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是中央雙圈規劃的期盼,也是中心城市應該承擔的責任(歡迎關注槓桿遊戲)
撰文|張銀銀&編輯|欣欣然
2年前的2018年末,我駕車從重慶去四川某地,省界高速收費站被拆除,沒有點剎車我以略超100公裡/小時的速度跨域了兩省市。
一秒鐘跨越省界收費站,兩省市等了21年。
川渝成為全中國最早全面取消省界收費站的試點鄰省(自治區/直轄市)。
回憶2年前的一個小故事,是因為昨天深夜(11月2日),川渝地區影響力極大的政經號「西部城事」發給我一個連結,重慶發改委官網發布了:
關於公開徵求《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便捷生活行動方案(徵求意見稿)》意見的公告
睡覺前,我逐字逐句讀完徵求意見稿,並轉發給了多位川渝的朋友和我他鄉的大哥,且都說了幾乎一樣的話:
簡直是除了經濟競爭外,其他公共服務都拆除了省界。很多舉措目前省內都還沒打通,文件施行後,川渝不是回到一個「省」,完全是在締造全球最大的「市」。
這話真不是誇張,槓桿遊戲今天逐字解讀一下這份徵求意見稿。
1、川渝締造全球最大「市」便捷生活的頂層設計有了
看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便捷生活行動方案(徵求意見稿),我朋友,區域大號「川渝橫貫線」李不是兄說,其實普通人不那麼關心經濟競合,老百姓就關心自己的切身利益,川渝方方面面的融合,對大家生活、公共服務的獲取來說,非常方便。
我非常贊同這個看法。所以今天我們放下競爭、發展這些高大上、宏大的東西,談點切身利益。
如果想看戰略分析的,今年初,我朋友槓桿地產的道一老師從宏觀角度寫了《國家欽點,重慶!成都!成渝收穫史上最強利好》(1月4日),從交通(高鐵)角度寫了《巨變!最快高鐵橫空出世,2020區域經濟最大黑馬出現》(3月6日)。
兩篇重磅雄文都很棒,如今回看,槓桿遊戲依舊覺得熱血沸騰。
回到此次川渝便捷生活上來,這一年來川渝兩省市職能部門、相關市區縣籤署了大量合作協議,其中也不乏便捷生活方面的協作,並部分已經落地。
比如跨省公交的開行,聯合開通線上求職招聘信息,異地互認辦事窗口的開辦,異地辦理的營業執照,搞聯合治安聯調室、交通武裝檢查站,川渝兩地住房公積金「一地辦」……
這些合作主要還是部分部門級層面單項、市區縣合作層面,要讓兩省市居民更加便利、更加快捷融合生活,需要頂層設計,需要一份事無巨細的清單式執行方案。
這也便是,此次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便捷生活行動方案(徵求意見稿)的最大意義。
看完徵求意見稿,槓桿遊戲注意到這樣幾個細節:
第一,完全拆除了「省(市)界」,真真切切按照一盤棋思想、一體化發展理念在考慮,讓兩省市居民在各方面能夠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具體來說,方案對交通通信、戶口遷移、就業社保、教育文化、醫療衛生、住房保障的便捷一體化做了安排,全方位提高兩省市居民便捷生活水平。下文會詳細分析。
看完徵求意見稿後,我感嘆,這真的可以促進人口流動、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建設高品質生活宜居地,打造區域協作高水平樣板,推進兩地公共服務政策協同。
這些話平時看很虛,對應到這份行動方案,感覺到實。
很多條款的設計,徹底打通了以前省內部分都沒做到的事,別說兩省市了。所以我才說:文件施行後,川渝不是回到一個「省」,完全是在締造全球最大的「市」。
川渝加起來1億多人,你說是不是全球最大的「市」?
第二,兌現時間明確,且時間推進要求非常高,執行要求清晰。
過去很多文件、規劃,動輒5年、中長期,最後落實、兌現一地雞毛,過了5年又來規劃一次,循環往復,很多問題多年未解。
這次文件名「行動方案」,就看得出,是辦事的;不是「規劃」,而是馬上就要幹。
徵求意見說:
2021年底前,川渝兩地就要就要把這些兌現,同步建立便捷生活事項清單化管理制度和更新機制。
然後:
力爭用2年左右時間,基本建立川渝標準統一、相互銜接的公共服務政策體系,使優質資源總量不斷增加、效能不斷提升,便民事項不斷拓展,供需對接更加精準,人民群眾獲得的服務更加高效便捷。
也就是說1年內,目前的行動方案全部落地,2年要把公共服務政策體系建好,逐步增加更多的便民事項。
第三,便捷生活行動方案的含金量,非常高。
上文槓桿遊戲說,徹底打通了以前省內部分都沒做到的事,別說兩省市了,川渝不是回到一個「省」,完全是在締造全球最大的「市」。
我國經濟四極的另外三極,也是3組老大哥,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在一體化發展、推進過程中,因為涉及省份(直轄市/特區)較多,加上區域內部發展層次、房價差距、教育、醫療、戶口含金量,以及體制等因素,很多東西其實不能、也不敢馬上一體化、融合。
而川渝不同,整體還是欠發達地區,重慶經濟發展水平略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所以各方面的差距不那麼大,一體化融合,大家都更多是便捷、受益。
特別是成渝兩個城市之外的川內居民,對他們來說,這份文件他們恰恰是最大贏家、獲益最明顯的群體。
具體分析如下。對了,這是徵求意見,如果還有更多想法,趕緊提。
2、交通通信、戶口遷移、就業社保、教育文化、醫療衛生、住房保障便捷生活行動詳解
這部分,槓桿遊戲按交通通信、戶口遷移、就業社保、教育文化、醫療衛生、住房保障6大方面,逐字逐句分析重點、要點。
第一,交通通信便捷行動,以後川渝更接近一個「市」了。
雖然成渝中心城區直線距離260公裡左右,實際交通距離300來公裡,但成渝客專率先高鐵公交化,推行公交化票制,開發月票、計次車票等,開通預儲值模式的鐵路e卡通,讓兩地及沿線城市都越來越同城化。
川渝各城市公交地鐵一卡通的推進,川渝毗鄰地區跨省城際公交線路開行,大家生活體驗和過去,大不一樣。
另外還有通訊的一體化,兩省市完全按照同城化設計。這一點,全國目前還沒有臨近的省份全域做到,川渝成為第一組吃螃蟹者。
第二,戶口遷移的便捷行動,其實已經落地。
全面啟動戶口遷移遷入地「一站式」辦理,實現兩地戶口遷移「只跑一次」,推進居住證互通互認。
根據新華社11月13日的報導:
按照「邊試點、邊完善,再全面鋪開實施」的思路,7月21日,成渝兩地確定歷年來戶口遷移數量居前的9個區公安派出所統一啟動試點「兩地跨省市戶口遷移一站式辦理」。11月10日,在川渝兩地全域鋪開推廣。
截至目前,川渝兩地警方已為群眾辦理跨省市戶口遷移3868筆4871人次,其中,遷入重慶2567筆3440人次,遷入成都1301筆1431人次,深受群眾好評。
大城市因為就業、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更好,戶籍吸引力往往更大。成渝兩地的戶籍門檻都不高,房價相對東部地區還能接受,特別是郊區房子和就業可生存、可接受度,還是很不錯。
戶口遷移的更加便捷,會讓它們更有吸引力。如上文引述數字,實效明顯。
第三,人才服務、社保服務就像一個城市一樣方便。
比如兩省市之間人才跨區域流動就業信息、政策諮詢、檔案查詢、人事代理等業務異地通辦。
比如養老保險關係無障礙轉移,社會保險協同認證,異地參保人員繳費年限互認,兩地失業保險關係無障礙轉移接續等。
比如社保卡共享應用……
第四,保障務工人員跨省義務教育待遇,明確流入地政府責任。
這一點槓桿遊戲要說一句,如果有過做留守兒童經驗,或者家人或自己外出務工體驗的杆友,應該體會很深。
哪個家長不想和小朋友在一起,哪個小朋友不想和爸爸媽媽在一起。以後川渝兩地的朋友,無論你在四川或者重慶哪裡上班,你們家孩子都不用擔心上學了。
還有憑個人社保卡或身份證在兩地公共圖書館享受閱讀服務,讀者信息館際互認和圖書通借通還等。
第五,跨省市醫療更方便。不僅住院,門診、藥店都要擴大醫保結算覆蓋。特別是探索試點高血壓、糖尿病門診慢特病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這是中老年、退休朋友最期待的。
還如推進醫院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幫患者減輕負擔。
顯然醫療的「同城化」,會讓成渝兩大城市的優質醫療資源更加被追捧,但這不就應該是大城市、公立大醫院的責任嗎?當然,醫療系統的朋友,你們辛苦了。
第六,房地產信息開放共享,為房屋消費提供便捷化服務,公積金互認互貸,異地貸款繳存證明無紙化、申請貸款「一地辦」。
這些話說得夠直白了,當然前提得有購房資格,反正門檻其實不高。總的來說,成渝兩個大城市的購買需求會放量。
槓桿遊戲還注意到:
(兩省市)將常住人口納入城鎮住房保障範圍,平等享受公租房保障或住房租賃補貼。
對於暫時買不起房,商品房租賃也覺得貴、或者老被趕、換房、被漲租金的朋友來說, 這真是好消息。
重慶是全國公租房最多的城市,過去部分房子被一些人租來再轉手,雖然獲益不算很大,但這樣影響了真正有需求群體的權益。還有的因為產業發展沒有跟上當初的規劃,導致閒置。
強化常住人口公租房保障,有利於監督和打擊這種行為,提高出租率,也為地方招商引資、吸引就業創造更好的住房保障。
這幾年,成都也為求職責、部分人才準備了不少人才公寓等,該舉措也利於相關房屋利用效率更高,對地方經濟發展提供裨益。
3、成渝到底誰更受益?
有朋友認為,兩省市大門打開後,因為產業的差異、房價的落差,四川的中低端人口會大量湧入重慶,重慶將進一步做大工業和中低端服務業;而白領等則會更多湧向成都,成都的產業高端度會提升。
這類觀點的主要理由是,有誰願意自己的資產價格長期維持穩定(說的是重慶)呢?說的主要是房價——這是部分網友的看法。
對此,槓桿遊戲其實不太想去回應這種「網絡撕X」、過度的炒房思維。但考慮到確實有粉絲經常問我,成渝選哪個投資房子好?
我的回答這一年幾乎沒變過:2016年這一波是全國普漲,成渝都漲,實際幅度都不低,但目前房子年化回報率都不高;不要只盯著價格倒掛的盤,如果非要投資,更多考慮哪個城市更適合自己,不是說地產號鼓吹的就好;如果有一定能力,我建議至少可以考慮配置一點其他資產。
得罪一些地產自媒體朋友了。回到正題,有三點看法:
第一,人是最重要的,低端、高端,過分強調,有點不尊重人。今天的普通人,你只要接納了ta,誰知道明天ta會不會飛黃騰達?
包容、接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過分功利考慮ta現在的購買力和職業。
中央提出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就是希望兩個大城市為核心,帶領四川盆地更好發展。如果沒有這個責任心,被帶歪了,本身好像也有點問題。
第二,一個優秀的城市,當然需要更多精英、白領、大學生。但能不能留住和吸引他們,主要是產業和營商環境決定的,以及長期不懈的努力。
在本地民企、央企外的招商引資、外資方面,成渝兩地基本一個層次,各有優勢產業。
不過因為1954-1996年期間,重慶從大區中心、直轄市降格為省轄市(當然地位比普通地級市還是要高很多,比如1983年成為第一個計劃單列市),在大區機構、科研院所、央企資源的分配和爭奪上,有先天劣勢。
這類產業、就業優勢,成都到目前為止,都是明顯優於重慶的。
但1997年後的23年,重慶的補課也有目共睹,比如近年中國電子、中國電科、中國信科、光大、中國中鐵系、中國鐵建系、寶武鋼鐵、中鋁、航天科技……都加大了重慶投資力度、機構設立,甚至組建了中鋁高端製造這樣的超級材料行業巨無霸,航天科技東方紅衛星移動通信這樣的世界頂端、前沿高科技企業。
還有最知名的中科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孵化出了雲從科技,雖然後來總部跑路。
同時長安汽車為代表的兵裝、兵工系央企子公司,重慶基礎很好,這方面反過來成都相對又是劣勢。
重慶當然明白自己的劣勢,產業引人的同時,新建了中科院大學重慶學院(已開學)這樣的高端資源,兩江新區搞了協同創新區,引入大量優質大學分院、科研院所。如下圖。
在城市的西部重組了重慶高新區,搞西部(重慶)科學城,導入重慶大學、中科院系統大科學裝置。
提出3年招納2萬名優質人才,連續舉辦英才大會,吸引人才和項目。
競爭是永恆,成都科學城、成都高新區也在持續發力,吸引中科院系資源、北大、清華、北航等相關研究機構,以及獨角獸、準獨角獸企業導入。
我去參觀過2次成都科學城,建設如火如荼,印象深刻,領導還是很拼的。
一個是高端人才相對落後奮起直追,一個是基礎較好也不停歇。
但不管怎麼說,以成渝的體量、基礎,可以和其他城市競爭,吸引一些高端人才是一定的。不可能少量網友意淫的成都碾壓重慶,重慶只能搞低端產業、吸引低端人口的極端結果。
有競爭、有博弈,最後會各有側重、形成自己優勢的領域。
第三,回應一下炒房思維。成都中心城區房價比重慶中心城區,均價高一些,但本質上兩個城市的房價還是一個層次,都是二線城市價格水準,和東部差距都很大,並沒有到可以隨便去對方那裡割韭菜的地步。
今天能到處遊蕩割韭菜嗎?本身是個偽問題。
何況,如果一個所謂中高端人士今天花了更高的價格在成都買房,意味著它首付和還貸也要更多,不要只看總資產,也要看負債。成都目前的價格倒掛炒房現象,所謂割韭菜也是割本地,不是割其他城市。
在各自地價都上去了的今天,明天的麵包價格,其實不好說。
比如槓桿遊戲發現,近年重慶也學聰明了,中心城區供地總面積、容積率都在控制。比如2019年樓面價,甚至平均算下來比成都還略貴了一點。
如上圖,這是不是很好玩的一個現象。
中國的主要城市,除了北京、上海、深圳過了必須依賴房地產的階段,其他城市都離不開房地產。每個城市、每個階段,不過是根據自己市情採取不同的玩法,大家目的都是一樣的,吹牛的話那只是五十步笑百步。
我朋友槓桿地產的杆姐寫過一個系列,第二篇就寫的《高手成都!|大城市的供地秘密②》(9月14日)。有些東西不要只看結果和現象,細究會有很多發現。
看完上文,很多杆友大概要說,槓桿遊戲這是滿滿的求生欲啊。
我要說,這是客觀陳述,任何極端的表達,反倒往往是偏頗、可怕的。
用數據讀懂經濟中的槓桿和泡沫,抱歉這篇文章數據還真不多,但數據的實質是「事實」,精神內核從來不變。槓桿遊戲是一個特立獨行的號,準確、理性、客觀是我們的一貫追求,我們也只需要願意獨立思考、理智的讀者。
如果你就愛偏頗樓市、樓價看待一切問題,那是你的事,我管不著。
說回雙城經濟圈背景下,川渝的「拆牆」,槓桿遊戲的看法是:每個人終究有自己現實需求,在四川盆地,重慶、成都兩座城市,吸引力是其他任何城市無法企及的。
成渝顯然都會是川渝兩省市「拆牆」的贏家城市,這是中央雙圈規劃的期盼,也是中心城市應該承擔的責任。
至於非要分出個勝負,這大概只有時間刻度慢慢衡量了。
版權及免責聲明:本文系槓桿遊戲創作,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註明出處和作者,謝謝!槓桿遊戲任何文章之觀點,皆為學習交流探討用,非投資建議。用戶據此進行的一切投資,請自負責任。文章如有疏漏、錯誤歡迎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