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領跑全球,成渝地區「四鏈」融合協同推進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量...

2021-01-18 上遊新聞

當下,網上會議辦公應用場景大家都不會陌生。擁有全球最具競爭力的8.5代TFT-LCD生產線的京東方重慶公司堅定實施「芯屏器核網」的物聯網發展戰略,未來將在重慶構建集技術開發、成果轉化、產業孵化、人才交流、市場展示推廣於一體的創新合作平臺,並深耕細分應用場景。融電視、投影儀、白板、電腦、廣告機、遠程設備與音響於一體的京東方智能會議一體機正是基於各種會議應用場景開發研製的,一系列新產品的推出表明重慶正在成為京東方全球半導體顯示產業布局和創新轉型發展的重要基地……

5月21日,重慶市政府新聞辦召開「重慶市電子信息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邀請到惠普、京東方、華碩、華潤、OPPO等5家我市電子信息製造業企業代表介紹各自發展情況。本次發布會還開創了一個先例,為5家品牌企業在發布會場外搭建了一個臨時展臺,參會的5家企業拿出了他們的新產品進行現場展示,華碩展示的靈耀X2Duo新款筆記本電腦配置最高16GB超大內存加1TB高速PCle SSD並擁有全寬度觸屏,京東方智能會議一體機參加展示,讓與會新聞媒體記者現場體驗高科技產品帶來的魅力,相當於一次小小的「帶貨」,這一細節是我市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的一個縮影。

電子信息產業成為重慶工業增長的第一動力

截止2019年的數據,我市擁有規上電子信息企業639家,主營業務收入全國排名第7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質量,近年來重慶通過狠抓項目落地,著力補鏈強鏈,構建了「芯屏器核網」產業生態圈,形成了包含計算機整機及配套、通信設備、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汽車電子、智能家電、LED光伏、電子材料和新型元器件等在內的產業體系。

正如汽車對產業上下遊企業的整體帶動效應,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構建運營商、品牌商、代工廠和配套商於一體的智能終端產業鏈,可以讓區域產業具備強大的競爭力。今天,全球每3臺筆記本電腦、每10部手機就有1臺(部)是「重慶造」。2019年,電子信息產業增加值佔全市比重達16.6%,增長貢獻率達33.9%,是全市工業增長的第一動力。今年第一季度,儘管受疫情影響,重慶市集成電路、智能手錶、液晶顯示屏產量仍然分別增長4.3倍、2.5倍和36.3%。

川渝共促電子產業高質量發展打造產業集群

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製造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市經信委主任陳金山表示,重慶正與四川共同推進汽車、電子、裝備、消費品等產業高質量發展,努力打造一批在國際上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成渝兩地下一步將深入實施智能改造,做好傳統製造產業的智能化提升。

2019年四川省全省電子信息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首次突破萬億大關,四川電子信息產業體系較為完備,其中軍事電子裝備整體實力居全國前列,成都獲「中國軟體名城」稱號。四川擁有以電子科大、四川大學、西南交大為代表的高校119所,電子信息行業擁有國家「萬人計劃」專家81名。重慶則依託重慶大學、重慶郵電大學等高校的電子及相關學科發展,培育壯大電子信息相關專業人才;4月22日,中國西部(重慶)科學城校地聯席會議暨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工作推進會召開,加快資源整合和工作聯動,促進產學研協同創新,華潤微電子、聯合微電子、SK海力士二期等均在科學城。

4月30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產業協同發展(製造業)專項工作組第一次會議暨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籤約儀式在成都舉行,重慶市經信委和四川省經信廳主要負責人出席會議並籤約。會議認為,要強化區域產業鏈協同配套,共同做強「長板」,補齊「短板」,做大總量,提升質量,深化智能改造的實施,共同打造先進位造業產業集群。

電子信息製造業如何高質量發展?在5月21日新聞發布會上,市經信委副主任劉忠表示,加快成渝地區產業配套鏈、要素供應鏈、產品傳值鏈、技術創新鏈「四鏈」融合,協同推進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堅持差異化求突破、特色化增優勢、補鏈成群、強化創新、完善生態,統籌產業布局、載體建設、要素保障、產業配套、市場拓展、公共平臺建設等,以更大力度推動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為「智造重鎮」和「智慧名城」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實現電子信息業高質量發展須提升研發能力

2019年,重慶連續6年成為全球最大的筆電生產基地,產量約佔全球40%,同時,手機產業產值首次突破千億元,產量約佔全球1/10。筆電、手機還有較穩定的市場需求,未來,極可能每一位工作者、每一位學生均有至少1臺筆電、1部手機。同時,消費市場上,智能音箱、智能家居、超高清視頻等泛智能終端正在興起。

重慶積極支持有條件的企業抱團出海,建立健全國際營銷網絡,提升電子產品海外營銷能力,鼓勵企業積極開拓東南亞、南亞、中東、非洲等沿線新興市場,尋求新增長點。推動本地手機品牌商與國內通信運營商加大合作,增加本地採購數量。 特別是今年以來,重慶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打好挖潛能、補鏈條、抓創新、優服務等「組合拳」,「點對點」「量對量」做好產業鏈供應、新增訂單、用工保障、資金融通、物流運輸等要素保障,堅定企業發展信心,保障企業生產經營,推動產業企穩回升。

劉忠表示,推動我市集成電路產業在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中展現新作為、實現新突破,更好支撐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下一步,將注重「優化存量、擴容增量、提升質量」,加快實施電子信息製造業規上企業研發機構三年倍增行動計劃。

我市將注重優化存量,全程跟進重點項目。重點跟進紫光存儲晶片製造、華潤微電子12寸功率半導體晶圓製造、聯合微電子中心等重點項目,做好SK海力士存儲晶片封測二期、華潤微電子功率半導體製造及封測基地等項目服務保障,及時跟進奧特斯技改、中歐電子特氣等重點原材料配套項目建設,推動集成電路產業實現全產業鏈提升。

在注重擴容增量方面全心做好招商引資。緊緊圍繞做強集成電路全產業鏈,聚焦「新基建、新材料、新方向」等領域內的世界500強、中國500強和知名跨國公司、國內行業領軍企業,提前布局、精準招商。

在提升質量方面,全力加強要素保障。加強龍頭企業配套產業鏈培育提升、產業鏈融資貸款貼息、企業智能化改造等領域保障。充分借力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大基金的發展優勢,做好重大IC製造項目儲備,有力支持在渝集成電路企業發展。

優質營商環境吸引企業創新研發不斷「加碼」

重慶電子信息製造業在做大方面,穩訂單,育新品,打造「多品種、大規模」的智能終端產業基地。通過優化營商環境、暢通物流通道、優化人力招募等措施,鞏固重慶製造優勢,全力穩筆電、手機訂單,同時引導企業向智能音箱、智能家居等新品擴展。積極對接浪潮、普天集團等知名公司,打造西南伺服器製造基地。加大超高清視頻產業前端企業引進力度,重點推進4K攝錄機、4K雷射電視機等超高清視頻採編播終端產品形成產業化能力。

在做強方面增強研發能力,要聚焦研發「抓提質」。目前,筆電企業英業達、富士康、仁寶、緯創,手機企業傳音已落地研發中心,下一步,積極引導翊寶、歐珀等企業在渝設立研發部門。聚焦智能「抓改造」,鼓勵企業開展產線側、能源側、輔助決策側智能化改造,力爭到今年年底,重點智能終端企業累計投入智能化改造資金突破10億元,提高產線智能化水平,提升產品質量效率。

中國惠普有限公司副總裁暨大中華區個人信息產品事業部總經理周信宏表示,惠普是第一家在重慶設立生產基地的計算機品牌公司,惠普積極與重慶及周邊地區合作夥伴共建生態系統,惠普生產基地快速崛起,至今,我們從重慶出廠的電腦設備已經超過2.1億臺,藉助2011年開通的中歐班列銷往廣闊的國際市場。前不久,惠普推出了HP268ProG1商用電腦,首次採用國產晶片、BIOS及作業系統,這臺國產化電腦誕生地是重慶。

華碩電腦中國區商用產品中心總經理楊志宏介紹,從2014年起,華碩將全球85%的筆記本電腦訂單放到重慶生產,2018年下單計算機1200萬臺,佔全球訂單量77.2%。在重慶市委市政府關懷下,華碩重慶總部大樓建立了華碩智慧雲實驗室,推出針對政府、教育和企業的智慧雲解決方案。涵蓋華碩科技潮玩綜合賣場、研發樓的「華碩·潮創城」期待在重慶煥發更具潮流和更有創意的勃勃生機。

華潤微電子(重慶)公司總經理辦公室主任馬郡鍵說,公司自2017年成立以來,在2017-2019年營收年複合增長率達14.1%,以重慶公司為依託啟動了功率半導體研發和產業生態鏈建設的多個項目,致力於打造中國功率器件著名品牌。兩個拳頭產品低壓槽功率MOSFET、超結高壓功率MOSFET在電動工具、電動車輛、工業控制、新能源汽車和智能電網中應用廣泛。

OPPO中國西南區部長曾文俊表示,借力重慶良好的營商環境、產業鏈優勢打造出——OPPO重慶智能生態科技園,它是OPPO除總部外全球最大的工業園區,集智能終端、智能硬體、軟體、雲服務及增值服務等研發、生產於一體的研發製造基地,佔地面積約1524畝,總規劃建築面積約133萬方。2019年,OPPO在渝手機出貨量1890萬臺,同比增長58%,實現產值152億元;員工也增長到4376人,增幅達到142%。

作為在四川與重慶均有布局的京東方,公司行銷平臺負責人孫澤斌介紹,京東方除推出商務辦公解決方案、智慧金融解決方案,還推出了智慧燈杆解決方案,燈杆主要由BOE新型LED燈具組成,比普通鈉燈省電60%,還能進行環境檢測、信息發布等,實現一桿多用。圍繞實現上下遊企業間的互聯互動、高效協作,京東方與華三、東軟、騰訊等企業聯合打造的全價值鏈工業物聯網解決方案,帶動全產業鏈多家企業協同復工,助力工業轉型升級。重慶京東方將繼續堅持物聯網創新突破,以創新為抓手,充分發揮全球領先的半導體顯示傳感技術和產業優勢,不斷優化產品和服務,為重慶建設「智慧重鎮」、「智慧名城」助力,為重慶高質量發展添彩。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陳軍

相關焦點

  • 重慶筆電連續六年領跑全球,成渝地區「四鏈」融合協同推進...
    正如汽車對產業上下遊企業的整體帶動效應,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構建運營商、品牌商、代工廠和配套商於一體的智能終端產業鏈,可以讓區域產業具備強大的競爭力。今天,全球每3臺筆記本電腦、每10部手機就有1臺(部)是「重慶造」。2019年,電子信息產業增加值佔全市比重達16.6%,增長貢獻率達33.9%,是全市工業增長的第一動力。
  • 董雪兵:以『三鏈』協同引領鄭洛西高質量發展合作帶建設
    我報告的主題是「以『三鏈』協同引領鄭洛西高質量發展合作帶建設」。「合作帶」地處中部板塊與西部板塊、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交匯融合區域,能有效連接中原經濟區與關中-天水經濟區,引領中部板塊與西部板塊耦合發展;能與京津冀地區優勢互補,輻射帶動華北、西北地區高質量發展;能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協同,推進西南、西北地區同步共進,在更大空間範圍內實現高質量區域協調發展。其次,示範帶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 成渝地區探討雙城經濟圈與城鄉高質量發展
    本屆學術周活動為期共七天,由清華同衡20年院慶典禮、未來20年專業論壇和19個專題論壇舉行,今天我們舉辦本屆學術周第19場專題論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城鄉高質量發展規劃探索。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清華同衡規劃院一直密切跟蹤國家戰略、成渝發展的新形勢和相關規劃的新要求,今天我們期待與專家們進行廣泛的交流和探討。
  • 就在成渝發展主軸!成都高新全力打造未來科技城
    未來科技城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新引擎,是成渝雙城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代表作之一,是成都高新區全力打造的重點項目,是成都高質量發展邁向新徵程的標杆。未來科技城還面向全球徵集城市設計方案,努力成為具有成都特色的「未來表達」。
  •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施工圖」
    重慶市經信委黨組書記、主任陳金山表示,產業發展方面,一是要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共同打造汽車、電子信息等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二是要統籌推動協同發展,聚焦大數據、智能化,共同培育一批賦能製造業的公共服務平臺。三是要凝心聚力攜手同進,共同建設一批產業合作示範園區。通過雙方的共同努力,力爭成渝地區能夠在國家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 百名社長總編瀘州行丨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四川...
    今年7月20日,瀘州市黨政代表團赴成都考察學習,又與其籤署了《協同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合作協議》,意在基礎設施、產業協同、平臺建設、生態環境、市場體系、公共服務6大重點領域進一步深化合作,努力形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成都極核城市引領發展、瀘州支點城市協同發展的格局。
  • 寧夏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推進會召開
    9月8日,寧夏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推進會在銀川召開。自治區黨委副書記姜志剛出席會議並講話,自治區領導吳玉才、吳秀章出席會議。姜志剛指出,自治區黨委提出把寧夏打造成為西部有一定影響力的電子信息產業集聚高地,這是站位時代發展大勢作出的科學判斷,是立足全國發展大局謀劃的重大戰略,是著眼寧夏發展全局提出的重要舉措。要深刻認識發展電子信息產業是大勢所在、機遇所在、優勢所在,統一思想,堅定信心,切實增強發展電子信息產業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 建好西部科學城 成渝兩地高新區齊步向前
    並且初步構建起以新一代信息技術、大健康、先進位造、高技術服務業為主導的產業體系,形成西永微電子產業園區、西永綜合保稅區、金鳳電子信息產業園等多個新型產業園區,獲批建設西部首個國家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納入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範圍,重慶高新區在引領全市創新、領航全市發展作用更加凸顯。目前,重慶高新區正聚焦科學主題「鑄魂」,布局大裝置、建設大平臺。
  • 敞開「雙門戶」 資陽市主動「西迎東接」全面融入成渝雙城經濟圈
    資陽市委四屆十次全會提出,共享成都東進勢能,建設成都東部新區資陽市協同區,共建成資臨空經濟產業協作帶,加快成資交界地帶融合,為協同做強成都主幹極核拓展新空間,共建現代化成都都圈。  7月2日,川渝毗鄰地區交通運輸融合發展推進會召開。兩省市籤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交通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等「1+5」合作協議,標誌著川渝交通一體化發展開啟新徵程。  7月17日,四川省高速公路項目招商推介會上提到成渝、遂渝高速公路將進行「四改八」擴容改建,由兩地統一推進、統一謀劃、統一開工,爭取同步建成。消息一出,吸引了眾多關注目光。
  • 2020年重慶經濟結構和產業分析:電子信息產業
    電子信息產業是重慶支柱產業,到去年底全市擁有規上電子信息企業639家,主營業收入佔全國電子信息產業第七位,是全球最大的筆記本電腦生產基地、重要的手機生產基地。2019電子信息產業增加值佔全市經濟增加值的比重為16.6%,對重慶經濟增長貢獻率佔33.9%,是重慶經濟增長的第一大功臣。電子信息產業是重慶招商引資的典範,是被寫進教科書的成功案例。
  • 2020年上市及過會企業達8家 借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機遇 成都高新...
    當創新藥的市場主體匯聚成海,更多分工和協同的產業鏈優勢逐步形成,降低市場分工的交易成本。進而吸引全球的創新藥企加入,再以產業鏈活動的聚集優勢反哺經濟鏈條。2020年,成都高新區與全球醫藥巨頭阿斯利康籤署中國西部總部投資合作協議,這是全球領先跨國藥企在四川省設立的首個具備完整功能的總部型項目。
  • 四川部署中國西部科學城:「一核四區」數字連結產業功能區
    ●到2035年,基本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學城。●到2050年,全面建成全球一流的科學城。一核四區361.6平方公裡上的高質量發展高地科學城總規劃面積361.6平方公裡,由「一核四區」構成,形成「核心驅動、協同承載、全域聯動」的發展格局。
  • 李後強:成渝軸心論 - 中國企業家日報
    成渝經濟區是中西部發展的重要引擎,2011年5月被正式列為國家戰略區域。成渝經濟區自然稟賦優良,產業基礎較好,城鎮分布密集,交通體系完整,人力資源豐富,是我國重要的人口、城鎮、產業集聚區。成渝城市群以成都、重慶為中心,是世界為數不多的「雙核型橢圓城市群」,目標是到2030年實現由國家級城市群向世界級城市群的歷史性跨越。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成渝經濟區建設,要求加快推進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
  •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入題四川大學生辯論賽
    兩所高校的辯手圍繞「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應以提升產業發展水平/生活宜居水平為首要任務」辯題展開了精彩激烈的辯論。比賽期間,正方四川大學辯論隊以成渝雙城經濟圈被國家和人民賦予的形成國內供需平衡的內循環,提升產業發展水平,拉動經濟增長的歷史使命為基點,認為當前應該以推動成渝地區的產業結構,完成從低質量到高質量的結構化轉型為首要任務,同時要挖掘成渝地區中小城市潛力,積極承擔「一帶一路」大背景下的雙樞紐職能。
  • 下一個,在成渝?成渝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已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
    紅星新聞消息,10月16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再迎重大進展,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10月21日,重慶市政協和四川省政協首次召開「共建西部科學城,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遠程聯合協商會,為川渝兩省市下一步打造成渝地區面向全國的科技創新品牌協商建言。紅星新聞從會上獲悉,成渝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已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
  • 重磅丨中國電子報評出2020年電子信息產業十件大事
    一、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召開,為「十四五」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指明方向 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加快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裝備等產業。推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同各產業深度融合。《建議》為「十四五」期間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 鄰水:加快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 跨省域一體化發展示範區
    今年1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後,鄰水在區域大協同大發展中,迎來千載難逢的機遇。圍繞黨中央擘畫的宏偉藍圖和川渝兩地共謀的作戰圖,鄰水縣迅速行動,強化「巴蜀一家親」「川渝一盤棋」思想,全面融入重慶都市圈,在川渝毗鄰地區協同發展中率先突破、做出示範,加快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跨省域一體化發展示範區。
  • 解讀《關於推動兩江新區做大做強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五大關鍵詞
    兩江新區要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和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核心區;做大做優科技創新平臺,高標準高質量推進兩江協同創新區規劃建設;構建更具吸引力的創新生態;大力引進科技領軍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近年來,兩江新區大力推進兩江協同創新區、禮嘉智慧公園、兩江數字經濟產業園三大創新平臺。
  • 川渝融合加速推進!不僅是拆除「省界」,而在締造全球最大「市」
    1、川渝締造全球最大「市」便捷生活的頂層設計有了看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便捷生活行動方案(徵求意見稿),我朋友,區域大號「川渝橫貫線」李不是兄說,其實普通人不那麼關心經濟競合,老百姓就關心自己的切身利益,川渝方方面面的融合,對大家生活、公共服務的獲取來說,非常方便。
  • 科技日報:成都高新區高質量發展交出高分答卷
    「區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圍繞本地轉化強鏈補鏈,加快推動科技成果就地、高效轉化,促進產業鏈和產業生態的本土化。」成都高新區經濟運行局相關負責人說,當前成都高新區正大力引進全球科技領域的領軍龍頭企業,僅今年前10個月,就先後落地10個百億級項目。「在電子信息領域,龍頭企業強力拉動,正推動相關產業快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