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合肥7月21日體育專電 機器人踢足球什麼樣子?小型組機器人具備默契的合作能力,標準組機器人踢得像模像樣,類人組機器人則有著和人相似的身形……
第19屆RoboCup機器人世界盃19日在合肥揭幕,有來自47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多名選手和他們的機器人「球員」參賽。
身高不超過人類的膝蓋、圓柱形身材、「頭頂上」是各種顏色的色卡方便區分,這就是小型組足球機器人的模樣。一聲哨響,這些小型足球機器人就在小型的綠茵場地上快速移動,把桌球大小的「足球」傳得飛快。
標準組的機器人顯得更加「穩健」,這些不足60釐米高的小機器人都身穿屬於自己隊伍顏色的「隊服」,還有各自的號碼。比賽時,這些不同號碼的機器人球員都有著自己在「球隊」中的作用,通過配合傳球、進球。
參賽隊員介紹,小型組和標準組的機器人在比賽時,場邊的參賽隊員都不能進行任何操作,機器人必須通過事先設定的程序來進行識別,完成找球、傳遞、射門等所有動作。
「我們給機器人寫的程序就是讓機器人面對不確定情況時自己決策,簡單說,就是自己控制自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系的李簫告訴記者,他所參加的是2D足球仿真組比賽,並沒有機器人的實體,他的「隊員」是展示在顯示屏上一個個小圓點,和對手的「隊員」在屏幕中進行足球比拼。
類人組是所有組別中最像人類的足球機器人。這個組別的機器人一般身高差不多到隊員的肩膀,沒有外包裝的它們完全是「鋼筋鐵骨」,踢球時會抬起腳醞釀瞄準。相比其他組,類人組機器人走動較為緩慢,大多是被隊員抱著放到賽場上進行點球大戰。
RoboCup中國委員會主席陳小平介紹,足球機器人是以足球作為一個公共平臺,來發展機器人的技術,比如看機器人的運動能力,跑得是不是快、運動是不是靈活,還有感知能力等,這些都是足球機器人的主要研究內容。
據主辦方介紹,RoboCup機器人世界盃源於1992年,加拿大一名教授在論文中提出訓練機器人進行足球比賽的設想,同年10月,日本研究人員草擬了規則和開發原型。1997年,第一次正式的RoboCup比賽在日本舉行。
發展到今天,機器人世界盃已成為當前國際上級別最高、規模最大、影響最廣泛的機器人賽事。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個標準的易於評價的比賽平臺,最終目標是經過五十年左右的研究,使機器人足球隊能戰勝人類足球冠軍隊。RoboCup國際聯合會主席野田五十澍說,現在距離這個目標已經越來越近。