵電大學等高校的電子及相關學科發展,培育壯大電子信息相關專業人才;4月22日,中國西部(重慶)科學城校地聯席會議暨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工作推進會召開,加快資源整合和工作聯動,促進產學研協同創新,華潤微電子、聯合微電子、SK海力士二期等均在科學城。
4月30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產業協同發展(製造業)專項工作組第一次會議暨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籤約儀式在成都舉行,重慶市經信委和四川省經信廳主要負責人出席會議並籤約。會議認為,要強化區域產業鏈協同配套,共同做強「長板」,補齊「短板」,做大總量,提升質量,深化智能改造的實施,共同打造先進位造業產業集群。
電子信息製造業如何高質量發展?在5月21日新聞發布會上,市經信委副主任劉忠表示,加快成渝地區產業配套鏈、要素供應鏈、產品傳值鏈、技術創新鏈「四鏈」融合,協同推進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堅持差異化求突破、特色化增優勢、補鏈成群、強化創新、完善生態,統籌產業布局、載體建設、要素保障、產業配套、市場拓展、公共平臺建設等,以更大力度推動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為「智造重鎮」和「智慧名城」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實現電子信息業高質量發展須提升研發能力
2019年,重慶連續6年成為全球最大的筆電生產基地,產量約佔全球40%,同時,手機產業產值首次突破千億元,產量約佔全球1/10。筆電、手機還有較穩定的市場需求,未來,極可能每一位工作者、每一位學生均有至少1臺筆電、1部手機。同時,消費市場上,智能音箱、智能家居、超高清視頻等泛智能終端正在興起。
重慶積極支持有條件的企業抱團出海,建立健全國際營銷網絡,提升電子產品海外營銷能力,鼓勵企業積極開拓東南亞、南亞、中東、非洲等沿線新興市場,尋求新增長點。推動本地手機品牌商與國內通信運營商加大合作,增加本地採購數量。 特別是今年以來,重慶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打好挖潛能、補鏈條、抓創新、優服務等「組合拳」,「點對點」「量對量」做好產業鏈供應、新增訂單、用工保障、資金融通、物流運輸等要素保障,堅定企業發展信心,保障企業生產經營,推動產業企穩回升。
劉忠表示,推動我市集成電路產業在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中展現新作為、實現新突破,更好支撐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下一步,將注重「優化存量、擴容增量、提升質量」,加快實施電子信息製造業規上企業研發機構三年倍增行動計劃。
我市將注重優化存量,全程跟進重點項目。重點跟進紫光存儲晶片製造、華潤微電子12寸功率半導體晶圓製造、聯合微電子中心等重點項目,做好SK海力士存儲晶片封測二期、華潤微電子功率半導體製造及封測基地等項目服務保障,及時跟進奧特斯技改、中歐電子特氣等重點原材料配套項目建設,推動集成電路產業實現全產業鏈提升。
在注重擴容增量方面全心做好招商引資。緊緊圍繞做強集成電路全產業鏈,聚焦「新基建、新材料、新方向」等領域內的世界500強、中國500強和知名跨國公司、國內行業領軍企業,提前布局、精準招商。
在提升質量方面,全力加強要素保障。加強龍頭企業配套產業鏈培育提升、產業鏈融資貸款貼息、企業智能化改造等領域保障。充分借力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大基金的發展優勢,做好重大IC製造項目儲備,有力支持在渝集成電路企業發展。
優質營商環境吸引企業創新研發不斷「加碼」
重慶電子信息製造業在做大方面,穩訂單,育新品,打造「多品種、大規模」的智能終端產業基地。通過優化營商環境、暢通物流通道、優化人力招募等措施,鞏固重慶製造優勢,全力穩筆電、手機訂單,同時引導企業向智能音箱、智能家居等新品擴展。積極對接浪潮、普天集團等知名公司,打造西南伺服器製造基地。加大超高清視頻產業前端企業引進力度,重點推進4K攝錄機、4K雷射電視機等超高清視頻採編播終端產品形成產業化能力。
在做強方面增強研發能力,要聚焦研發「抓提質」。目前,筆電企業英業達、富士康、仁寶、緯創,手機企業傳音已落地研發中心,下一步,積極引導翊寶、歐珀等企業在渝設立研發部門。聚焦智能「抓改造」,鼓勵企業開展產線側、能源側、輔助決策側智能化改造,力爭到今年年底,重點智能終端企業累計投入智能化改造資金突破10億元,提高產線智能化水平,提升產品質量效率。
中國惠普有限公司副總裁暨大中華區個人信息產品事業部總經理周信宏表示,惠普是第一家在重慶設立生產基地的計算機品牌公司,惠普積極與重慶及周邊地區合作夥伴共建生態系統,惠普生產基地快速崛起,至今,我們從重慶出廠的電腦設備已經超過2.1億臺,藉助2011年開通的中歐班列銷往廣闊的國際市場。前不久,惠普推出了HP268ProG1商用電腦,首次採用國產晶片、BIOS及作業系統,這臺國產化電腦誕生地是重慶。
華碩電腦中國區商用產品中心總經理楊志宏介紹,從2014年起,華碩將全球85%的筆記本電腦訂單放到重慶生產,2018年下單計算機1200萬臺,佔全球訂單量77.2%。在重慶市委市政府關懷下,華碩重慶總部大樓建立了華碩智慧雲實驗室,推出針對政府、教育和企業的智慧雲解決方案。涵蓋華碩科技潮玩綜合賣場、研發樓的「華碩·潮創城」期待在重慶煥發更具潮流和更有創意的勃勃生機。
華潤微電子(重慶)公司總經理辦公室主任馬郡鍵說,公司自2017年成立以來,在2017-2019年營收年複合增長率達14.1%,以重慶公司為依託啟動了功率半導體研發和產業生態鏈建設的多個項目,致力於打造中國功率器件著名品牌。兩個拳頭產品低壓槽功率MOSFET、超結高壓功率MOSFET在電動工具、電動車輛、工業控制、新能源汽車和智能電網中應用廣泛。
OPPO中國西南區部長曾文俊表示,借力重慶良好的營商環境、產業鏈優勢打造出——OPPO重慶智能生態科技園,它是OPPO除總部外全球最大的工業園區,集智能終端、智能硬體、軟體、雲服務及增值服務等研發、生產於一體的研發製造基地,佔地面積約1524畝,總規劃建築面積約133萬方。2019年,OPPO在渝手機出貨量1890萬臺,同比增長58%,實現產值152億元;員工也增長到4376人,增幅達到142%。
作為在四川與重慶均有布局的京東方,公司行銷平臺負責人孫澤斌介紹,京東方除推出商務辦公解決方案、智慧金融解決方案,還推出了智慧燈杆解決方案,燈杆主要由BOE新型LED燈具組成,比普通鈉燈省電60%,還能進行環境檢測、信息發布等,實現一桿多用。圍繞實現上下遊企業間的互聯互動、高效協作,京東方與華三、東軟、騰訊等企業聯合打造的全價值鏈工業物聯網解決方案,帶動全產業鏈多家企業協同復工,助力工業轉型升級。重慶京東方將繼續堅持物聯網創新突破,以創新為抓手,充分發揮全球領先的半導體顯示傳感技術和產業優勢,不斷優化產品和服務,為重慶建設「智慧重鎮」、「智慧名城」助力,為重慶高質量發展添彩。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陳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